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直以来,许多学生都对作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他们把写作文当作一份“苦差事”,一写作文就总是眉头紧锁,不知从何入手;勉强写完了,却总是空洞无味,要么就是胡编乱造。为什么写作文时,学生会出现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太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基础的,如果他们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
一、以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里所感,自己的心里没有感受,怎么可能写出独特的心理感受呢?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地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体验活动,让学生带着亲身体验来完成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要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题为《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原本只想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但一想起以往这种指导的效果是,学生写的作文要么和老师举的例子一样,要么就胡编乱造,写得像记流水账,空洞无味。这是因为学生对活动本身没有真切的体验,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先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在操场上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都兴致勃勃。再回到课堂上来完成这篇作文,学生们就文思泉涌了。再如,母亲节到了,我要求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母亲送上节日的祝福,可以给自己的母亲买一束花或一个小礼物,可以说一句祝福的话,可以帮母亲做件事。然后在下一次的作文课上,给学生一个话题作文——母亲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写出了自己准备礼物的过程,送礼物的心情和感受,写得很真切。
二、用智慧的双眼感悟生活,体验他人之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但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丰富,不可能所有的事件都是自己可以亲身经历的,所以我们就要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体验生活,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让我们的作文生动起来。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一篇《我最敬佩的人》,在讨论谁是我们最应该敬佩的人时,很多学生都说到了交警叔叔。可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交警,我建议他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意识地去观察交警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的动作、神态等。经过几天的观察后,学生对交警的工作有了很多的了解与体验,有个学生的作文中写到:“我一直以为,交警是个很神气又轻松的职业。直到这几天,我发现交警为了维持交通秩序,是多么的辛苦!每天一大早,交警就站在了工作岗位上,一站就是几小时。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为了交通的顺畅,他们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观察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交警工作的艰辛,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不再是空洞、胡编乱造的。
三、利用多媒体,体验情景之体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以此来获取写作的素材。由于大部分学生平时并不是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如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每次写游记的作文,学生都无从下手,要么没去过什么地方,要么去过了也回忆不起来其中的许多景物,带着学生出去游一游,却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也不大可能。于是,多媒体就是我的法宝。有时我亲自去走一趟,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下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景点;有时我上网下载有价值的图片、录像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这样通过画面再现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了视觉、听觉的多方面感悟。我再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学生写起作文就得心应手了。
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多体验生活,他们才有写作的丰富素材,才会文思泉涌。
(责编侯艳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基础的,如果他们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
一、以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里所感,自己的心里没有感受,怎么可能写出独特的心理感受呢?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地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体验活动,让学生带着亲身体验来完成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要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题为《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原本只想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但一想起以往这种指导的效果是,学生写的作文要么和老师举的例子一样,要么就胡编乱造,写得像记流水账,空洞无味。这是因为学生对活动本身没有真切的体验,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先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在操场上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都兴致勃勃。再回到课堂上来完成这篇作文,学生们就文思泉涌了。再如,母亲节到了,我要求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母亲送上节日的祝福,可以给自己的母亲买一束花或一个小礼物,可以说一句祝福的话,可以帮母亲做件事。然后在下一次的作文课上,给学生一个话题作文——母亲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写出了自己准备礼物的过程,送礼物的心情和感受,写得很真切。
二、用智慧的双眼感悟生活,体验他人之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但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丰富,不可能所有的事件都是自己可以亲身经历的,所以我们就要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体验生活,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让我们的作文生动起来。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一篇《我最敬佩的人》,在讨论谁是我们最应该敬佩的人时,很多学生都说到了交警叔叔。可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交警,我建议他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意识地去观察交警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的动作、神态等。经过几天的观察后,学生对交警的工作有了很多的了解与体验,有个学生的作文中写到:“我一直以为,交警是个很神气又轻松的职业。直到这几天,我发现交警为了维持交通秩序,是多么的辛苦!每天一大早,交警就站在了工作岗位上,一站就是几小时。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为了交通的顺畅,他们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观察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交警工作的艰辛,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不再是空洞、胡编乱造的。
三、利用多媒体,体验情景之体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以此来获取写作的素材。由于大部分学生平时并不是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如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每次写游记的作文,学生都无从下手,要么没去过什么地方,要么去过了也回忆不起来其中的许多景物,带着学生出去游一游,却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也不大可能。于是,多媒体就是我的法宝。有时我亲自去走一趟,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下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景点;有时我上网下载有价值的图片、录像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这样通过画面再现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了视觉、听觉的多方面感悟。我再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学生写起作文就得心应手了。
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多体验生活,他们才有写作的丰富素材,才会文思泉涌。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