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大学校园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文明示范、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学科、不同职责、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及其家属于一炉,使之达到和谐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必须要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过反复研讨,2006年9月召开的清华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构建人尽其才、利益协调,安定团结、紧张有序,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校园”确定为我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奋斗。
一、明确重点,统筹全局,推动学校协调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校进入了建校历史上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学校重新审视了自身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把发展的着重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学校提出要统筹好规模结构与质量、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物质条件和精神力量、改革发展稳定等重要关系,使学校的发展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清华大学要争取在不长的时期内取得跨越发展,就要明确重点,集中有限的资源支持部分学科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方面需要从众多强势学科中找准真正具有取得突破现实可能性的学科,另一方面要协调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保持学校发展各个梯队的积极性,形成全校推进“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正向合力。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我校学科现状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资源、分类建设”的学科建设方针,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通过“攻坚、巩固、扶持和培育”等举措,为担负攻坚突破任务的学科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适当的发展环境,鼓励暂时没有得到重点支持的各学科奋发有为,并超前部署培育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若干新兴学科,为下一步的加快发展创设条件。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协调了学科的发展就为学校的协调发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扬民主,健全机制,统筹兼顾群众利益
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的利益,首先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坚定地走群众路线。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的各项决策才能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也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多年来,大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小到校园基础设施的维护、学生宿舍的调整,在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中,只要认真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反复向群众讲明了道理,工作就会十分顺利;反之,如果听取意见不广泛,动员解释不深入,工作中就会遇到“反弹”,贯彻决策就会有波折,为群众做好事的初衷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摸索出了一些统筹兼顾群众利益的有效思路和做法。第一,在思想上必须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有限的资源兼顾多方面的利益,就必须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思想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第二,在决策制定前要开展深入的调研,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搞清楚,在此基础上着手制定方案。第三,对设想的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既要听取专家的意见,也要听取群众的意见,既要注重可行性的论证,也要注重不可行性的论证。第四,将初步形成的方案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在与院系各级组织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进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第五,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及时反馈信息,尽量把出现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而不使其扩大、激化。
近年来,我们还尝试了一些扩大党内民主的措施,以党内民主的健全带动学校民主管理的完善,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我们已经在一届党委任期内试行了进一步发挥党代会代表作用的一些做法,如每年召开党代会代表会议,向他们汇报学校的工作,把学校的重大决策交给他们审议,并把提拔干部公示的范围扩大到了每一位党代会代表。
在和谐校园的进一步建设中,我们将根据上述思路、做法形成若干适合学校实际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利益协调的机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三、和衷共济,深入细致,做实做好群众工作
建设和谐校园要把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特别要关心那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人们。我校不存在特殊的弱势群体,但在师生员工的各类群体中都存在一些面临各种困难的群众。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我们特别关注几部分人,采取实际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学生培养中,我们努力使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建设保证学生安全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检查和治疗、完善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引导机制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学校专门建立了资助体系,从2006年开始在新生中实施。新实施的资助体系以“两个全部”、“两个增加”为目标,即通过加大向校友、社会筹款的力度和学校的投入,使资助的范围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和他们的全部学费、住宿费,增加对他们的资助强度和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一措施让占新生总数1/5多的特困生和贫困生有效地摆脱了生活困境,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和社会舆论的一致赞许。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模式,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深化和完善教师分系列管理的体制改革,加强岗位聘任管理,强化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已经并将进一步调动学科平台团队中各类骨干和广大教工的积极性,焕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2005年底,学校专门就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等问题成立了联合调研组,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相关党政部门共同执行。2006年学校就进一步完善鼓励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改善青年教师周转房租借办法和房补办法等专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中,一些为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和“舞台”、有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缓解他们生活上后顾之忧的措施已经开始实施。
在离退休工作中,我们怀着对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的真情和敬意,根据学校离退休人员的特点,采取了一些适当的、细致的工作方式。我们在离退休人员中加强了党建工作,并逐步完善了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形式。党委离退休工作部与离退休工作处合署办公,加强对离退休人员中共产党员活动的指导,组织他们听形势报告和进行校内外的参观,满足了老同志的精神需要。党委主要负责人每年两次召开离退休人员代表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学校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尊重和信任。学校各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经常召集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座谈、联谊,向他们通报工作,征求意见,嘘寒问暖。学校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善离退休人员的活动条件,2004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使我校5,000多离退休人员达到了人均1平方米活动场地的标准。为解决部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学校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40万元设立离退休人员特困补助金,解除了一些老同志的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许多院系也自筹资金建立了关怀离退休人员的各类基金。这些工作在离退休人员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极大地增强了凝聚力。当一些离退休人员对出售公有住房的政策和发放房产证工作发生误解时,许多老同志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解释说服工作,积极地化解矛盾。现在,学校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正心情舒畅地安度自己的晚霞时光。
[责任编辑:包和春]
一、明确重点,统筹全局,推动学校协调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校进入了建校历史上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学校重新审视了自身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把发展的着重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学校提出要统筹好规模结构与质量、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物质条件和精神力量、改革发展稳定等重要关系,使学校的发展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清华大学要争取在不长的时期内取得跨越发展,就要明确重点,集中有限的资源支持部分学科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方面需要从众多强势学科中找准真正具有取得突破现实可能性的学科,另一方面要协调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保持学校发展各个梯队的积极性,形成全校推进“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正向合力。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我校学科现状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资源、分类建设”的学科建设方针,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通过“攻坚、巩固、扶持和培育”等举措,为担负攻坚突破任务的学科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适当的发展环境,鼓励暂时没有得到重点支持的各学科奋发有为,并超前部署培育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若干新兴学科,为下一步的加快发展创设条件。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协调了学科的发展就为学校的协调发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扬民主,健全机制,统筹兼顾群众利益
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的利益,首先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坚定地走群众路线。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的各项决策才能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也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多年来,大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小到校园基础设施的维护、学生宿舍的调整,在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中,只要认真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反复向群众讲明了道理,工作就会十分顺利;反之,如果听取意见不广泛,动员解释不深入,工作中就会遇到“反弹”,贯彻决策就会有波折,为群众做好事的初衷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摸索出了一些统筹兼顾群众利益的有效思路和做法。第一,在思想上必须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有限的资源兼顾多方面的利益,就必须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思想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第二,在决策制定前要开展深入的调研,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搞清楚,在此基础上着手制定方案。第三,对设想的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既要听取专家的意见,也要听取群众的意见,既要注重可行性的论证,也要注重不可行性的论证。第四,将初步形成的方案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在与院系各级组织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进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第五,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及时反馈信息,尽量把出现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而不使其扩大、激化。
近年来,我们还尝试了一些扩大党内民主的措施,以党内民主的健全带动学校民主管理的完善,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我们已经在一届党委任期内试行了进一步发挥党代会代表作用的一些做法,如每年召开党代会代表会议,向他们汇报学校的工作,把学校的重大决策交给他们审议,并把提拔干部公示的范围扩大到了每一位党代会代表。
在和谐校园的进一步建设中,我们将根据上述思路、做法形成若干适合学校实际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利益协调的机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三、和衷共济,深入细致,做实做好群众工作
建设和谐校园要把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特别要关心那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人们。我校不存在特殊的弱势群体,但在师生员工的各类群体中都存在一些面临各种困难的群众。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我们特别关注几部分人,采取实际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学生培养中,我们努力使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建设保证学生安全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检查和治疗、完善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引导机制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学校专门建立了资助体系,从2006年开始在新生中实施。新实施的资助体系以“两个全部”、“两个增加”为目标,即通过加大向校友、社会筹款的力度和学校的投入,使资助的范围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和他们的全部学费、住宿费,增加对他们的资助强度和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一措施让占新生总数1/5多的特困生和贫困生有效地摆脱了生活困境,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和社会舆论的一致赞许。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模式,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深化和完善教师分系列管理的体制改革,加强岗位聘任管理,强化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已经并将进一步调动学科平台团队中各类骨干和广大教工的积极性,焕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2005年底,学校专门就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等问题成立了联合调研组,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相关党政部门共同执行。2006年学校就进一步完善鼓励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改善青年教师周转房租借办法和房补办法等专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中,一些为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和“舞台”、有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缓解他们生活上后顾之忧的措施已经开始实施。
在离退休工作中,我们怀着对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的真情和敬意,根据学校离退休人员的特点,采取了一些适当的、细致的工作方式。我们在离退休人员中加强了党建工作,并逐步完善了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形式。党委离退休工作部与离退休工作处合署办公,加强对离退休人员中共产党员活动的指导,组织他们听形势报告和进行校内外的参观,满足了老同志的精神需要。党委主要负责人每年两次召开离退休人员代表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学校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尊重和信任。学校各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经常召集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座谈、联谊,向他们通报工作,征求意见,嘘寒问暖。学校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善离退休人员的活动条件,2004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使我校5,000多离退休人员达到了人均1平方米活动场地的标准。为解决部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学校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40万元设立离退休人员特困补助金,解除了一些老同志的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许多院系也自筹资金建立了关怀离退休人员的各类基金。这些工作在离退休人员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极大地增强了凝聚力。当一些离退休人员对出售公有住房的政策和发放房产证工作发生误解时,许多老同志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解释说服工作,积极地化解矛盾。现在,学校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正心情舒畅地安度自己的晚霞时光。
[责任编辑:包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