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模态转型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e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陕西高校数据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地域教育结构和模态的分析,按照区域化平衡设计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异,对高等设计教育的转型模式进行了论证与探索。目前,从我国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迫切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语系和视觉符号,西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十分适合进行目标明确的、立足于传统艺术复兴的设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
  [关键词]西部地区  高等设计教育  模态  转型
  近年来,设计行业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大,高等设计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宏观上,新时期国家教育战略与策略开始转型,“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与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关联性,从加工到设计研发、从复制跟随到创新和引领,高等设计教育越来越需要认真挖掘我国自身文化艺术特点。中观上,设计行业与教育存在着多元交叉关系,整体设计教育与创作的西方化、教育课程的陈旧化都悄然产生了矛盾与博弈。微观上,高等设计教育本身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环节中,既存在学校教育部分内容缺失,又存在行业多年以来未解决的创作关系矛盾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基础仍然是高等教育本身,教育形态的转变是新时期中国高等设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西部地区也是如此。就西部地区而言,高等设计教育面对的群体、地域文化及经济背景都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对西部地区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与设计是新时代建立中国设计语境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陕西高等设计教育数据模型调研综述


  1.陕西高等设计教育的形态与显性结构分析
  设计教育行业在我国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业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探索具有明显中国特点的视觉设计语言和教育教学模式”。就这一共识而言,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的优势也逐渐得以显现,基本可以分为三点。第一,传统文化地域资源优势。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预见性支撑。第三,陕西具有设计教育的高校数量多,综合结构基本完整。陕西共有93所高校,开设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30所,具有研究生培养学科点的高校有15所,其中具备博士培养资格的高校有2所,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1所。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显性结构问题。一是建立设计本专科教育的高校比重大,但专业完整度不足。二是专业培养层次完整,但结构配比不平衡,只有西安美术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从专科到博士培养层次完整。因此,笔者认为办学层次必须与人才结构的多样化需求相适应,合理的人才结构层次应该是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呈正三角形的。
  2.陕西高等设计教育的结构、师资与课程配比分析
  专业结构和课程配比是高等教育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未来模态的转型都是基于这个方面组织架构的。对专业结构和课程配比的分析是专业模块调整和转型实施的依据,笔者对陕西高等设计教育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及课程配比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从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和课程配比中可以反映出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第一,专业结构。视觉传达设计是开设最多的专业,占比为65%,其他专业(艺术与科技、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占比为35%,从统计数据来看,陕西高等设计教育专业模块覆盖率完整,但专业细化和更新程度较低。第二,从师资结构可以了解未来转型的基础教育成本和可实施性。总体来看,陕西地区高级职称师资与中级职称师资配比相对合理。第三,课程配比反映的是课程开展的内容与框架,涉及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设计与调整,问题集中体现在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配比上,20%的其他相关课程比例过大,13%的理论课程比例较小。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决定了课程开展的内容,模态转型的难度决定着该内容的调整,未来结构的转型必须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切入教学内容,从原有固态课程教学模式中进行动态的课程转型,从“跟随型”转变为“自主型”课程模式,建立“创新型”结构范式。笔者认为,在这一转型范式构建过程中,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模块改革与调整。

设计教育模式的混合与重叠


  设计学高等教育转型格局的生成,需要结合普遍规律形成合理的模式,设计学科教育模式是一种混合与重叠的基本形态。西方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是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设计教育,三者在学科定位、课程内容、师资规模、招生模式等方面是模糊或者共享的,后来逐渐区分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成为不同的学科范式。[1]但对于我国而言,三者的教育模态都不是从本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萌发而来的,这就更加说明了教育规律和教学内容混合重叠的复杂性。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设计教育的模态在本源文化上就与西方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工艺美术的定义来看,《辞海》的解释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包括日用工艺和欣赏工艺两大类。[2]文化部官方给出的定义更加细化,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而西方语境下的“工艺”则是指“用来制作物品的手工运动”,即手工艺,它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所有物品都是工艺品;第二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和美术观念上的区别;第三个阶段是工业革命以后,手工艺与工业产品有了区分。[3]从艺术表达的方法论来看,初始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差异明显,中国绘画追求的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对本我精神的提炼,西方绘画则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呈现。因此,应从教育本质和特点分析高等设计教育的混合性与重叠性规律,首先科学性的基础设计训练应加入传统“造物”观念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结合中国绘画和哲学的精神创造观念。其次应重视“工艺美术”的传统价值,尤其应在工艺美术视觉符号的提取与再设计上进行有效的潜心研究。最后应综合西方科学研究逻辑与中国传统哲学逻辑的混合与重叠性,重新解讀高等设计教育的历史责任和教育结构。

基于西部地区特色的创新性教学模态构建


  高等设计教育结构应与设计产业结构和协同创新结构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性的行业生态循环系统。因此,西部地区特色高等设计教育模态构建应从三个基础问题入手。一是设计产业对高等设计教育的反馈与影响。二是高等院校学术研究内容与市场的协同创新。三是对本源文化深入科学的挖掘。   从设计产业对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的反馈与影响角度分析,课程模式的混合与重叠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协同创新的绑定转型方面,即产业发展对设计教育的影响。现有的课程模式并不能满足设计发展的基本规律,相对行业产业而言,设计课程服务的产业对象远大于现有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所设定的专业方向。从2018年国家文化部发布的最新文化产业结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9大类中的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都是设计可以涉猎的产业类型。设计产业市场GDP比重持续增长,2015至2016年增幅为4.07%。同时,对于民生、市场、产业和文化服务而言,设计也有明显的缺位问题。相对现有的高等设计教育结构而言,设计史、设计文献、设计作品等静态研究比较集中,而针对当前设计实务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比如设计管理、设计营销、设计服务、设计体验等,目前的研究范式通常无法提供有效的阐释。[4]因此,高等设计教育模态转型应该结合产业实际需求,架构新的教育课程逻辑。
  从高等设计教育与市场协同创新角度分析,设计教育与市场协同创新具体可以分为十个大类,分别是电影、品牌、空间、文创、工业产品、科技、文化活动、城市建设、图书和广告。协同创新模式也同样以市场应用条件为基础,但更多的是学校教育对社会行业的综合反馈。对于高等设计教育来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的关系,同时还应关注本源艺术文化的特点与设计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未来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充分的条件将设计外显为一道教育的人文景观。
  西部地区特色高等设计教育模态的构建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对本源文化深入科学的挖掘,这也是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优势的教育条件。需要首先面对民族设计文化遗产,既要反对“食古不化”,又要反对崇洋媚外的“文化虚无主义”,[5]不能将设计教育看成技术教育或者方法教育,而应该强调文化立场,用西部地区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区别于东部地区经济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传统创新”的倾向性。

结  语


  “设计教育的成长历程就是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学科体系逐步趋向科学性的历程”,[6]通过对陕西高校数据模型的整理分析,结合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面临的转型问题,我们可以直观地总结出创新模态转型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整体模态结构来看,陕西高等设计教育具备未来转型的优势基础。第二,新时期的国家教育战略创新型需求,促使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应有效结合设计产业和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转型。第三,从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语系和视觉符号,西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适合进行目标明确的、立足于传统艺术复兴的设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朱淳 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4]石晨旭、祝帅:《中国平面设计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5]李超德、束霞平、卢海栗:《設计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6]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中国的艺术学院基本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艺术潮流语境的变化,探索西安美术学院油画教学改革的可能性。本文从两个方面总结当代艺术相较于过去艺术形态的变化,基于此来阐述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引导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计。希望在理论上,对学院油画教学改革有所启发,对油画教学维度的扩充贡献一点意义。  [关键词]当代语境;文脉性;沟通性;表达性  当代语境下对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思考  从19
期刊
[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高校图书馆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暴露了不少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10所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在疫情期间的公开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构建一站式在线教育平台、丰富自建数字资源、加强信息素养能力培训、建立纸质文献资源消杀制度、发挥学科优势提升服务能力等应对策略建议。  [關键词]高校图书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期刊
[摘要]历史的复杂性、文化的多元性,使得陕北文化特色鲜明,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对陕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榆林学院“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群体的抽样调查,考察其基本概况、成长特征、学术成果,初步分析其从事研究的客观环境及存在的问题,管窥陕北文化研究的历史轨迹、现实图景,为陕北文化研究未来的发展找寻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陕北文化 研究群体 成长特征 
期刊
[摘要]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大学语文课程立足中外经典文本,引导大学生广泛阅读并深度解读经典文本的内涵,这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剖析经典文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如细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混合教学法、分析情境教学法和专题教学法,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对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深度融合进行探讨和
期刊
[摘要]以《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结合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阐述SPOC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在借鉴国内外高校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的SPOC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探索和教学效果分析,以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SPOC混合教学模式 探索与实践 化工安全技术  课题:
期刊
[摘要]新时代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拓展红色文化教育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以西安邮电大学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为样本,倡导把红色文化教育嵌入学生生活世界,推进学生公寓红色文化教育制度文化的“硬治理”与精神文化的“软治理”,通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双重作用,有效拓展红色文化教育路径,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助力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校园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校园媒体要坚持守正创新,稳步推进融合发展,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切实发挥好校园媒体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作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校园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高等教育管理重大问题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是为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产生的概念。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可通过举办全国大赛的路径来进行,但在实践中遇到了大赛级别不被认可、信息素养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贫乏等多重困境。本文就如何“以赛促教”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将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推向深入。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以赛促教 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的首批“1+X”中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例,通过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现状提出改革策略。以Web前端开发证书试点为基础,与陕西工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三教”改革、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等方面进行尝试和和探索。  [关键字]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评价体系 Web前端开发 继续教
期刊
[摘要]艺术类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优秀人才。与综合类院校不同的是,艺术类院校教学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在教室或对应工作室内为学生进行课堂授课与示范,并就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点评与反馈。但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尤其是疫情的突然来袭,线上教学变得愈发关键。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跨地域、跨时限的及时交流是线上教学所凸显出的优势,笔者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