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常有老师抱怨:物理课堂内活跃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只是应付于形式,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物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物理老师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组分工明确,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
课堂上的自我展示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笔者在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时发现,该校教室里的讲台已经失去了其传统意义,听课时我们自始至终没有看到老师站在学生前面侃侃而谈,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以更快的节奏来保证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以更细的任务分工来保证展示活动更广的调动面。以一节物理复习课为例,老师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将要复习的内容分为N个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分由几个小组来负责,各小组要将本组负责的内容从知识点解读、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注意点、能力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在上課的时候还要由这个小组的同学像老师一样在同学们面前讲解:小组的A同学做完知识点解读后,B同学立即为大家作例题精讲,然后C、D、E同学依次展示。这个过程中,学生课前已经分工明确,一个紧接一个,不需要老师提名。除非有学生在讲解时出现错误缺漏,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才有可能作一下纠正或补充。这种“兵教兵”“兵带兵”的课堂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课堂展示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二、用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初中生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容易用竞争来激励,教师要想方设法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置学生于“竞争”情境中。例如,在课堂上给出某一知识点的学习目标,要求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合作成果,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展示“比拼”。同样的问题,由教师随意在每小组抽取出一人在黑板上进行书面表达,然后全班同学以“抢答”形式进行评价。除了对展示优秀的同学进行“小组加分”奖励外,对做出精彩评价的同学同样给出“小组加分”。 教师每周对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表彰。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很多以往上课时“人在心不在”的学生现在参与积极性很高。为了让自己不至于“拖小组的后腿”,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急切地向本组其他同学寻求帮助指导。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当然,这种竞争机制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要对每一个学生基础和能力状况了如指掌,将这种竞争尽可能放在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之间,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做到不冷落、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
三、用情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对于物理教师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用趣味性的操作和实验来激发兴趣;二是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来引发兴趣。新教材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对我们用操作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很有帮助,将物理知识以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另外,学生对某一学科老师的情感很容易“延伸”到这一学科上来。这一点,笔者有切身体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物理老师很喜欢我(可能我们班其他同学也都有这种“自我感觉”),她平时总是能在一些细微之处让我感到温暖,比如有时在校园遇到她,她会微笑着说“某某某,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不错唷!”或者“某某某,上王老师家玩玩去?”虽然是很随意的闲话,但是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们班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物理老师,大家也就莫名其妙地喜欢上物理课了。而且在物理课上,我们都争先恐后,争取一个表现机会。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就这样产生了,究其因,应当说是“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
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大胆交流,大胆进行展示的基础。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与小组内每一个同学是平等的,即使他们之间在学习成绩上可能有差异,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与老师也是平等的,在探究物理问题时,老师和他是平等交流的,这种平等的关系应当是由教师努力建立起来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当尽量亲和并具有幽默感,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语境下会有愉悦而积极的表现。
活动的形式还应当多变。学生的性格和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固定不变的活动形式可能就是将一部分学生置于活动之外。比如,组间“抢答”形式的竞赛活动就可能成为性格外向、思维灵活的学生的“专利”,一些反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会自我感觉“被冷落”。因此,形式多变是非常必要的。小组活动可以根据问题难度进行一大组的交流合作,也可以一小组(甚至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小组比赛的形式,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可以是课内活动也可以将活动安排在课外;可以是理论探讨活动也可以是互助操作性活动。
五、合理的小组成员搭配
小组内的成员搭配包括性格搭配、性别搭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搭配,总的原则应当是追求互补性、多样性。好的搭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本组内“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敏感、易冲动、好表现。比如一个小男生,当老师用语境将他置于几个女同学的关注中时,他便开始想方设法地使自己表现得更“优秀”,他们将异性的评价看得很重要。利用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物理活动中注意小组内的成员搭配,并注意巧妙的语言引导,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小组分工明确,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
课堂上的自我展示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笔者在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时发现,该校教室里的讲台已经失去了其传统意义,听课时我们自始至终没有看到老师站在学生前面侃侃而谈,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以更快的节奏来保证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以更细的任务分工来保证展示活动更广的调动面。以一节物理复习课为例,老师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将要复习的内容分为N个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分由几个小组来负责,各小组要将本组负责的内容从知识点解读、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注意点、能力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在上課的时候还要由这个小组的同学像老师一样在同学们面前讲解:小组的A同学做完知识点解读后,B同学立即为大家作例题精讲,然后C、D、E同学依次展示。这个过程中,学生课前已经分工明确,一个紧接一个,不需要老师提名。除非有学生在讲解时出现错误缺漏,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才有可能作一下纠正或补充。这种“兵教兵”“兵带兵”的课堂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课堂展示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二、用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初中生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容易用竞争来激励,教师要想方设法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置学生于“竞争”情境中。例如,在课堂上给出某一知识点的学习目标,要求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合作成果,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展示“比拼”。同样的问题,由教师随意在每小组抽取出一人在黑板上进行书面表达,然后全班同学以“抢答”形式进行评价。除了对展示优秀的同学进行“小组加分”奖励外,对做出精彩评价的同学同样给出“小组加分”。 教师每周对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表彰。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很多以往上课时“人在心不在”的学生现在参与积极性很高。为了让自己不至于“拖小组的后腿”,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急切地向本组其他同学寻求帮助指导。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当然,这种竞争机制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要对每一个学生基础和能力状况了如指掌,将这种竞争尽可能放在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之间,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做到不冷落、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
三、用情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对于物理教师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用趣味性的操作和实验来激发兴趣;二是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来引发兴趣。新教材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对我们用操作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很有帮助,将物理知识以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另外,学生对某一学科老师的情感很容易“延伸”到这一学科上来。这一点,笔者有切身体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物理老师很喜欢我(可能我们班其他同学也都有这种“自我感觉”),她平时总是能在一些细微之处让我感到温暖,比如有时在校园遇到她,她会微笑着说“某某某,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不错唷!”或者“某某某,上王老师家玩玩去?”虽然是很随意的闲话,但是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们班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物理老师,大家也就莫名其妙地喜欢上物理课了。而且在物理课上,我们都争先恐后,争取一个表现机会。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就这样产生了,究其因,应当说是“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
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大胆交流,大胆进行展示的基础。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与小组内每一个同学是平等的,即使他们之间在学习成绩上可能有差异,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与老师也是平等的,在探究物理问题时,老师和他是平等交流的,这种平等的关系应当是由教师努力建立起来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当尽量亲和并具有幽默感,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语境下会有愉悦而积极的表现。
活动的形式还应当多变。学生的性格和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固定不变的活动形式可能就是将一部分学生置于活动之外。比如,组间“抢答”形式的竞赛活动就可能成为性格外向、思维灵活的学生的“专利”,一些反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会自我感觉“被冷落”。因此,形式多变是非常必要的。小组活动可以根据问题难度进行一大组的交流合作,也可以一小组(甚至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小组比赛的形式,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可以是课内活动也可以将活动安排在课外;可以是理论探讨活动也可以是互助操作性活动。
五、合理的小组成员搭配
小组内的成员搭配包括性格搭配、性别搭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搭配,总的原则应当是追求互补性、多样性。好的搭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本组内“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敏感、易冲动、好表现。比如一个小男生,当老师用语境将他置于几个女同学的关注中时,他便开始想方设法地使自己表现得更“优秀”,他们将异性的评价看得很重要。利用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物理活动中注意小组内的成员搭配,并注意巧妙的语言引导,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