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分析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现状和问题,本文也提出几条优化政府与媒体关系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促使政府与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达成和谐的“同盟”关系,确保我国社会安全。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媒体
  一、政府、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功能
  (一)公共突发事件的涵义及特点
  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使得“公共突发事件”成为现代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有时又被称为“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首先从“突发事件”的含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直接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事件。按照成因可分为自然性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突发事件。狭义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较大规模的、严重危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安定的违法事件。
  (二)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功能
  当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政府应该高度紧张,发挥其自身职能,上下团结一致,科学合理安排度过社会危险期。
  1.平等保护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对公民的救助应该是平等的,即没有区别对待。不论你是汉族还是其它,不论你信仰何种宗教,也不管你的性别如何,受教育程度或者你是否富有,所有人在救助前一律平等。当有人侵犯这种权利时,政府应该严厉追究。我们在这种权利的保护下进行法律援助,与此同时一定要限制政府特权,平等的救护每一个公民。
  2.维持秩序
  维持秩序也就是提供安全。人民需要社会给予的秩序安全感,一旦这种安全感被破坏,社会就可能陷入混乱,其秩序会被打破。所以,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颇具效率地维持秩序,稳定社会,保持民众生活安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治理危机
  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在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政府必须积极迅速对安全进行整合,消除现存隐患,安抚民心,这样可以增强社会凝集力,加强政府本身的政治统治地位。只有在和谐平安社会里,人民生活高水平才能迅速提高,使国家更加强盛。
  4.紧急救助
  当突发式灾难来临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伤害。国家此时一定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迅速投入到救助活动中去。这样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伤害,从而更加有效的重建家园。
  5.传播信息
  在公共突发灾害发生时,由于地理上的分隔,普通群众并不能及时接受信息。政府作为领导者与管理者,可以准确及时地掌握信息,更加方便传递救护、自助信息等。在此时政府要最大范围,最迅速的向群众传达发生灾害的具体情况和减灾抗灾的方法措施等,为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作出指导。
  (三)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功能
  当爆发性灾难事件发生后,媒体一般是最先知晓的,此时媒体所发出的报道表现出胜于其余种类新闻报道更大的热情。
  1.预警社会的风险
  尽管政府具备丰富的信息搜集渠道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公共事物中,管理者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做到对所有的事务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这时地方上的媒体工作者会更加贴近事件本身的发生,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大众具体情况,可以说媒体具有预警、传播功能。这些媒体信息被大众所接收,提高了群众的危险警戒意识,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灾害发生[1]。
  2.沟通集体行动
  在现代,媒体作为社会组织一部分,处于越来越相对独立的位置。从传统的传达命令转变到更多依靠媒体收集、传递信息,动员和组织社会,媒体变成了社会最有效、快速的传播工具。在各项社会公共事务中,媒体具有重要的沟通协调组织作用和联系社会不同群体的功能。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及时传递政府决策,持续不断地宣传、解释,满足公众的了解需求和提高了公众的风险、应急知识,将公众的注意力和行动符合政府期待的目標,从而提高整体效能。
  3.救治大众心理
  公共突发事件造成的物质损失是可以估量的,但人们心中的影响是不可计算的,甚至持续很久。中国人对心理疾病有一种羞耻感,当出现心理障碍时,他们通常会拒绝治疗。此时大众媒体可以通过其优势,在感情上帮助群众,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二、我国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与媒体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话语权的增大和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素质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逐渐认识到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引导舆论的能力是其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在制定的应急机制中,对舆论引导的新闻传播等进行了重要说明[2]。
  (一)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的相关报道缺乏真实性
  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出于各种考虑,埋头开展处置工作,担心消息公布会影响政府形象,会对社会稳定不利,因此封锁消息,以行政命令要求媒体不对相关情况作报道,但最终容易导致事件信息披露后引起轩然大波。
  (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对信息报道不够重视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政府工作者消极应对信息的传播工作,不能为解决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当社会媒体开始广泛关注并且传播时,对于传播内容是否合适、民众反应是否过激观关注不足,反应缓慢,造成整个事件中,政府形象被动、发声迟缓。甚至在信息普及的今天,许多基层政府依然忽视新媒体上公众信息的及时反馈[3]。
  (三)政府不肯被媒体监督,不愿与媒体齐头并进
  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对媒体的认知不到位,认为媒体是自己的下级。因为以前的新闻媒体大多是公办的,所以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领导往往不会主动找媒体对接,只是坐在办公室等待记者来采访,没有公关的意识[4]。从以上分析可见,媒体是社会公器,媒体的责任在于它是公共信息平台。   三、我国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处理与媒体关系的解决思路
  (一)明确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发布责任
  政府须快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更新事件动态信息,政府要坚持依法公布信息,快速发布澄清信息,降低谣言干扰,在信息传播中把握好言语尺度,防止表达过度而造成恐慌。
  (二)政府应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
  媒体监督社会,为社会预警敲钟,政府必须时时刻刻关注聚焦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才能够管理好这个社会[5]。在这个发达的网络信息社会,政府不仅要关注聚焦传统媒体以及各类新兴媒体,更要加强管理网络中的媒体,特别关注其中时时热议热搜话题,通过网络了解民意并且尽快处理任何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苗头,更好的处置突发事件。
  (三)政府须重视与媒体关系的协调工作
  政府应该正视媒体的作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决策者很容易受到媒体、公众的影响,而媒体在形成突发事件的全局意识方面起着无与伦比的特殊作用。在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首先是政府或相关主管人员直接出面处理事件,地方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当地广播、报纸、电视等,批准后予以播出刊发。
  (四)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功能
  在突发事件中要利用主流媒体公布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像潮水涌向受众,政府要将更加可靠信息发布给尽可能多的媒体,是群众接受更加准确的信息流。同时要配合主流媒体的记者采访,在突发事件中记者很难采访当事人。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还不是足够成熟,在协调好政府与媒体关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根据我国自身特點,建立科学的应急体制,构建和谐的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
  参考文献:
  [1]梁菊.突发公共事件中,基层政府与媒体沟通的梗阻与消解[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2014.
  [2]张怡.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协调与媒体关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曹茸.浅析普利策新闻奖的价值取向[J].新闻传播,2003(02):37-39.
  [4]张维平、蔡放波.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反馈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32):17-21.
  [5]张志海.试论突发事件与政府传播 —大众传播的视角[J].岭南学刊,2010(03):2-9.
其他文献
摘 要:艺术历史的终结,既是艺术自身的终结,也是对艺术学术研究的终结。但是,每当人们对那似乎不可避免的终结感伤之时,事物仍在继续,而且通常向全新的方向发展。今天,艺术仍大量产生,丝毫不见减少;尽管与以往相比活力减小、自我怀疑增多,这门学术性学科依然存在。终结并不意味着末世,“终结”一词的旧义原为“揭露”或者“除去面纱”,在我们的文化中,它有了“变迁”的含义。  关键词:艺术史;终结;观念  “艺术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现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创意与创意产业三个方面内涵进行分析,并且从创新度和国别分类两种模式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延作出划分,希望能够实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内涵;模式分类;国别分类  引言: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纪实摄影艺术为基础,讨论纪实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更是一种反映出社会真、善、美的展现。纪实摄影有着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是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如何纪实摄影的精神本质?本文中,将吕楠的“三部曲”作品创作进行分析,为摄影创作提供新的创作源泉和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纪实摄影;精神本质;人文关怀  一、前言  谈到纪实摄影,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纪实
期刊
摘 要: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清新自然的行文风格见长,特别是其带有多重意义的结尾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本文大致将汪曾祺小说多义性的结尾分为四类:景物描写式结尾、诗歌引用式结尾、俚语谚语式结尾和作者发问式结尾。  关键词:汪曾祺;结尾;留白  汪曾祺的小说很耐人寻味,与他高明的结尾艺术很有关系。他大部分小说的结尾都是留白式多义性的结尾,对读者具有重大启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商业摄影行业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国商业摄影的历史虽然没有欧美国家历史来的悠久,但是几年来却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展现了我国时尚商业摄影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整体能力来比,中国的商业商业摄影仍然与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在时尚商业摄影领域的发展及现状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商业摄影;发展现状  商
期刊
摘 要: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具有交互性。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说算是一件半成品,观众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面前不仅是观赏者,更是作品的一半部分甚至是作品的创造者,这就是交互性。这种交互艺术的应用和体现带给我们了一个全新体验,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同时期的新媒体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观众与作品的关系互相转变,交互性使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关键词:新媒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珠宝之歌》这一悲剧作品下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是如何一步步因爱成恨又是如何一步步从青涩天真到爱慕虚荣,以女主人公的内心波动为脉络形成一条主线,透过珠宝这一诱发点来刻画人性的“真美”与“丑美”。 因此,此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对它的深入剖析能够为声乐学习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  关键词:玛格丽特 珠宝之歌 人物塑造 演唱风格  一、《珠宝之歌》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网络大电影的发展势头愈加猛烈,电影的品质却参差不齐。本文针对当下网络大电影存在的问题,用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理论在审美趣味、电影场景和影片内容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网絡大电影;低碳;美学  近年来,网络大电影发展风起云涌,不仅投资不断上升,网大的明星阵容也不断升级,制作强度也堪比院线电影,分账票房也屡屡打破网络大电影的分账记录。但是如果依据低碳美学与低碳艺术原理对其文本进行考察,
期刊
摘 要:谭盾,作为中国新音乐作曲家之一,其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把现代技法与传统的曲调相融合。而《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他为数不多的钢琴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篇文章从音乐本体出发进行分析,把音符与画面相结合,并融入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视角。  关键词:谭盾;钢琴组曲;画面  一、回顾——坚持不懈敢于追逐音乐梦的谭盾  谭盾,作为中国新音乐作曲家之一,而从湖南的田间地头走到费城交响
期刊
摘 要:电影《一九四二》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遵循了本真性原则,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画面细节的真实性上有颇高的艺术价值,由此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当代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低俗化、虚假化以及同质化等高碳现象。在这种环境下,本片始终坚持真善美的向导、本真性的原则,由此可见,《一九四二》基本符合低碳美学的特质。  关键词:《一九四二》;低碳美学  影片《一九四二》所追求的是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