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程意识;教材;学习方法;人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3—01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意识非常强烈,课程意识却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程,要树立起课程意识,并在实践中品味新课程。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新教材
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表明,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丰富的过程。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其具有开放性,教师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应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发现、挖掘、整合教育教学等资源,并且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开放性教学的大环境中,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时,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二、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法之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方式应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而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抑或是探究学习则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死记硬背,缺乏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们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可当学生完全“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自我意识大大增强,教师原有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失效,课堂纪律不易维持,教师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陷入尴尬境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应放下架子,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勇于承认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并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教师要认识到,一节课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都不会十全十美,课堂上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了发展,就应当肯定这堂课的价值。
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关系到课程实施的走向及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学科知识的传授者、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应对考试的组织者,学生充其量只是听众而已。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及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究,尽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大纲的执行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
四、学习新课程,品味人本思想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传统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学要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获得深刻的体验。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本思想引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具有团结协作意识和健康乐观生活态度的人。学生在探索新知、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失败,也可能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这种主动参与、实践的行为会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进而使其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3—01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意识非常强烈,课程意识却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程,要树立起课程意识,并在实践中品味新课程。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新教材
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表明,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丰富的过程。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其具有开放性,教师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应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发现、挖掘、整合教育教学等资源,并且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开放性教学的大环境中,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时,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二、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法之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方式应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而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抑或是探究学习则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死记硬背,缺乏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们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可当学生完全“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自我意识大大增强,教师原有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失效,课堂纪律不易维持,教师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陷入尴尬境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应放下架子,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勇于承认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并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教师要认识到,一节课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都不会十全十美,课堂上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了发展,就应当肯定这堂课的价值。
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关系到课程实施的走向及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学科知识的传授者、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应对考试的组织者,学生充其量只是听众而已。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及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究,尽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大纲的执行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
四、学习新课程,品味人本思想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传统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学要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获得深刻的体验。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本思想引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具有团结协作意识和健康乐观生活态度的人。学生在探索新知、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失败,也可能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这种主动参与、实践的行为会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进而使其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