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拿大西南部亚伯达省战河(Battle River)至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密苏里河之间的广阔平原上,曾经活跃着一个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印第安黑脚族(The Blackfoot)。考古资料表明,黑脚族人在北美西北部平原地区已经生活了至少 6000 年。
黑脚族社会没有成文的典籍文献,他们依靠口耳相传以及记事实物装置延续着本族的集体记忆。口述历史的活动是黑脚族的重要传统,它是为数不多的从游牧生活时期一直延续到保留地时期的风俗。口述活动常在一种仪式性的场合进行,内容包括本族历史和个人经历。黑脚族人经常用唱歌的方式,把相关情节串联起来。出于对准确性的追求,他们习惯使用一种面貌古朴的图画文字记录下个人的经历,在重要的场合根据图画文字记载向人们介绍、展示自己的功绩以获得全族的认可。
黑脚族图画文字最重要的載体是野牛皮制成的大麾。一般来说,只有获得战功的男性成员才能够穿着记有叙述性图画文字的大麾,其他人的大麾要么仅仅简单涂色,没有任何特殊设计,要么充斥着由羽毛饰物和几何图形构成的简单装饰。
除了野牛皮,这种图画文字也散见于其他的载体如岩石、帐篷外墙、衬垫、门板或其他平板,而在黑脚族定居保护区以后,由于野牛数量锐减以及受欧洲影响等因素,鼓面、鞭子、盾牌、箭袋、舞蹈道具、西式衬衣、串珠背心、旗帜等等也成为图画文字的载体。无论何时抑或何种载体,这种图画文字都是一种通过具象或抽象的符号,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示个人的战争或探险经历,表达思想、传播事实的机制。
黑脚族图画文字大多由那些对整个部落来说都非常熟悉的书写符号所组成。这些符号也出现在某些黑脚族图画中,但在繁简程度上有较大区别。另外,在黑脚族图画文字中存在一些结构符号、抽象符号,使用减省笔画、方位表意等表达手法,其符号并不致力于忠实描绘现实,这些特征都拉开了它与一般图画的距离。
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字特征,但这种图画文字还远不能像真正完备的文字系统那样切分到单个的语言单位——词;它的符号也无法做到与语言一一对应,无法线性地记录语言,而是与语言错综对应;其在表意上还是混沌一体的,尚处于图画文字的初期——单幅表意阶段,距离完备的文字系统非常遥远。
那我们关注这种图画文字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人们对文字起源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18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科学的文字起源理论。1738年,威廉·瓦尔博顿在《摩西的神圣使命》中,依据印第安人的助记图画文字、埃及文字、汉字等材料提出了文字是从“叙事图画”演变而来的理论。1952年,格尔伯的力作《文字的研究》建立了世界文字单一起源——起源于图画、单线发展——从图画文字发展到词-音节文字再发展到音符文字的普通文字学模式。1992年,白瑟拉托《文字之前》的出版雄辩地以楔形文字起源于陶筹的事实推翻了世界文字单一起源的论断。我国学界对汉字起源的问题也曾经难有定论,曾出现过一源论、二源论、多源论等。美国学者玛勒里以详实的资料证明了印第安人的手势语是一些图画文字的来源。我国也有学者曾依据有限的印第安图画文字资料初步证明了符号至少是一些图画文字的来源之一。因此,对更贴近文字发生之初的图画文字阶段历史的探索,无疑会给文字符号来源问题带来一些启发。
黑脚族社会没有成文的典籍文献,他们依靠口耳相传以及记事实物装置延续着本族的集体记忆。口述历史的活动是黑脚族的重要传统,它是为数不多的从游牧生活时期一直延续到保留地时期的风俗。口述活动常在一种仪式性的场合进行,内容包括本族历史和个人经历。黑脚族人经常用唱歌的方式,把相关情节串联起来。出于对准确性的追求,他们习惯使用一种面貌古朴的图画文字记录下个人的经历,在重要的场合根据图画文字记载向人们介绍、展示自己的功绩以获得全族的认可。
黑脚族图画文字最重要的載体是野牛皮制成的大麾。一般来说,只有获得战功的男性成员才能够穿着记有叙述性图画文字的大麾,其他人的大麾要么仅仅简单涂色,没有任何特殊设计,要么充斥着由羽毛饰物和几何图形构成的简单装饰。
除了野牛皮,这种图画文字也散见于其他的载体如岩石、帐篷外墙、衬垫、门板或其他平板,而在黑脚族定居保护区以后,由于野牛数量锐减以及受欧洲影响等因素,鼓面、鞭子、盾牌、箭袋、舞蹈道具、西式衬衣、串珠背心、旗帜等等也成为图画文字的载体。无论何时抑或何种载体,这种图画文字都是一种通过具象或抽象的符号,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示个人的战争或探险经历,表达思想、传播事实的机制。
黑脚族图画文字大多由那些对整个部落来说都非常熟悉的书写符号所组成。这些符号也出现在某些黑脚族图画中,但在繁简程度上有较大区别。另外,在黑脚族图画文字中存在一些结构符号、抽象符号,使用减省笔画、方位表意等表达手法,其符号并不致力于忠实描绘现实,这些特征都拉开了它与一般图画的距离。
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字特征,但这种图画文字还远不能像真正完备的文字系统那样切分到单个的语言单位——词;它的符号也无法做到与语言一一对应,无法线性地记录语言,而是与语言错综对应;其在表意上还是混沌一体的,尚处于图画文字的初期——单幅表意阶段,距离完备的文字系统非常遥远。
那我们关注这种图画文字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人们对文字起源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18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科学的文字起源理论。1738年,威廉·瓦尔博顿在《摩西的神圣使命》中,依据印第安人的助记图画文字、埃及文字、汉字等材料提出了文字是从“叙事图画”演变而来的理论。1952年,格尔伯的力作《文字的研究》建立了世界文字单一起源——起源于图画、单线发展——从图画文字发展到词-音节文字再发展到音符文字的普通文字学模式。1992年,白瑟拉托《文字之前》的出版雄辩地以楔形文字起源于陶筹的事实推翻了世界文字单一起源的论断。我国学界对汉字起源的问题也曾经难有定论,曾出现过一源论、二源论、多源论等。美国学者玛勒里以详实的资料证明了印第安人的手势语是一些图画文字的来源。我国也有学者曾依据有限的印第安图画文字资料初步证明了符号至少是一些图画文字的来源之一。因此,对更贴近文字发生之初的图画文字阶段历史的探索,无疑会给文字符号来源问题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