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那些也许才是我最想讲述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zqzq7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讲述中有多少沉默啊,那些难以言喻的沉默,大山一样的沉默,大海一样的沉默,驳杂的,广阔的,幽深的,静谧的,悄无声息的那些沉默,我笨拙的讲述难以开掘和抵达的那些沉默……有时候我甚至想:沉默的那些也许才是我最想讲述也最该讲述的。可是,恰恰也是我最无力讲述的。
  有几个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作品,《一个下午的延伸》、《最慢的是活着》、《拆楼记》等,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于是,常常被同为写作者的朋友问这样的问题:你这么写,不怕被人指责吗?不怕被对号入座吗?事实上,确实也常常被对号入座,也常常面临义正词严的指责:你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那样?这样的声音总是让我无语。从哪里说起才好呢?小说中的“我”当然源于写作者这个我,但又不等于写作者这个我,“我”只是我生出的一个孩子,“我”只是我抽出的一个层面,“我”是小的,我是大的……不由得想到严歌苓所说的共感力。她说自己十分强调自己与人物的共感,说在创作中会将自己“掰成”不同的部分,给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安上一点自己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小说写作,无论作者在写谁,其实都是在写自己,或者自己的一部分。
  “黑暗也是一种真理。”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句话。只要眼睛不盲,人人都可以看到光明。但没有光明的角落,只有心不盲的人才可以看到。人性的丰满和繁复都在这黑暗中,最深的同情和最大的悲悯都在这黑暗中。而要看清黑暗这种真理,并步履坚实地靠近这种真理,再言辞笃定地说出这种真理,写作者的内心必须有强烈的光。我希望自己能有这光。
  正式开始写小说之后,我所有的文学时间基本上被两项内容占据,一项是写作,另一项就是阅读。当然,小说读得最多。当我发现同样一本书,在写小说之前读和在写小说之后读,差别居然是如此之大,我才明白自己以前简直可以说是不会读——这是小说写作对我的奖赏。在写之后,慢慢地,也会读了,会读出小说的气息、肌理、节奏和心跳了。
  也由此相信:要想写得好一些,除了写、读和想,没有什么诀窍。写和想是自己和自己谈,读是自己和别人谈。如果一定要说捷径的话,读那些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就是最佳捷径,他们把自己最夺目的精神光芒和思想精粹都放在了作品里。那个世界珠宝满地,任你拾捡。关键是你能不能进得去,有没有看得到,有没有力量把它化为己有。
  我有意地克制着自己的道德立场。我怕自己像个很有道德立场的知识分子。而那种所谓的道德立场,不是冷眼旁观,就是高高在上。这样一个立场,我做不到,我站不稳……我一向从心底里厌恶和拒绝那种冷眼旁观和高高在上。我不喜欢那种“干净”。我“干净”不了。我无法那么“干净”。
  常常觉得自己太世俗了,简直是一身俗骨。亏得走了写作这条路,不然不知道会是如何不堪的一个人。而且,对于小说来说,这是多么仁慈啊,俗骨居然是不可缺少的“钙质”。此处的俗,是对人情世故的了解,是对吃喝玩乐的热爱,是对现实生活逻辑的体察,当然也是滚滚红尘里的贪婪欲望和卑微心意。我厌恶自己的俗。但将这些俗放到小说里时,又有一种复杂的快感。我不止一次地想象着让这俗只活在小说里,而我自己却不染凡间烟火。然而,这可能吗?
  文学有什么用?它不是房子、车子,它就是精神产品,它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还有这样的生活,还有这种可能性,我们所固守的生活空间是这么的小,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想象力可以飞翔到那里去,这就是文学的作用,而且文学能触及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文学和音乐或其他的艺术门类,作用是一样的,不能带有很强的实用性。一位雕塑家说,凡是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如果读到一个作品,有审美的愉悦感,就是有用的。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物质层面的问题解决之后,很多人存在的问题都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文学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难道不是很有用的吗?它的作用与超女选秀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它解决的是人性和人心深层次的问题。当然我说的是好的作品,这是特别重要的。
  一直以来,我写作最初衷、最原始的地方就是要和自己对话,观照自己,从自我出发。你连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去明白别人呢?有句话叫“自己即他人”,其实每一个人的自身也能反映他人。同时,只有把自己搞明白了,才有可能去理解别人。
  “小说不都是虚构的么?虚构不都是假话么?”有人这么说。
  不,不是的。虚构只是个形式。如同影视、音乐、舞蹈一样,都只是个形式。它披着脱离实际的华丽外衣,说着最真实的话语。——真的太有力量了。如果不披着这样的外衣,它的光,会把太多的眼睛灼伤。因此,它必须披着外衣。但是,并不是说它披着外衣就是假的。它一点儿都不假。正如巴金老人所说的那样:“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
  小說和一切艺术形式都是在以假的形式说真话。而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是以真的形式说假话。也正因为人人在生活中都有撒谎的经验,所以写作中的真就更是奇货可居,是沙里淘金。
  从沙里出来的人,谁还愿意看沙子呢?我这么多年的写作经历告诉我:读者们太聪明太智慧了。只要你在作品中有意撒一点点谎,他们就能够看到。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长得又矮又瘦,而且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有一次,他叫来三位画家给他画像。第一位画家把他画得身高体壮,双眼炯炯有神,看上去英俊而威武。国王看了后说:“这根本不是我!”下令把他给杀了。第二位画家吸取教训,把国王照实画了,结果同样被杀。第三位画家经过一番思索,把国王画成正托枪瞄准一只野兽的样子: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国王见后连声叫好,重重地奖
我拎着包去上素描课,抬眼望着那上楼的一级级台阶,忽然想起,它们曾经那么长,那么黑,那么深。  我对素描课一直存在抵触情绪,手中的画笔似乎永远也无法听从我的使唤,画的“几何图”不过是一堆杂乱的线条。因此,同伴们有点看不起我。  我开始厌学,总是会在楼道中犹豫,不敢上楼学习素描,要么就半路逃学。可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正摇摇晃晃地学着爬台阶,他一次又一次摔倒,却固执地一次次爬起。我呆住了,自己为何不
小强原本不叫小强的,他曾有一个很威风的名字——英雄。可是自从被伙伴们发现他的一个秘密后,伙伴们强行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小强。小强解释说,自已怕蟑螂只是出于对蟑螂的尊重……  从英雄到小强的落差并没有影响到小强的自信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发誓一定要在蟑螂面前把面子夺回来。他苦练武功,到处求艺拜师,经过一年的历练,他向蟑螂正式发出了挑战。  決战地点定在一个宽敞的体育场。在决战的当天,方圆几百里的蟑螂
我的学校有许多小巧玲珑的景观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东大门南侧的小舞台。一棵挺拔的香樟树,浓荫下庇护着翠绿茸茸的小草,寓意着深厚的师生情谊。草坪上,席地“对坐”着两幅彩虹背景幕墙,“小舞台”“大未来”六个大字时刻激励着我们。  早晨的小舞台,阳光明媚。冉冉升起的朝阳,总是偏爱把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向这里。在暖暖柔柔的日光里,小舞台一片清新,小花小草们微笑着,绿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精神抖擞地迎接我们到
这个盛夏,我家曾从天而降一批豚鼠,初冬时,它们又倾巢撤离。这些奇怪的凭空而来的生物,来去均令人猝不及防,若不是园里那堆笼子仍在,我会以为,这些豚鼠只是一个逼真的夏日梦。  几个曾经拥挤如今空荡的笼子,就如被洗劫一空的建筑——它们终于完成使命。清掉杂草和粪便,我把笼子一块块拆开——霜已降下,炉子已升起火光。拆的时候,仿佛听到一阵阵熟悉而轻微的吁吁声,仿佛有谁让寒风传送:嘿,我们都不过是孤独物种,嘿,
我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他。我笑,他也笑;我朝他耸耸肩,他也朝我耸耸肩。他個子不高,瘦瘦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像个文质彬彬的小书生。这个人就叫张煦诚,是个活泼开朗但又十分爱动的男孩。  课间的他,在走廊里不是跳绳踢毽,就是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到了体育课,操场更成了他活动的天下,不论是打篮球、踢足球,都是得心应手呦!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冬锻跳长绳比赛。经过三周的训练,他为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自私是儿童情感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今天,倾向自我甚至自私的孩子多起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只想自己不顾他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对“重要他人”的情感输出。情感因无须输出再造乏力,则会更加贫乏,心中的“他人”几乎成了空白,其情感世界逐渐呈现出封闭、向内、唯我的特点,也因此几乎中断了与外界的情感交流。当一个孩子“感情流”的“流量”偏低,这样的模式持续累加至成年,则有蜕变成“精致利己主义者
我的家乡伊通满族自治县,可谓是省市的后花园,这里美丽富饶,是个美丽的地方。  家乡里有许多人文景观,七星山、南山、二龙湖等,都是风景胜地,而伊通河则恰恰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家乡的象征。  清晨,碧绿的草地,晶莹的露珠,显出美丽的光彩。河面上升腾起了一层白雾,亦真亦幻,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太阳升起来了,雾气也逐渐消散。伊通河此刻好静啊!像一条明亮的带子缓缓流淌;伊通河好清啊
近日,因为我的诗集《故乡的歌》即将出版了,围绕诗歌和文学写作的话题,与已是知名作家的老友刘嘉陵兄,做了几次比较深入、也饶有兴味的交流。本是通过手机短信交流的,却因为彼此要说的话太多,“短信”也就越来越长,几乎变成“长信”了。即便如此,还是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又提笔写下这篇短文。  回想三十多年前,读研究生时同住一间宿舍,朝夕切磋,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时光。那时候,正值青春岁月,整日里如饥似渴地探求新
放学了,学校门口推着三轮车卖冰糖葫芦的老爷爷又来了。  看,在夕阳映照下,那车上的冰糖葫芦亮光闪闪。远看,像小姑娘的冲天辫;近看,像一串串红通通的手链。赶紧跑过去买下一串,咬上一口——嚯,那山楂的酸甜味道在糖衣的“陪伴”下更加美味了。  這冰糖葫芦虽然不大,但制作它,却要经过好多环节才可以让我们吃进嘴里呢!在吃糖葫芦的时候,老爷爷就会给我们一一讲解。首先,要挑选优质的山楂果,抠除果核,然后再裹上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