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章的“散”,主要体现在对东湖荷花自然情况的描写和记述上;文章的“神”,则折射出荷花的品质和做人应具备的精神。通观全文,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以及对其品格的赞赏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开篇,作者就明确指出“我喜欢荷花,尤其喜欢东湖的荷花”,正因为喜欢,所以自己成了东湖的常客。去东湖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去“赏荷”。“赏荷”是一次“身”与“心”的自然放松,是一次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升华。在百花争艳的季节,荷花则独处水面,香气扑鼻,粉红色、纯白色、大红色、桃红色、淡绿色……把湖面装点成五颜六色。作者先从荷花的颜色入手。接着又对荷花的叶做细致的描绘——它就像一个个翡翠做的大圆盘,举出水面,亭亭玉立,或者卧在水面,回味着荷韵的无限乐趣。莲蓬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的谦虚地垂着头,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这些形象逼真的比喻赋予荷花鲜活的生命力,让人情牵梦绕。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下了大量咏荷的诗文,本文却有它的独特之处。作者用四个词语来概括荷花的不同风韵,即:“凝翠”“娇艳”“厚重”“凄美”。这四种风韵也与季节有关,是时间更迭的真实写照。然而,让人回味无穷的要数“残荷”了。冬季里的“残荷”在大雪中缄默无语,“宛若横卧疆场的斗士,或低头,或昂首,或相拥相抱,或携手而立,或虬曲冰下,或傲立雪中”。这一幕幕的镜头“呈现出的是一个个不屈的生命,映射出的是一个个无畏的人生”。接着,作者总结出东湖荷花于人的真正价值,使文章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一共有两次升华:第一次是勾画东湖一幅静物“山水画”时的升华;而后一次则是对不畏强暴、勇于挑战、战胜困难的“残荷”的讴歌。
本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优美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格,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作者把“残荷”比作“横卧疆场的斗士”,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来突出荷花的性格。我们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是游湖,同样是赏荷,本文则是一篇让人百读不厌的佳作,也让我们从荷花的身上吸取到了无穷的力量。无论清贫还是富有,无论美丽还是丑陋,无论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要有荷花不畏风吹浪打的精神,不为娇美而沾沾自喜,不为凄美而丧失斗志。正如文中所说:“一岁一枯荣的只是荷的枝叶,永远不死的是荷的精神。”
文章开篇,作者就明确指出“我喜欢荷花,尤其喜欢东湖的荷花”,正因为喜欢,所以自己成了东湖的常客。去东湖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去“赏荷”。“赏荷”是一次“身”与“心”的自然放松,是一次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升华。在百花争艳的季节,荷花则独处水面,香气扑鼻,粉红色、纯白色、大红色、桃红色、淡绿色……把湖面装点成五颜六色。作者先从荷花的颜色入手。接着又对荷花的叶做细致的描绘——它就像一个个翡翠做的大圆盘,举出水面,亭亭玉立,或者卧在水面,回味着荷韵的无限乐趣。莲蓬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的谦虚地垂着头,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这些形象逼真的比喻赋予荷花鲜活的生命力,让人情牵梦绕。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下了大量咏荷的诗文,本文却有它的独特之处。作者用四个词语来概括荷花的不同风韵,即:“凝翠”“娇艳”“厚重”“凄美”。这四种风韵也与季节有关,是时间更迭的真实写照。然而,让人回味无穷的要数“残荷”了。冬季里的“残荷”在大雪中缄默无语,“宛若横卧疆场的斗士,或低头,或昂首,或相拥相抱,或携手而立,或虬曲冰下,或傲立雪中”。这一幕幕的镜头“呈现出的是一个个不屈的生命,映射出的是一个个无畏的人生”。接着,作者总结出东湖荷花于人的真正价值,使文章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一共有两次升华:第一次是勾画东湖一幅静物“山水画”时的升华;而后一次则是对不畏强暴、勇于挑战、战胜困难的“残荷”的讴歌。
本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优美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格,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作者把“残荷”比作“横卧疆场的斗士”,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来突出荷花的性格。我们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是游湖,同样是赏荷,本文则是一篇让人百读不厌的佳作,也让我们从荷花的身上吸取到了无穷的力量。无论清贫还是富有,无论美丽还是丑陋,无论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要有荷花不畏风吹浪打的精神,不为娇美而沾沾自喜,不为凄美而丧失斗志。正如文中所说:“一岁一枯荣的只是荷的枝叶,永远不死的是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