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一到,逮蛐蛐的就开始忙了。憋了一年了,这会儿早收拾好了一应用具,整装待发,只等秋风一起,就下了地了。
逮蛐蛐得有装备,第一,手电筒是少不了的。
遥想古人都是提着灯笼去荒郊野外,虽说是蛮有情趣的,可是亮度终归不行,练眼。而且还得是大户人家,小家小户的用不起。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有用油灯照亮逮虫的,还不是老点着,就着月光在地头溜达,长柄网罩插在后脖领子里,待听准了叫,左手不光持灯还得捏着火链子,右手拿火石一擦,后来是改了洋火,擦出火来,顺势将油灯点燃,一枪头子就得把蛐蛐扎出来,枪头子扎在土里,松了手,顺势从后脖领子上扥出蛐蛐罩,罩住虫子别跑喽,吹口气,让虫子进了网罩,这才算松口气,即刻就把灯灭了,为的是省那点油。这叫拿亮子。“拿”字用得好,很传神,须得老手才行。
我小时候就用手电筒了,到了这个季节,零花钱大多花在电池上,红灯牌的比较便宜,外皮是纸的,但是不太耐用;记得上海白象牌的比较耐用,外包装是铁皮的,天蓝色的底子印着一只白色的大象。不过有几年电池不好买,得转好多店才能买到。
手电要想亮,就得用一号电池,手电筒就粗,待得发现了蛐蛐,手就不够用的了,枪头子、网罩、捅条,都用的着,一着急,只好把手电筒塞嘴里,用嘴叼着,和个狗狗似的,一下没扣住,急得一头汗,两只手扎煞着,叼着手电筒转着头四处看,更像狗了。那时候就想,要是有个矿灯就好了,戴头上,省了多少事。现在当然都有了,各类头灯,而且是充电的,又轻便,又耐用。也有的是把蓄电池挂在腰上,一夜下来,亮度不减。
第二是枪头子,蛐蛐进了土洞,全靠这玩意儿,一下扎下去,夺其退路,再一晃,虫就出来了;也有心急的,使劲掘,结果土塌了,虫子活埋里面了。枪头子还一个用途,就是防身,一米来长的木把,不算长,算是短枪,可是使起来,三四个人也不好近身。
第三个是网罩,细细的铜丝编就,手艺好的,是按编笊篱的方法编的,一个孔一个孔的都是六边形,很规则。我们小时候没那手艺,都是先用粗铁丝搭个骨架,细铜丝一圈一圈绕上;就是铜丝不大好淘换,千方百计的去修电机的铺子,想着法地去偷。电机里用的漆包线最是好用,以前泉城路上就有一家修电机的,去多少回都没偷成,人家工人师傅都防着我们这些小孩,倒不是知道我们玩蛐蛐,是防着我们偷了去废品店换钱。小孩那点心思,大人还不一眼就看穿。
现在多用尼龙丝编罩子,提虫用好用,它软啊,不伤虫,但是逮蛐蛐不行,一不留神就划破了。逮蛐蛐还得用铜丝罩子。
捅条也是必备的,蛐蛐做了窝,就两只须在外面,有时候能看见头,要是石头缝,枪头子就不好使了,就得用捅条,慢慢探进去,一拨,就出来了。
逮蛐蛐得穿胶鞋,防扎防咬,万一窜出条蛇来,也挺吓人,野地里什么没有?不过主要的还是得防蚊子。长裤长褂捂严实了。手、脸就没办法了。这些年都是用维生素B2融了水喷上,据说防蚊子。风油精挺管用,但是有些爱惜蛐蛐的怕熏了虫,就不用。野战部队有一种喷剂好用,没什么味,但是喷身上,蚊子真就不来了,只是市面上没大见有卖的。
虽说立了秋,真钻进玉米地还是很热,不透风啊,一会儿就一身汗,想减肥的就跟我们去逮蛐蛐,又有乐,还见效快。一个虫季下来,减个十斤八斤的正常。
乡民最初不知道城里人这是在干什么,以为是想干什么坏事。逮蛐蛐遇到当地人经常被围了追问,你说就为了逮蛐蛐,人家不信。遍地都是的玩意儿,逮这个干嘛?有一回中医孙大夫一行就在村外被围了,孙大夫毕竟是大夫,就说要逮了蛐蛐当药引子。说这个人家信。所以出外逮虫都是成群结伙,不好一个人的,因为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
话说十几二十年前,我一个老大哥去肥城逮虫,去肥城的路要经过煤矿塌陷区,路高高低低的,跑不起来,索性不开了,车停在路边,就下了地,逮着逮着就出了一身汗,找了个空地出来抽颗烟,遇到两个人,那天没月亮,黑影里也看不大清,听说话的样子不像是农民,问了问说是逮蛐蛐,人家挺客气,说:大哥能给帮个忙吧?老大哥问什么事啊?那人就说:我们是哪个哪个庄的,又说了名字,说自己是矿上挖煤的,去年塌方,埋了里面了,这都快一年了,家里还不知道呢,能不能给带个话。我这老大哥一听这话,头发都竖起来了,一身的汗全消了。话说完人家就走了,老大哥定了定神,就赶紧往回撤。
要说我这老大哥,也是个老炮,文革正乱的时候,他二十来岁,正是逞英雄的年纪,整天杠铃、摔跤、拳击,什么都练。那会儿社会上乱,整天打架。听说哪一片谁谁谁厉害,就有找上门打架的,不敢应,就算栽了,以后别在市面上招摇。大哥也曾经和人家约点茬架,人家那边来了一百多口子,老大哥俩人就敢赴约,胆儿多冲吧。好在那会儿人都讲究个义气,本来也没什么仇,架没打,就此成了朋友。这会儿遇到这么个事,心里还是有点发毛。
逮蛐蛐什么事都能遇见,这事儿却是他遇见的最诡异的一次。
许多年以后,老大哥和我聊起此事,我疑心是不是出汗太多,他当时有点虚脱,出了幻觉。老大哥想了想说,不是,当时村名、人名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好几年都没忘。老觉着是个事儿搁在心里,不过想来想去也没去,万一去了也找着人了,再没这么回事,怎么给人家解释?要是去了再是真的,再把人家给吓着,也不妥当。如今事隔这么多年,倒是记不起来了。
我这老大哥是个实心眼的人,从不吹牛、浮夸,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就是觉得没弄个究竟,有点可惜。
有了这样的经历,老大哥依然年年逮虫,年年钻玉米地,终究是老炮,胆儿够肥。中
逮蛐蛐得有装备,第一,手电筒是少不了的。
遥想古人都是提着灯笼去荒郊野外,虽说是蛮有情趣的,可是亮度终归不行,练眼。而且还得是大户人家,小家小户的用不起。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有用油灯照亮逮虫的,还不是老点着,就着月光在地头溜达,长柄网罩插在后脖领子里,待听准了叫,左手不光持灯还得捏着火链子,右手拿火石一擦,后来是改了洋火,擦出火来,顺势将油灯点燃,一枪头子就得把蛐蛐扎出来,枪头子扎在土里,松了手,顺势从后脖领子上扥出蛐蛐罩,罩住虫子别跑喽,吹口气,让虫子进了网罩,这才算松口气,即刻就把灯灭了,为的是省那点油。这叫拿亮子。“拿”字用得好,很传神,须得老手才行。
我小时候就用手电筒了,到了这个季节,零花钱大多花在电池上,红灯牌的比较便宜,外皮是纸的,但是不太耐用;记得上海白象牌的比较耐用,外包装是铁皮的,天蓝色的底子印着一只白色的大象。不过有几年电池不好买,得转好多店才能买到。
手电要想亮,就得用一号电池,手电筒就粗,待得发现了蛐蛐,手就不够用的了,枪头子、网罩、捅条,都用的着,一着急,只好把手电筒塞嘴里,用嘴叼着,和个狗狗似的,一下没扣住,急得一头汗,两只手扎煞着,叼着手电筒转着头四处看,更像狗了。那时候就想,要是有个矿灯就好了,戴头上,省了多少事。现在当然都有了,各类头灯,而且是充电的,又轻便,又耐用。也有的是把蓄电池挂在腰上,一夜下来,亮度不减。
第二是枪头子,蛐蛐进了土洞,全靠这玩意儿,一下扎下去,夺其退路,再一晃,虫就出来了;也有心急的,使劲掘,结果土塌了,虫子活埋里面了。枪头子还一个用途,就是防身,一米来长的木把,不算长,算是短枪,可是使起来,三四个人也不好近身。
第三个是网罩,细细的铜丝编就,手艺好的,是按编笊篱的方法编的,一个孔一个孔的都是六边形,很规则。我们小时候没那手艺,都是先用粗铁丝搭个骨架,细铜丝一圈一圈绕上;就是铜丝不大好淘换,千方百计的去修电机的铺子,想着法地去偷。电机里用的漆包线最是好用,以前泉城路上就有一家修电机的,去多少回都没偷成,人家工人师傅都防着我们这些小孩,倒不是知道我们玩蛐蛐,是防着我们偷了去废品店换钱。小孩那点心思,大人还不一眼就看穿。
现在多用尼龙丝编罩子,提虫用好用,它软啊,不伤虫,但是逮蛐蛐不行,一不留神就划破了。逮蛐蛐还得用铜丝罩子。
捅条也是必备的,蛐蛐做了窝,就两只须在外面,有时候能看见头,要是石头缝,枪头子就不好使了,就得用捅条,慢慢探进去,一拨,就出来了。
逮蛐蛐得穿胶鞋,防扎防咬,万一窜出条蛇来,也挺吓人,野地里什么没有?不过主要的还是得防蚊子。长裤长褂捂严实了。手、脸就没办法了。这些年都是用维生素B2融了水喷上,据说防蚊子。风油精挺管用,但是有些爱惜蛐蛐的怕熏了虫,就不用。野战部队有一种喷剂好用,没什么味,但是喷身上,蚊子真就不来了,只是市面上没大见有卖的。
虽说立了秋,真钻进玉米地还是很热,不透风啊,一会儿就一身汗,想减肥的就跟我们去逮蛐蛐,又有乐,还见效快。一个虫季下来,减个十斤八斤的正常。
乡民最初不知道城里人这是在干什么,以为是想干什么坏事。逮蛐蛐遇到当地人经常被围了追问,你说就为了逮蛐蛐,人家不信。遍地都是的玩意儿,逮这个干嘛?有一回中医孙大夫一行就在村外被围了,孙大夫毕竟是大夫,就说要逮了蛐蛐当药引子。说这个人家信。所以出外逮虫都是成群结伙,不好一个人的,因为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
话说十几二十年前,我一个老大哥去肥城逮虫,去肥城的路要经过煤矿塌陷区,路高高低低的,跑不起来,索性不开了,车停在路边,就下了地,逮着逮着就出了一身汗,找了个空地出来抽颗烟,遇到两个人,那天没月亮,黑影里也看不大清,听说话的样子不像是农民,问了问说是逮蛐蛐,人家挺客气,说:大哥能给帮个忙吧?老大哥问什么事啊?那人就说:我们是哪个哪个庄的,又说了名字,说自己是矿上挖煤的,去年塌方,埋了里面了,这都快一年了,家里还不知道呢,能不能给带个话。我这老大哥一听这话,头发都竖起来了,一身的汗全消了。话说完人家就走了,老大哥定了定神,就赶紧往回撤。
要说我这老大哥,也是个老炮,文革正乱的时候,他二十来岁,正是逞英雄的年纪,整天杠铃、摔跤、拳击,什么都练。那会儿社会上乱,整天打架。听说哪一片谁谁谁厉害,就有找上门打架的,不敢应,就算栽了,以后别在市面上招摇。大哥也曾经和人家约点茬架,人家那边来了一百多口子,老大哥俩人就敢赴约,胆儿多冲吧。好在那会儿人都讲究个义气,本来也没什么仇,架没打,就此成了朋友。这会儿遇到这么个事,心里还是有点发毛。
逮蛐蛐什么事都能遇见,这事儿却是他遇见的最诡异的一次。
许多年以后,老大哥和我聊起此事,我疑心是不是出汗太多,他当时有点虚脱,出了幻觉。老大哥想了想说,不是,当时村名、人名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好几年都没忘。老觉着是个事儿搁在心里,不过想来想去也没去,万一去了也找着人了,再没这么回事,怎么给人家解释?要是去了再是真的,再把人家给吓着,也不妥当。如今事隔这么多年,倒是记不起来了。
我这老大哥是个实心眼的人,从不吹牛、浮夸,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就是觉得没弄个究竟,有点可惜。
有了这样的经历,老大哥依然年年逮虫,年年钻玉米地,终究是老炮,胆儿够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