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王天太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几天,便是王天太老师的忌日。王老师用严厉高压的方式,逼我改变了生活的轨迹,每每想起他的慈爱和严厉,我感恩和思念的情绪就难以控制。
  1979年,16岁的我就读于市第十五中学高二毕业班。这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中学,离我家不到一公里。当时山区农村里参加高考的气氛一点儿也没有,我连高考的意识都没有,混了两年,便毕业回家了。
  我父亲同生产队长关系不错,毕业的第二天,我直接回家放牛了,每天早出晚归,和其他生产队的同伴一起上山放牛。放牛的活儿轻松自由,牛任意骑,早晚没人管,把牛赶上山,我们就没事了,山广天高,任意放纵,好不痛快!
  但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在村里当民办教师的四叔领着十五中的一位老师到我家,来做父母和我的工作。十五中要办高考补习班,从本校毕业的学生中选二十个有培养前途的学生,集中补习后参加明年高考,以证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因学校王天太老师的点名,我被选中了。父母通情达理,更知道上学的好处,我一向听父母的话,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牛群和伙伴,回校复习!
  补习班只有十八个同学,每天吃住在校,离家几百米也不能回。王老师教语文,任班主任。
  王老师以严厉著称,他领着我们一群志向并不远大而又少不更事的农村孩子,开始了高考冲刺。
  王老师当年五十来岁,行伍出身,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等个子,刚毅方正的脸庞,笔直的身板,常穿一身得体的深色中山服,戴一顶黑色的呢子帽,手拿教案,疾步如风,好一副雷厉风行的军人形象,好一派精谨治学的严师风范!
  每天早晨五点半,学生必须起床跑操,除非天气极端恶劣和身体患病。上课准时准点,不能迟到,迟到了不能进教室,只能站等下一节课,挨一顿臭批是必不可少的。上课必须坐姿端正,专心致志,有违者一根粉笔可能直击你的脑门儿,或者是黑板擦向你飞来。当天的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否则加倍惩罚。该背的课文必须背会,随时提问。王老师讲课有板有眼,嗓门儿大,批评学生时常暴跳如雷,大家都很怕他,更怕完不成作业,背不会课文挨骂受批。
  王老师教学严谨,每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当时我虽不懂什么是教案,但王老师的课从头到尾都跟演戏一样,严谨合拍,恰到好处。他板书工整大方,发音浑厚准确,在当时的农村中学,真是很难得的优秀教师,十里八乡很有名。他最拿手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式教学,每次上课必先复习上次的学习内容,且提问学生站起,或直接上讲台回答提问。尽管基础不好,但因为方法得当,我们进步都很快,语文成绩都不错。
  王老师对学生像对孩子一样亲,严厉常常是他的表现方式,慈爱才是他真实的内心。我们学生都住校,他家离校仅两公里,为了管好学生,照顾学生,他竟然让师母也随他住校。那时候我们家都很穷,生活都很艰苦,喝口开水都是很难的事。王老师每天早晚都要到操场、教室、寝室检查,谁身体不好了,谁没吃的了,谁穿得太单薄了,他都帮忙解决。他常说,谁喝热水可以去他家。我也记不清去王老师家喝过多少次热水,吃过几次饭。多少年后,提起王老师和师母对我们的好,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回忆起细节来,常常都几近哽咽。
  王老师对我疼爱有加,对我的关注重于其他同学,我有一点儿错误,都会遭到比其他同学更严厉的批评,甚至痛骂。每次上课,提问别人,别人可以不会,但如果我答不上来,那将是一场迎头痛批。我敢说,我是受王老师批评最多最严厉的学生,也是让王老师最操心最生气的一个学生!
  第二年高考,我们没有辜负母校和王老师的希望,十八个学生,过线十二个,远远高出预期!但是,我没被录取,原因是17岁的我,身高一米五一,体重三十六公斤,被怀疑有病。
  我又一次回家了!那年冬天,王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了第十七中学,仍教毕业班语文。这个时候,王老师又想到了我,召唤我,我再次收拾行李,投奔王老师。
  1981年,我终于被一所学校录取了。到外地上学和参加工作后,我曾给王老师写信报告学习、工作情况,也去看过他,后来渐渐地联系少了。大约在1993年,有一段时间我突然特别想王老师。记得是1994年春节前,我了解到王老师退休后和师母在老家住,便骑上摩托车,带着四岁的儿子,准备了心仪的礼物,怀着渴望的心情,去看望我敬爱的王老师。
  那一次的拜见,让我终生难忘。我进院门就大喊王老师,没想到几年没见了,王老师在屋里竟一听就听出我的声音,而且脱口而出:小天来了!进屋后,王老师一把拉住我,看了又看,问这问那,非常亲切,像久别的父亲见了儿子。我也毫无拘束,跟王老师和师母进行了交流汇报,王老师仍像以前那样,教育我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看到老师和师母身体都那么好,那么和蔼可亲,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幸福!
  后来,我又见过王老师两次。然而,1999年12月29日,在那极其寒冷的冬天,噩耗传来,我敬爱的王老师病故了!听到这不幸的消息,许多同学双眼含泪,转告丧讯。王老师德高望重,受人爱戴,是大家共知的。王老师在老家安葬的那天,乡亲们赶来了,十里八村的学生家长赶来了,他生前的战友、同事、领导赶来了,听到消息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他的周围,有的低声诉说,有的泣不成声,有的放声痛哭,有的默默无语。我站在老师的灵柩前,泣不成声!
  王老师,再过几天,就是您去世十六年的忌日,我知道您就安息在家乡的土地上,多少次想跪拜在您的脚下,向您倾诉,向您感恩!
  王老师,感谢您的插柳之恩!那个时代的我,年少无知,不知道学习,是你把我叫回了课堂,使我有了参加高考的可能!如果不是您,我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王老师,感谢您的严管厚爱!没有您的管教,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老师,感谢您的教育培养!是您留给学生价值无限的精神财富!
  王老师,您离开我们十六年了,多少次想见您,都只能在梦中了。
  责任编辑:刘高亮
其他文献
·评论·  传统散文的特质,我以为突出了一个“旧”:短小、旧识、藏古。但凡旧时代的事情,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短小活泼,清爽无比,一般都是明清小品散文的口吻叙述,让人体会另外一番散文的小感觉来。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倡导的“独抒性灵”,在讲究短小的同时,也追求诗化、性灵、留白,强调个人情志,不失为当时游记、随笔、书简写作的新的形式。故,明代“公安派”文人的思想,对于后世,乃至现代和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都是非
期刊
一  1914年,意识到自己会腹背受敌,德国决心在俄国人行动起来之前打败来自西方的敌人。尽管他们对法国采取了强大的攻势,但法国、英国和比利时的军队顶住了进攻。战争就此陷入僵局,双方都开始挖掘战壕,修建庞大的防御工事。  但战壕刚一挖好,冬雨就下了起来。雨水使工事外面泛滥成灾。我们的战壕和德国人的相距不过100多米,中间的缓冲地带叫“无人区”。战争的僵局只会偶然地被零星的小规模进攻打破,所以双方士兵
期刊
2002年9月,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我只身南下广州闯世界。  到广州后,找工作是头等大事。一天读报时,从一家报纸刊登的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家外地大报驻广东工作站招聘采编员,我满怀希望去应聘。当时,面试我的主考官就是工作站的贺站长,他大概是看中我有大学新闻专业货真价实的文凭,懂得新闻专业知识,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豆腐块”,没谈几句就拍板要我明天正式来站里上班。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毕业就能顺利地进入
期刊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初见你是在小雨翩跹的霓虹灯下,你撑着一把小伞漫步于中山街,清一色连衣裙出水芙蓉般匀称着玲珑的身段,凌霜胜雪,楚楚动人,一袭亮丽的长发披散肩头,微风过处,轻舞飞扬的是若有若无、如兰如麝的香味……  我的心不觉醉了。  像被磁石吸引一般,我跟随着你的倩影,步入了县后街,走进了卫校,原来你是卫校的学生,未来的白衣天使,难怪那么清丽脱俗。  从不相信一见钟情的我,刹那间有了张爱
期刊
中国的散文是源远流长的,从先秦文献开始。再后来,譬如“二十四史”中的《史记》,很多篇章都是优美的散文,有的甚至是短篇小说的始祖。这些年来,中国散文有一个新的发展,散文的结构也好,写作方式也好,比较自由,不像写小说,你还要构筑情节,还要塑造人物,还要组织矛盾、刻画人物性格。像写剧本,搞个电影剧本的话,每三分钟都要有一个高潮,一部电影要是没有二十七八个高潮的话,这个电影就没人看。电视连续剧更是如此,现
期刊
春风:姿态  春风是万物的启蒙,虽然它最初挟带着寒意,但正是寒凉,而不是温暖,才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好的导师。  春风从高高的山梁上下来,它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预告即将发生的事情,预告秩序与冲动的同时抵达。此时,春风的眼里满是废墟和空白,大自然的课堂上一派肃穆。春风走上讲台,它讲了一些什么,但万物都听不懂;它又在天空的黑板上写下许多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万物依然不懂。  苍穹如盖,大地似扃,草木萧瑟
期刊
我在湘南的一个小城待了8年,只待在一个地方———监狱。  当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候,姐姐说,过了年,就到我这儿来吧,先弄个职业培训,再求你姐夫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就这样,我来到了长沙。  姐姐早就给我在一个电脑培训班报了名。我又开始上学了。久违的学校让我啼笑皆非,8年前,16岁的我从学校进了监狱;8年后,出了监狱;我却又进了学校。  上学的第一天,阴沉的天气加上这段时间的惰习,我迟到了一个小时。当
期刊
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了信任,没有了做事情的一种担当,没有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这是非常可怕的,它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危害和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好人李高峰”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据《雷锋》杂志2016年第1期报道:“2015年2月6日,李高峰的志愿者朋友贾某因急需给农民工发放工资而资金短缺,就向李高峰求助,李高峰就背着妻子用自己家29.4平方米的房产证做抵押向他人借款100万元,借款时间为4个月。快
期刊
2013年中招考试前两个月,一天晚上,儿子说:“老妈,考完试,我想和同学翘翘一块儿打工。”当时,由于离儿子放暑假的时间还长,我就没在意。  6月28日晚上,儿子再次告诉我:“今晚我就住翘翘家,明天一早就乘他爸爸的车去工厂了,吃住要在工厂,为时半月。”我这才想起他打工的事,就乐了。看到他收拾换洗衣服,才知道是真的要去打工了,我就开始“姥姥式”的关怀,衬衣要带10件,香蕉要带10个(提防便秘)……他小
期刊
父亲要走了。这是医院发出的第N次病危通知单后,父亲第一次直面死亡。  在一次昏迷清醒过来之后,他示意站在床前的我拿来纸笔。他用颤抖的手在一张洁白的处方单子上写下:“我要走了,天上去。”  写下这句话时,他像是卸下一个大包袱一样,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6年来,父亲不知这是第几次进医院,那无情的病魔总是不停地折磨着那瘦弱的身躯,使得他那佝偻着的背无法直起,不断的输液使他的血管渐渐萎缩,护士为了找那血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