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泉沟、韭菜沟村都在山沟里,沟深路陡无法骑车,好在早上七点多有趟班车,但返回的点上就没车了,十几里山路只能步行。石家庄村虽远但路平坦,没有直达班车,去“认门”时我骑自行车前往,共用了80分钟才到达,一路累得够呛,比较前两个“沟”而言,优点是返回时有自行车不必步行。
课表安排下来的那两天,我就四处探听自己所教几个学校的村子路况。这一圈考查下来,预见的困难早已冲淡了刚就职的那份喜悦。说真的,从参加大通县乡村学校计算机教师招聘考试起,我早做好了乡村教学辛苦的心理准备,但怎么也没想到会辛苦到每天都要钻沟爬坡长途跋涉的地步。
这是2000年10月,是我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的开端。其实刚得知自己被分到塔尔中心学校任教时,我的内心是出乎意料的惊喜。塔尔,那可是和我有着深厚渊源的地方呀。
塔尔镇,与良教乡相邻,我就出生在良教乡一个名叫“沙布爾”的回族村庄。自我记事起,耳畔那一声声悠扬的邦克,晨雾暮烟中清真寺那弯月标志的剪影,阿娘们或黑色或绿色的盖头和男人们洁白的顶帽,是我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画面。那时村里只有小学,校舍简陋,老师奇缺,但好歹孩子们还能上完小学。中学在四五公里外的乡政府旁边,男孩子们每天都披星戴月地步行去上学,女孩子们大都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村里人思想封建,觉得丫头家认得几个字就行,小学毕业已经是极限了,谁家会放手让一个小丫头也起早贪黑去上中学呢?我小姨也是无数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女孩中的一员,在我上小学时,曾数次指着山下塔尔乡的方向说,苏苏你命真好,现在有回族女子学校了,可以上中学啦。说得多了,年幼懵懂的我也听出来她心中深藏的羡慕和遗憾。
小姨说的回族女子学校就是1982年,政府在大通县创建的当时全省5所回族、撒拉族女子中学之一的回族女子完全中学,学校就建在塔尔乡(后改为镇)。当时为了提高回族女性的文化程度,学校只招收回族女生,加上半封闭的安全教学环境和国家管吃管住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政府和学校的大力宣传,塔尔、良教、新庄等几个回族乡镇的家庭逐渐摒弃了陈旧落后的观念,开始积极响应送女孩上中学。小学毕业后我自然也顺利进入回族女中,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自己何其幸运,尤其在考入西北民族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时,我对女中的那段岁月仍然心存感激。
没想到命运使然,我的教师生涯也要从塔尔这个地方开始了。1999年大通县城所有学校全部开设了微机课程,为了均衡义务教育,2000年县上在农村学校也大力开展信息教学,只是当时条件所限,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电脑设备,无法在每个学校都开设,只能选择在中心校设机房,周边学校带领学生到中心校上机,理论知识由教师到所在学校上门授课。当时与我一起分来的还有两个女孩,从此,我们三个女孩就要担负起塔尔镇中心学校及下属的十所小学所有的微机课了。
当时中心学校新校区正在建设规划中,旧校区校舍都已经陈旧不堪,但学校还是挑出一间最好的教室装饰一新做了微机室。那时电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别说乡村孩子了,很多老师也都没摸过。那间刷了墙铺了地板革装了粉纱窗帘的微机室一时成为全校最奢华的教室,连带着我们三个新任微机老师也成为全校区近百名老师瞩目的焦点。
正式开课的第一天,简直是五味俱全。那天早上是韭菜沟小学的理论课。我准时坐车前往,一踏进校门便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簇拥围观,一阵寒暄后我推开教室门,居然发现三位老师也在学生中间手捧笔记本正襟危坐。看我一脸惊讶,她们三个红着脸陪着笑说苏老师你也顺带教教我们哪。这可是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啊,一节课讲下来,我居然紧张到浑身都被汗浸透了。中午和她们在灶上一起吃洋芋面片时,听到她们再次跟我说感谢,内心一阵惶恐,但初为人师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午饭后要和带队老师一起带着学生去中心校上机。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决定不走大路抄近路。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但这十几里山路走下来还是让我叫苦不迭。来时我专门穿了一双低跟鞋子,可翻过一座山梁后,我的脚还是疼痛起来,孩子们走得情绪高涨,我只好一路强忍着,终于熬到学校,进机房换拖鞋时发现脚上已经被磨出了水泡。
孩子们等候在机房门口已经跃跃欲试兴奋不已。怕这些孩子初次见到电脑场面会混乱,我和带队老师如临大敌守候在门口,一个个安排位置,一个个再三叮嘱,结果等全部同学都进了机房,却出现了让人忍俊不禁的一幕:孩子们盯着桌上的电脑缩手缩脚的,大气都不敢出。机少人多,两人一台机子,但两位同学互相推让着谁都不敢动手。我挤过去握住一个女生的手放到鼠标上,她立即触了电似的迅速抽开了手。无奈只好硬拉着她的手握住鼠标,把我的手覆盖在她的小手上,一点一点地操作。结果那一节课我就一直穿梭在挨挨挤挤的学生中间,光顾着手把手教学生握鼠标了。狭小的机房被二十五台电脑和五十多个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学生一人坐着操作时,一人就只能站在身后,浑浊的空气伴着电脑的轰鸣声和学生越来越兴奋的嘈杂声,一下午三节课下来,我头晕恶心,嗓子都哑了。这忙乱又狼狈的上班第一天呀,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自此每周四个学校来回奔波着上课的上班模式正式开启,其中的艰辛也远超我的想象。多少次走在半路时突遇狂风大雨,师生们奔跑在泥泞的山路上狼狈无比。冬日雪后道路结冰,骑自行车时也曾数次摔倒后疼得直流眼泪。当然,生活中毕竟更多的是阳光明媚的日子,夏秋是最美的季节,骑车独行时,我喜欢看身边掠过的庄稼地,无论是青翠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粉紫色花朵的洋芋地,抑或是村民家门口的一陇菊花几株芫荽梅,还是站在校门口翘首等待我的那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都让我骑行的劳累消失殆尽。带着学生走山路更是热闹非凡。四五十个孩子叽叽喳喳地簇拥着我和带队老师浩浩荡荡行走在田野山冈上,常常成为田间地头农人们眼里的一道风景,经过之处,总有人停下手里的农活看着我们乐呵呵地说一声娃娃们又耍电脑去哩。一路下来,我总能收获孩子们顺手采摘的几朵马莲花、几枝野丁香,这些美丽的山花儿在狭窄拥挤空气浑浊的微机室里向我努力地散发着馨香。
两年后,塔尔中心学校新校区建成,与我的母校回族女中仅一墙之隔。在那栋雄伟壮观的教学楼里,我们的新微机室宽敞明亮,依然是全校装修最精美的。而就在我上班后的第七年,塔尔中心学校和回族女中合并,我居然荣幸地成为了母校的一分子。这时的回族女中早已男女都招,但学生依旧几乎都是回族。
六年后,昔日需要跋山涉水去上机的学校都陆续配备了微机室,孩子们终于不必再长途跋涉去上机了。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加大,回族女中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且不论一栋栋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单就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就让我惊叹。如今女中不仅建有3间配备60台电脑的微机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齐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尤其是2015年实施“班班通”以来,塔尔校区所有学校的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讲课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是方便快捷了。时光如梭,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也跨过四十不惑的年龄了。有时在教室里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查找展示课文视频资料,或是在宽敞舒适的微机室里看学生们熟练操作上网学习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带那些孩子们第一次上机的情形。
来不及感慨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转眼间到了2017年的教师节,推开教室门时,在孩子们震耳欲聋的“教师节快乐”的祝福声中,我看到讲台上挨挨挤挤地堆满了鲜花,尽管只是山野乡村常见的菊花、洋竹兰、藏金莲,却流光溢彩闪耀着我的双眼。满怀喜悦地抚摸亲吻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儿,再看看讲台下孩子们那山花般灿烂的笑颜,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无比富足,俨然一个君王。我突然觉得17年乡村教师生活中逝去的芳华也在时光的侧影里绽放如山花烂漫。
课表安排下来的那两天,我就四处探听自己所教几个学校的村子路况。这一圈考查下来,预见的困难早已冲淡了刚就职的那份喜悦。说真的,从参加大通县乡村学校计算机教师招聘考试起,我早做好了乡村教学辛苦的心理准备,但怎么也没想到会辛苦到每天都要钻沟爬坡长途跋涉的地步。
这是2000年10月,是我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的开端。其实刚得知自己被分到塔尔中心学校任教时,我的内心是出乎意料的惊喜。塔尔,那可是和我有着深厚渊源的地方呀。
塔尔镇,与良教乡相邻,我就出生在良教乡一个名叫“沙布爾”的回族村庄。自我记事起,耳畔那一声声悠扬的邦克,晨雾暮烟中清真寺那弯月标志的剪影,阿娘们或黑色或绿色的盖头和男人们洁白的顶帽,是我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画面。那时村里只有小学,校舍简陋,老师奇缺,但好歹孩子们还能上完小学。中学在四五公里外的乡政府旁边,男孩子们每天都披星戴月地步行去上学,女孩子们大都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村里人思想封建,觉得丫头家认得几个字就行,小学毕业已经是极限了,谁家会放手让一个小丫头也起早贪黑去上中学呢?我小姨也是无数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女孩中的一员,在我上小学时,曾数次指着山下塔尔乡的方向说,苏苏你命真好,现在有回族女子学校了,可以上中学啦。说得多了,年幼懵懂的我也听出来她心中深藏的羡慕和遗憾。
小姨说的回族女子学校就是1982年,政府在大通县创建的当时全省5所回族、撒拉族女子中学之一的回族女子完全中学,学校就建在塔尔乡(后改为镇)。当时为了提高回族女性的文化程度,学校只招收回族女生,加上半封闭的安全教学环境和国家管吃管住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政府和学校的大力宣传,塔尔、良教、新庄等几个回族乡镇的家庭逐渐摒弃了陈旧落后的观念,开始积极响应送女孩上中学。小学毕业后我自然也顺利进入回族女中,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自己何其幸运,尤其在考入西北民族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时,我对女中的那段岁月仍然心存感激。
没想到命运使然,我的教师生涯也要从塔尔这个地方开始了。1999年大通县城所有学校全部开设了微机课程,为了均衡义务教育,2000年县上在农村学校也大力开展信息教学,只是当时条件所限,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电脑设备,无法在每个学校都开设,只能选择在中心校设机房,周边学校带领学生到中心校上机,理论知识由教师到所在学校上门授课。当时与我一起分来的还有两个女孩,从此,我们三个女孩就要担负起塔尔镇中心学校及下属的十所小学所有的微机课了。
当时中心学校新校区正在建设规划中,旧校区校舍都已经陈旧不堪,但学校还是挑出一间最好的教室装饰一新做了微机室。那时电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别说乡村孩子了,很多老师也都没摸过。那间刷了墙铺了地板革装了粉纱窗帘的微机室一时成为全校最奢华的教室,连带着我们三个新任微机老师也成为全校区近百名老师瞩目的焦点。
正式开课的第一天,简直是五味俱全。那天早上是韭菜沟小学的理论课。我准时坐车前往,一踏进校门便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簇拥围观,一阵寒暄后我推开教室门,居然发现三位老师也在学生中间手捧笔记本正襟危坐。看我一脸惊讶,她们三个红着脸陪着笑说苏老师你也顺带教教我们哪。这可是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啊,一节课讲下来,我居然紧张到浑身都被汗浸透了。中午和她们在灶上一起吃洋芋面片时,听到她们再次跟我说感谢,内心一阵惶恐,但初为人师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午饭后要和带队老师一起带着学生去中心校上机。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决定不走大路抄近路。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但这十几里山路走下来还是让我叫苦不迭。来时我专门穿了一双低跟鞋子,可翻过一座山梁后,我的脚还是疼痛起来,孩子们走得情绪高涨,我只好一路强忍着,终于熬到学校,进机房换拖鞋时发现脚上已经被磨出了水泡。
孩子们等候在机房门口已经跃跃欲试兴奋不已。怕这些孩子初次见到电脑场面会混乱,我和带队老师如临大敌守候在门口,一个个安排位置,一个个再三叮嘱,结果等全部同学都进了机房,却出现了让人忍俊不禁的一幕:孩子们盯着桌上的电脑缩手缩脚的,大气都不敢出。机少人多,两人一台机子,但两位同学互相推让着谁都不敢动手。我挤过去握住一个女生的手放到鼠标上,她立即触了电似的迅速抽开了手。无奈只好硬拉着她的手握住鼠标,把我的手覆盖在她的小手上,一点一点地操作。结果那一节课我就一直穿梭在挨挨挤挤的学生中间,光顾着手把手教学生握鼠标了。狭小的机房被二十五台电脑和五十多个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学生一人坐着操作时,一人就只能站在身后,浑浊的空气伴着电脑的轰鸣声和学生越来越兴奋的嘈杂声,一下午三节课下来,我头晕恶心,嗓子都哑了。这忙乱又狼狈的上班第一天呀,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自此每周四个学校来回奔波着上课的上班模式正式开启,其中的艰辛也远超我的想象。多少次走在半路时突遇狂风大雨,师生们奔跑在泥泞的山路上狼狈无比。冬日雪后道路结冰,骑自行车时也曾数次摔倒后疼得直流眼泪。当然,生活中毕竟更多的是阳光明媚的日子,夏秋是最美的季节,骑车独行时,我喜欢看身边掠过的庄稼地,无论是青翠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粉紫色花朵的洋芋地,抑或是村民家门口的一陇菊花几株芫荽梅,还是站在校门口翘首等待我的那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都让我骑行的劳累消失殆尽。带着学生走山路更是热闹非凡。四五十个孩子叽叽喳喳地簇拥着我和带队老师浩浩荡荡行走在田野山冈上,常常成为田间地头农人们眼里的一道风景,经过之处,总有人停下手里的农活看着我们乐呵呵地说一声娃娃们又耍电脑去哩。一路下来,我总能收获孩子们顺手采摘的几朵马莲花、几枝野丁香,这些美丽的山花儿在狭窄拥挤空气浑浊的微机室里向我努力地散发着馨香。
两年后,塔尔中心学校新校区建成,与我的母校回族女中仅一墙之隔。在那栋雄伟壮观的教学楼里,我们的新微机室宽敞明亮,依然是全校装修最精美的。而就在我上班后的第七年,塔尔中心学校和回族女中合并,我居然荣幸地成为了母校的一分子。这时的回族女中早已男女都招,但学生依旧几乎都是回族。
六年后,昔日需要跋山涉水去上机的学校都陆续配备了微机室,孩子们终于不必再长途跋涉去上机了。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加大,回族女中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且不论一栋栋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单就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就让我惊叹。如今女中不仅建有3间配备60台电脑的微机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齐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尤其是2015年实施“班班通”以来,塔尔校区所有学校的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讲课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是方便快捷了。时光如梭,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也跨过四十不惑的年龄了。有时在教室里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查找展示课文视频资料,或是在宽敞舒适的微机室里看学生们熟练操作上网学习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带那些孩子们第一次上机的情形。
来不及感慨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转眼间到了2017年的教师节,推开教室门时,在孩子们震耳欲聋的“教师节快乐”的祝福声中,我看到讲台上挨挨挤挤地堆满了鲜花,尽管只是山野乡村常见的菊花、洋竹兰、藏金莲,却流光溢彩闪耀着我的双眼。满怀喜悦地抚摸亲吻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儿,再看看讲台下孩子们那山花般灿烂的笑颜,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无比富足,俨然一个君王。我突然觉得17年乡村教师生活中逝去的芳华也在时光的侧影里绽放如山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