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语文学科是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而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语文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呢?
一、在师生间营造民主、开放的创新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勃发的创新精神
我们要在师生间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创新氛围,并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不断闪现。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创新主体,把学习和创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并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新,哪怕是幼稚的、错误的。要谅解學生的无知,允许学生说错做错、修改意见、保留意见,允许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差异。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培植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的萌芽,进而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魏书生、宁鸿彬、胡明道、于永正等语文名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他们手中原本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都能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热情,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在课内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在课内的阅读训练中根据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
发现是创新的先导,是创新素养的外在体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
首先,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迷信课本或权威,要大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学生一开始可能还不会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示范,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胡明道老师指导学生利用“预习提示”进行提问。宁鸿彬老师也总结了诸如“查异”“揭拗”“比较”“判断”“探求”等不少切实有效的质疑方法。比如,读到《向沙漠进军》第一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宁鸿彬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探求”的方法为寻求其详情而提出一系列问题:说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它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的“最顽强”表现在哪里?学生学会了提问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发现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开创意义的思维。它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的独特性、新颖性、突破性。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素养的灵魂。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不同方面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设置问题让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包括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在教学《海燕》时,可设计“从不同角度抓住海燕的特征可以给课文拟哪些副标题”的问题,训练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这个问题一提出,即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打开了思路,激活了思维,有的似“高傲的精灵”,有的似“反抗上天的精灵”,有的似“渴望暴风雨的精灵”,有的似“胜利的预言家”……这一问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训练。又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思考“移山”是不是最佳选择。有的学生就从反方向进行思考,认为“移山”并非最佳选择,还可以搬家,还可以开挖隧道,还可以绿化开发……学生提出了与通常认识不同的观点,训练了逆向思维能力。我们要着重鼓励学生敢于发前人之未发。同时指出,从准确把握文意来说,要结合课文实际理解,不能随意解文。
2.鼓励学生读书要大胆怀疑,辨伪去妄,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读解不应满足于接纳和认同,还应从评论、辨析、质疑等角度审视,要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即使名家名篇也会有疏漏之瑕,学生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只能停留在名人和书本之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人类的认识具有渐进性,认识真理没有穷尽。苏轼《石钟山记》中叹郦之简笑李之陋,而实际上,苏轼本人也因局限而未能得出准确答案。更何况,茫茫书海,良莠俱有,在课外阅读中更需要批判性思维,进行辨伪去妄,去粗取精。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阅读为想象力的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中进行想象,不但可以准确理解作品,而且会提高读者自身的创新能力。
1.通过想象达到对作品的生动再现,训练再造想象能力
在教《七根火柴》时为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可设计如下问题:假如你是“红军长征博物馆”的讲解员,展台上只有六根火柴,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向观众解说这六根火柴的来历。这就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展开想象,生动地再现课文中感人的故事,从而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从广义上来说,阅读解文的全过程都是一种从文字到意象的再现过程,尤其是欣赏文学作品,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通过想象解读文本的习惯。
2.通过想象达到对作品的灵活补白,训练创造想象能力
文学作品,大都会有内容的跳跃,给读者留有空白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展开丰富的想象,灵活地“补白”,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意义。《七根火柴》写到卢进勇转交火柴时,没有写卢进勇如何向指导员讲述火柴来历,那么,转交火柴时卢进勇会向指导员说些什么呢?作品留下了空白。宁鸿彬老师执教时就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卢进勇的话。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文境,创造性地补白,从而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也得到审美想象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切实训练了创造想象的能力。
3.通过想象大胆延伸作品,训练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变色龙》结尾以奥楚蔑洛夫离开木柴厂而收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余地,于是就可以设计“奥楚蔑洛夫离开木柴厂后会遇到什么情况?有何表演”的续编练习。中学课本中有不少篇目都可以用续写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三、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内是“纸上谈兵”,课外是实践园地,也是创造园地。我们要牢牢抓住课外这一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书柜、班级图书角,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进行课外阅读实践。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读书报告会、诗文朗诵会、读书辩论会,排演课本剧,进行诗文配画面的“诗文TV”创意设计,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创造性活动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创新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获得创造成功后的成就感,为不断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学完《曹刿论战》可让学生在课下深入研读课文,多角度审视文章,然后组织“鲁庄公有无远谋”的辩论会。学生在辩论中从正面立论,从课文中找出鲁庄公可赞之处;从反面立论,全面分析鲁庄公“未能远谋”之处。又如,学完《周总理,你在哪里》后可让学生给诗歌选配画面,进行“诗歌TV”创意设计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造实践能力等创新素养,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也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在阅读教学这个创新素养培育的广阔天地里培育学生优秀的创新素养,从而使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核心素养得到较好发展。
一、在师生间营造民主、开放的创新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勃发的创新精神
我们要在师生间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创新氛围,并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不断闪现。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创新主体,把学习和创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并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新,哪怕是幼稚的、错误的。要谅解學生的无知,允许学生说错做错、修改意见、保留意见,允许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差异。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培植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的萌芽,进而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魏书生、宁鸿彬、胡明道、于永正等语文名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他们手中原本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都能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热情,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在课内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在课内的阅读训练中根据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
发现是创新的先导,是创新素养的外在体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
首先,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迷信课本或权威,要大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学生一开始可能还不会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示范,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胡明道老师指导学生利用“预习提示”进行提问。宁鸿彬老师也总结了诸如“查异”“揭拗”“比较”“判断”“探求”等不少切实有效的质疑方法。比如,读到《向沙漠进军》第一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宁鸿彬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探求”的方法为寻求其详情而提出一系列问题:说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它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的“最顽强”表现在哪里?学生学会了提问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发现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开创意义的思维。它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的独特性、新颖性、突破性。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素养的灵魂。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不同方面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设置问题让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包括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在教学《海燕》时,可设计“从不同角度抓住海燕的特征可以给课文拟哪些副标题”的问题,训练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这个问题一提出,即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打开了思路,激活了思维,有的似“高傲的精灵”,有的似“反抗上天的精灵”,有的似“渴望暴风雨的精灵”,有的似“胜利的预言家”……这一问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训练。又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思考“移山”是不是最佳选择。有的学生就从反方向进行思考,认为“移山”并非最佳选择,还可以搬家,还可以开挖隧道,还可以绿化开发……学生提出了与通常认识不同的观点,训练了逆向思维能力。我们要着重鼓励学生敢于发前人之未发。同时指出,从准确把握文意来说,要结合课文实际理解,不能随意解文。
2.鼓励学生读书要大胆怀疑,辨伪去妄,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读解不应满足于接纳和认同,还应从评论、辨析、质疑等角度审视,要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即使名家名篇也会有疏漏之瑕,学生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只能停留在名人和书本之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人类的认识具有渐进性,认识真理没有穷尽。苏轼《石钟山记》中叹郦之简笑李之陋,而实际上,苏轼本人也因局限而未能得出准确答案。更何况,茫茫书海,良莠俱有,在课外阅读中更需要批判性思维,进行辨伪去妄,去粗取精。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阅读为想象力的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中进行想象,不但可以准确理解作品,而且会提高读者自身的创新能力。
1.通过想象达到对作品的生动再现,训练再造想象能力
在教《七根火柴》时为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可设计如下问题:假如你是“红军长征博物馆”的讲解员,展台上只有六根火柴,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向观众解说这六根火柴的来历。这就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展开想象,生动地再现课文中感人的故事,从而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从广义上来说,阅读解文的全过程都是一种从文字到意象的再现过程,尤其是欣赏文学作品,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通过想象解读文本的习惯。
2.通过想象达到对作品的灵活补白,训练创造想象能力
文学作品,大都会有内容的跳跃,给读者留有空白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展开丰富的想象,灵活地“补白”,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意义。《七根火柴》写到卢进勇转交火柴时,没有写卢进勇如何向指导员讲述火柴来历,那么,转交火柴时卢进勇会向指导员说些什么呢?作品留下了空白。宁鸿彬老师执教时就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卢进勇的话。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文境,创造性地补白,从而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也得到审美想象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切实训练了创造想象的能力。
3.通过想象大胆延伸作品,训练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变色龙》结尾以奥楚蔑洛夫离开木柴厂而收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余地,于是就可以设计“奥楚蔑洛夫离开木柴厂后会遇到什么情况?有何表演”的续编练习。中学课本中有不少篇目都可以用续写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三、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内是“纸上谈兵”,课外是实践园地,也是创造园地。我们要牢牢抓住课外这一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书柜、班级图书角,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进行课外阅读实践。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读书报告会、诗文朗诵会、读书辩论会,排演课本剧,进行诗文配画面的“诗文TV”创意设计,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创造性活动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创新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获得创造成功后的成就感,为不断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学完《曹刿论战》可让学生在课下深入研读课文,多角度审视文章,然后组织“鲁庄公有无远谋”的辩论会。学生在辩论中从正面立论,从课文中找出鲁庄公可赞之处;从反面立论,全面分析鲁庄公“未能远谋”之处。又如,学完《周总理,你在哪里》后可让学生给诗歌选配画面,进行“诗歌TV”创意设计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造实践能力等创新素养,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也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在阅读教学这个创新素养培育的广阔天地里培育学生优秀的创新素养,从而使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核心素养得到较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