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语文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春风从普校走进特殊教育,如何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落地生根,教师如何转变角色,转变思想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等已成为特教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长期的一线教育教学中笔者积极拓宽视野、跟上时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64-01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各种类别的残障孩子,如何把素质教育工作在特教行业落地生根,笔者一直潜心研究着、认真实施着。

1.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细心的老师可以从听障生的语文作业或试卷中看出这样一个问题:不论是造句还是作文,一个班级的同学所造的句子不仅内容雷同,句式也是千篇一律。这种现象不仅局限在一个班中,而是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中。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学生学得死,更反映出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所导致的后果。大多数教师受长期教育观念的影响,总认为听障学生身体缺陷,学习获得途径受限,从而降低对他们学习要求,只怕讲多了学生非但不能接受,反而会引起知识的相互混淆和干扰。这种思想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应从自身开始,转变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的转变,可使教者在各方面都有提高,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细心研究。上课时,教师要情绪饱满、有感召力,语言多变化、有趣,表情丰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去。大多数教师在课上以自己讲授为主,而学生参与少,这样长久下去,造成了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的局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上课时将多种方法集中起来,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进行情境表演,即带上动物、花草、蘑菇等不同头饰,结合优美的音乐,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使其得到全面提高。

2.拓宽视野、跟上时代
  当今信息化走进教育领域,特别是特殊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对象缺陷补偿方面尤为明显。聋校的教学,从幻灯机、挂图、头饰、拼图、木棒等这些老式的教具,走向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中各种科目都可利用电脑,制作出生动有趣、变化多样的教学课件。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可提高学生的素质。

3.“地基扎实、方可建楼”
  人们习惯性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的兴趣小组,造成教育的“随意性”、“片面性”。实施素质教育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课外兴趣的培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课堂上,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和教师一起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活动中,始终要把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4.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实施素质教育要正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面向全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同时根据他们的差异,有针对地个别施教,分层教学,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习方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都不同,而听障生由于生理、心理、残余听力、语言基础、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差异性的存在,致使他们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能力强的应做提高练习,中等的互助进步,而差的多关注。课前提问应以基础知识为主,降低知识难度,多表扬少批评,多辅导少作业量,多启发少打击。细心观察确认学生的点滴进步。

5.“教师引、家长牵”,提高口语能力,带学生融入社会
  在聋校教学中,常有家长说,孩子上学前还能模仿说些词语、短句,而上了几年学后,孩子不再说话了,只打手语,成了真正的哑巴,这种现象普片存在。学生小时,喜欢自己和别人一样,能说会唱,学习口语很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心降低、自卑感增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聋哑人,觉得自己说的不好,怕别人笑话,而家长更觉得孩子大了,管理放松。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这种“哑巴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课堂上应多用口语和学生交流,少用手语。课下鼓励学生之间也多用口语交流。在家里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多表扬说得好。这样“教师引、家长牵”,共同努力,让他们增强自信心,敢说愿意说最终能够说得好。
  作为特教工作者,健全学生的心理、人格,增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之外的责任,为此要在社会大环境的教育活动中来实现。这就需要多創造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广泛接触正常人,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学习锻炼与常人打成一片,培养与健听人们交往、合作的能力,从而确立起自强不息、平等参与、积极奉献的人格与心理状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有人常把人心比作土,“土可接受各种各样的种子,只要园丁不缺乏信心和勤劳,都能健康成长,硕果累累”。对残疾孩子也同样如此。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只要在观念上、意识上牢牢树立起全面提高聋生素质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做一个用心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能有效地促进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2]范风云.儿童文学与审美素质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志兰,覃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5(12):95-96
  [4]瞿振元.素质教育要再出发[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26-29+3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对于数学学科的要求,不再只限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其对小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读”作为当代学生所必备的四大学习能力之一,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才能领悟小学数学知识及问题案例的深刻内涵以及内在的联系,才能明白其中的设置意图,进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从通风管理、现场管理、人才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和技术培训等6个方面探讨了确保安全生产的方法。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全力打造阅读生本化课堂,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课前备课、课中引导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寻求小学语文阅读生本化课堂的打造方式;让学生能够拥有自主阅读的欲望。  关键词:生本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以体现,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来展开。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逐渐映入广大师生的眼帘。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团队意识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学生会对计算学习感到枯燥而无味,计算能力相对薄弱,他们也缺乏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原因就在于教师能够运用好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更多有效的策略让数学计算也能具有更多可感、可触的特点。下面便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计算教学经验以“分数乘法”的教学为例来探究计算教学的相关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阿拉伯国家的葡萄酒业正在进入复苏时期,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保守派穆斯林的反对,但其产量和销售量仍在持续增长,质量也在逐步改进。由于葡萄园公有化、战争及欧洲国家对
新的调查数据表明,法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比之前的统计数字要少得多。事实上,法国人均消费量仅有43升,并不是原来统计的54升。也就是说,法国人的饮酒水平是适量和有节制的,并不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