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备课的众多环节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为主,认真研究教材教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注意到上课前备学生对课堂教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其能改变上课活动的单边性,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双边活动,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教学活动有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备学生;作文计划;学习档案;作业分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逐渐由以教师为主的单边活动转变为重视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活动。因此,有效的教学活动首先要研究学生。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研究。在社会性、科学性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前对学生的研究和准备尤其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要上好课就要先备课,课备得充分,上课才能游刃有余,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自我准备,可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学效果上为什么总是输给那些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年轻人呢?上课的步骤设计得丝丝入扣,教学过程井井有条,上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为什么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
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课堂是变化的舞台,学生不是固定的观众,他们是永远的主角。教师没有认识到上好一堂课要以当前的学生为出发点,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改变教学习惯,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有的教师懂得备学生很重要,但在课堂上却没有体现,不知道备学生的具体操作措施。
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只依靠教师的传输,更在于学生的参与,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开展的活动更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起到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
二、备学生的设想与尝试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规律、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
1.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这对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以作文为例进行探讨。初一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薄弱,我本人任教的学校生源,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充分思考学生的写作基础的现状之后,我制订了七年级上册我班学生的写作计划:作文题目或要求依次为:(1)说说我自己;(2)我爱我的家乡(列出提纲);(3)印象记;(4)运用欲扬先抑或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植物或动物;(5)听我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1)学生写作基础欠缺,要首先让学生有兴趣写,有东西写,能写。(2)让学生明白写作要有感情(爱家乡),要有条理(列提纲)。(3)要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等。(4)写作要讲技巧,讲方法。(5)写作就是吐露心声学会与人交流。这样的安排是从我班的学生现状出发的:学生害怕写作文,没有写作文的习惯,基础特别薄弱;农村学生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引导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由爱写向能写、擅写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研究学生的基础、习惯、能力差异,利用差异性进行教学
讲作业、讲试卷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家常便饭,教师对着标准答案照本宣科地讲解,固然简单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备课之前,我们不妨在批改时就对这堂课进行准备。某个学生的答案清楚、标准,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的错误就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展示、分析、评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差异性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重点课目备好学案
新课改提倡在备好教案的同时也能备好学案。所谓学案,就是对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进行预设。活动形式多样,如朗诵、讨论、发言、背诵、讲解等,分组式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活动参与。语文课要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在课前充分备学生。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对每位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组织能力强的负责组织,表达能力强的负责表述,书写好的负责文字展示。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让他们各得其所、扬长避短,才能让语文课精彩纷呈、新颖别致。
4.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语文学习个人档案
设计这一档案的原因在于关注学生近段时间乃至整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练习。档案表格设计如下:
5.备语文学习小组
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5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5号。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
6.设计作业分层
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通过分层作业,学生可以全面落实新知识,激发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教师要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在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这不仅与学科特征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连。教师备课要特别注意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对学生易错的问题要作为重点来研究对待。我们在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有错误,为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内容,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7.备学生的心理
教师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学习基础、学习情况、性格、习惯等,多与他们谈心,或以日记的形式进行每周交流,只有教师掏心掏肺,学生才会爱上你教的这门课,作文才能吐露肺腑之言。班上的夏同学语文基础并不是很好,不喜欢写作文,通过多次交流,老师建议她多读书,多练习写作,她意识到教师都是为她好,于是上课她能积极回答问题,上课效果明显改善,在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中还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上课时激情四射,魅力飞扬有时却不如找几个学生面对面的检查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交流语文学习体会,上起课来就踏实有效,这样的活动都是课前很有效的备课活动。
正如任勇教授所说,“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备课是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矛盾,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意把学生视作课程资源,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备学生;作文计划;学习档案;作业分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逐渐由以教师为主的单边活动转变为重视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活动。因此,有效的教学活动首先要研究学生。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研究。在社会性、科学性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前对学生的研究和准备尤其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要上好课就要先备课,课备得充分,上课才能游刃有余,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自我准备,可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学效果上为什么总是输给那些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年轻人呢?上课的步骤设计得丝丝入扣,教学过程井井有条,上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为什么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
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课堂是变化的舞台,学生不是固定的观众,他们是永远的主角。教师没有认识到上好一堂课要以当前的学生为出发点,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改变教学习惯,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有的教师懂得备学生很重要,但在课堂上却没有体现,不知道备学生的具体操作措施。
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只依靠教师的传输,更在于学生的参与,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开展的活动更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起到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
二、备学生的设想与尝试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规律、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
1.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这对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以作文为例进行探讨。初一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薄弱,我本人任教的学校生源,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充分思考学生的写作基础的现状之后,我制订了七年级上册我班学生的写作计划:作文题目或要求依次为:(1)说说我自己;(2)我爱我的家乡(列出提纲);(3)印象记;(4)运用欲扬先抑或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植物或动物;(5)听我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1)学生写作基础欠缺,要首先让学生有兴趣写,有东西写,能写。(2)让学生明白写作要有感情(爱家乡),要有条理(列提纲)。(3)要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等。(4)写作要讲技巧,讲方法。(5)写作就是吐露心声学会与人交流。这样的安排是从我班的学生现状出发的:学生害怕写作文,没有写作文的习惯,基础特别薄弱;农村学生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引导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由爱写向能写、擅写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研究学生的基础、习惯、能力差异,利用差异性进行教学
讲作业、讲试卷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家常便饭,教师对着标准答案照本宣科地讲解,固然简单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备课之前,我们不妨在批改时就对这堂课进行准备。某个学生的答案清楚、标准,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的错误就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展示、分析、评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差异性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重点课目备好学案
新课改提倡在备好教案的同时也能备好学案。所谓学案,就是对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进行预设。活动形式多样,如朗诵、讨论、发言、背诵、讲解等,分组式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活动参与。语文课要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在课前充分备学生。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对每位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组织能力强的负责组织,表达能力强的负责表述,书写好的负责文字展示。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让他们各得其所、扬长避短,才能让语文课精彩纷呈、新颖别致。
4.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语文学习个人档案
设计这一档案的原因在于关注学生近段时间乃至整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练习。档案表格设计如下:
5.备语文学习小组
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5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5号。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
6.设计作业分层
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通过分层作业,学生可以全面落实新知识,激发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教师要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在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这不仅与学科特征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连。教师备课要特别注意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对学生易错的问题要作为重点来研究对待。我们在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有错误,为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内容,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7.备学生的心理
教师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学习基础、学习情况、性格、习惯等,多与他们谈心,或以日记的形式进行每周交流,只有教师掏心掏肺,学生才会爱上你教的这门课,作文才能吐露肺腑之言。班上的夏同学语文基础并不是很好,不喜欢写作文,通过多次交流,老师建议她多读书,多练习写作,她意识到教师都是为她好,于是上课她能积极回答问题,上课效果明显改善,在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中还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上课时激情四射,魅力飞扬有时却不如找几个学生面对面的检查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交流语文学习体会,上起课来就踏实有效,这样的活动都是课前很有效的备课活动。
正如任勇教授所说,“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备课是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矛盾,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意把学生视作课程资源,从而进行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