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文写作教学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全新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应用写作课程要求注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写作;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现代社会,应用文成为了一种传递信息和处理事务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是作为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样。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应用文写作能力中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
一、教学模式的突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往往比较呆板,这就使得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乏味,自然应用文的写作水平不会有大的突破。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出现了教学活动的高付出、低效率的局面。其中教材脱离实际、教学忽视语言、教学方法单调三大问题尤其突出。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要件,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在项目化教学之下,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师单纯口授,学生没有实践的弱势,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应用的目的,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发挥出来,相对自由的授课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全新的一种学习模式之下,这样十分有利于教师探寻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可以说,想要使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要进行的第一步。
二、应用文体式创新,教师在备课时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应用文文体种类繁多,日常运用除了通用的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传播文书和礼仪文书,还包括学生毕业、求职时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将经常用到的职业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科研文书、电子文书等等。作为一门随时发展的学科,应用文文体经常会发生演变或出现一种新型文体,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准备全面,关注热点,能够使教学项目和任务合理新颖。这样的教学准备十分有利于实际教学和学习。
应用文写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强调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具备为处理公私事务而进行的实用性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团体与个人的文书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是学习了一些浅近的日常应用文文体,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兼备的实用性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就必须时刻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这样,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教学热点,自发研究应用文体式创新,使学生整体创新能力贴合实际。
三、创新中的规范
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区别的一个最大特征是体式的规范性,不管文体如何演变,应用文尤其是公务类应用文一般都有基本稳定的格式,虽然这种规范的体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随时会促进应用文的体式的变化,但一些本质性的要求却是不变的,例如文辞的务实简洁、目的以交流沟通为主。
再如,应用文涉及面广,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其专业的应用文,这些种类繁多的应用文一般都有其固有的要求,如财经文书、法律文书、行政公文等一些专门用途的应用文,即使再演变,一些固有的要求例如条文的严谨,引用相关信息的准确,写作目的明确等规范性特征是不会变的。既然应用文写作是以实用为主,那么,一些文字运用的规范例如主观色彩减少,文字简洁易懂等规范是无论如何不能改变的。
四、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最根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主动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使学生熟记理论知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要想使学生的整体能力有大幅提高,课上与课后的功夫一样不可少,传统的课后答疑及作业批改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教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极大的兴趣和课后积极探讨、主动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意识,保持学生日后不断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这三大问题是对教师提出的重大挑战。增加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加强多种实训模式,争取在课上和课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确保课程所学能够在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五、营造社会实践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
“重在实用”是应用文写作的根本特色。同时也是应用文写作实践创新的重要依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往往会因为实践不够或是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实际工作生活当中。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千方百计营造社会实践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或能临其境。模拟环境是项目化教学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实践氛围,达到实训目的。但环境模拟也有它的局限性,模拟出的实训环境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或要求。如有条件,能使学生到实际工作场所观摩、实习、代写是最好的实践训练。实际工作环境的考察及亲身体验也是项目化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全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全面转换理念,及时更新思维,进行全新教学。这样,才能使应用文写作课程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当今的社会,人们能否通过写作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十分重要,写作能力也被看作是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现实工作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写作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在以创造性、抽象性和严密性为特征的写作活动中,写作者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系统观念、创新意识、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都得到有效的培养,而这些重要素质的养成,毫无疑问离不开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与学的全新模式。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在拥有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做到触类旁通,拓宽自身的写作领域。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时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规划教材:新职场应用文[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实用写作[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应用写作;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现代社会,应用文成为了一种传递信息和处理事务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是作为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样。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应用文写作能力中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
一、教学模式的突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往往比较呆板,这就使得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乏味,自然应用文的写作水平不会有大的突破。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出现了教学活动的高付出、低效率的局面。其中教材脱离实际、教学忽视语言、教学方法单调三大问题尤其突出。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要件,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在项目化教学之下,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师单纯口授,学生没有实践的弱势,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应用的目的,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发挥出来,相对自由的授课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全新的一种学习模式之下,这样十分有利于教师探寻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可以说,想要使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要进行的第一步。
二、应用文体式创新,教师在备课时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应用文文体种类繁多,日常运用除了通用的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传播文书和礼仪文书,还包括学生毕业、求职时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将经常用到的职业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科研文书、电子文书等等。作为一门随时发展的学科,应用文文体经常会发生演变或出现一种新型文体,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准备全面,关注热点,能够使教学项目和任务合理新颖。这样的教学准备十分有利于实际教学和学习。
应用文写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强调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具备为处理公私事务而进行的实用性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团体与个人的文书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是学习了一些浅近的日常应用文文体,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兼备的实用性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就必须时刻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这样,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教学热点,自发研究应用文体式创新,使学生整体创新能力贴合实际。
三、创新中的规范
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区别的一个最大特征是体式的规范性,不管文体如何演变,应用文尤其是公务类应用文一般都有基本稳定的格式,虽然这种规范的体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随时会促进应用文的体式的变化,但一些本质性的要求却是不变的,例如文辞的务实简洁、目的以交流沟通为主。
再如,应用文涉及面广,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其专业的应用文,这些种类繁多的应用文一般都有其固有的要求,如财经文书、法律文书、行政公文等一些专门用途的应用文,即使再演变,一些固有的要求例如条文的严谨,引用相关信息的准确,写作目的明确等规范性特征是不会变的。既然应用文写作是以实用为主,那么,一些文字运用的规范例如主观色彩减少,文字简洁易懂等规范是无论如何不能改变的。
四、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最根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主动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使学生熟记理论知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要想使学生的整体能力有大幅提高,课上与课后的功夫一样不可少,传统的课后答疑及作业批改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教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极大的兴趣和课后积极探讨、主动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意识,保持学生日后不断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这三大问题是对教师提出的重大挑战。增加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加强多种实训模式,争取在课上和课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确保课程所学能够在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五、营造社会实践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
“重在实用”是应用文写作的根本特色。同时也是应用文写作实践创新的重要依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往往会因为实践不够或是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实际工作生活当中。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千方百计营造社会实践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或能临其境。模拟环境是项目化教学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实践氛围,达到实训目的。但环境模拟也有它的局限性,模拟出的实训环境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或要求。如有条件,能使学生到实际工作场所观摩、实习、代写是最好的实践训练。实际工作环境的考察及亲身体验也是项目化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全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全面转换理念,及时更新思维,进行全新教学。这样,才能使应用文写作课程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当今的社会,人们能否通过写作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十分重要,写作能力也被看作是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现实工作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写作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在以创造性、抽象性和严密性为特征的写作活动中,写作者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系统观念、创新意识、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都得到有效的培养,而这些重要素质的养成,毫无疑问离不开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与学的全新模式。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在拥有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做到触类旁通,拓宽自身的写作领域。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时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规划教材:新职场应用文[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实用写作[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