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还是一门相对年轻且发展不足的学科。处于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主要还是应该剖析自身的原因。在中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学习对象是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价值应该是解决我们与语言有关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只有实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它称之为一门学科才当之无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的数量并不乐观,由于传统的教育和研究方式带给我们对语言学学科的认识,对于当下这个时代来看并不完全适用,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关键词: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问题;怎样做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6-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一学科是1997国家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对学科目录进行修订时,把原来中国语言学一级学科下的语言学进行修正改名而得来的。这门学科通常看作是交叉学科,是将语言学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学科,促进相关领域在语言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常是使用本体语言学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问题是否真正的得到了解决,这依旧还是一个问题?
社會上在争论应用语言学到底有没有理论,亦或是它的理论是否和本体语言学的理论一致。笔者认为,既然是一门学科,它就会有理论,而且这个理论是实践中来的。如果这门学科没有理论,只是靠人类感性地实践,这门学科只会停滞不前。西方的应用语言学,或者说社会语言学火热发展,没有理论的指导,可能吗?然而在中国,我想大部分人的思想有所偏差,他们还没有真正明白应用语言学是什么?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用语言学应该给我们解答怎样的问题?
在一些关于应用语言学的作品中,笔者发现不少类似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明明是不同的音有人却听成相同的音?为什么同样的词语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晃眼一看,的确貌似是和语言应用有关系。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用本体语言学的理论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不同音的人却听成相同的音,这和语音的物理属性有直接的联系。再如第三个问题在本体语言的修辞学中就已经给我们回答得很清楚,不同的词因为有不同的意义(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声音、形式等区别,在交际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针对类似的问题,应用语言学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
所以上例的“为什么”不是应用语言学要回答的问题。应用语言学要回答的应该是怎样做。比如说“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如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合适?”,“如何让不同音的人发出同样的音?”,“要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应该怎样使用词语?”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才是应用语言学需要回答的。也即是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去告诉我们怎么做,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是去过多的解释为什么。
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目前已建立了19个学术委员会,他们分别是:1、成人语言学;2、儿童语言学;3、对比语言学误差分析;4、语篇分析;5、教学技术与语言学习;6、多语环境中的语言和教育;7、语言和性别;8、专业语言;9、语言规划;10、语言测验标准和语言测试;11、词典学和词汇学;12、母语教学;13、修辞学与风格学;14、第二语言教学;15、社会语言学;16、术语学;17、翻译;18、心理语言学;19、计算语言学。从这些分类我们来看目前对于该学科的建设,谈不上望尘莫及,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尽管在某些程度上提出了类似的分类,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研究中显得并不成熟。笔者认为原因还是主要在于两点。首先,传统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觉得语言学是纯理论的学科,忽视了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无疑,这样必将导致我们大部分学者在探讨“为什么”、“因为”、“所以”之类的理论,而忘记了讨论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还能叫科学吗?其次,由于大部分人没有正视这门学科的可操作性,所以在研究资金投入上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怎么可能有高大上的上层建筑。在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滞后缓慢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学就好比是厕所里面的灯,无数人享受着光明却没有人在意,只有当这盏灯熄灭了,人们才会意识到原来这个灯带来了这么多方便。”事实确实如此,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盏灯。同时,对于这个学科的监视来说,我们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这盏灯为什么亮了,而应该去探究如何让这盏灯变得更亮,方便更多的人。
应用语言学更多的应该侧重于操作性而不是描述性,描述性主要还是适用于传统语言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毫无疑问会拓宽,其应用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和广泛。回首之前应用语言学为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多少贡献,标准语的选用、普通话的推广、和语言文字有关的法律和规范的生成和推广等等,为我们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此,我们不能否认应用语言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现实意义上。
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本来应该有着灿烂辉煌的成绩,其发展也应该是欣欣向荣的。应用语言学从1955年开始在中国落脚的时候,无数语言文字学家,甚至包括一些理工类研究着也在应用语言学上有许多作为。回想当年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冯志伟、桂诗春、刘涌泉,甚至包括现在的于根元先生,他们面对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有的仅仅是才猜测,是归类,是借鉴,亦或是单纯的理论框架吗?当然不是,他们身居实验室,教研室,掌握电脑知识,了解中文信息处理原理,他们身居一线教师,从语言教学中总结理论,然后把这些理论告诉后人如何去做,如何去研究。我想,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这些人物,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可能还不如现在。
作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者或者学习者,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真正充实自己的理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开拓应用语言学在中国的另一片蓝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冯志伟.应用语言学宗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侯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作者简介:蒋淞宇(1991-),男,山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词汇理论与词典编纂。
关键词: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问题;怎样做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6-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一学科是1997国家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对学科目录进行修订时,把原来中国语言学一级学科下的语言学进行修正改名而得来的。这门学科通常看作是交叉学科,是将语言学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学科,促进相关领域在语言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常是使用本体语言学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问题是否真正的得到了解决,这依旧还是一个问题?
社會上在争论应用语言学到底有没有理论,亦或是它的理论是否和本体语言学的理论一致。笔者认为,既然是一门学科,它就会有理论,而且这个理论是实践中来的。如果这门学科没有理论,只是靠人类感性地实践,这门学科只会停滞不前。西方的应用语言学,或者说社会语言学火热发展,没有理论的指导,可能吗?然而在中国,我想大部分人的思想有所偏差,他们还没有真正明白应用语言学是什么?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用语言学应该给我们解答怎样的问题?
在一些关于应用语言学的作品中,笔者发现不少类似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明明是不同的音有人却听成相同的音?为什么同样的词语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晃眼一看,的确貌似是和语言应用有关系。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用本体语言学的理论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不同音的人却听成相同的音,这和语音的物理属性有直接的联系。再如第三个问题在本体语言的修辞学中就已经给我们回答得很清楚,不同的词因为有不同的意义(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声音、形式等区别,在交际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针对类似的问题,应用语言学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
所以上例的“为什么”不是应用语言学要回答的问题。应用语言学要回答的应该是怎样做。比如说“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如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合适?”,“如何让不同音的人发出同样的音?”,“要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应该怎样使用词语?”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才是应用语言学需要回答的。也即是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去告诉我们怎么做,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是去过多的解释为什么。
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目前已建立了19个学术委员会,他们分别是:1、成人语言学;2、儿童语言学;3、对比语言学误差分析;4、语篇分析;5、教学技术与语言学习;6、多语环境中的语言和教育;7、语言和性别;8、专业语言;9、语言规划;10、语言测验标准和语言测试;11、词典学和词汇学;12、母语教学;13、修辞学与风格学;14、第二语言教学;15、社会语言学;16、术语学;17、翻译;18、心理语言学;19、计算语言学。从这些分类我们来看目前对于该学科的建设,谈不上望尘莫及,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尽管在某些程度上提出了类似的分类,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研究中显得并不成熟。笔者认为原因还是主要在于两点。首先,传统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觉得语言学是纯理论的学科,忽视了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无疑,这样必将导致我们大部分学者在探讨“为什么”、“因为”、“所以”之类的理论,而忘记了讨论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还能叫科学吗?其次,由于大部分人没有正视这门学科的可操作性,所以在研究资金投入上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怎么可能有高大上的上层建筑。在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滞后缓慢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学就好比是厕所里面的灯,无数人享受着光明却没有人在意,只有当这盏灯熄灭了,人们才会意识到原来这个灯带来了这么多方便。”事实确实如此,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盏灯。同时,对于这个学科的监视来说,我们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这盏灯为什么亮了,而应该去探究如何让这盏灯变得更亮,方便更多的人。
应用语言学更多的应该侧重于操作性而不是描述性,描述性主要还是适用于传统语言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毫无疑问会拓宽,其应用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和广泛。回首之前应用语言学为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多少贡献,标准语的选用、普通话的推广、和语言文字有关的法律和规范的生成和推广等等,为我们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此,我们不能否认应用语言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现实意义上。
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本来应该有着灿烂辉煌的成绩,其发展也应该是欣欣向荣的。应用语言学从1955年开始在中国落脚的时候,无数语言文字学家,甚至包括一些理工类研究着也在应用语言学上有许多作为。回想当年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冯志伟、桂诗春、刘涌泉,甚至包括现在的于根元先生,他们面对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有的仅仅是才猜测,是归类,是借鉴,亦或是单纯的理论框架吗?当然不是,他们身居实验室,教研室,掌握电脑知识,了解中文信息处理原理,他们身居一线教师,从语言教学中总结理论,然后把这些理论告诉后人如何去做,如何去研究。我想,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这些人物,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可能还不如现在。
作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者或者学习者,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真正充实自己的理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开拓应用语言学在中国的另一片蓝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冯志伟.应用语言学宗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侯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作者简介:蒋淞宇(1991-),男,山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词汇理论与词典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