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价值观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gofly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基于某些假设下的逻辑推演,而科学是和道德无关的。秋天,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可能刚好砸到一个抢劫犯头上,也有可能恰好砸到了一个追赶匪徒的见义勇为少年头上。
  
  十多年前,经济学家樊纲和作家梁晓声之间有关经济学与道德问题的论争,曾引起广泛关注。彼时,樊纲指出,“经济学家是不管道德的,讨论道德的经济学家是不务正业”。
  事实上,不讲道德的是经济学,而非经济学家。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基于某些假设下的逻辑推演,而科学是和道德无关的。秋天,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可能刚好砸到一个抢劫犯头上,也有可能恰好砸到了一个追赶匪徒的见义勇为少年头上,我们不能因此认为苹果是歹毒的或是善良的。物理学家用万有引力的假说,可以解释和推导这个现象。在没被证伪前,这个假说就是有效的,或者说,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约束条件,能使得假说有效就足够了。
  物理学假设存在万有引力,树上的苹果熟透了,受地球引力作用,会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空飞。苹果掉下来砸到人了,没谁会怪罪于物理学家。而经济学家的挨骂,源于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本身,即便是人性自私这个假说都会引发不少批评和反驳。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和经济学家自己没处理好价值观与逻辑分析有关。
  经济学家是人,当然会有自己的价值观的。而经济学家说的是经济学,所以推理一定要符合经济学的逻辑。比如,经济学家说的这些话“不应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福利国家模式不是好榜样”、“价格管制无助民生”⋯⋯其实就是价值判断。经济学家在论述时也会难以避免自己的价值观。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混进逻辑分析中,获将两者混为一谈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起码的要求,是在表达价值判断之时,不应违反经济学逻辑。说“中国不应走福利国家模式,那样会导致人们好吃懒做,走的是平均主义路子。”前一句是价值判断,后一句就是经济学逻辑。当然,经济学家也完全可以说“中国应该走福利主义道路,这样可以使得人们收入更为均等。”这句话逻辑也是没问题的。但“走福利主义道路,这样可以提高社会效率”这样的话则是违反了经济学逻辑的。
  民众对经济学家的价值观而非经济逻辑有期盼,这也导致一些人一味去迎合民众的价值观,置基本的经济逻辑于不顾,夸夸其谈,满纸荒唐言。比如农产品价格上涨,就说是“是炒家垄断了货源,大肆炒作,从而在农产品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些一味迎合民众、大搞阴谋论毫无逻辑的人,也堂而皇之博得“经济学家”的大名。
  而一些人在谈论经济学当中,一味着重抨击他人的价值观。科学、宗教、文学、艺术是不同的体系,以经济学之名对之妄加批评,以经济学效率去要求别人,其实是一种理性的僭越。因为效率更好是否是好事,属于价值观的范畴。说不准有人就是喜欢懒洋洋的工作,拿少一点钱。有一则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富人在沙滩看到一个穷人在晒太阳,就质问他为什么不去工作。穷人问为什么要去工作。富人说只有辛勤工作才能赚到很多钱,变成一个富人,能有时间悠闲地在沙滩晒太阳。穷人反诘“我现在不是正在这晒太阳么?”
  你认为赚了很多钱然后去沙滩晒太阳是一种享受,我认为安逸地晒太阳是一种常态——这是不同人的主观感受。如果经济学家对类似这些问题也试图以“效用”之名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但因为这样的词是偏向了价值观体系,引入到经济学之中,其实流弊不少。
  回顾看来,当年樊纲和梁晓声的对话其实是“鸡同鸭讲”,作为经济学家的樊纲说的是逻辑规律,作为文学家的梁晓声说的是道德正义。两者无法找到共同点,不过都有一个共同对象“人”,这也是经济学难以为民众理解之原因、以及经济学和其他科学的区别所在。
其他文献
至少从表面上看,汤磊磊的经历无法复制且非常罕有——出生在浙江诸暨但兼有东北个性,1991年毕业后从研究中美战略的公务员转身到IBM职业人,一转就是十五年。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汤磊磊练就一套平衡之术。工作时管理高效团队,闲暇时自由策马扬鞭,这颗“内丹”也许正是职场人求而难得的。    古典文学、老柴、爵士乐、远足……初次见面谁都不能想象这位西装革履面目严肃的职场成功者居然有这么丰富的内心。甚至,他把
期刊
“职业发展”这个话题很大,说人的个性、说行业前景,分析起来足够写成一本书,然而,每个人都不能不去想这个话题,即便是还处在如何解决温饱阶段的人们,都一样。本期《钱经》邀请到三位不同领域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事业成功的人,对职业发展也都各有见地,分享他们的故事,或许能帮助事业发展正在摇摆的朋友找到新的定位或目标。    从兴趣到事业,往往一步之遥。对于有些人来说,创业不需要点子、资源、计算,因为——我天生
期刊
近来关于2011年房价走势的预测不绝于耳,先是11月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预测明年北京的房价会出现20%的下跌,之后的12月,社科院先是发布了经济蓝皮书,称2011年北京市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涨幅或高达20%~25%,而其后发布的住房绿皮书则称未来北京房地产市场在2011年将会继续调整,价格稳中有降。  种种由研究机构公布的自相矛盾报告让购房者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   
期刊
房地产市场还有机会吗?我们罗列了最受研究机构和投资客欢迎的十个地产概念,一一解析其价值所在。去年的房地产调控级别之高、措施之密集为近年来罕见,但楼市交易依然保持高位。    养老地产  关键词:最受大资金关注    “住宅市场价格是否下跌”的讨论,更多的集中于一线城市,在贵州省遵义市的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当地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为30万元/亩,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30万元/亩。开发
期刊
现阶段,封闭式基金阶段性的刺激因素仍是分红。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存在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具有与开放式基金分红不同的性质。开放式基金分红的实质是资金“从左口袋换到右口袋”,客户投资者的总资产并没有增加。封闭式基金分红后折价率会扩大,而这种扩大往往具有填权缩小的效应,因此,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实质上是增加了投资者的总体资产。  分红行情是每年封闭式基金投资的大戏。
期刊
菜价一元艺术品亿元的时候,艺术市场成为热钱安放地?艺术只有与艺术市场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才可能不成为热钱的殉葬者。    2003年开始中国艺术市场迅猛增长,脆响的小锤子一落,那动辄就是上千万、上亿,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资本时代。“在攒什么都不能攒钱的”年代无处安放的热钱变成了“炙手的山芋”,钱更多涌向有“稀缺性”的市场。  当然,对于艺术市场而言,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件“快事”。  春拍
期刊
我站在电脑背后,看着trader(交易员)们手忙脚乱的抛掉公司持有的股票,一个小时,损失1500万,而这一切只源于公司高层的一顿午饭。此后的日子里,公司还会不会陷入那些“不靠谱”的消息中,成为大基金公司“戏弄”后遗弃的“赌徒”    一顿饭=1500万?!  那是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空气中隐隐弥漫着血腥厮杀的气息。大盘似乎出现“异动”的前兆,公司的管理者“如坐针毡”,叫嚣着指挥交易员们大单砸出
期刊
几乎所有的老板都在同时干一件事,找房子开新店。    最近在一次论坛上碰见茅于轼老先生,老先生精神抖擞地说了这么一段话:都神马市场经济时代了,只能是预测而不是规划在境外上市融资有风险了,千辛万苦拿回来的票子别变毛了。出国做资产转移的,要小心维基解密,最近透露出来的文件在瑞士有秘密存款的中国人有5000多个(都是谁?都是谁?都是谁?)。人民币越印越多,热钱还持续涌入,贬值和通胀是一定的我们大力发展农
期刊
工作也有能量守恒定律。大家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成功的定义太多,在王立新眼中,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同,有些人每天准时下班,回家享受生活,这是一种成功,工作不多,但获得了生活的乐趣;镜头前光鲜的明星,收入虽不菲,但他们熬夜早起,一天赶多趟飞机,这很疲劳,能量守恒也体现在这些地方,付出不一定得到相等的回报,但付出少肯定得到的不多,可每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达到这种目标,就是一种成功,若把
期刊
当所有人都感觉到恐慌的时候,事情往往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那我们不禁要问:今天,人们所关注的通货膨胀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1977年5月,《财富》杂志上刊登了巴菲特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那一年巴菲特46岁,伯克希尔的每股股价是22.54美元。  在这篇文章中,巴菲特写到:“股票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像债券一样表现不佳,这已经不是个秘密在通胀时期债券持有者所遇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