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的观察研究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ree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然而,通过观察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还存在着一些亟需深入探讨与解决的无效教学现象,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现。
  
  一、教学目标的迷失,幼儿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教学的基本标尺。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采用都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落实却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心中要么就没有目标,要么就是对教学目标主观狭隘的理解,造成了教学无效现象的发生。
  1.目标意识淡薄
  每次看完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对教学目标极为忽视,更谈不上研究。教学现实中先有教学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往往是从某本教学参考书或杂志上一抄完事,或是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写上几条。如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一节教学活动文本的完整性。更有一些着眼于培养幼儿能力、情感态度的目标(如探索精神、自信心、交往能力等),由于没有对应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使得这些目标成了空洞的、可有可无的文字。
  2.目标一味追求“快乐”
  在观看了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和多媒体课件欣赏《龟兔赛跑》后,执教者在自我反思中说到:“这节教学活动虽然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学会分辨不同音乐的节奏并按节拍模仿龟兔的走路’,但活动中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快乐,我认为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在接下来的研讨活动中,有许多教师与执教者的观点惊人的一致。这些语言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开始关注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众多教师的重视。然而幼儿园活动的目标仅仅追求快乐就行了吗?如果是,让幼儿吃麦当劳、看动画片、玩游戏、逛游乐园也足以使幼儿开心快乐,幼儿还何必要进幼儿园接受教育呢?教师还有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吗?丽莲·凯茨认为“快乐只是教育的附带目标,而不是主要目标。”因而活动目标不能一味追求“只要孩子快乐”,活动设计不能
  “为了快乐而快乐”。
  
  二、教学手段游戏化“失真”,损害了游戏化的教育价值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而幼儿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是《纲要》倡导的精神,也是符合幼儿生命本质特点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学的游戏化手段存在“失真”的现象。如在一节语言活动中,老师夸张地指着光洁的地板说:“小朋友,在我们面前有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路,多么美丽、多么迷人呀!请小朋友轻轻走过这条神奇的小路。”仅是采用语言的“游戏化”,孩子能想象出那条“神奇的小路”吗?
  教师在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应是积极倡导的,但类似上述案例中的“游戏化”却与教学的生活化和真实化相矛盾,教师为了追求表面形式,为活动贴上了“游戏化”的标签,造成了为了游戏化
  而游戏化的局面,使得游戏化的“失真”,损害了游戏化的功能和应有的价值。
  
  三、为幼儿提供的学习材料、呈现材料的时机不恰当,预期的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如:小班科学活动《怎样打开食品包装袋》,章老师一开始就将各种装有食品的包装袋放在桌上,孩子们的眼光便被材料牢牢吸引了,教学中不能认真倾听老师的操作要求。操作完毕后,老师也没有及时将食品收起,幼儿更难进入交流汇报环节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不合理,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笔者通过对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和幼儿反应的观察记录,发现教师在提问中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导致了教学的无效。
  1.问题数量多,但质量低
  在笔者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中,高频率的提问已经成为目前幼儿园活动组织的一种倾向,罗列这些提问,质量并不高。高密度、细碎的问题和“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方式,既显得冗长沉闷又束缚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无情剥夺了他们观察、思考、体验、发现的机会,长期以往,幼儿会丧失学习积极性。此外最常见的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些提问其实是不在意是否得到回答的假问题,起不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2.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有明确的而固定的答案,而开放式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答案,需要幼儿比较和分析信息,建立一种关系,进行概括和解释。笔者在听课中观察的结果是,教师偏向于封闭式问题,幼儿在教学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是较广泛的,幼儿的观点不能被教师接纳,兴趣不能被教师关注。教师的启发和提问都是被控制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幼儿不能越雷池一步。
  3.留给幼儿的解答距太短,多数幼儿是陪学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提问后留给幼儿的解答距很短(一般1秒钟左右),使得许多幼儿来不及思考、理不清逻辑,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一言不发,失去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学活动成了为数很少、反应快孩子的独角戏,大部分幼儿成了陪坐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无法暴露,逐渐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4.齐答、个别答多,讨论交流少
  笔者观察到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较喜欢让幼儿齐答或个别答。而“齐答”不能促使幼儿独立思维,反使幼儿养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坏习惯,“齐答”造成假象,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个别答”无法照顾到每个幼儿,一部分幼儿可能得不到“关注”。这是因为教师认为讨论交流浪费时间,不易管理,从中可看出教师对幼儿学习的高控制倾向。
  如何才能走出无效教学的泥潭,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树立目标意识,促使教学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方面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指出幼儿阶段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对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与对知识技能的重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不偏不倚、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长远的发展。只有心中时刻装有大目标,教学中才能科学而灵活调整小目标,也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做到尊重儿童的兴趣,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积极回应幼儿的问题,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全体幼儿得到“快乐地发展”。
  
  二、回归真实的教学,给予有效的引导
  理想的教学活动是真实自然的师幼互动,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幼儿生来具有好奇心和认知的兴趣,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游戏化”,是因为要在“教”与“学”之间搭建桥梁。因而在观摩、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绞尽脑汁地寻找新颖有趣的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过程,以期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听课者也较多的关注教学形式的“新、奇、特”,对于游戏与教学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游戏活动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游戏以这种方式进行是否合适等则较少探究,其实在这些公开活动中应该做到“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教学中的意外之事,真实反映出幼儿的学习情况,再现原汁原味的师幼互动,将游戏的机制真实引入教学过程,而不是将游戏与教学生拉硬拽地机械叠加,应该寻找二者的结合点,使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有效探究、发展能力的助推器。回归真实的教学,走向教学的真实,也是新课改、新《纲要》赋予幼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三、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支持幼儿有效发展
  教师在选用教学用具时,首先应考虑它是否蕴含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应本着“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的原则,让幼儿在操作时感觉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蕴含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其次,学习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最后,学习操作材料的呈现与使用时机也需要经过思考后才能确定。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充分地利用材料去发现、学习,又不至于使材料产生负面影响。
  
  四、精心设计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首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应认识到幼儿阶段通过信息的分析、综合,培養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扩充知识更重要。不能频繁地提低知识水平层次的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幼儿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发展其分析、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引发幼儿间、幼儿与教师间真正具有交流性意义的互动,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情感。
  其次,教师应重视提问的适切性。教师应选择在幼儿“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之时进行提问。在提问的内容难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亦如此。可以从导入开始,也可以在活动中铺开;可以采用尖峰式策略,也可使用高原式策略。更应鼓励幼儿提问,与幼儿平等对话:幼儿可以自由答,集体齐答,讨论交流后作答。提问应面向所有的幼儿,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照顾到每个角落的幼儿,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这一口号落到实处。
  最后,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在问题提出后,幼儿没有思考或来不及思考,那就失去了“问”的价值。因而教师应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有研究者提议,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至少应有5秒钟,这样可以给予幼儿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有更多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机会。■
其他文献
<正>救心菜(Sedum aizoon L)属蔷薇目景天科多年生肉质植物,学名景天三七,又名养心菜。株高30cm左右,叶肥厚多汁,倒披针形互生,聚伞花序顶生,小花金黄色,蓇葖果放射状排列。
工程变更管理是项目投资控制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大量不合理的工程变更的发生将导致项目投资管理的严重失控,因此良好的工程变更管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深远的意义。苏州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传统思想、观念和文化不是陈列的古董,不能像"管家婆"似的将其原封不动地呈现于现代,相
魏晋南朝时期的官方哲学是多元的。尽管魏晋玄学本体论没有取代传统的儒家天命论,但从帝王诏书看,玄学"名教出于自然"学说已经成为官方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才哲
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多媒体演播厅系统集广播和视频、内外场联动网络直播、"两微一端"等网络社交
在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最为关键的两门必修基础课程。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又是实践验证理论。在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