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余“无中生有”,让更多先天不足的中西部内陆小城,看到了创造奇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激荡着所有中西部城市决策者的敏感神经。“新余奇迹”背后,释放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张力?
从企业注册到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需要多长时间?从一个企业壮大为一个产业板块,需要几年时间?
地处赣西的新余,用一种旋风般的速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05年7月,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赣西小城新余注册成立;2007年6月,赛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是江西有史以来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创造了1年建成投产、2年在国外上市的“赛维神话”;2008年8月,赛维成长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光伏企业。
按照规划,到2015年,新余将锻造出3个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基地、世界最大永磁风力发电机基地、世界最大螺杆膨胀发电机基地。江西省确立的2010年三个“千亿元工程”中,就有两个落在只有110万人的小城新余。
LDK是赛维公司的英文名,意思是“超越光速”。诚如所愿,公司以超光速般发展,同时带动新余这座曾经安静而缓慢的赣西小城,改变了城市的节奏。
1月22日,全国第一个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在新余正式启动,同一天,赛维公司董事长彭小峰捧起“2009长江年度人物奖”的奖杯。一个人与一座城,演绎着同样的财富传奇。其背后,是早已在政界传为美谈的“新余奇迹”、“新余现象”、“新余经验”等一系列炫目的词汇,以及由此引发的冲击波。
新余“无中生有”,让更多先天不足的中西部内陆小城,看到了创造奇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激荡着所有中西部城市决策者的敏感神经。
那么,没有突出的资源、区位或政策优势的新余,是怎样实现令人惊叹的转型提升的?“太阳能之城”为什么是新余?
这一切,都要从彭小峰与汪德和的一次富有戏剧性的相识过程开始说起。
天定的“金玉良缘”
是新余造就了赛维,还是赛维提升了新余?
讲述起当初的决策,时任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认为,新余与赛维是“缘分天定”,两者是在一个最佳的时候相识、相知并相融,铸就了一对“金玉良缘”。
彭小峰是江西安福人,在苏州创业成功,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业——柳新实业集团。2003年彭小峰到欧洲出差时听到人们到处都在讨论可再生能源。凭着商人的敏锐性,彭小峰开始全面、系统地考察可再生能源,希望从中找到商机。经过深入研究后,彭小峰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沿着这条产业链深入考察下去,彭小峰眼睛一亮。
彭小峰的最初计划是,把劳保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内陆地区的江苏宿迁和江西新余的两个新建工业园内,而把太阳能硅片生产放在苏州。苏州的半导体人才众多,融资渠道也十分畅通,而这些优势新余则没有。
但是,让彭小峰陷入绝望的是苏州的电力供应。2004年时,正值长三角电荒,彭小峰的劳保工厂每周忍受“开四停三”的折磨。苏州无法保证24小时供电,这对耗电量大的硅片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由此,彭小峰必须寻找新的投资地。
2005年5月,彭小峰到江西新余视察他的劳保产品工业园时,在一次宴会上,时任新余市市长汪德和得知彭小峰有意投资太阳能光伏产业。
谈起太阳能产业,汪德和并不陌生。2001年,汪德和任上饶市副市长时,就开始关注太阳能产业。他还专门赶赴上海交通大学求教,想在上饶办太阳能生产基地。
2003年,汪德和调任新余市市长。当时的新余是名副其实的“钢城”,在新余的大街小巷,医院、中学乃至超市,“钢铁”是这个城市抹不去的印迹。
汪德和通过深入调研后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新余是内陆城市,以铁路运输为主,新钢公司最大能做到1000万吨产能,但新余的资源、交通、环境都将无法承载,仅仅增加的物流成本就会高达10亿元。更让人担忧的是,一钢独大让城市经济变得很脆弱。钢铁占新余市工业总产值的70%,财政贡献率高达50%以上。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一个支柱产业在地方GDP中的比例达到24%以上,地方经济就隐藏着巨大危机。
2003年,新余提出了“决战工业500亿”的发展目标。然而,除了钢铁,什么样的产业能承载这样的雄心,并打破资源承载的危机?新余的决策者深知,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可怎么调整,朝什么方向改变?
恰在此时,彭小峰发展太阳能产业的设想,不仅激起了汪德和当年的梦想,也完全契合他一直在思考的产业调整思路。在获悉信息后,汪德和迅速约彭小峰见面。
这次结缘,细节极为简单:30分钟谈话结束后,曾潜心研究过太阳能产业的汪德和发出邀请,“就在新余吧”。
然而,彭小峰却开出了3个条件。在当时的背景下,这3个条件是“苛刻”的:一是提供2亿元资金,弥补启动资金缺口;二是人才,提供一批技术人才;三是電力供应,多晶硅片的生产必须保证24小时全天候供电。
新余能答应这3个条件吗?
“拿自己的乌纱帽押宝”
“一旦光伏产业的投入血本无归,我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
每当提到当初的那场光伏产业“豪赌”,汪德和的激昂中总是露出几分悲壮。“遇到的阻力很大,上至市政府领导下至普通市民,长期以来对钢铁业已形成依赖,对光伏产业感觉很陌生。”汪德和坦诚地说,“一提起太阳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阳能热水器,对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充满疑惑,都担心风险很大。”
当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钱。2004年的新余市,全年财政收入不过18亿元,可用财力不到14亿元,仅仅是“吃饭财政”,到哪里去筹措2亿元资金?
实际上,彭小峰对新余能否答应这3个条件也信心不足。但让彭小峰感到意外的是,汪德和与其交谈半个小时后,全部答应了。
随后,汪德和立即向当时的新余市委主要领导请示,在市委书记办公会上,汪德和对太阳能产业的阐述,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同时,为了让新余的基层干部对太阳能产业有更深的了解,专门请来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给全市干部作报告,为他们打气,同时也是一次解放思想的过程。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陈新华处长告诉《决策》:“推动发展的关键是人,新余潜移默化地推动‘干部转型’,培养起发展工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05年5月,汪德和被派往法国学习,同时,新余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对光伏产业进行全面调查和专家咨询。谁曾想到,这次专题调研竟然历时长达一年。而此时的彭小峰心里依然是七上八下,他专程赶往法国,再次与汪德和见面。汪德和告诉彭小峰:“放心,你全力去准备你的企业,新余的事我会安排好。”
事实证明,新余确实做到了。
当时新余整个银行的贷款权限都没有2亿元,为凑齐这笔资金,由汪德和亲自带队找到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新余市财政作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2亿元。另外,从城市经营节余中拿出5000万元,江西省财政厅以支持新余市财政的名义划拨了3000万元,再由市财政借贷给赛维。这样2亿元资金总算解决了。
对此,曾有媒体问汪德和,2亿元资金的投入,万一失败怎么办?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汪德和回答说:“2亿元,对新余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能否拿出2亿元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这笔巨款借给一家民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我本人的政治风险极大。但是要想抓住机遇,就得冒风险!”
爱拼才会赢,这场“豪赌”光伏产业的结果出人意料。赛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1个月后,就将2亿元借款连本带利如数归还新余市政府。“这令很多当初反对的人十分意外。”汪德和至此才松了口气,“这次冒险总算结束了。回望整个事情的发展,真是有意思。赛维上市前好些天,我一直睡不安稳,上市不成功肯定有风险,那我们也就只能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牺牲品!”
“有机会,肯定有风险。但看准了,就一定要去做。”从市长到市委书记,汪德和主政新余期间,经常说这句话。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峰而回望时,蓦然发现一番新天地已经打开。
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
“一号工程”,这是新余对新能源产业的定位。
创建之初,汪德和每月都要到赛维现场办公一次。新余还专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显然,新余是举全市之力支持赛维做强做大,对赛维实行“全天候24小时保姆式”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快办。
对此,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汪玉奇对《决策》分析道:“新余的发展与良好的政务环境密不可分。新余不沿海、不靠边,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靠什么打造投资洼地?靠什么集聚国际国内的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关键是靠服务,靠信誉,靠环境。”赛维的裂变式增长背后,有多少人读懂了“政府就是服务”所包含的分量?
首先就是土地问题。为配合赛维建厂,新余在20多天内就炸平了用于厂区建设的两座山头。市政府共拿出三万亩土地,一万亩做硅片,一万亩开发硅料,一万亩吸引配套企业生产电池组件。占地超过1千亩的“欧洲城”也拔地而起,光伏领域的海外人才将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赛维扩建征用了大量土地,需要江西省里特批,新余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科就为赛维去省里跑用地指标和审批,江西省曾一次性特批给赛维土地指标1.5万亩。2009年,新余市国土部门为赛维到省里报批的用地指标超过7000亩,用彭小峰的话说,“省里的用地指标基本上都给我们了!”
与土地同样廉价且供应充足的是电力,电费约占硅片成本40%左右,工业电价为0.53元/度,而赛维能享受0.4元/度的优惠。为保证生产24小时供电,新余市赣西供电公司在短短一年里,建设了6座变电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赣西电网。
在技术人才方面,新余市政府出面组织了三百多人来赛维面试,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赛维经过考核,录用了8人,派往美国进行培训。归国后成为公司的一线技术骨干,如今是赛维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剛”。
此外,新余市环保局专门为赛维成立了“项目环保协调领导小组”,环保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精细分工。项目报批材料、验收材料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协调、督导催办。
引进一项技术,落户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短短4年时间,新余就组建起了新能源经济板块的“航母编队”。新余市市长李安泽介绍说,与“企”俱进,政府部门的“全天候保姆式服务”,进一步细化为“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名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优秀施工队伍”的“六个一”落实机制。
同时,针对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新余多渠道筹措,先后为全市光伏产业解决信贷资金超过100亿元。陈新华接受《决策》采访时认为:“在各种生产要素还不配套齐全的地区,政府的眼光、胆识,将直接决定发展的快慢优劣。‘新余现象’的本质是,地方领导只要想干事,是能干成事的!”
围绕“新余现象”,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评论道:新余作为一个内陆工业小城,它的变化让大家看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这些时髦的名词不是沿海发达地区才能拥有的专利,只要有超前半步的眼光、有敢于创新的胆识,成功对内陆地区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那句话,“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
从企业注册到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需要多长时间?从一个企业壮大为一个产业板块,需要几年时间?
地处赣西的新余,用一种旋风般的速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05年7月,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赣西小城新余注册成立;2007年6月,赛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是江西有史以来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创造了1年建成投产、2年在国外上市的“赛维神话”;2008年8月,赛维成长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光伏企业。
按照规划,到2015年,新余将锻造出3个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基地、世界最大永磁风力发电机基地、世界最大螺杆膨胀发电机基地。江西省确立的2010年三个“千亿元工程”中,就有两个落在只有110万人的小城新余。
LDK是赛维公司的英文名,意思是“超越光速”。诚如所愿,公司以超光速般发展,同时带动新余这座曾经安静而缓慢的赣西小城,改变了城市的节奏。
1月22日,全国第一个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在新余正式启动,同一天,赛维公司董事长彭小峰捧起“2009长江年度人物奖”的奖杯。一个人与一座城,演绎着同样的财富传奇。其背后,是早已在政界传为美谈的“新余奇迹”、“新余现象”、“新余经验”等一系列炫目的词汇,以及由此引发的冲击波。
新余“无中生有”,让更多先天不足的中西部内陆小城,看到了创造奇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激荡着所有中西部城市决策者的敏感神经。
那么,没有突出的资源、区位或政策优势的新余,是怎样实现令人惊叹的转型提升的?“太阳能之城”为什么是新余?
这一切,都要从彭小峰与汪德和的一次富有戏剧性的相识过程开始说起。
天定的“金玉良缘”
是新余造就了赛维,还是赛维提升了新余?
讲述起当初的决策,时任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认为,新余与赛维是“缘分天定”,两者是在一个最佳的时候相识、相知并相融,铸就了一对“金玉良缘”。
彭小峰是江西安福人,在苏州创业成功,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业——柳新实业集团。2003年彭小峰到欧洲出差时听到人们到处都在讨论可再生能源。凭着商人的敏锐性,彭小峰开始全面、系统地考察可再生能源,希望从中找到商机。经过深入研究后,彭小峰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沿着这条产业链深入考察下去,彭小峰眼睛一亮。
彭小峰的最初计划是,把劳保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内陆地区的江苏宿迁和江西新余的两个新建工业园内,而把太阳能硅片生产放在苏州。苏州的半导体人才众多,融资渠道也十分畅通,而这些优势新余则没有。
但是,让彭小峰陷入绝望的是苏州的电力供应。2004年时,正值长三角电荒,彭小峰的劳保工厂每周忍受“开四停三”的折磨。苏州无法保证24小时供电,这对耗电量大的硅片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由此,彭小峰必须寻找新的投资地。
2005年5月,彭小峰到江西新余视察他的劳保产品工业园时,在一次宴会上,时任新余市市长汪德和得知彭小峰有意投资太阳能光伏产业。
谈起太阳能产业,汪德和并不陌生。2001年,汪德和任上饶市副市长时,就开始关注太阳能产业。他还专门赶赴上海交通大学求教,想在上饶办太阳能生产基地。
2003年,汪德和调任新余市市长。当时的新余是名副其实的“钢城”,在新余的大街小巷,医院、中学乃至超市,“钢铁”是这个城市抹不去的印迹。
汪德和通过深入调研后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新余是内陆城市,以铁路运输为主,新钢公司最大能做到1000万吨产能,但新余的资源、交通、环境都将无法承载,仅仅增加的物流成本就会高达10亿元。更让人担忧的是,一钢独大让城市经济变得很脆弱。钢铁占新余市工业总产值的70%,财政贡献率高达50%以上。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一个支柱产业在地方GDP中的比例达到24%以上,地方经济就隐藏着巨大危机。
2003年,新余提出了“决战工业500亿”的发展目标。然而,除了钢铁,什么样的产业能承载这样的雄心,并打破资源承载的危机?新余的决策者深知,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可怎么调整,朝什么方向改变?
恰在此时,彭小峰发展太阳能产业的设想,不仅激起了汪德和当年的梦想,也完全契合他一直在思考的产业调整思路。在获悉信息后,汪德和迅速约彭小峰见面。
这次结缘,细节极为简单:30分钟谈话结束后,曾潜心研究过太阳能产业的汪德和发出邀请,“就在新余吧”。
然而,彭小峰却开出了3个条件。在当时的背景下,这3个条件是“苛刻”的:一是提供2亿元资金,弥补启动资金缺口;二是人才,提供一批技术人才;三是電力供应,多晶硅片的生产必须保证24小时全天候供电。
新余能答应这3个条件吗?
“拿自己的乌纱帽押宝”
“一旦光伏产业的投入血本无归,我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
每当提到当初的那场光伏产业“豪赌”,汪德和的激昂中总是露出几分悲壮。“遇到的阻力很大,上至市政府领导下至普通市民,长期以来对钢铁业已形成依赖,对光伏产业感觉很陌生。”汪德和坦诚地说,“一提起太阳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阳能热水器,对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充满疑惑,都担心风险很大。”
当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钱。2004年的新余市,全年财政收入不过18亿元,可用财力不到14亿元,仅仅是“吃饭财政”,到哪里去筹措2亿元资金?
实际上,彭小峰对新余能否答应这3个条件也信心不足。但让彭小峰感到意外的是,汪德和与其交谈半个小时后,全部答应了。
随后,汪德和立即向当时的新余市委主要领导请示,在市委书记办公会上,汪德和对太阳能产业的阐述,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同时,为了让新余的基层干部对太阳能产业有更深的了解,专门请来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给全市干部作报告,为他们打气,同时也是一次解放思想的过程。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陈新华处长告诉《决策》:“推动发展的关键是人,新余潜移默化地推动‘干部转型’,培养起发展工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05年5月,汪德和被派往法国学习,同时,新余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对光伏产业进行全面调查和专家咨询。谁曾想到,这次专题调研竟然历时长达一年。而此时的彭小峰心里依然是七上八下,他专程赶往法国,再次与汪德和见面。汪德和告诉彭小峰:“放心,你全力去准备你的企业,新余的事我会安排好。”
事实证明,新余确实做到了。
当时新余整个银行的贷款权限都没有2亿元,为凑齐这笔资金,由汪德和亲自带队找到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新余市财政作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2亿元。另外,从城市经营节余中拿出5000万元,江西省财政厅以支持新余市财政的名义划拨了3000万元,再由市财政借贷给赛维。这样2亿元资金总算解决了。
对此,曾有媒体问汪德和,2亿元资金的投入,万一失败怎么办?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汪德和回答说:“2亿元,对新余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能否拿出2亿元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这笔巨款借给一家民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我本人的政治风险极大。但是要想抓住机遇,就得冒风险!”
爱拼才会赢,这场“豪赌”光伏产业的结果出人意料。赛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1个月后,就将2亿元借款连本带利如数归还新余市政府。“这令很多当初反对的人十分意外。”汪德和至此才松了口气,“这次冒险总算结束了。回望整个事情的发展,真是有意思。赛维上市前好些天,我一直睡不安稳,上市不成功肯定有风险,那我们也就只能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牺牲品!”
“有机会,肯定有风险。但看准了,就一定要去做。”从市长到市委书记,汪德和主政新余期间,经常说这句话。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峰而回望时,蓦然发现一番新天地已经打开。
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
“一号工程”,这是新余对新能源产业的定位。
创建之初,汪德和每月都要到赛维现场办公一次。新余还专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显然,新余是举全市之力支持赛维做强做大,对赛维实行“全天候24小时保姆式”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快办。
对此,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汪玉奇对《决策》分析道:“新余的发展与良好的政务环境密不可分。新余不沿海、不靠边,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靠什么打造投资洼地?靠什么集聚国际国内的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关键是靠服务,靠信誉,靠环境。”赛维的裂变式增长背后,有多少人读懂了“政府就是服务”所包含的分量?
首先就是土地问题。为配合赛维建厂,新余在20多天内就炸平了用于厂区建设的两座山头。市政府共拿出三万亩土地,一万亩做硅片,一万亩开发硅料,一万亩吸引配套企业生产电池组件。占地超过1千亩的“欧洲城”也拔地而起,光伏领域的海外人才将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赛维扩建征用了大量土地,需要江西省里特批,新余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科就为赛维去省里跑用地指标和审批,江西省曾一次性特批给赛维土地指标1.5万亩。2009年,新余市国土部门为赛维到省里报批的用地指标超过7000亩,用彭小峰的话说,“省里的用地指标基本上都给我们了!”
与土地同样廉价且供应充足的是电力,电费约占硅片成本40%左右,工业电价为0.53元/度,而赛维能享受0.4元/度的优惠。为保证生产24小时供电,新余市赣西供电公司在短短一年里,建设了6座变电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赣西电网。
在技术人才方面,新余市政府出面组织了三百多人来赛维面试,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赛维经过考核,录用了8人,派往美国进行培训。归国后成为公司的一线技术骨干,如今是赛维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剛”。
此外,新余市环保局专门为赛维成立了“项目环保协调领导小组”,环保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精细分工。项目报批材料、验收材料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协调、督导催办。
引进一项技术,落户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短短4年时间,新余就组建起了新能源经济板块的“航母编队”。新余市市长李安泽介绍说,与“企”俱进,政府部门的“全天候保姆式服务”,进一步细化为“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名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优秀施工队伍”的“六个一”落实机制。
同时,针对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新余多渠道筹措,先后为全市光伏产业解决信贷资金超过100亿元。陈新华接受《决策》采访时认为:“在各种生产要素还不配套齐全的地区,政府的眼光、胆识,将直接决定发展的快慢优劣。‘新余现象’的本质是,地方领导只要想干事,是能干成事的!”
围绕“新余现象”,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评论道:新余作为一个内陆工业小城,它的变化让大家看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这些时髦的名词不是沿海发达地区才能拥有的专利,只要有超前半步的眼光、有敢于创新的胆识,成功对内陆地区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那句话,“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