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卫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目标过于理想化、“口号”化,教育内容不切实际、没有突出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教育方式单纯灌输、课堂教学呆板等诸多不足,同时,护生又受限自身的素质基础,因此,从发展的观点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发展护生的工作智慧、职业意识,教育内容应来源于护士的工作实践,还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判断、体悟职业道德中服务、服从、有效沟通等意义的能力,并为学生之间心灵的互动与交流创造条件。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质;实习;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中职卫校是为社会医疗服务行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学校培养的护生能不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真正“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医院已从公益事业向着盈利事业转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医患之间的关系逐渐变为服务与消费的关系,其中的护患关系更是每一所医院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患者对护士乃至医院的信任与尊重。我们对中职护生的培养也要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
1、现状
本人曾开展过一次各级医院对本校实习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评价调查:
在100份调查表里,较差、一般、好的票数分别为,护患沟通能力为45、27、28;同事之间沟通能力为20、24、56;医德素养为20、29、51;敬业精神为36、22、42;服从精神为21、35、44;团队精神为46、36、18。
从调查结果发现,医院认为45%的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较差,医院认为46%的实习护生的团队精神较差,而服从精神、敬业精神、医德素养的“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都超过55%。
2、护生特点
“90后”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护生绝大多数为女生,都是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优越感强,自我意识强,对于在学习医学知识、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因而形成的素质基础较差。
许多中职教育学者都认为:中职生这一群体在行为心理上可以用“青涩、多变、可塑”来概括。青涩指情绪的未稳定性,多变指易受影响性,可塑指易于引导的特点。因此这一群体在专业能力的形成、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具有“循序渐进,稳步形成”的特点。
3、教材的局限性
3.1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教条、脱离实际、缺乏说服力
中职采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教材虽说明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重要性,也有较少的事例,但却依然“口号”,缺乏更多有血有肉的事例去应证,同时也缺少对事例的深入分析,如:从企业的目的、个人的需求等角度去剖析。
例如“诚实守信”,在严重缺失诚信的现实社会里,置各种频发的非诚信的社会事件、道德滑坡于不顾,一味的要求学生诚实守信,不仅上课的教师“心虚”不已,学生也会对此置若罔闻,就算是有了教学的效果,那也是培养了几个不能适应社会、幼稚的学生。
3.2相对护理专业,教材缺乏针对性
在所有中职各专业中护理专业有其特殊性,它所直接面对的是人的健康,而非产品,因此,严谨与责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本校在内的各中职学样大都采用的人教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从类型上看应属综合类教材,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内容十分匮乏。
4、改进教学思路
4.1注重护患沟通、服务意识、服从精神、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1.1培养护生具有四种素质的重要性
1、护患的有效沟通是医疗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1],是护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亦是护士的基本技能之一。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研究,有助于护理工作者对患者顺利地实施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和减少医疗纠纷[2]。中职学校在培养护生的过程中注重有效沟通技巧与研究不仅对现今有待改善的护患关系有推动作用,也为将来护生们进入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服务意识
现阶段就医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护士服务意识决定着护理服务品质。护患关系更是每一所医院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患者对护士乃至医院的信任与尊重。医疗卫生行业特别是各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面临的现状是:硬件设备能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软件却不尽如人意,很明显的表现在许多从业人员特别是作为医院“窗口”的护士服务意识参差不齐。中职卫校是为社会医疗机构培养一线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护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护生成长的关键塑形期。学校培养的护生能不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真正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受种种现实状况影响,中职入学护生的对道德的认识还是处于较低水准。因此,上述现状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更应加强服务意识这一职业素质的教育。
3、服从精神与团队意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生产劳动就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任何团队都是以追求效益作为它的最终目的的,而实现效益的的基本途径就是“发挥领导作用,实现工作高效率”,那领导作用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实现呢?那就是纪律和因服从而产生行动的执行力。如果大家的服从意识很淡薄,那么一盘散沙的一群人何来执行力,结果,效益就是句空话。现如今的各级医院大多已从公益事业转变为盈利性机构,医院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当然也追求着效益,所以,医院里的每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团队,每一名成员都应保持高效的执行力。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服从就是一种美德,只是许多人都误解了,对“服从”两字很不服气,以为“服从”就会有损尊严,有损个性。于是,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加以引导,使我们的护生从意识上转变,并愿意去实践。
4.2改进教学方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采用自编教材的形式适当增加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四种职业素质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护患有效沟通三要素,有效沟通的前提基础是心态;基本原理是关心;基本方法是主动,同时设计好护患沟通应用场景实例,要求护生在课前对课程里的应用场景做好前期准备:“想一想,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
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与讨论,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设计好的以下应用场景:假设今天是12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岁的孩子来门诊输液,当值护士怎样实现沟通与服务。护生们首先应有所准备,以5分钟为一个扮演片断,其后的5分钟进行展开式讨论,并如此循环。笔者的课堂中,护生们曾为“给孩子盖一张医院里的小毛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护生们学会了关心,知道了主动,于是,这一课堂就会深深地刻在她们心里
通过几年的实践,护生们都能感觉到原来职业道德课可以做到如此生动,在这样的教与学中,我们能深深的体会,课堂应该是护生们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住教育的走向。
参考文献
[1]勒德洛,李博.有效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1.1.
[2]李玉梅,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601.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质;实习;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中职卫校是为社会医疗服务行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学校培养的护生能不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真正“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医院已从公益事业向着盈利事业转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医患之间的关系逐渐变为服务与消费的关系,其中的护患关系更是每一所医院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患者对护士乃至医院的信任与尊重。我们对中职护生的培养也要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
1、现状
本人曾开展过一次各级医院对本校实习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评价调查:
在100份调查表里,较差、一般、好的票数分别为,护患沟通能力为45、27、28;同事之间沟通能力为20、24、56;医德素养为20、29、51;敬业精神为36、22、42;服从精神为21、35、44;团队精神为46、36、18。
从调查结果发现,医院认为45%的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较差,医院认为46%的实习护生的团队精神较差,而服从精神、敬业精神、医德素养的“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都超过55%。
2、护生特点
“90后”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护生绝大多数为女生,都是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优越感强,自我意识强,对于在学习医学知识、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因而形成的素质基础较差。
许多中职教育学者都认为:中职生这一群体在行为心理上可以用“青涩、多变、可塑”来概括。青涩指情绪的未稳定性,多变指易受影响性,可塑指易于引导的特点。因此这一群体在专业能力的形成、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具有“循序渐进,稳步形成”的特点。
3、教材的局限性
3.1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教条、脱离实际、缺乏说服力
中职采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教材虽说明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重要性,也有较少的事例,但却依然“口号”,缺乏更多有血有肉的事例去应证,同时也缺少对事例的深入分析,如:从企业的目的、个人的需求等角度去剖析。
例如“诚实守信”,在严重缺失诚信的现实社会里,置各种频发的非诚信的社会事件、道德滑坡于不顾,一味的要求学生诚实守信,不仅上课的教师“心虚”不已,学生也会对此置若罔闻,就算是有了教学的效果,那也是培养了几个不能适应社会、幼稚的学生。
3.2相对护理专业,教材缺乏针对性
在所有中职各专业中护理专业有其特殊性,它所直接面对的是人的健康,而非产品,因此,严谨与责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本校在内的各中职学样大都采用的人教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从类型上看应属综合类教材,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内容十分匮乏。
4、改进教学思路
4.1注重护患沟通、服务意识、服从精神、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1.1培养护生具有四种素质的重要性
1、护患的有效沟通是医疗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1],是护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亦是护士的基本技能之一。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研究,有助于护理工作者对患者顺利地实施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和减少医疗纠纷[2]。中职学校在培养护生的过程中注重有效沟通技巧与研究不仅对现今有待改善的护患关系有推动作用,也为将来护生们进入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服务意识
现阶段就医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护士服务意识决定着护理服务品质。护患关系更是每一所医院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患者对护士乃至医院的信任与尊重。医疗卫生行业特别是各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面临的现状是:硬件设备能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软件却不尽如人意,很明显的表现在许多从业人员特别是作为医院“窗口”的护士服务意识参差不齐。中职卫校是为社会医疗机构培养一线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护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护生成长的关键塑形期。学校培养的护生能不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真正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受种种现实状况影响,中职入学护生的对道德的认识还是处于较低水准。因此,上述现状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更应加强服务意识这一职业素质的教育。
3、服从精神与团队意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生产劳动就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任何团队都是以追求效益作为它的最终目的的,而实现效益的的基本途径就是“发挥领导作用,实现工作高效率”,那领导作用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实现呢?那就是纪律和因服从而产生行动的执行力。如果大家的服从意识很淡薄,那么一盘散沙的一群人何来执行力,结果,效益就是句空话。现如今的各级医院大多已从公益事业转变为盈利性机构,医院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当然也追求着效益,所以,医院里的每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团队,每一名成员都应保持高效的执行力。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服从就是一种美德,只是许多人都误解了,对“服从”两字很不服气,以为“服从”就会有损尊严,有损个性。于是,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加以引导,使我们的护生从意识上转变,并愿意去实践。
4.2改进教学方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采用自编教材的形式适当增加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四种职业素质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护患有效沟通三要素,有效沟通的前提基础是心态;基本原理是关心;基本方法是主动,同时设计好护患沟通应用场景实例,要求护生在课前对课程里的应用场景做好前期准备:“想一想,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
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与讨论,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设计好的以下应用场景:假设今天是12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岁的孩子来门诊输液,当值护士怎样实现沟通与服务。护生们首先应有所准备,以5分钟为一个扮演片断,其后的5分钟进行展开式讨论,并如此循环。笔者的课堂中,护生们曾为“给孩子盖一张医院里的小毛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护生们学会了关心,知道了主动,于是,这一课堂就会深深地刻在她们心里
通过几年的实践,护生们都能感觉到原来职业道德课可以做到如此生动,在这样的教与学中,我们能深深的体会,课堂应该是护生们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住教育的走向。
参考文献
[1]勒德洛,李博.有效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1.1.
[2]李玉梅,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