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已经实行新课改的地区还是暂时没有实行新课改的地区,高考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强调“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高三复习系统而繁杂,要坚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制订复习方针的关键,高考试题是选择复习内容的重要参考”这个大原则。
据此,一般将高三复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习惯称为第一轮复习,此阶段的复习重点就是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带领下,搞好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工作呢?现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如何落实第一轮复习的基础性。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1.整理归纳:建立知识“组块”。
化学学科具有散、碎、特、杂等特点,给我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高三复习必须要消灭这些障碍。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能贯穿在不同的时期,我对同样的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很多时候并不是集中认识的,因为在基础年级对知识的认识在教材上的安排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很多知识高一的时候学,高二的时候也学,这就造成了进入高三时头脑中知识不系统,此时我们要做的复习工作就是要整理归纳,目的是建立起知识“组块”,使知识“有组织、有纪律”。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就要建立关于水的知识组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归纳总结,从其性质方面来看:水可以作为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④一般反应试剂⑤催化剂⑥溶剂(水洗和分液)⑦加热介质(水浴)等。从其结构方面来看:①电子式②结构式(习惯书写与真实情况)③分子内成键类型④分子空间构型等。从其在实验中的影响方面来看: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②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残留水③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坩埚中残留水④用水湿润后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⑤怎样知道玻璃仪器是否洗涤干净⑥氯气为什么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⑦用铝和氯气加热制备三氯化铝时,有水汽的存在会如何⑧在绝对不能有水存在的实验中一般采取哪些方法来避免水的干扰等。这样就把有关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使水的知识形成“组块”。
2.记忆掌握:形成知识“仓库”。
化学基础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复习中要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
化学学习中重要的记忆方法有①理解记忆法:如原电池中某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只能流出,又因为电路中的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而电流始终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②描述记忆:将孤立的材料信息组织成描述性的句子,如记忆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甲基橙3.1~4.4、石蕊5~8、酚酞8~10,可以作如下描述:“甲石酚变色范围要记清,314458810(谁家的电话号码?)”。③联想记忆法:有相似联想记忆,如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都是有机物中的重要概念,可以通过字面相似联想记忆这两个概念,同时可以联想记忆无机化学中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还有相反联想记忆,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消去反应与加成反应等。④归类记忆法:就是将分散、孤立的项目按类别组成一个序列,以减少记忆的项目。
3.优化储存:便于知识“调用”。
在一个短的学习时段里,对知识信息的记忆存储往往相对凌乱,这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大量无序的化学知识会使我们的大脑产生充塞感,造成闭塞。在运用中容易使人感到茫然,尽管头脑中有知识仓库,仍会出现“调用”时候的空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知识储存的无序,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还要注意优化知识的记忆存储方式,方便“调用”。
知识的优化储存手段还可以借用多形式思维、多形式表征等方式进行,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二、基本技能的形成
1.知识要提炼。
现在高考题量一般偏少,实行综合试卷考试地区的考题更少,那么在有限的试题中要尽可能覆盖较广的知识面,势必要求试题尽量包含更大的知识信息量,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的“内涵”要丰富,我们要善于提炼知识,知识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广。
2.方法要总结。
化学问题的解决贯穿着方法的培养,而方法的培养能促使思维地发展。一题多解的灵活,是我们思维的发散源,可以训练我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多层次认识问题,多种方法处理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多题一解的归类又能培养我们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综合性,使思维具有再定义性和洞察性。
3.思维要深化。
第一轮复习强调基础性并非排斥深刻性,高考毕竟是高考,考试性质的选拔成分居多,但是我们要清楚这种深刻并不是“难”更不是“繁”,而是指思维的深刻,要求对知识问题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不仅知道“是这样的”,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还能是什么样的”,要看到问题的本质。
高考复习是一项讲究方法的工作,只要我们勤于研究,经常总结,就能够找到最佳的途径,获得最好的效果。对于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性做好以上几点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想赢得整个高三复习,还需要在二轮、三轮复习中继续努力。
编辑/刘文捷
据此,一般将高三复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习惯称为第一轮复习,此阶段的复习重点就是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带领下,搞好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工作呢?现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如何落实第一轮复习的基础性。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1.整理归纳:建立知识“组块”。
化学学科具有散、碎、特、杂等特点,给我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高三复习必须要消灭这些障碍。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能贯穿在不同的时期,我对同样的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很多时候并不是集中认识的,因为在基础年级对知识的认识在教材上的安排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很多知识高一的时候学,高二的时候也学,这就造成了进入高三时头脑中知识不系统,此时我们要做的复习工作就是要整理归纳,目的是建立起知识“组块”,使知识“有组织、有纪律”。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就要建立关于水的知识组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归纳总结,从其性质方面来看:水可以作为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④一般反应试剂⑤催化剂⑥溶剂(水洗和分液)⑦加热介质(水浴)等。从其结构方面来看:①电子式②结构式(习惯书写与真实情况)③分子内成键类型④分子空间构型等。从其在实验中的影响方面来看: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②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残留水③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坩埚中残留水④用水湿润后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⑤怎样知道玻璃仪器是否洗涤干净⑥氯气为什么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⑦用铝和氯气加热制备三氯化铝时,有水汽的存在会如何⑧在绝对不能有水存在的实验中一般采取哪些方法来避免水的干扰等。这样就把有关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使水的知识形成“组块”。
2.记忆掌握:形成知识“仓库”。
化学基础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复习中要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
化学学习中重要的记忆方法有①理解记忆法:如原电池中某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只能流出,又因为电路中的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而电流始终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②描述记忆:将孤立的材料信息组织成描述性的句子,如记忆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甲基橙3.1~4.4、石蕊5~8、酚酞8~10,可以作如下描述:“甲石酚变色范围要记清,314458810(谁家的电话号码?)”。③联想记忆法:有相似联想记忆,如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都是有机物中的重要概念,可以通过字面相似联想记忆这两个概念,同时可以联想记忆无机化学中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还有相反联想记忆,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消去反应与加成反应等。④归类记忆法:就是将分散、孤立的项目按类别组成一个序列,以减少记忆的项目。
3.优化储存:便于知识“调用”。
在一个短的学习时段里,对知识信息的记忆存储往往相对凌乱,这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大量无序的化学知识会使我们的大脑产生充塞感,造成闭塞。在运用中容易使人感到茫然,尽管头脑中有知识仓库,仍会出现“调用”时候的空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知识储存的无序,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还要注意优化知识的记忆存储方式,方便“调用”。
知识的优化储存手段还可以借用多形式思维、多形式表征等方式进行,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二、基本技能的形成
1.知识要提炼。
现在高考题量一般偏少,实行综合试卷考试地区的考题更少,那么在有限的试题中要尽可能覆盖较广的知识面,势必要求试题尽量包含更大的知识信息量,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的“内涵”要丰富,我们要善于提炼知识,知识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广。
2.方法要总结。
化学问题的解决贯穿着方法的培养,而方法的培养能促使思维地发展。一题多解的灵活,是我们思维的发散源,可以训练我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多层次认识问题,多种方法处理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多题一解的归类又能培养我们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综合性,使思维具有再定义性和洞察性。
3.思维要深化。
第一轮复习强调基础性并非排斥深刻性,高考毕竟是高考,考试性质的选拔成分居多,但是我们要清楚这种深刻并不是“难”更不是“繁”,而是指思维的深刻,要求对知识问题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不仅知道“是这样的”,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还能是什么样的”,要看到问题的本质。
高考复习是一项讲究方法的工作,只要我们勤于研究,经常总结,就能够找到最佳的途径,获得最好的效果。对于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性做好以上几点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想赢得整个高三复习,还需要在二轮、三轮复习中继续努力。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