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这里谈语文教学艺术,我想首先要和教学技术的概念区别开来。经常听一些老师说,这一课我怎样教,记叙文我怎样教,作文我怎样教。这一切都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也就是说,只具有操作的意义。真正的教学艺术则比这些要高出许多,它是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能够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本文就如何达到语文教学艺术,谈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技术 艺术
语文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语文的博大精深带给我们一心灵的享受。同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是一个十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学好语文知识,提高学生个人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语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靠的死板的教学资源,也不能靠名家的教学经验,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我们在这里谈语文教学艺术,我想首先要和教学技术的概念区别开来。经常听一些老师说,这一课我怎样教,记叙文我怎样教,作文我怎样教。这一切都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也就是说,只具有操作的意义。真正的教学艺术则比这些要高出许多,它是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能够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艺术的层面呢?我认为:
一、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语文爱好者。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每一种人有每一种人的圈子。上海有个中青年语文教师沙龙,“龙训”是:“我们是一群热爱语文教育的人,我们愿意为语文教育和我们热爱的孩子奉献热情和精力!”我觉得这非常好,说明进入这个沙龙的是一批语文爱好者。所谓爱好者,他可以为他的这份爱好牺牲一切,爱好者绝对是无功利思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四川一批青年人的诗写得非常好,我说他们怎么把诗写得这么好呢?我的一位诗友就说:“他们是把诗看作生命的。”他们绝对地甘守寂寞和清贫,在功利世界中心若止水,波澜不惊。我们语文爱好者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尽管外界的诱惑太多,但真正地爱着我们的语文,就要为她献身,不要仅把她当作可以挣饭吃的职业,而应该当作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创造令我们感到欣慰和满足的语文教学艺术。
二、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努力使自己学养深厚。语文老师大多数本来应该是爱读书的,只是成为职业的教书者以后,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很少读书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我渴望读书。我经常接触许多学养深厚的前辈,我站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小草面对喜玛拉雅山,感觉到自己非常浅薄。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读书而学养深厚的人,他除了应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的天赋之外,他的讲话肯定是非常富有底蕴富有内涵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是什么?课堂是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场。有人反对老师多讲,说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弄得课堂很怪,像耍猴一样。而我认为一些学养深厚的老师就应该多讲。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某某老师讲课,你要把他的话整理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表明什么?这就表明这位老师书读万卷,学养深厚。他会把一堂课当作一篇散文来做的,起承转合,笔意纵横,挥洒自如,随意驱遣,浑然天成,确实是一篇技艺高超的精美散文。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一堂课,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做一个性情中人。常听到一些语文老师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是性情中人。试想一想,你自己都不喜欢这篇课文,如何感染学生来喜欢?换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赶教学进度,你如何激情饱满地来上这篇课文?白开水一样地将这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又能得到什么呢?事实上,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自己在教着语文,但是对语文没有兴趣,甚至已经进入了一种麻木状态。因为语文中毕竟有着许多非现实的东西。语文给人理想,但不能带来当下的现实利益;太现实的人,或者被现实利益所羁绊的人,是教不好语文的。教语文的人必须是一个性情中人。我们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识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法。教师在这个过程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于者牵引课堂思维流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对文本活化的再现或质疑,在对话、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此时要用自己的学识、智慧、人格魅力参于其中,或用微笑表示肯定,或以简洁的语言点拨启发,或用热情的表扬及时鼓励,或用委婉的疑问促进深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审美的愉快,好的课堂效果是给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以便于学生在心灵豁然开朗之时,对课本有种入木三分的印象,产生久久难忘的情感。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行高潮。随后,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停滞不前,而要进一步向课外沿伸,纵深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受。这样的授课,学生怎能不受到情与理的感染?
四、提倡写作精神。我始终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是写作的示范者。我这里说的写作的示范者,不是说我们老师写的文章就一定比学生的好,而是一种写作精神。写作精神应该给学生做示范。写作为了什么?写作就是表达。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许多思想和感情需要表达,为什么不能在教书育人之际拿起笔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呢?写作也是为了养气呀!我们要教会学生表达,首先我们自己要具有这种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写作精神。然而现实中,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平时是不动笔的,他的写作水平,或许仍是停留在高中阶段,至多是大学开写作课时缴两篇作文,大学毕业写论文时完成一篇论文,自从走上讲台以后,他就没有写过成篇的文章。像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学生的作文指手画脚?近些年高考中出现的那么多假、大、空的“八股”式作文,恐怕就是这样指导出的结果。有人提倡下水作文,学生写什么,你也跟着写什么。师生同时同题作文,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但我提倡的是一种写作精神,范围就比这种下水作文的形式要宽广得多。各种文体都可以去写,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评论等。你感受到表达的快乐了,受你的激发和感染,你的学生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快乐。
那么写作跟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写作是我们的语言的书面呈现,反过来,写作又净化和锤炼我们的口头语言。一个人写作水平很高,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这种情况很少见。我们老师经常提笔写作,在课堂上,至少语言不是那么干巴,面目可憎,让学生昏昏欲睡。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他本身就是作家,是读、教、写有机融合的实践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对话的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作为对话者的主体性,同时充分认识学生作为对话者的特殊性。教师在对话中充分发挥引导、促进、推动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培养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和革新,进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艺术价值实现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要充分的实现教学民主,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由“师道尊严”变为“和谐合作”,把教学的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质疑和见解,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这样的教学本身就是在新课该要求下的理性的,艺术性的教学方式。
总之,语文教学在我看来是一个艺术教学的过程。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地方体现着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提升自己的素养,用各种有利于学生今后成长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和栽培我们的学生。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技术 艺术
语文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语文的博大精深带给我们一心灵的享受。同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是一个十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学好语文知识,提高学生个人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语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靠的死板的教学资源,也不能靠名家的教学经验,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我们在这里谈语文教学艺术,我想首先要和教学技术的概念区别开来。经常听一些老师说,这一课我怎样教,记叙文我怎样教,作文我怎样教。这一切都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也就是说,只具有操作的意义。真正的教学艺术则比这些要高出许多,它是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能够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艺术的层面呢?我认为:
一、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语文爱好者。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每一种人有每一种人的圈子。上海有个中青年语文教师沙龙,“龙训”是:“我们是一群热爱语文教育的人,我们愿意为语文教育和我们热爱的孩子奉献热情和精力!”我觉得这非常好,说明进入这个沙龙的是一批语文爱好者。所谓爱好者,他可以为他的这份爱好牺牲一切,爱好者绝对是无功利思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四川一批青年人的诗写得非常好,我说他们怎么把诗写得这么好呢?我的一位诗友就说:“他们是把诗看作生命的。”他们绝对地甘守寂寞和清贫,在功利世界中心若止水,波澜不惊。我们语文爱好者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尽管外界的诱惑太多,但真正地爱着我们的语文,就要为她献身,不要仅把她当作可以挣饭吃的职业,而应该当作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创造令我们感到欣慰和满足的语文教学艺术。
二、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努力使自己学养深厚。语文老师大多数本来应该是爱读书的,只是成为职业的教书者以后,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很少读书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我渴望读书。我经常接触许多学养深厚的前辈,我站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小草面对喜玛拉雅山,感觉到自己非常浅薄。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读书而学养深厚的人,他除了应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的天赋之外,他的讲话肯定是非常富有底蕴富有内涵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是什么?课堂是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场。有人反对老师多讲,说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弄得课堂很怪,像耍猴一样。而我认为一些学养深厚的老师就应该多讲。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某某老师讲课,你要把他的话整理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表明什么?这就表明这位老师书读万卷,学养深厚。他会把一堂课当作一篇散文来做的,起承转合,笔意纵横,挥洒自如,随意驱遣,浑然天成,确实是一篇技艺高超的精美散文。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一堂课,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做一个性情中人。常听到一些语文老师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是性情中人。试想一想,你自己都不喜欢这篇课文,如何感染学生来喜欢?换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赶教学进度,你如何激情饱满地来上这篇课文?白开水一样地将这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又能得到什么呢?事实上,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自己在教着语文,但是对语文没有兴趣,甚至已经进入了一种麻木状态。因为语文中毕竟有着许多非现实的东西。语文给人理想,但不能带来当下的现实利益;太现实的人,或者被现实利益所羁绊的人,是教不好语文的。教语文的人必须是一个性情中人。我们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识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法。教师在这个过程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于者牵引课堂思维流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对文本活化的再现或质疑,在对话、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此时要用自己的学识、智慧、人格魅力参于其中,或用微笑表示肯定,或以简洁的语言点拨启发,或用热情的表扬及时鼓励,或用委婉的疑问促进深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审美的愉快,好的课堂效果是给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以便于学生在心灵豁然开朗之时,对课本有种入木三分的印象,产生久久难忘的情感。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行高潮。随后,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停滞不前,而要进一步向课外沿伸,纵深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受。这样的授课,学生怎能不受到情与理的感染?
四、提倡写作精神。我始终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是写作的示范者。我这里说的写作的示范者,不是说我们老师写的文章就一定比学生的好,而是一种写作精神。写作精神应该给学生做示范。写作为了什么?写作就是表达。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许多思想和感情需要表达,为什么不能在教书育人之际拿起笔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呢?写作也是为了养气呀!我们要教会学生表达,首先我们自己要具有这种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写作精神。然而现实中,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平时是不动笔的,他的写作水平,或许仍是停留在高中阶段,至多是大学开写作课时缴两篇作文,大学毕业写论文时完成一篇论文,自从走上讲台以后,他就没有写过成篇的文章。像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学生的作文指手画脚?近些年高考中出现的那么多假、大、空的“八股”式作文,恐怕就是这样指导出的结果。有人提倡下水作文,学生写什么,你也跟着写什么。师生同时同题作文,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但我提倡的是一种写作精神,范围就比这种下水作文的形式要宽广得多。各种文体都可以去写,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评论等。你感受到表达的快乐了,受你的激发和感染,你的学生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快乐。
那么写作跟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写作是我们的语言的书面呈现,反过来,写作又净化和锤炼我们的口头语言。一个人写作水平很高,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这种情况很少见。我们老师经常提笔写作,在课堂上,至少语言不是那么干巴,面目可憎,让学生昏昏欲睡。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他本身就是作家,是读、教、写有机融合的实践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对话的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作为对话者的主体性,同时充分认识学生作为对话者的特殊性。教师在对话中充分发挥引导、促进、推动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培养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和革新,进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艺术价值实现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要充分的实现教学民主,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由“师道尊严”变为“和谐合作”,把教学的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质疑和见解,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这样的教学本身就是在新课该要求下的理性的,艺术性的教学方式。
总之,语文教学在我看来是一个艺术教学的过程。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地方体现着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提升自己的素养,用各种有利于学生今后成长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和栽培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