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宏观政策取向不变重心或向结构调整倾斜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那么,在2009年下半年,在坚持取向不变的同时,宏观政策是否会做一些微调?经济回升的“后劲”又将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结构调整 重心或转移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汪红驹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财政政策在对宏观经济保持适度刺激的同时,其重心或将向结构调整转移,以寻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时间点来看,预计三季度政策将微调,四季度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汪红驹说,财政政策调整的一个着力点是,要通过财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资源税制改革已经蓄势待发。近期,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全球资源品价格呈现疯涨态势,预计在流动性泛滥局面不改的情况下,资源品价格将持续上扬。预计下半年资源税改革将很快出台。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接着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张明,张明提出:“财政政策调整在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加大民生支出。上半年,财政部已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包括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的减免,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但扩内需的根本在于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此问题上也表示,“财政政策在总量扩张的基础上,会同时进行结构调整。但既定的投资重点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下半年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方向,应该是落实目前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并调整资金投入领域。要实现有目标的资金投入,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应该在下半年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于2009年7月19日,在友邦保险首届高端财富论坛上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目前基调不变,但随着信贷的高速增长,明年初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面临调整,同时利率会发生改变。随着信贷的高速增长,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在明年初到来,加息也可能随之而至,但政策的调整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利率调整频率要看政策调整后的效果如何。此外,如果下半年经济复苏较好,政策调整步伐可能会快些,频率高些。”
  张明说:“下半年银行可能会增加定向票据的发行,以及增强窗口指导。”还有部分专家指出,未来急需调整信贷投放的结构,银行人士认为,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等可能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项创新业务,并购贷款也将担当起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的重任。
  除此之外,国家信息中心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为了使民间投资更快替代政府投资,一个为中小企业解困文件,已经由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起草完毕。目前,该文件正在听取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等部门征求意见。
  
  经济回升 “后劲”有争论
  
  虽然中国的经济目前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宝江在由新华社总经理室主办的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讲座上强调,尽管部分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但经济增长的后劲仍然充足。
  他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较晚,此次次贷危机除了导致部分国企做石油衍生品期货赔钱以外,次贷对中国的影响不过是8万亿美元左右,问题不大。要对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信心。
  “后劲充足源于对中华经济的五方面判断:首先是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在加速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其次,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快速升级,拥有巨大的需求;再次,中国的信息、房地产、机械制造等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此外,中国具有充裕的资本、劳动、技术等基本要素;最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韩宝江分析。
  对此问题,张明说:“我并不担忧今年下半年经济‘回暖’的后劲,让我担忧的是未来两三年是否还会有强有力的后劲,国家刺激经济的措施可能会带来短期内的经济回升,但是这种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要经受考验。”
  汪红驹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虽然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但受外部出口环境依然严峻、内部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宏观经济仍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发展后劲仍稍显薄弱。
  “首先,我国对外经济仍处低谷;其次,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再次,结构不合理仍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企业生产。”汪红驹说。
  汪红驹继续分析,今年以来虽然工业生产有所“回暖”,但“订单不足”以及“库存增加”等迹象表明企业“回暖”程度依然不佳,供大于求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从而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一路走低。与此同时,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也同样出现持续下滑势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企业由于订单减少,对下一步生产缺少信心,有意识的停工限产消化库存,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工业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2009年初,铺天盖地的广告迎面而来,市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或听到“3G”这个词。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让市民对这些新名词早已是司空见惯,因此在消费者中注定引不起太大的轰动。然而,“3G”开发商却如火如荼,忙的不可开绞。尤其是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之间明强暗剑,竞争很是激烈。他们在体验着3G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危机——有专家断言:“3G”在没有收回成本之前有可能被4G所替代。    
期刊
在煤炭、石油、化工以及券商板块等领涨热点带动下,近期大盘展开强势上攻的行情。其中上证综合指数盘中一度突破3300点整数大关,继续刷新行情新高。  实际上,上证综合指数自7月1日成功突破3000点整数关口之后,市场观望资金和增量资金开始大量涌入,上证综合指数连续突破3100点、3200点整数关口阻力,并加速向上挑战去年6月10日的跳空缺口3215.50点~3312.72点。与此同时,前期做空的资金也
期刊
尽管经历了2008年的短暂“拐点”,但在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高潮。7月17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似乎暗示监管层要为重新膨胀的房地产泡沫降温。  在信息泛滥的年代,历史很容易被遗忘。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密集从事房地产调控,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房地产市场冲上巅峰之后
期刊
虽然比利时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海南岛一般大,法兰德斯地区的面积也不足全国面积的一半,但该地区却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吸引着众多的海外投资者。“在法兰德斯的安特卫普,有世界第二大石化行业的产业群和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化工出口基地。”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赵和平如此讲道。在他看来,汽车制造业、物流业、生命科学、化学医药、ICT产业等产业都是海外投资者进驻该地区的优势选择。    汽车制造业    比
期刊
在比中长期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础上,华为比利时公司、海南航空收购酒店、中远和中海运的航务运营业务已在比利时生根发芽。上海贝尔、西安杨森制药等公司也在比利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在汲取先行者经验的同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提醒意欲投资比利时的中国企业在投资贸易、产品质量方面做好充足准备,以在“走出去”的进程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投资贸易  中国目前在比利时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海运、港口、酒店、
期刊
最近水价上涨的消息不断,表面上是价格战,核心问题却是水资源由谁控制。我们处于资源稀缺而货币泛滥的时代,这也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所有的资源价格都会上涨。谁掌握了资源控制权,谁就拥有了定价权。  资源布局必须有战略眼光,有全局观。从水资源布局来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与公共服务的双重意识。  首先,目前我国的资源布局有外资逐步控制的风险。自从2002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
期刊
作为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在21世纪之初举办的又一大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正在海内外的广泛参与下,逐渐成为又一个“中国热点”、“全球热点”。进入2009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处于全面临战状态,这就意味着,今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办的关键之年,也是冲刺之年。  当前的经济危机会不会影响明年世博会的召开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
期刊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说了一句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振聋发聩的传世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那时起,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便奉之为“民本思想”的发轫,成为统治者治世驭民、巩固政权的座右铭,至今魅力不衰,熠熠生辉。  如今,民本思想走进了市场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所看重,并被赋予内涵丰富的新意。他们知道,一个企业,如果缺失了员工起码的精神支持和价值信仰,是很难打造出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
期刊
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举行水价上调的听证会,其他城市则正处于准备阶段。按照价格“听证会”的常见逻辑,此举意味着水价上调将成定局。  对当前各地上调水价的理由,总结起来有两条:一是水价总体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浪费严重,不利于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二是水价偏低导致供水企业面临经营亏损的压力。如北京市水务局日前透露,将采取调整综合水价
期刊
截至7月24日,距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还有280天,在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许多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开始分享世博会带来的巨大商机。世博会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邀请200个国家和地区来参展、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对于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遇。  上海社科院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