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一直比较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尤其是发展人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本文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学道德与法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以供小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保障学生的成长。小学作为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教学阵地,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以道德与法治为基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一、挖掘教材内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是教学的载體,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从合适的切入点普及社会主机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找到立足点,帮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基础的认识,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以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当代法制教育为主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融合,合理的制定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出发点,树立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二年级“欢欢喜喜国庆节”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认识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爱国”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式,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如果仅仅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优化教学方式,用各种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2]。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力度。
(一)故事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用故事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中“我的新伙伴”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相关故事,让学生之间更加的友善、文明,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解,为学生制定目标,引导学生将其转换为实际行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情境体验教学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养成阶段,逐渐形成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升知识的生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换为动态的知识[3]。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在“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讲述父母对家庭付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引导学生和父母积极沟通,向父母表达爱,感恩父母的付出。从而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感恩”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短剧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在“村民选举”这一课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村民选举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村民、村干部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了解村民选举相关内容,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公民选举以及公民意识的认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丰富实践活动,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比较重视实践,通过实践实现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4]。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结合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其落实到活动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品德以及历史传承的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更加的全面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到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如建军节,教师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奋斗历史,帮助学生将爱国精神铭记于心。
四、完善教育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
首先,学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
其次,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当前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同时小学生的判断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家长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念培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最后,社会要发挥主导主用。社会要对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成长。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发挥着职责,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舆论氛围,为社会、为家庭提供指导作用,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初期,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思保.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新智慧,2019(10):49.
[2]钱立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天津教育,2019(30):36-37.
[3]陈波,邱明磊.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安全[J].社会科学动态,2017(02):41-45.
[4]王丽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05):29.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保障学生的成长。小学作为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教学阵地,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以道德与法治为基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一、挖掘教材内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是教学的载體,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从合适的切入点普及社会主机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找到立足点,帮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基础的认识,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以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当代法制教育为主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融合,合理的制定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出发点,树立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二年级“欢欢喜喜国庆节”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认识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爱国”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式,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如果仅仅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优化教学方式,用各种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2]。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力度。
(一)故事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用故事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中“我的新伙伴”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相关故事,让学生之间更加的友善、文明,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解,为学生制定目标,引导学生将其转换为实际行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情境体验教学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养成阶段,逐渐形成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升知识的生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换为动态的知识[3]。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在“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讲述父母对家庭付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引导学生和父母积极沟通,向父母表达爱,感恩父母的付出。从而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感恩”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短剧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在“村民选举”这一课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村民选举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村民、村干部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了解村民选举相关内容,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公民选举以及公民意识的认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丰富实践活动,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比较重视实践,通过实践实现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4]。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结合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其落实到活动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品德以及历史传承的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更加的全面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到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如建军节,教师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奋斗历史,帮助学生将爱国精神铭记于心。
四、完善教育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
首先,学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
其次,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当前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同时小学生的判断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家长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念培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最后,社会要发挥主导主用。社会要对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成长。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发挥着职责,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舆论氛围,为社会、为家庭提供指导作用,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初期,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思保.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新智慧,2019(10):49.
[2]钱立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天津教育,2019(30):36-37.
[3]陈波,邱明磊.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安全[J].社会科学动态,2017(02):41-45.
[4]王丽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