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5日,西班牙足协纪律委员会公布了对皇马后卫佩佩的处罚决定。由于佩佩在对赫塔费的比赛中有恶性犯规的行为,他将被精致参加十场联赛,禁赛细化为:佩佩对卡斯克罗的连续两脚恶意犯规被处以四场禁赛,殴打阿尔宾被处以四场禁赛,一张红牌处以一场。以及最后时刻冲入场内庆祝被处以一场,总计十场禁赛。佩佩的十场禁赛,也是皇马队史上被连续禁赛场次最多的一次。由于本赛季西甲联赛行将结束,所以,其余的四场将会在下赛季兑现。西班牙足协纪委会的这个决定,算是对这桩沸沸扬扬的球场恶性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在球迷心中,佩佩事件所引发的波澜,远不是这样的一则处分决定就能消散的。
情景再现
相信看过视频的球迷对佩佩当时的疯狂举止大为困惑,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撒旦附体”。虽说佩佩此前也有过和队友巴尔博亚在训练场上干仗的前科,但在大多数球迷眼中,佩佩显然和马特拉齐这样的“恶人”有着本质区别,而这也是“佩佩事件”所引发的绿茵大讨论的由来。坏人犯事不奇怪,怪的是好人犯的事比坏人还要坏。或许这也印证了那句千古流传的“会叫的狗不咬人”。
事后,佩佩和皇马俱乐部立即展开了危机公关,毕竟,正处于和巴萨死磕到底的节骨眼上,缺少一个主力后卫自然影响战斗力,能争取少停则少停,二则身为一支世纪豪门,如此污点,对俱乐部的形象自然也有损。于是,我们看到了当事人佩佩声泪俱下痛心不已的认错和悔改,其“因为太爱皇马而犯错”和“甚至不想踢球了”的言论显然也博得了不少同情分,而皇马上下包括队友马塞洛、主帅拉莫斯都对佩佩施以援手。较之此前媒体预计最严重的38场禁赛,如今的禁赛十场显然已是法外开恩,其中还包括伊瓜因黄牌取消的顺水人情。
如果从心理层面去探究佩佩事件,或许能有一些新的发现。从当时的情境上看,佩佩回追中用手轻推了卡斯克罗一下,而后者的顺势倒地在佩佩看来摔的有些夸张,这个倒地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裁判一定会判罚点球,而此时的比分是2:2,比赛已经进行到第88分钟。此前皇马好不容易由古蒂扳回了一球才出现平局,若对手将点球罚进,银河舰队很可能输掉比赛,如此一来,和巴萨的差距还将扩大,一个赛季的努力很可能就此付之东流。不能肯定佩佩在那一瞬间想得这么周全,但这些想法一定在他的脑海中擦出了火花,于是,恶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踢你一脚以泄心中怒火,居然没踢到,那接着踢!当裁判向佩佩出示红牌后,处于惶恐之中的佩佩显然意识到自己已铸成大错,于是上前对倒地的卡斯克罗示意友好,催促他快点起来。而由于他之前那记直接伤人的动作给人的印象,加之已经被出示红牌,佩佩唯一能做的应是尽快下场,所以,他示意卡斯克罗起身这个原本想挽回事态的动作,在对手看来也充满了威胁。于是,对方冲了上来,头脑依旧处于发热状态的佩佩只好恶人做到底,一记隔山打牛,将阿尔宾的嘴巴打歪。此后,卡西利亚斯冲了上来,籽疯狂的佩佩拉开,而后者在下场时,对第四官员恶语相向的画面,也一并被记录在案,如此短短时间,诸多劣迹争相上演,佩佩的行为估计远非失礼失态失常所能解释。
在心理学上,佩佩一连串的不可思议近乎疯狂的行为,可以称之为行为失控。普遍意义上,人的行为是受着思维和情绪支配的。在通常情况下,大脑经过思考后作出决定,然后付之于行动。由于大脑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采取的行动,一般都是符合“常规模式”的。如此一来,人的行为大多合乎正常而且可控。若是未加思考,在一时冲动下作出决定并付之于行动,往往很容易犯下错误。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过度担心自己情绪失控会铸成大错时,便容易行为失控。在这里,过度关注与担心不仅是一种压力,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它会让我们的注意力指向我们担心与恐惧的地方。鉴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敲佩佩当时的心理:他过度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球队造成负面影响,他急于做些什么来消除不利影响,于是适得其反,他所有的行为都导致了他预期目标的另一端。在心理学上,愤怒、压力、紧张和恐惧等极端情绪都容易诱发行为失控,而这些情绪对于那些在绿茵场上激烈拼争的球员来说,显然司空见惯,一旦这些不良情绪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后,行为失控的举止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向内敛的齐达内就曾让我们大为吃惊。
异曲同工
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的一幕,相信球迷们依然历历在目。这个超乎常规的动作,是欧洲50年最佳球员齐达内留给绿茵的绝唱。关于两人孰是孰非的论断,至今依然未有定论。虽然齐达内在事后的采访中表示绝不后悔,但如果情景再现,相信他会考虑另外一个能表示愤怒和还击的动作,而不是“铁头功”。作家兼心理咨询师毕淑敏有一次和读者谈到齐达内时,曾颇有见解地分析道:
“我相信当时马特拉齐一定是侮辱了齐达内的女性亲人。一个男性在听到后源于本能,采取了很原始的办法来解决。在这时他忘记了国家、忘记了球队,只想维护男人的尊严。而事实上,齐达内应有自己的应对模式。他的内心不应随马特拉齐的话而变化,马特拉齐的话语只能表现他的下流,但齐达内沿着这种言语暴力迅速予以反击。这无疑是一种行为上的失控。”
今年4月3日,在德国对威尔士的世界杯预选赛上,波多尔斯基掌掴巴拉克的不敬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行为失控。当时,德国队以2:0领先,但在威尔士的全力反扑下,德国队后防有些吃紧。在一次无谓丢球之后,巴拉克批评了波多尔斯基几旬,后者显然很不乐意接受,回敬队长管好自己的事。巴拉克上前推了波多尔斯基一把,后者伸出右臂将巴拉克的手推开,顺便在巴拉克的脸上“拍”了一掌。巴拉克被波多尔斯基的反应给震惊了,当即愣了几秒钟。考虑到比赛还在继续,巴拉克选择了息事宁人,克制住了情绪,将是非带到赛后去论断。如果说波多尔斯基行为失控的话,巴拉克后续的行为经过了思考,并用理性克制了感性,避免了冲动这个魔鬼的诱惑。
事实上,那些喜欢将“口水”作为武器的绿茵英雄们,也是一种行为失控,只不过,这种行为失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太过接近,这种“相似性”易于得到人们的理解,姑且把这些行为和网球场上的奋力摔拍之类归结为一种浅度的行为失控。在篮球场上,行为失控的场景也不罕见,火箭“三巨头”之一的阿泰斯特在2004年的奥本山宫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明星打架”的教学片,其出手的力度和准度较之罗马里奥有过之而无不及。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佩佩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西班牙足协禁赛十场的处罚无非是敲山震虎,以儆效尤,能治治标,却不能治本。
情景再现
相信看过视频的球迷对佩佩当时的疯狂举止大为困惑,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撒旦附体”。虽说佩佩此前也有过和队友巴尔博亚在训练场上干仗的前科,但在大多数球迷眼中,佩佩显然和马特拉齐这样的“恶人”有着本质区别,而这也是“佩佩事件”所引发的绿茵大讨论的由来。坏人犯事不奇怪,怪的是好人犯的事比坏人还要坏。或许这也印证了那句千古流传的“会叫的狗不咬人”。
事后,佩佩和皇马俱乐部立即展开了危机公关,毕竟,正处于和巴萨死磕到底的节骨眼上,缺少一个主力后卫自然影响战斗力,能争取少停则少停,二则身为一支世纪豪门,如此污点,对俱乐部的形象自然也有损。于是,我们看到了当事人佩佩声泪俱下痛心不已的认错和悔改,其“因为太爱皇马而犯错”和“甚至不想踢球了”的言论显然也博得了不少同情分,而皇马上下包括队友马塞洛、主帅拉莫斯都对佩佩施以援手。较之此前媒体预计最严重的38场禁赛,如今的禁赛十场显然已是法外开恩,其中还包括伊瓜因黄牌取消的顺水人情。
如果从心理层面去探究佩佩事件,或许能有一些新的发现。从当时的情境上看,佩佩回追中用手轻推了卡斯克罗一下,而后者的顺势倒地在佩佩看来摔的有些夸张,这个倒地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裁判一定会判罚点球,而此时的比分是2:2,比赛已经进行到第88分钟。此前皇马好不容易由古蒂扳回了一球才出现平局,若对手将点球罚进,银河舰队很可能输掉比赛,如此一来,和巴萨的差距还将扩大,一个赛季的努力很可能就此付之东流。不能肯定佩佩在那一瞬间想得这么周全,但这些想法一定在他的脑海中擦出了火花,于是,恶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踢你一脚以泄心中怒火,居然没踢到,那接着踢!当裁判向佩佩出示红牌后,处于惶恐之中的佩佩显然意识到自己已铸成大错,于是上前对倒地的卡斯克罗示意友好,催促他快点起来。而由于他之前那记直接伤人的动作给人的印象,加之已经被出示红牌,佩佩唯一能做的应是尽快下场,所以,他示意卡斯克罗起身这个原本想挽回事态的动作,在对手看来也充满了威胁。于是,对方冲了上来,头脑依旧处于发热状态的佩佩只好恶人做到底,一记隔山打牛,将阿尔宾的嘴巴打歪。此后,卡西利亚斯冲了上来,籽疯狂的佩佩拉开,而后者在下场时,对第四官员恶语相向的画面,也一并被记录在案,如此短短时间,诸多劣迹争相上演,佩佩的行为估计远非失礼失态失常所能解释。
在心理学上,佩佩一连串的不可思议近乎疯狂的行为,可以称之为行为失控。普遍意义上,人的行为是受着思维和情绪支配的。在通常情况下,大脑经过思考后作出决定,然后付之于行动。由于大脑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采取的行动,一般都是符合“常规模式”的。如此一来,人的行为大多合乎正常而且可控。若是未加思考,在一时冲动下作出决定并付之于行动,往往很容易犯下错误。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过度担心自己情绪失控会铸成大错时,便容易行为失控。在这里,过度关注与担心不仅是一种压力,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它会让我们的注意力指向我们担心与恐惧的地方。鉴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敲佩佩当时的心理:他过度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球队造成负面影响,他急于做些什么来消除不利影响,于是适得其反,他所有的行为都导致了他预期目标的另一端。在心理学上,愤怒、压力、紧张和恐惧等极端情绪都容易诱发行为失控,而这些情绪对于那些在绿茵场上激烈拼争的球员来说,显然司空见惯,一旦这些不良情绪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后,行为失控的举止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向内敛的齐达内就曾让我们大为吃惊。
异曲同工
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的一幕,相信球迷们依然历历在目。这个超乎常规的动作,是欧洲50年最佳球员齐达内留给绿茵的绝唱。关于两人孰是孰非的论断,至今依然未有定论。虽然齐达内在事后的采访中表示绝不后悔,但如果情景再现,相信他会考虑另外一个能表示愤怒和还击的动作,而不是“铁头功”。作家兼心理咨询师毕淑敏有一次和读者谈到齐达内时,曾颇有见解地分析道:
“我相信当时马特拉齐一定是侮辱了齐达内的女性亲人。一个男性在听到后源于本能,采取了很原始的办法来解决。在这时他忘记了国家、忘记了球队,只想维护男人的尊严。而事实上,齐达内应有自己的应对模式。他的内心不应随马特拉齐的话而变化,马特拉齐的话语只能表现他的下流,但齐达内沿着这种言语暴力迅速予以反击。这无疑是一种行为上的失控。”
今年4月3日,在德国对威尔士的世界杯预选赛上,波多尔斯基掌掴巴拉克的不敬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行为失控。当时,德国队以2:0领先,但在威尔士的全力反扑下,德国队后防有些吃紧。在一次无谓丢球之后,巴拉克批评了波多尔斯基几旬,后者显然很不乐意接受,回敬队长管好自己的事。巴拉克上前推了波多尔斯基一把,后者伸出右臂将巴拉克的手推开,顺便在巴拉克的脸上“拍”了一掌。巴拉克被波多尔斯基的反应给震惊了,当即愣了几秒钟。考虑到比赛还在继续,巴拉克选择了息事宁人,克制住了情绪,将是非带到赛后去论断。如果说波多尔斯基行为失控的话,巴拉克后续的行为经过了思考,并用理性克制了感性,避免了冲动这个魔鬼的诱惑。
事实上,那些喜欢将“口水”作为武器的绿茵英雄们,也是一种行为失控,只不过,这种行为失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太过接近,这种“相似性”易于得到人们的理解,姑且把这些行为和网球场上的奋力摔拍之类归结为一种浅度的行为失控。在篮球场上,行为失控的场景也不罕见,火箭“三巨头”之一的阿泰斯特在2004年的奥本山宫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明星打架”的教学片,其出手的力度和准度较之罗马里奥有过之而无不及。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佩佩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西班牙足协禁赛十场的处罚无非是敲山震虎,以儆效尤,能治治标,却不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