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交流、双向沟通的长效联系方式就是所谓的家校合作教学方法,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全面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教育方法,对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家校合作有效途径,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合作、重视及关注,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教育方面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起步明显较晚,亟需完善各个方面。现阶段,严重缺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应加强重视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的优势
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将学校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内涵及家庭教育个性化、温馨的特点充分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相对于以往单纯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来说,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身心健康方面,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若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那么就会在其成长过程中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在心理方面出现畸形的特征。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对心理的形成机制和重要性进行感受、认知,但当学生离开课堂或学校时,就会增加心理的脆弱性,缺乏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通过家校合作,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将家长吸收进去,有利于在校外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路径
在进入小学之前,虽然小学生已经接受了幼儿启蒙教育,但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心理健康方面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条件与环境,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丰富,使其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茁壮成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除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外,在家校合作模式下,还应将家长吸收到教育中,这样才能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
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校合作发挥着明显、积极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而此过程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奠定教育基础,强化家校合作观念
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属于一种十分可行的教育方式,能为学生创建校内外良好的环境,若想让家校合作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就必须强化家校合作观念,其也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第一,由于学生心理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家校合作,所以,对于家校合作的本质与意义,教师必须进行明确,学校可对校内教师展开培训,以此来掌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的知识要点,进而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与家长形成更好的伙伴关系,视家长为最宝贵的教育资源;第二,加强家校合作问题研究,通过开展现场交流讲座或家长座谈会议,将一些学习资料发放给家长,以此来帮助家长提升合作观念,使家长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家校合作应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家长应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内容进行充分掌握。但是在實际生活中,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动力,往往存在能力不足、精力不够的现象。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其中,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比如,就孩子近期的心理健康情况,教师可及时与家长进行互动,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以此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三)推动家校合作,建立组织协调机构
为了更好地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促进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家校合作过程中,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双方合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帮助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组织联系。在对组织协调机构建立过程中,应加强家长委员、主要负责人、行政让领导三方面的联系,其中的协调工作主要由学校行政领导负责,以此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合力。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如协调家长代表、推行教育措施、制定合作方案等几方面工作都由其来负责,从而来有效进行家校合作。而相关教育专家学者和家长代表则组成家长委员。这样不仅能充分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能推动家校合作,由此可见,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家校合作开展的真正目的,总而言之,家校合作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就是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家校合作过程中,应制定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围绕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交流,进而在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价值性与重要性可以自主、自觉地感受到,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比如,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家长可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收获更多的乐趣。
(五)提升教育能力,创办家长心理学校
对于家长而言,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教育能力也会因为文化水平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有很多误区家长认识不到。所以,为了帮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创建家长心理学校,将有效消除心理教育代沟的方法传授给家长。这样对于家长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偏歧才能及时减少,接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家长健康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发展,使学校和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关注焦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能力,在其人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吸引家长积极、主动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健康教育效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雁,唐志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探索——提高小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研究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5):26-29.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合作、重视及关注,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教育方面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起步明显较晚,亟需完善各个方面。现阶段,严重缺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应加强重视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的优势
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将学校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内涵及家庭教育个性化、温馨的特点充分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相对于以往单纯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来说,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身心健康方面,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若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那么就会在其成长过程中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在心理方面出现畸形的特征。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对心理的形成机制和重要性进行感受、认知,但当学生离开课堂或学校时,就会增加心理的脆弱性,缺乏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通过家校合作,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将家长吸收进去,有利于在校外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路径
在进入小学之前,虽然小学生已经接受了幼儿启蒙教育,但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心理健康方面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条件与环境,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丰富,使其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茁壮成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除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外,在家校合作模式下,还应将家长吸收到教育中,这样才能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
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校合作发挥着明显、积极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而此过程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奠定教育基础,强化家校合作观念
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属于一种十分可行的教育方式,能为学生创建校内外良好的环境,若想让家校合作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就必须强化家校合作观念,其也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第一,由于学生心理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家校合作,所以,对于家校合作的本质与意义,教师必须进行明确,学校可对校内教师展开培训,以此来掌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的知识要点,进而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与家长形成更好的伙伴关系,视家长为最宝贵的教育资源;第二,加强家校合作问题研究,通过开展现场交流讲座或家长座谈会议,将一些学习资料发放给家长,以此来帮助家长提升合作观念,使家长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家校合作应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家长应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内容进行充分掌握。但是在實际生活中,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动力,往往存在能力不足、精力不够的现象。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其中,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比如,就孩子近期的心理健康情况,教师可及时与家长进行互动,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以此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三)推动家校合作,建立组织协调机构
为了更好地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促进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家校合作过程中,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双方合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帮助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组织联系。在对组织协调机构建立过程中,应加强家长委员、主要负责人、行政让领导三方面的联系,其中的协调工作主要由学校行政领导负责,以此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合力。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如协调家长代表、推行教育措施、制定合作方案等几方面工作都由其来负责,从而来有效进行家校合作。而相关教育专家学者和家长代表则组成家长委员。这样不仅能充分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能推动家校合作,由此可见,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家校合作开展的真正目的,总而言之,家校合作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就是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家校合作过程中,应制定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围绕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交流,进而在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价值性与重要性可以自主、自觉地感受到,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比如,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家长可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收获更多的乐趣。
(五)提升教育能力,创办家长心理学校
对于家长而言,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教育能力也会因为文化水平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有很多误区家长认识不到。所以,为了帮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创建家长心理学校,将有效消除心理教育代沟的方法传授给家长。这样对于家长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偏歧才能及时减少,接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家长健康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发展,使学校和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关注焦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能力,在其人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吸引家长积极、主动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健康教育效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雁,唐志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探索——提高小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研究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