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教师立足人文,探源逐流;拓展写作视野,活源扬波;关注生命情感,思源强流;注重批改讲评,固源导流!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关怀
社会和谐,需要人文关怀;教育发展,需要人文关怀;作文教学,也需要人文关怀!实际上,人文关怀之于作文教学并不算新鲜事物,从教育祖师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到现在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乃至实施就一直没停过。正所谓“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的确,“文”因人而成章,人历来也是“文”的主角!无疑,作文教学与人文关怀该是流和源的关系。作文教学会因人文关怀源远而流长,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更需要人文关怀,需要一线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求索!
1、立足人文教材,探源逐流
要学生写出文采飞扬充满创新个性的好文章,首先就需要能给出这样的好文章。没有师傅的心得,哪有徒弟的招式呢,正所谓要流远还需先探源!这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每天接触的教材。可喜的是适应新课标的新教材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剩下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特别是作文辅导时怎样用好这些范例。就拿鲁教版语文教材来说,从必修课本到选修课本,涉及人文精神内容的范例就占了大半。
就一本<<唐宋散文选读>>就足以让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人文精神的家园,领悟古人对人生作的哲理思考;追寻历史人物的足迹,倾听古人对忧患人生的叙说;领略鱼雁往来、行笔书写的款款深情;体味赋体散文的韵律美,感受蕴涵在节奏明快、词章华才之中作者心绪的季动和思想的魅力;解读国难当前,苦思良策的士人心理;感悟议论纵横的文风激荡下的阳刚之气。探寻王维、李白、王勃、张九龄、陆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朱熹等先贤们人心灵深处的情怀和人格;感受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众命运和充满良知、责任感、使命感的胸襟和境界!而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源,但又往往是被学生的作文忽略的素材!要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教材范例正是学生写作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写作素材!
除了课本教材,作文教学的第二个源就是我们教师自身这个活体教材。对这一点我也是无意间因学生的一篇周记引发想到的,学生因为我一次于课堂上的一番激情独白后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原来您也有过那么多的故事阿,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您讲故事,也很想向您述说我们的故事……”无疑,一次课堂的小插曲便已成了学生周记的源。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本身的范例作用也是多么的重要!
实际上,教师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是学生写作时最为真实的范例,教师的言行修养气质爱好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倾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需要应用好这本教材。
2、拓展写作视野,活源扬波
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而不是一种对机器的操作。它应该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 “原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激活学生 “原动力”的源,让学生能在写作的长河中泛舟扬波,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首先需要先让作文教学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向本属于作文的广阔的山川大地、人文古迹和多彩社会!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多方的努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在教学生学写游记散文时便曾让学生到本镇的多处人文古迹游览,回来后不少学生竞都写下不少文采飞扬极富情感的文字,如:“镇风塔,柘林的守护神阿,您竞变得如此的苍老了,您摇曳在杂草丛中陈苔满身的残躯是在向海风述说着您千年的委屈吗?请原谅您的子民吧,他们只知道前往大海捕回鱼虾,却忘却了正因为有您的守候,才有他们的收获阿!”“立身在这古渡口,背靠镌刻着‘海阔天空’和‘缉获盗匪’几个红色大字的石壁,远望(俯瞰)着那已随历史退远的大埕湾,我仿佛回到了到了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难的南宋皇帝是否也似现在的我一样满腹豪情呢!”“眼前金壁辉煌红朱大门的寺庙还是儿时记忆中的白雀寺么?您的古朴和沧桑呢?您的神秘和幽静呢?柘林人到底怎么了?可怜的白雀寺呵……”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丰收!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而一些还不成熟的港台和网络歌词已充斥于学生的作文之中。对于这突发的洪水,我采取了导的方式:既来之,则用之,这从我所带的班的第一首班歌诞生时起便已屡试不爽。我在上学期教授新教材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时便又借题发挥畅快了一回:借流行歌曲的壳,装古诗词的瓤。先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的词,然后要求将已学过的古诗词化如歌词中,写好后互相传阅交流 。最后每组推荐一首在黑板报出版,由全班筛选一首来集体修改。这样,不光是一首名为<<同窗时代>>的班歌诞生了,而且古文化艺术素养也润物无声的流注于学生的笔端!
3、关注生命情感,思源强流
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幼稚化倾向直至陷入浮浅的境地,这不能不说跟人文关怀很多时候的缺失无关。没有对“源”的挖掘,怎能有强“流”之势?欠缺对“人生”和“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又怎么能让文章深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担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作文的漫漫长路上,围绕“人文精神”的主题上下求索!引导学生关注并关爱“生命”,寻索人生真谛!培养具有“爱心”、具有“思想”意识的学生,使他们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有爱心”既指写文章,更指向生活。对生活有“真爱”,文章才有“真情”。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是写好真情实感文章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能紧紧围绕 “人文关怀”设计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具体的情景创设、生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爱心,并对生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这一点几乎成了历年高考的主题,“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和“雕刻心中的天使”等都无不昭示着对人性的呼唤!
另外,作为青春期学生的作文除了有爱心之外,还应该具有思想。学会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思考它的价值。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站在理性的高度上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对生命不同取舍的事例,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培养感情丰富、具有独特思想,才能使学生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能体现出真情实感,具有一定的深度,将强的说服力!
4、注重批改讲评,固源导流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最能显示教师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倾注人文关怀,师爱付出与流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心灵沟通的过程。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师在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时,教师那颗关爱之心与学生渴求知识之心直接碰撞,以真心评出真情,并在用词、内容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师生以互动、推敲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师的关爱,更加激发写作的兴趣。这也正是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健康旺盛的写作激情——源固而流长!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更多的还是以书面评语的形式出现的。这时从教师笔端流出的批改评语应是欣赏、鼓励、启发式的!教师在评语中常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激起了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采用暗示或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榷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之情,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发愤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以严厉责备的口气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就会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在作文评语中应多鼓励多启发,耐心指点,对习作中的缺点不夸大、不斥责、不嘲讽,注意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往往在心理上都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和对技能技巧的指点,而是老师是否寄予了他们以人文的关怀——学生往往会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随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如果教师的评语满怀深情,敞开心扉,以“我们的某某……”等语调,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是表扬,还是满怀希望的批评,都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容易振作起来,花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并且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思路会变得开阔,思维也变得敏捷,再写起文章来自然水到渠成以至于滔滔不绝!
当然,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除了用好充满人文关怀的教材,拓展写作的人文视野,把我们对生命与情感的关注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外,还需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撑起半边天!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关怀
社会和谐,需要人文关怀;教育发展,需要人文关怀;作文教学,也需要人文关怀!实际上,人文关怀之于作文教学并不算新鲜事物,从教育祖师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到现在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乃至实施就一直没停过。正所谓“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的确,“文”因人而成章,人历来也是“文”的主角!无疑,作文教学与人文关怀该是流和源的关系。作文教学会因人文关怀源远而流长,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更需要人文关怀,需要一线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求索!
1、立足人文教材,探源逐流
要学生写出文采飞扬充满创新个性的好文章,首先就需要能给出这样的好文章。没有师傅的心得,哪有徒弟的招式呢,正所谓要流远还需先探源!这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每天接触的教材。可喜的是适应新课标的新教材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剩下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特别是作文辅导时怎样用好这些范例。就拿鲁教版语文教材来说,从必修课本到选修课本,涉及人文精神内容的范例就占了大半。
就一本<<唐宋散文选读>>就足以让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人文精神的家园,领悟古人对人生作的哲理思考;追寻历史人物的足迹,倾听古人对忧患人生的叙说;领略鱼雁往来、行笔书写的款款深情;体味赋体散文的韵律美,感受蕴涵在节奏明快、词章华才之中作者心绪的季动和思想的魅力;解读国难当前,苦思良策的士人心理;感悟议论纵横的文风激荡下的阳刚之气。探寻王维、李白、王勃、张九龄、陆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朱熹等先贤们人心灵深处的情怀和人格;感受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众命运和充满良知、责任感、使命感的胸襟和境界!而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源,但又往往是被学生的作文忽略的素材!要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教材范例正是学生写作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写作素材!
除了课本教材,作文教学的第二个源就是我们教师自身这个活体教材。对这一点我也是无意间因学生的一篇周记引发想到的,学生因为我一次于课堂上的一番激情独白后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原来您也有过那么多的故事阿,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您讲故事,也很想向您述说我们的故事……”无疑,一次课堂的小插曲便已成了学生周记的源。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本身的范例作用也是多么的重要!
实际上,教师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是学生写作时最为真实的范例,教师的言行修养气质爱好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倾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需要应用好这本教材。
2、拓展写作视野,活源扬波
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而不是一种对机器的操作。它应该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 “原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激活学生 “原动力”的源,让学生能在写作的长河中泛舟扬波,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首先需要先让作文教学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向本属于作文的广阔的山川大地、人文古迹和多彩社会!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多方的努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在教学生学写游记散文时便曾让学生到本镇的多处人文古迹游览,回来后不少学生竞都写下不少文采飞扬极富情感的文字,如:“镇风塔,柘林的守护神阿,您竞变得如此的苍老了,您摇曳在杂草丛中陈苔满身的残躯是在向海风述说着您千年的委屈吗?请原谅您的子民吧,他们只知道前往大海捕回鱼虾,却忘却了正因为有您的守候,才有他们的收获阿!”“立身在这古渡口,背靠镌刻着‘海阔天空’和‘缉获盗匪’几个红色大字的石壁,远望(俯瞰)着那已随历史退远的大埕湾,我仿佛回到了到了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难的南宋皇帝是否也似现在的我一样满腹豪情呢!”“眼前金壁辉煌红朱大门的寺庙还是儿时记忆中的白雀寺么?您的古朴和沧桑呢?您的神秘和幽静呢?柘林人到底怎么了?可怜的白雀寺呵……”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丰收!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而一些还不成熟的港台和网络歌词已充斥于学生的作文之中。对于这突发的洪水,我采取了导的方式:既来之,则用之,这从我所带的班的第一首班歌诞生时起便已屡试不爽。我在上学期教授新教材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时便又借题发挥畅快了一回:借流行歌曲的壳,装古诗词的瓤。先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的词,然后要求将已学过的古诗词化如歌词中,写好后互相传阅交流 。最后每组推荐一首在黑板报出版,由全班筛选一首来集体修改。这样,不光是一首名为<<同窗时代>>的班歌诞生了,而且古文化艺术素养也润物无声的流注于学生的笔端!
3、关注生命情感,思源强流
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幼稚化倾向直至陷入浮浅的境地,这不能不说跟人文关怀很多时候的缺失无关。没有对“源”的挖掘,怎能有强“流”之势?欠缺对“人生”和“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又怎么能让文章深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担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作文的漫漫长路上,围绕“人文精神”的主题上下求索!引导学生关注并关爱“生命”,寻索人生真谛!培养具有“爱心”、具有“思想”意识的学生,使他们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有爱心”既指写文章,更指向生活。对生活有“真爱”,文章才有“真情”。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是写好真情实感文章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能紧紧围绕 “人文关怀”设计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具体的情景创设、生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爱心,并对生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这一点几乎成了历年高考的主题,“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和“雕刻心中的天使”等都无不昭示着对人性的呼唤!
另外,作为青春期学生的作文除了有爱心之外,还应该具有思想。学会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思考它的价值。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站在理性的高度上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对生命不同取舍的事例,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培养感情丰富、具有独特思想,才能使学生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能体现出真情实感,具有一定的深度,将强的说服力!
4、注重批改讲评,固源导流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最能显示教师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倾注人文关怀,师爱付出与流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心灵沟通的过程。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师在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时,教师那颗关爱之心与学生渴求知识之心直接碰撞,以真心评出真情,并在用词、内容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师生以互动、推敲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师的关爱,更加激发写作的兴趣。这也正是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健康旺盛的写作激情——源固而流长!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更多的还是以书面评语的形式出现的。这时从教师笔端流出的批改评语应是欣赏、鼓励、启发式的!教师在评语中常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激起了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采用暗示或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榷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之情,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发愤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以严厉责备的口气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就会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在作文评语中应多鼓励多启发,耐心指点,对习作中的缺点不夸大、不斥责、不嘲讽,注意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往往在心理上都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和对技能技巧的指点,而是老师是否寄予了他们以人文的关怀——学生往往会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随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如果教师的评语满怀深情,敞开心扉,以“我们的某某……”等语调,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是表扬,还是满怀希望的批评,都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容易振作起来,花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并且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思路会变得开阔,思维也变得敏捷,再写起文章来自然水到渠成以至于滔滔不绝!
当然,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除了用好充满人文关怀的教材,拓展写作的人文视野,把我们对生命与情感的关注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外,还需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