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学术期刊也走上了数字出版的行列,编辑的身份以及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身份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的身份重构策略,希望可以深化人们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的认识。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身份重构
引言:现阶段,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还存在着营销方式较为落后、规模化程度比较低的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的研究分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
1.1营销方式较为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学术期刊出版以政府拨款居多,对广告收入、版面费等方面的依赖也较强,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业的市场拓展力以及生存能力严重不足。而从网络营销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期刊一般只有很少一部分进行读者的全文数字资源浏览。而通常情况下,有需要的读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下载期刊进行阅读。据调查,我国的学术期刊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网站,其中,一半以上的期刊支持网上全文下载阅读,其中需要付费的期刊只占少数。而目前,我国主要为纸质版学术期刊提供数字化服务的收费型的数据库网站有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三个,其中,这三个网站的数据库所收纳的期刊只局限于中文期刊,对于英文期刊来说,还需要借助于外商数据库平台来进行浏览,而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营销收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和外商的利润划分。而伴随着近年来开放获取的冲击,期刊在经济成本与国际影响力的平衡问题成为了其数字化出版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1.2规模化程度比较低
规模化程度比较低也是当下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绝大部分还都是分散性、独立性的。主办单位也依旧是以科技学会、科研院所为主,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国际化的运行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据2011年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大约有4800种,而这些期刊的出版社却有3000余家之多,由此可见,期刊的内容集中化程度非常低,虽然近几年,在内容集中化方面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为此,我国也建立起了一系列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数字化学术期刊出版平台,但是还是由于期刊质量与数量等方面的缺陷,国际竞争力依然不是很乐观。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大多数英文期刊,还主要依靠国外相关出版单位,不管是制作,还是发表都离不开国外相关单位的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质量比较好的英文期刊来说,这种依赖性就更强。虽然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但长远来看,会导致我国的数字出版资源的大量转移,拓展外商的境外市场,自身的文化品牌很难树立起来,经济上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1]。
2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身份的影响
2.1编辑身份的边缘化
对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来说,单位规模通常较小,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少,编辑所要参与的环节也比较多,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而随着数字化以来,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被逐渐增加,合作方参与也越来越多,对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术期刊编辑部分原有工作内容被替代或消解,编辑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价值得不到发挥。例如,在传统期刊出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栏目的策划,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特色栏目的创建,但对于学术期刊集成的数据库来说,用户只需要关键词搜索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内容,编辑的策划价值被大打折扣。其二,学术期刊编辑的岗位职能退居到底层。例如,数字化背景下,编辑所需要处理的内容通常是是数字出版的初级产品,在出版物衍生性的数字产品中,技术服务商、广告商等合作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编辑的岗位职能被进一步地淡化。也就是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使得编辑的身份走向边缘化。
2.2编辑身份的泛化
编辑身份的泛化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身份的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编辑是指从事出版活动的人员,工作任务较为复杂,但是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编辑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地细分,便有了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美工编辑等编辑的类型,在纸质学术期刊中,也逐渐有了文字编辑和排版编辑之分。编辑职能的细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化管理背景下分工与协作的需要,通常情况下,传统编辑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但伴随着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到来,出版产业链的延长,使得更多人才参与到学术期刊出版活动之中,而其中很多人员也因为与出版有着联系,故亦成为编辑。进而编辑的职能,也不再局限于选题策划、栏目组稿、加工校对等方面了,还在版式设计、市场营销、产品宣传等方面有了新的延伸。编辑的身份出现了泛化的现象。编辑身份的泛化,消解了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含金量,使得编辑的身份变得更加扑所迷离。而要想进一步提升编辑的文化含金量,重構编辑身份是十分必要的[2]。
3新时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策略
3.1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
要想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打破传统运作方式,积极进行先进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方式的引进,加强对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具体来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地明确期刊编辑和运营商的权责划分,做好二者之间的合作,促进出版的高效化。积极采用数字出版运营方式。从实际出发,结合用户的需求,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才能在营销管理模式上取得创新,进而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其次,建立规模化数字出版平台,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加强同一领域期刊之间的合作,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期刊群,并在集群中进行品牌的打造、销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而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规模化优势。
3.2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的身份重构
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大出版的形势日益形成,大编辑也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大编辑就是可以运用不同的媒介技术,进行内容资源整合的综合编辑人才。而数字出版背景下,工作内容日益复杂、细化,一个编辑完成不了所有的工作,所以要加强综合才能的编辑人员的培养,而不是塑造全能型人才。根据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的工作特点,可以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身份重构为以下几种。首先,学术型编辑,即学术有专长且满足数字出版网文写作需求的编辑。其次,技术型编辑,即具备熟练相关技术能力,设计平台,精通安全技术的编辑。最后,营销型编辑。即具有全新营销观念,随时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促进出版单位经济收入的编辑。此外,还有策划型编辑,即经验丰富、全面把握发展情况,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的管理型编辑[3]。
结束语: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得编辑身份出现了泛化、边缘化的趋势,而要想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重构编辑身份,就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进一步地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宇,赵锡平,丁嘉羽.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2):237-239+242.
[2]司静辉,张秀梅,程煜华.构建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03):421-427.
[3]李莘,于光,李纪,张万峰.开放科学任重道远——物理学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知识传播的影响调查[J].科技与出版,2015(11):118-122.
作者简介
王莉(1982-),女,汉族,籍贯:河北,单位:中国盲文出版社,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作者单位:中国盲文出版社)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身份重构
引言:现阶段,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还存在着营销方式较为落后、规模化程度比较低的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的研究分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
1.1营销方式较为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学术期刊出版以政府拨款居多,对广告收入、版面费等方面的依赖也较强,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业的市场拓展力以及生存能力严重不足。而从网络营销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期刊一般只有很少一部分进行读者的全文数字资源浏览。而通常情况下,有需要的读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下载期刊进行阅读。据调查,我国的学术期刊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网站,其中,一半以上的期刊支持网上全文下载阅读,其中需要付费的期刊只占少数。而目前,我国主要为纸质版学术期刊提供数字化服务的收费型的数据库网站有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三个,其中,这三个网站的数据库所收纳的期刊只局限于中文期刊,对于英文期刊来说,还需要借助于外商数据库平台来进行浏览,而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营销收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和外商的利润划分。而伴随着近年来开放获取的冲击,期刊在经济成本与国际影响力的平衡问题成为了其数字化出版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1.2规模化程度比较低
规模化程度比较低也是当下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绝大部分还都是分散性、独立性的。主办单位也依旧是以科技学会、科研院所为主,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国际化的运行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据2011年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大约有4800种,而这些期刊的出版社却有3000余家之多,由此可见,期刊的内容集中化程度非常低,虽然近几年,在内容集中化方面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为此,我国也建立起了一系列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数字化学术期刊出版平台,但是还是由于期刊质量与数量等方面的缺陷,国际竞争力依然不是很乐观。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大多数英文期刊,还主要依靠国外相关出版单位,不管是制作,还是发表都离不开国外相关单位的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质量比较好的英文期刊来说,这种依赖性就更强。虽然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但长远来看,会导致我国的数字出版资源的大量转移,拓展外商的境外市场,自身的文化品牌很难树立起来,经济上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1]。
2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身份的影响
2.1编辑身份的边缘化
对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来说,单位规模通常较小,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少,编辑所要参与的环节也比较多,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而随着数字化以来,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被逐渐增加,合作方参与也越来越多,对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术期刊编辑部分原有工作内容被替代或消解,编辑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价值得不到发挥。例如,在传统期刊出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栏目的策划,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特色栏目的创建,但对于学术期刊集成的数据库来说,用户只需要关键词搜索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内容,编辑的策划价值被大打折扣。其二,学术期刊编辑的岗位职能退居到底层。例如,数字化背景下,编辑所需要处理的内容通常是是数字出版的初级产品,在出版物衍生性的数字产品中,技术服务商、广告商等合作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编辑的岗位职能被进一步地淡化。也就是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使得编辑的身份走向边缘化。
2.2编辑身份的泛化
编辑身份的泛化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身份的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编辑是指从事出版活动的人员,工作任务较为复杂,但是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编辑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地细分,便有了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美工编辑等编辑的类型,在纸质学术期刊中,也逐渐有了文字编辑和排版编辑之分。编辑职能的细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化管理背景下分工与协作的需要,通常情况下,传统编辑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但伴随着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到来,出版产业链的延长,使得更多人才参与到学术期刊出版活动之中,而其中很多人员也因为与出版有着联系,故亦成为编辑。进而编辑的职能,也不再局限于选题策划、栏目组稿、加工校对等方面了,还在版式设计、市场营销、产品宣传等方面有了新的延伸。编辑的身份出现了泛化的现象。编辑身份的泛化,消解了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含金量,使得编辑的身份变得更加扑所迷离。而要想进一步提升编辑的文化含金量,重構编辑身份是十分必要的[2]。
3新时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策略
3.1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
要想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打破传统运作方式,积极进行先进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方式的引进,加强对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具体来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地明确期刊编辑和运营商的权责划分,做好二者之间的合作,促进出版的高效化。积极采用数字出版运营方式。从实际出发,结合用户的需求,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才能在营销管理模式上取得创新,进而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其次,建立规模化数字出版平台,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加强同一领域期刊之间的合作,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期刊群,并在集群中进行品牌的打造、销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而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规模化优势。
3.2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的身份重构
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大出版的形势日益形成,大编辑也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大编辑就是可以运用不同的媒介技术,进行内容资源整合的综合编辑人才。而数字出版背景下,工作内容日益复杂、细化,一个编辑完成不了所有的工作,所以要加强综合才能的编辑人员的培养,而不是塑造全能型人才。根据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的工作特点,可以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身份重构为以下几种。首先,学术型编辑,即学术有专长且满足数字出版网文写作需求的编辑。其次,技术型编辑,即具备熟练相关技术能力,设计平台,精通安全技术的编辑。最后,营销型编辑。即具有全新营销观念,随时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促进出版单位经济收入的编辑。此外,还有策划型编辑,即经验丰富、全面把握发展情况,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的管理型编辑[3]。
结束语: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得编辑身份出现了泛化、边缘化的趋势,而要想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重构编辑身份,就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进一步地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宇,赵锡平,丁嘉羽.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2):237-239+242.
[2]司静辉,张秀梅,程煜华.构建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03):421-427.
[3]李莘,于光,李纪,张万峰.开放科学任重道远——物理学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对知识传播的影响调查[J].科技与出版,2015(11):118-122.
作者简介
王莉(1982-),女,汉族,籍贯:河北,单位:中国盲文出版社,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作者单位:中国盲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