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学者毛奇龄,是清初的文学家和经学家,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
毛奇龄年轻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他的作品多以美人香草写激越的牢骚之情,缠绵绮丽;歌唱起来,十分感人,受到时人的追捧。他还擅长吹箫作曲,给人一种风流才子的印象。有一次他客居清江一家旅馆,馆里的冯氏少妇惜才怜人,要与他寻片刻欢愉。毛奇龄愤然而去,他后来放话说:“难道我是一个放荡的男人吗?”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毛奇龄成家以后,却屡遭不幸,家庭生活惨不忍睹。毛妻陈氏是个大户千金,以为丈夫凭着盛名,很快可以出人头地,走进仕途,从而夫荣妻贵。然而毛奇龄对于八股取士那一套程朱理学一点兴趣也没有,看着就烦,更不用说以此作为敲门砖进入仕途了。学而优则仕,毛奇龄不屑仕途,又不善于经营,因此家庭窘迫。虽说还不至于揭不开锅,然而和那些亲朋比起来,已经寒碜许多。陈氏大为不满,经常讥讽毛奇龄不务正业,不思进取,夫妻俩犹如针尖对麦芒,经常吵架。陈氏作为悍妇,知道毛奇龄拿自己毫无办法,因此变本加厉,经常大发淫威,在大庭广众出丈夫的丑。
有一次,毛奇龄在家里设宴款待几位挚友。酒过三巡,大家谈起了诗文创作、经学、音韵,一直从正午喝到黄昏。陈氏烦了,夺下毛奇龄的酒杯,呵斥道:“你们以为毛奇龄有啥真学问吗?他即便做几句七言古诗,也要翻出几本诗集来东拼西凑,有时还要老娘出面帮助推敲呢。”好友们面面相觑,虽然知道这位陈氏的秉性,但也落得不欢而散,让毛奇龄颇为尴尬。这样一来,夫妻感情每况愈下,早早就分居了,一个子嗣也没有。
康熙十八年,毛奇龄应博学鸿词科试,名列二等,出仕翰林院检讨,好歹吃上了皇粮。这时,他已经五十六岁了。老师冯博见他膝下无子,妻子还在萧山老家,便在京城物色了一个卖花人家的女儿,撮合了这门亲事。姑娘叫阿钱,芳邻十八,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一头秀发长可及地,水汪汪大眼似怨似嗔,十分可人。并且阿钱心灵手巧,针线女红无师自通,她的花鸟绣品在京师一带颇负盛名。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姑娘,按理说应该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婚事,然而西山尼姑说阿钱命中犯凶,只能做人小妾才能消灾避难。这是阿钱的不幸,却是毛奇龄的幸运,因为阿钱的到来,给他贫瘠的婚姻抹上了一丝亮色,让他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时光。
陈氏知道毛奇龄在京城纳妾后,勃然大怒,托人带话说要找小淫妇拼命,让毛奇龄一辈子都不得安生。毛奇龄知道陈氏的凶悍,来者不善,只得把阿钱(曼殊)移出家门,送到巷外一处旧宅栖身,孤零零苦熬日月。陈氏说到做到,果然到京城来滋事,毛奇龄成天门也不敢出,更别说去照料曼殊的起居了。三年过后,曼殊在孤苦伶仃中香消玉殒,去世时年仅廿四岁,在京城引起了极大轰动。许多知晓曼殊的文人都为她作诗悼念,深深为曼殊鸣不平。
摘自《大江晚报》
毛奇龄年轻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他的作品多以美人香草写激越的牢骚之情,缠绵绮丽;歌唱起来,十分感人,受到时人的追捧。他还擅长吹箫作曲,给人一种风流才子的印象。有一次他客居清江一家旅馆,馆里的冯氏少妇惜才怜人,要与他寻片刻欢愉。毛奇龄愤然而去,他后来放话说:“难道我是一个放荡的男人吗?”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毛奇龄成家以后,却屡遭不幸,家庭生活惨不忍睹。毛妻陈氏是个大户千金,以为丈夫凭着盛名,很快可以出人头地,走进仕途,从而夫荣妻贵。然而毛奇龄对于八股取士那一套程朱理学一点兴趣也没有,看着就烦,更不用说以此作为敲门砖进入仕途了。学而优则仕,毛奇龄不屑仕途,又不善于经营,因此家庭窘迫。虽说还不至于揭不开锅,然而和那些亲朋比起来,已经寒碜许多。陈氏大为不满,经常讥讽毛奇龄不务正业,不思进取,夫妻俩犹如针尖对麦芒,经常吵架。陈氏作为悍妇,知道毛奇龄拿自己毫无办法,因此变本加厉,经常大发淫威,在大庭广众出丈夫的丑。
有一次,毛奇龄在家里设宴款待几位挚友。酒过三巡,大家谈起了诗文创作、经学、音韵,一直从正午喝到黄昏。陈氏烦了,夺下毛奇龄的酒杯,呵斥道:“你们以为毛奇龄有啥真学问吗?他即便做几句七言古诗,也要翻出几本诗集来东拼西凑,有时还要老娘出面帮助推敲呢。”好友们面面相觑,虽然知道这位陈氏的秉性,但也落得不欢而散,让毛奇龄颇为尴尬。这样一来,夫妻感情每况愈下,早早就分居了,一个子嗣也没有。
康熙十八年,毛奇龄应博学鸿词科试,名列二等,出仕翰林院检讨,好歹吃上了皇粮。这时,他已经五十六岁了。老师冯博见他膝下无子,妻子还在萧山老家,便在京城物色了一个卖花人家的女儿,撮合了这门亲事。姑娘叫阿钱,芳邻十八,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一头秀发长可及地,水汪汪大眼似怨似嗔,十分可人。并且阿钱心灵手巧,针线女红无师自通,她的花鸟绣品在京师一带颇负盛名。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姑娘,按理说应该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婚事,然而西山尼姑说阿钱命中犯凶,只能做人小妾才能消灾避难。这是阿钱的不幸,却是毛奇龄的幸运,因为阿钱的到来,给他贫瘠的婚姻抹上了一丝亮色,让他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时光。
陈氏知道毛奇龄在京城纳妾后,勃然大怒,托人带话说要找小淫妇拼命,让毛奇龄一辈子都不得安生。毛奇龄知道陈氏的凶悍,来者不善,只得把阿钱(曼殊)移出家门,送到巷外一处旧宅栖身,孤零零苦熬日月。陈氏说到做到,果然到京城来滋事,毛奇龄成天门也不敢出,更别说去照料曼殊的起居了。三年过后,曼殊在孤苦伶仃中香消玉殒,去世时年仅廿四岁,在京城引起了极大轰动。许多知晓曼殊的文人都为她作诗悼念,深深为曼殊鸣不平。
摘自《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