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双创” 浪潮的来临。2015 年6 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会议中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各高校面临将创新创业的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将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现在专业学科体系中,将创新创业的技能运用到课程教学中的改革难题。本文以我院《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有助于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型人才对现代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熊比特提出,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拓展研究,例如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且富有理性的工作。按照上述观点,创新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创新能力是系统性学习和反复实验后的结果。
人才的概念依据2010年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由此可见,人才与专业相联系,人才的价值以社会贡献为主要衡量指标。
结合上述定义,本文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具有创新能力,在社会工作中主动进行创新实践的劳动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内外实践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创新的感性认识与经验积累,实现从适应岗位到参与创造的能力提升。
现代管理学是我院本科专业开设最广泛的必修通识课程之一,课程系统地介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后续专业类管理课程奠定了基础。现代管理学理论内容广泛,其中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内容,为非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解创新理论知识和企业创新实践的机会。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案例分析与讨论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是完善学生创新知识,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现代管理学教材中的企业案例大多来自19世纪底或20世纪初期,随着我国经济新学态的到来,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明显适应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具有时代性的企业经营的前沿知识,只能靠任课教师补充完善。而教师的教学受个人实践经历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青年教师普遍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侧重于理论讲解,致使针对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现代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管理知识来解决个人或组织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现代管理学课程上引入了案例讨论教学法,但受学校自身资源和教师案例开发能力的影响,很多案例只能给出简单的企业情况模拟,一方面缺少企业经营的真实性,达不到课程设定实践目标,另一方面缺少企业的评判标准,进一步抑制学生参考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单一
现代管理学课程考核时间集中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只有通过最后的成绩来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分析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事后控制的模式只对以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高当前选课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受课堂规模和学习课时的限制,教师对于每位同学的了解和指导相对有限,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较少,针对学生的个性辅导无法实现。
四、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集体备课精选教学内容
在现代管理学的备课准备中,提倡集体备课的模式,注重将现代管理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当前企业管理界的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运用任课教师集体智慧收集、补充当前管理学界的前沿理论,筛选并整理国内外企业近几年来的典型管理案例,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时代感,让学生体验到鲜活的现代管理理论,为学生日后学以致用提供技巧与经验。同时,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学习,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把握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
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原理和创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入到教学中。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除了补充与创新人才相关的创新类知识外,还要注重引入创业理论。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 创新原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讲解创新原理使之贯穿到管理职能的具体章节,涉及企业战略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员工招聘与培训的创新、领导与激励方式创新以及企业绩效控制的创新;改变以往创新与知识管理作为单独章节安排,提升学生对于创新原理与应用的感性认识,并在各章节中加入相关的案例分析,以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创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针对目前在校生关注创业的现状,将创业管理中的创业者、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理论内容穿插到现代管理学的管理者、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章节中。通过管理者、创业者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创业者的角度定位;通过创业计划书的写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业可行性和操作性;通过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协作精神。
(二)沙盘对抗实训体验企业运营 ——CDIO
沙盘对抗实训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运作流程,将管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学生以实训的方式真实体验企业中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设备投资与改造等各经营环节,不仅验证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正确性,而且打破了狭隘的理论知识模块分割,进一步增强学生全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目前,现代管理学开设在第2学期,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开设在第4学期,实训时学生大多已经遗忘了理论知识具体内容,实训的效果很难达到。因此,建议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将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作为现代管理学的课内实验,具体的教学以边学边练的方式来开展。一方面,避免枯燥理论讲解给学生带来的抵触心理;一方面,利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规划企业发展方向,设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学生设计战略方案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各个职能部门的运作流程及财务企业的原理,通过财务规划来实现企业经营科学、规范性。
(三)课堂反馈强化教学过程考核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在课程教学环节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以团队形式来分析案例、提交和展示作业,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成绩由考试成绩 小组成绩 个人出勤3个部分组成,其中小组成绩比例占40%,小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小组内部分工和合作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小组展示锻炼学生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小组学习容易出现由组长一人完成所有任务,其他学员“搭便车”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小组设立之初就以素质拓展活动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通过竞赛性的拓展活动来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此外,在小组分工时就明确各个组员的职责,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核定各个组员的贡献。由组长分配成员分数,小组展示环节应由组员轮流,力争使每位学生登台展示。
(四)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青年教师普遍是从校门到校門的个人经历,因而现代管理学的课程教学更偏重于理论讲解,容易造成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针对这个问题,青年教师应参与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深入研究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校鼓励青年教学进修、挂职培训的机会,到其他高校借鉴取经或到企业部门增长管理才干。通过外出进修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予以改进,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通过挂职将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增加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同时也为教学研讨提供新鲜素材。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双创” 浪潮的来临。2015 年6 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会议中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各高校面临将创新创业的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将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现在专业学科体系中,将创新创业的技能运用到课程教学中的改革难题。本文以我院《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有助于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型人才对现代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熊比特提出,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拓展研究,例如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且富有理性的工作。按照上述观点,创新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创新能力是系统性学习和反复实验后的结果。
人才的概念依据2010年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由此可见,人才与专业相联系,人才的价值以社会贡献为主要衡量指标。
结合上述定义,本文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具有创新能力,在社会工作中主动进行创新实践的劳动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内外实践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创新的感性认识与经验积累,实现从适应岗位到参与创造的能力提升。
现代管理学是我院本科专业开设最广泛的必修通识课程之一,课程系统地介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后续专业类管理课程奠定了基础。现代管理学理论内容广泛,其中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内容,为非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解创新理论知识和企业创新实践的机会。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案例分析与讨论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是完善学生创新知识,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现代管理学教材中的企业案例大多来自19世纪底或20世纪初期,随着我国经济新学态的到来,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明显适应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具有时代性的企业经营的前沿知识,只能靠任课教师补充完善。而教师的教学受个人实践经历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青年教师普遍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侧重于理论讲解,致使针对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现代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管理知识来解决个人或组织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现代管理学课程上引入了案例讨论教学法,但受学校自身资源和教师案例开发能力的影响,很多案例只能给出简单的企业情况模拟,一方面缺少企业经营的真实性,达不到课程设定实践目标,另一方面缺少企业的评判标准,进一步抑制学生参考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单一
现代管理学课程考核时间集中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只有通过最后的成绩来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分析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事后控制的模式只对以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高当前选课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受课堂规模和学习课时的限制,教师对于每位同学的了解和指导相对有限,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较少,针对学生的个性辅导无法实现。
四、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集体备课精选教学内容
在现代管理学的备课准备中,提倡集体备课的模式,注重将现代管理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当前企业管理界的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运用任课教师集体智慧收集、补充当前管理学界的前沿理论,筛选并整理国内外企业近几年来的典型管理案例,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时代感,让学生体验到鲜活的现代管理理论,为学生日后学以致用提供技巧与经验。同时,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学习,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把握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
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原理和创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入到教学中。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除了补充与创新人才相关的创新类知识外,还要注重引入创业理论。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 创新原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讲解创新原理使之贯穿到管理职能的具体章节,涉及企业战略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员工招聘与培训的创新、领导与激励方式创新以及企业绩效控制的创新;改变以往创新与知识管理作为单独章节安排,提升学生对于创新原理与应用的感性认识,并在各章节中加入相关的案例分析,以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创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针对目前在校生关注创业的现状,将创业管理中的创业者、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理论内容穿插到现代管理学的管理者、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章节中。通过管理者、创业者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创业者的角度定位;通过创业计划书的写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业可行性和操作性;通过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协作精神。
(二)沙盘对抗实训体验企业运营 ——CDIO
沙盘对抗实训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运作流程,将管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学生以实训的方式真实体验企业中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设备投资与改造等各经营环节,不仅验证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正确性,而且打破了狭隘的理论知识模块分割,进一步增强学生全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目前,现代管理学开设在第2学期,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开设在第4学期,实训时学生大多已经遗忘了理论知识具体内容,实训的效果很难达到。因此,建议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将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作为现代管理学的课内实验,具体的教学以边学边练的方式来开展。一方面,避免枯燥理论讲解给学生带来的抵触心理;一方面,利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规划企业发展方向,设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学生设计战略方案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各个职能部门的运作流程及财务企业的原理,通过财务规划来实现企业经营科学、规范性。
(三)课堂反馈强化教学过程考核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在课程教学环节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以团队形式来分析案例、提交和展示作业,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成绩由考试成绩 小组成绩 个人出勤3个部分组成,其中小组成绩比例占40%,小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小组内部分工和合作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小组展示锻炼学生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小组学习容易出现由组长一人完成所有任务,其他学员“搭便车”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小组设立之初就以素质拓展活动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通过竞赛性的拓展活动来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此外,在小组分工时就明确各个组员的职责,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核定各个组员的贡献。由组长分配成员分数,小组展示环节应由组员轮流,力争使每位学生登台展示。
(四)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青年教师普遍是从校门到校門的个人经历,因而现代管理学的课程教学更偏重于理论讲解,容易造成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针对这个问题,青年教师应参与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深入研究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校鼓励青年教学进修、挂职培训的机会,到其他高校借鉴取经或到企业部门增长管理才干。通过外出进修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予以改进,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通过挂职将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增加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同时也为教学研讨提供新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