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要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为形成这一新格局,要努力在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上加大力度、重点突破。北京城乡一体化在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方面力度大、起步早,在全国已经领先。但是,城市的这种带动必须与郊区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合力。以平谷区为例分析目前面对的主要矛盾,是郊区传统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滞后。
农村经济结构转型要跟上
近些年,北京市农村经济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新的经济业态正在不断进入农村,大有超越第一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势。但是,在总体形势大好之下,北京市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仍然滞后。
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北京农民尤其是远郊区县农民现金收入的来源还很大程度依靠第一产业。以平谷区为例,据去年的全市农民现金收入统计,平谷区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0.8%,高于第二位延庆县12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农业发展水平高,特别是果品产业,另外也说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发达,还没有开发出足够的、适合当前农民素质的就业岗位。
农村经济现实增长点少。果品和畜牧是北京农业尤其是远郊区县农业的两项支柱产业,但是经过多年挖潜,突破性增长空间已经有限。以平谷区为例,随着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减弱,部分农户已经出现弃果转行的迹象。世界最大蛋鸡场峪口禽业、亚洲最大蛋鸡场西樊各庄,是今后平谷农业经济增加的两个现实增长点,加起来共可增加15亿农业总产值,但这两个项目直接覆盖的农户只有2000多户。夏各庄新城、东高村乐谷、金海湖特色镇、马坊镇御马坊等第三产业,虽然展现了很好的旅游发展前景,但离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距离。我们要充分挖掘好山水、田园这些宝贵的资源潜力,推动潜在增长点变为现实增长。
农村经济小主体和大市场的矛盾还很突出。以平谷区为例,农业经营成百上千亩种植业的企业微乎其微,养殖业的规模也普遍不大。第二、三产业也同样存在这方面问题,但以第一产业的果、畜、菜、渔为甚。从三个产业的融合上看,真正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行业还没有。很多产品因为“小”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经济没有内在的竞争力。近些年,我们努力提升农民产业化组织程度,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做了尝试,以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以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对全区农村资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农村合作社将分散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源集中起来,可以较好地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偏小、服务领域狭窄、带动能力偏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
农村社会结构转型要跟上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快速城镇化尤其是被动城镇化地区,由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带来生活方式、资产处置、社会保障、就业方方面面问题。
来自支撑新生活方式方面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民居改造的推进,农民上楼了,电费、水费、取暖费、物业费、上网费是笔很大的开销,空调、网络、汽车、手机、电脑、电视,需要钱去买、去养。集体不能补,自己也挣不来,新生活方式难以为继。集中上楼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出很多矛盾。
来自资产经营方面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新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包括林权制度在内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每一块地、每一处经营性资产,都与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相关。所以,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闲置不行,不增值不行,增值少也不行。这就对干部的资产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自养老育小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这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二元结构正在打破,但距一体化还有很大距离,养老问题仍然是压在农民身上的一座大山。虽然国家出台了三免两补政策,但义务教育外的收费是统一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低,户均子女多,教育又是个沉重的负担。
来自就业无着方面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农村中安心于种植业、家庭养殖业的一般是中老年人。但是,由于种植业不赚钱,养殖业又缺少成本,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则愿意务工经商,从事第二、三产业。而所在的村镇如果不能提供就业岗位,无形中就会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变成游手好闲之人。
城乡一体化农村要跟上
郊区传统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和效果。因而我们要从农村着手在加快城镇化转型中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产业化组织程度。就平谷区来说:
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发展胆识。农村现在很多产品、产业业态、经营策略,都处在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局面。北京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紧邻的是一个具有无穷消费潜力的首都大市场,我们要以优新产品、前沿业态服务首都。平谷要以建设首都生态强区为目标,以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打造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和中国乐谷。
要以经营者的身份对待村集体的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后,新集体经济组织更加具备了经济法人的所有特质。集体资产既包括土地、厂房、劳力等人文属性的资产,也包括林木、水面、地形地貌等自然属性的资产。这些资产是有限的,但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是无限的,增值潜力是无限的,我们要利用这些资产招好商、安好商、富好商,利于民。
要全面盘活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产业、发展事业、改善居住条件,都需要建设用地,在不能突破建设用地指标情况下,我们要在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做文章。现在很多村庄占地面积很大,一些原有的场(厂)房利用率不高,已经到了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的时候了。现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村已经开始起步,一些镇政府所在地的村也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其他村,特别是村庄体系规划中永久保留村,应该在现有的村庄范围内,挖掘发展产业的土地潜力。
要做足山水田园的经济文章。已有的实践表明,跳出第一产业以第二、三产业的视角看山水田园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石头变成奇石,葫芦变成烫画,秸秆变成干花,经过加工出售二三产业两个环节,第一产业增值几千几万。山水对民俗旅游起着巨大的作用,雕窝村就是依靠周边的景观发展起来的。
要重视发展劳务经济。农民从事第一产业就业不充分,收入又不高,第二、三产业又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给他们,这就是所谓的隐性失业。这样的人群在平谷也有一定比例。一方面是在农村中农民就业不足,一方面是许多岗位在平谷招不到人。这里有岗位收入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但也有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对路,农民缺少培训问题,导致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很少。我们要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使更多农民进入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减少隐性失业。
(作者:中共平谷区委常委)
责任编辑:杜梅萍
农村经济结构转型要跟上
近些年,北京市农村经济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新的经济业态正在不断进入农村,大有超越第一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势。但是,在总体形势大好之下,北京市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仍然滞后。
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北京农民尤其是远郊区县农民现金收入的来源还很大程度依靠第一产业。以平谷区为例,据去年的全市农民现金收入统计,平谷区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0.8%,高于第二位延庆县12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农业发展水平高,特别是果品产业,另外也说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发达,还没有开发出足够的、适合当前农民素质的就业岗位。
农村经济现实增长点少。果品和畜牧是北京农业尤其是远郊区县农业的两项支柱产业,但是经过多年挖潜,突破性增长空间已经有限。以平谷区为例,随着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减弱,部分农户已经出现弃果转行的迹象。世界最大蛋鸡场峪口禽业、亚洲最大蛋鸡场西樊各庄,是今后平谷农业经济增加的两个现实增长点,加起来共可增加15亿农业总产值,但这两个项目直接覆盖的农户只有2000多户。夏各庄新城、东高村乐谷、金海湖特色镇、马坊镇御马坊等第三产业,虽然展现了很好的旅游发展前景,但离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距离。我们要充分挖掘好山水、田园这些宝贵的资源潜力,推动潜在增长点变为现实增长。
农村经济小主体和大市场的矛盾还很突出。以平谷区为例,农业经营成百上千亩种植业的企业微乎其微,养殖业的规模也普遍不大。第二、三产业也同样存在这方面问题,但以第一产业的果、畜、菜、渔为甚。从三个产业的融合上看,真正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行业还没有。很多产品因为“小”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经济没有内在的竞争力。近些年,我们努力提升农民产业化组织程度,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做了尝试,以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以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对全区农村资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农村合作社将分散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源集中起来,可以较好地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偏小、服务领域狭窄、带动能力偏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
农村社会结构转型要跟上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快速城镇化尤其是被动城镇化地区,由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带来生活方式、资产处置、社会保障、就业方方面面问题。
来自支撑新生活方式方面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民居改造的推进,农民上楼了,电费、水费、取暖费、物业费、上网费是笔很大的开销,空调、网络、汽车、手机、电脑、电视,需要钱去买、去养。集体不能补,自己也挣不来,新生活方式难以为继。集中上楼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出很多矛盾。
来自资产经营方面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新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包括林权制度在内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每一块地、每一处经营性资产,都与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相关。所以,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闲置不行,不增值不行,增值少也不行。这就对干部的资产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自养老育小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这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二元结构正在打破,但距一体化还有很大距离,养老问题仍然是压在农民身上的一座大山。虽然国家出台了三免两补政策,但义务教育外的收费是统一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低,户均子女多,教育又是个沉重的负担。
来自就业无着方面的挑战。以平谷区为例,农村中安心于种植业、家庭养殖业的一般是中老年人。但是,由于种植业不赚钱,养殖业又缺少成本,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则愿意务工经商,从事第二、三产业。而所在的村镇如果不能提供就业岗位,无形中就会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变成游手好闲之人。
城乡一体化农村要跟上
郊区传统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和效果。因而我们要从农村着手在加快城镇化转型中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产业化组织程度。就平谷区来说:
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发展胆识。农村现在很多产品、产业业态、经营策略,都处在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局面。北京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紧邻的是一个具有无穷消费潜力的首都大市场,我们要以优新产品、前沿业态服务首都。平谷要以建设首都生态强区为目标,以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打造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和中国乐谷。
要以经营者的身份对待村集体的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后,新集体经济组织更加具备了经济法人的所有特质。集体资产既包括土地、厂房、劳力等人文属性的资产,也包括林木、水面、地形地貌等自然属性的资产。这些资产是有限的,但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是无限的,增值潜力是无限的,我们要利用这些资产招好商、安好商、富好商,利于民。
要全面盘活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产业、发展事业、改善居住条件,都需要建设用地,在不能突破建设用地指标情况下,我们要在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做文章。现在很多村庄占地面积很大,一些原有的场(厂)房利用率不高,已经到了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的时候了。现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村已经开始起步,一些镇政府所在地的村也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其他村,特别是村庄体系规划中永久保留村,应该在现有的村庄范围内,挖掘发展产业的土地潜力。
要做足山水田园的经济文章。已有的实践表明,跳出第一产业以第二、三产业的视角看山水田园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石头变成奇石,葫芦变成烫画,秸秆变成干花,经过加工出售二三产业两个环节,第一产业增值几千几万。山水对民俗旅游起着巨大的作用,雕窝村就是依靠周边的景观发展起来的。
要重视发展劳务经济。农民从事第一产业就业不充分,收入又不高,第二、三产业又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给他们,这就是所谓的隐性失业。这样的人群在平谷也有一定比例。一方面是在农村中农民就业不足,一方面是许多岗位在平谷招不到人。这里有岗位收入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但也有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对路,农民缺少培训问题,导致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很少。我们要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使更多农民进入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减少隐性失业。
(作者:中共平谷区委常委)
责任编辑: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