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赞歌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u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芦溪县宣风中学,亲切看望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好学生肖玉玲。
  苏荣书记亲切地询问肖玉玲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听完班主任易志群讲述小玉玲舍己救人的事迹后,高度评价小英雄的壮举:“肖玉玲用自己的一条腿,换来别人的一条命,年龄虽小,但品德高尚,很了不起,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党期望的接班人,是全社会都要学习的榜样。”
  苏荣非常关心肖玉玲受伤后的治疗和康复情况,要求当地政府尽一切努力,创造最好的条件,帮助肖玉玲进行康复训练,力争恢复得更好。他深情地说:“教育德育为先,肖玉玲同学就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标杆,同学们会记住她,百姓们会记住她,各级党委和政府会记住她。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让她享受最好的教育。”即将离开时,苏荣将一本电子书送到小玉玲手中,希望她康复得更好、更快些,长大了更有作为。肖玉玲给苏荣爷爷送上自己的绘画作品《新的太阳又在升起》,感谢敬爱的苏荣爷爷和社会各界对她的关心和厚爱。
  肖玉玲像一朵美丽的向阳花,绽放在美丽的赣鄱大地上!
  她用一条腿,换来同学的一条命
  2010年3月14日,星期天。午饭后,15岁女孩肖玉玲和同学寿玲艳欢欢喜喜地到镇上去买文具。当她俩刚走到村口时,背后驶来的一辆大货车,为避让对面一辆疾驶的小汽车,猛然朝两个孩子方向冲来,待小玉玲发觉时,货车已近在咫尺。生死一瞬间,小玉玲用尽全身力气,将不知大祸降临的寿玲艳奋力一推,寿玲艳被推上了路边一户人家的台阶上,小玉玲却来不及躲闪,被满载10吨重货物的大货车碰撞倒地,双腿被重重碾压……一声惨叫后,肖玉玲晕了过去。
  寿玲艳得救了!肖玉玲却危在旦夕!因伤势严重,且已失血性休克,当天下午,肖玉玲被紧急送往萍乡市医院。在医院,经过医生8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和连夜手术,直到凌晨1点多,肖玉玲才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为赢得时间,争取最好的治疗,肖玉玲被紧急转往湖南长沙湘雅医院接受治疗。在短短的3个月中,肖玉玲先后接受了5次手术,其中两次是截肢手术!更加痛苦的是,肖玉玲不得不面临失去右腿的残酷现实!
  右腿截肢,她淡然面对,无怨无悔;5次手术,她强忍疼痛,乐观坚强。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当父亲心痛地问她:“玉玲,你后悔吗?”她却坚定地回答:“不后悔!我的命是命,别人的命也一样是命啊!”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语言!
  瞬间的选择,折射出她的品德修养
  肖玉玲家住芦溪县宣风镇盘田村。年近6旬的父亲前年被摩托车撞伤还未痊愈;母亲患有脑膜炎后遗症,无法操持家务;80多岁的奶奶,年迈多病需要照顾,全家仅靠几亩水田和政府的低保勉强度日。肖玉玲和奶奶挤一间房,房间的墙面没有粉刷,简易搭砌的砖块之间缝隙很大,甚至可以通过这些缝隙透视客厅,房间唯一也是最抢眼的“装饰物”便是门上张贴着的许多肖玉玲的奖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肖玉玲便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每天天刚亮,她便早早地起床,张罗着一家人的早饭,然后赶往学校。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洗衣、做饭,安顿好弱智的母亲和年迈的奶奶,才开始做作业、温习功课。一提起肖玉玲,87岁的奶奶便老泪纵横:“她真是我的好孙女!夏天怕我热着,她总是帮我摇扇,等我睡着她才睡;冬天为不让我冻着,她总是先帮我暖热被子……她还常常从自己的伙食费里省出钱来给我买零食,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临出事的头一天,她还用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2元钱的糍巴给我。”
  村子里,乡亲们都亲切地喊肖玉玲为“妹子”。在大家的心目中,“妹子”是个有口皆碑的好孩子。前年的一个星期天上午,肖玉玲在家正忙着做家务,突然听到有人喊:“快来人啊,有人掉水里了!”来不及细想的她飞快奔向门前的小河。到了河边,一眼就瞧见隔壁邻居才满两岁的孩子在水里挣扎。肖玉玲连鞋袜也没脱就跳进水里,一把将小孩救起……
  在老师的印象里,肖玉玲是一个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肖玉玲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数学成绩尤为突出,总是考满分。肖玉玲活泼开朗,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她是学校的军鼓队成员,曾代表学校多次参加镇、县举办的文艺表演和鼓号比赛。她从小习舞,每逢参加汇演,总是当仁不让地领着同学们编排舞蹈。她喜欢唱歌,也唱得特别好听,经常在文娱活动中为同学一展歌喉。她还是学校的“短跑王”,年年校运会都会得奖。住院期间,肖玉玲总是念叨着自己的学习被耽误了,非常想读书。
  肖玉玲生性善良、乐于助人,她的脸庞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同学生病了,她主动问候;教室的门窗没有关,她总会上前关好;同学忘了带饭钱,她就从自己的饭钱中“抠”出一点帮同学买好饭菜……她的同学方雅茹记得去年在校运会上,自己不小心扭伤了脚,肖玉玲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把她送到镇卫生院就诊。肖玉玲家境贫寒,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她往往只买5角钱饭,吃的菜尽是家里带来的蔬菜,但学校每次组织捐款,她都是第一个捐。
  肖玉玲,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我得到了千千万万
  条腿的力量,我一定不负众望,勇敢地站起来!”
  肖玉玲的伤情始终牵动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心。她送进医院的当天,芦溪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的领导就赶往医院看望她。
  其后,萍乡市委书记刘和平、市长陈卫民等领导,多次派人去医院看望肖玉玲同学。她转院长沙市湘雅医院后,市领导又派政府工作人员专程去长沙探望,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并指示萍乡市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肖玉玲今后治疗、生活、学习、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宣传好肖玉玲的事迹,真正让少年英雄无悔、无忧。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亲自协调,委派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专程前往芦溪县,对解决肖玉玲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确保能接受好的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肖玉玲的愿望和家庭实际,萍乡市教育局准备安排她在芦溪中学免费读高中,并给予生活补助。获悉肖玉玲渴望上大学深造的美好憧憬后,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待肖玉玲高中毕业时,无条件确保肖玉玲上江西省重点大学。
  中共芦溪县委召开常委会议,进一步落实对肖玉玲帮扶的长效机制,并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省委苏荣书记慰问见义勇为好学生肖玉玲同学时重要指示精神的会议纪要》。
  教育部门和学校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帮其建家庭住房,一家5口人每月还有65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教育部门就肖玉玲的伤残鉴定、交通事故处理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做好理赔工作,尽最大努力让小英雄的身心得到抚慰。萍乡市红十字会为小玉玲设立了专用账户。
  芦溪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师生为肖玉玲捐款,县红十字会派出卫生系统心理咨询师李宜萍老师、县教育局从芦溪中学抽调心理教师定期为小英雄做心理疏导。去年5月4日是肖玉玲15岁的生日,肖玉玲的老师和同学来到医院病房,为小英雄过生日。肖玉玲挣扎起来半坐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肖玉玲的同学还为她折了1000只千纸鹤,祈祷她早日康复。
  肖玉玲出事当天手术时,班主任易志群老师在手术室前等候几个小时,并给予小英雄母亲般的关爱。肖玉玲转院长沙后,学校特意在医院旁边租了一间房子,易志群老师来到这里,为她做饭熬汤,亲自送到医院并亲手喂给她吃,还为她擦身、按摩……经常整夜守候。肖玉玲返校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肖玉玲的生活,易志群老师特地把自己在萍乡市实验学校就读的小孩转学到自己班上,把家从城里转到宣风镇。
  在肖玉玲治疗期间,宣风镇中学安排老师轮流值班。为了使肖玉玲不耽误学业,学校组织老师到病房里给她补课。
  去年10月12日,重新站立起来的肖玉玲返校学习,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轰鸣的鞭炮点燃了1500名师生的热情,他们齐声高呼:“肖玉玲,欢迎你回校,我们爱你!”肖玉玲返校后,学校特意从教工宿舍楼的一楼腾出一间房子给她,并安排两名女生与她同住,安排师生背她上下课,24小时照顾她。
  萍乡市教育局,芦溪县委、县政府及芦溪县教育局都分别下发文件,要求广大师生学习肖玉玲同学见义勇为的精神,弘扬社会正气。
  萍乡日报社联合芦溪县委宣传部召开了“向舍己救人小英雄肖玉玲学习座谈会”,《萍乡日报》于2010年3月30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
  宣风镇中学以肖玉玲为活教材,组织各班召开了学习肖玉玲的主题班会及演讲比赛,学校出专题墙报,宣传肖玉玲的英雄事迹,掀起学习肖玉玲的热潮。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等新闻媒体都连续报道了肖玉玲舍身救人的先进事迹,肖玉玲的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肖玉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榜”,荣获省、市、县“优秀共青团员”,萍乡市优秀“春蕾女童”,芦溪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由江西电视台发起的江西省第二届“十大好人”评选活动,小英雄肖玉玲光荣入选。在班主任易志群等人的陪同下,肖玉玲出席了由江西电视台第五频道举办的“江西省第二届十大好人”颁奖盛典。2010年11月8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萍乡市举行。在活动现场,肖玉玲一句“我不后悔,一条腿换回一条命,值啊!”感动了无数人。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教育部门的努力下,肖玉玲目前身体恢复良好,已安装了假肢的她,可以不用拐杖在平地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肖玉玲充满信心。
  肖玉玲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还躺在病床上的她向灾区捐款1000元,并起草了《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开始新的生活。她作为萍乡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小使者”,坐着轮椅参加宣传活动。她还先后给省委书记苏荣,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萍乡市委书记刘和平等领导写信,表达了小英雄对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感激之情。记者问她送给苏荣爷爷的画是什么内容,她回答说画的是大海,表达自己的心要像大海一样宽广的寓意。肖玉玲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好地回报社会!
  肖玉玲,一个有着大海一样胸襟的少年英雄!◆
其他文献
汪德生动作干练,快人快语,铁面无私却乐于助人,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让他在督学队伍中格外耀眼。他勤于学习,专业过硬。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几十年,他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建、配、管、用”业务知识了如指掌,过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受检单位的好评和领导的肯定。他敢于亮剑,真督实导。2013年他以检查组专家的身份,从政策、专业配置的角度,帮助萍乡市安源区和鹰潭市月湖区争取到了区政府的专项配备资金,给教师
期刊
刘更生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0多年的既懂业务又善于管理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展示出了一名教育督学应有的風采。他不论是担任小学校长还是教体局副局长,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他先后到上饶、九江、吉安、赣州、抚州等地开展各类教育专项督导。在督导时,他带领小组成员一丝不苟开展工作。由于他视野开阔,善于发现典型,及时总结督导工作好做法,从
期刊
从对“双基”的要求到新课改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再到核心素养的最终提出,恰好勾勒出中国教育走过的心路历程。从注重实用,到重视全面素质培养,再到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是中国教育理性反思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的界定逐渐科学和明晰的过程。细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亮点很多,至少有这几方面的突破:  核心素养指出整体育人的使命。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育人,但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对于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比如
期刊
2016年4月23日,兴国县方太中心小学“远航”研学旅行团的20名孩子,独自收拾好物品,背起行囊,离开父母和家乡,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乘坐开往首都的火车,来到北京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和交流。这一周里,孩子们还将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欣赏金碧辉煌的故宫,攀登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等,真正做到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这是在兴国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研学旅行活动缩影图。  2015年1
期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古人总结的如何建设生命力的几个步骤。所以,“知止”也好,愿力也好,人的生命力无非由这几方面构成,用释家的说法就是信力、愿力、行力。  什么是信?首先是信自己,信自己的生命中有一套系统,能接收到宇宙系统的能量,而接收的动机是反自私的、利他的、合乎天地精神的。这种信力对做一个大事的人来讲,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没信心,你让他执行任务是
期刊
2015年5月23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这是一场由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高规格教育信息化盛宴,总结和展示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在江西展区,来自偏远赣南革命老区的石城县第一小学制作的专题片《石城一小的一天》吸引了众多目光。这部专题片全部由石城一小自己设计制作,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信息化技术在学校管
期刊
武功山职业中专大安校区地处萍乡市武功山脚下,风景旖旎。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生源质量一直上不去,特别是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是一个老大难。大安校区校长王祖德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德育工作新路子,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2010年9月,当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专大安校区校长王祖德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的喜讯传来时,全校
期刊
2010年11月16日,《江西日报》用了一个版面的五分之四篇幅,以图片新闻的形式,报道了全南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创办者陈勤英的事迹。  其实,陈勤英早已是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媒体多次报道了她下岗不失志、艰难创业的真实故事。县电视台还为她制作了一集电视专题片《留守孩的妈妈》。县政协委员、“三八”红旗手、再就业优秀个人、自考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一项项荣誉的桂冠戴在她的头上,她成为
期刊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历史上著名的全红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粟裕、汪东兴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  七十多年前,横峰苏区人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把儿童教育、工农业余教育、妇女职业教育、红军教育、干部教育办得红红火火。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横峰人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学习苏区办教育的宝贵经验和
期刊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阅读是人生最美的姿态,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由之路。上模小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刚来上模小学工作的时候,我发现这里的老师基本不读书,连《江西教育》《吉安教育》这些本省本市的教育杂志,老师们都很少问津。这些杂志分发到校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像叶圣陶、朱永新、李镇西等教育专家的作品,老师几乎没有读过。老师们只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教学,缺少专业理论支撑,专业成长缓慢。  面对这样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