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用口语;而“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学生要善做“倾听者”。
关键词:口语 交际 情境 听说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语交际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其间语言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同时,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情境,就能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每一课中的“情境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口语交际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境。口语交际课上,这些“情境图”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因此,我们在创设“交际情境”时,应努力发掘“情境图”的内涵,用好这些“情境图”。
二、多向互动,人人参与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多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所以,课堂上应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从而获得真知,增强能力,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1、师生互动,创建一个平等的交际交流网。师生之间的互动绝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教师应该转换角色,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交际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构建一个平等的交际网络。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2、生生互动,建立一架和谐的沟通桥梁。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体验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将表演引进口语交际课堂,不仅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还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实现互动。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有着明显的互动性,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来安排教学。
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话题”特别感兴趣,参与口语交际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表演。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个别式的台上表演已经不能满足课堂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了,我们可以将学生组织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尽兴表演,当然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
三、训练语技,能说会道
“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之外,如“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放弃思维,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如,听一篇较长的文章,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出整篇文章的大意。在听的过程中,抓住一些提示性的关联词是迅速提炼段或篇主旨的有效办法。训练“听力”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披沙拣金,透过说话者的语气、语调、重音、表情,抓住“文字”背后的隐含意思。在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听记、听写、听说的训练,将会深化和巩固听的效果。
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口语交际教学难度大,不易把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听说、交际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难把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真实的情境中。这其中的问题在于,缺少参照系,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佳的。
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教学反馈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考查学生的语言是否连贯,思维是否有逻辑,手势、姿态是否恰到好处,听众的反映如何等等。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旨在让学生养成交际的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口语 交际 情境 听说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语交际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其间语言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同时,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情境,就能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每一课中的“情境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口语交际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境。口语交际课上,这些“情境图”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因此,我们在创设“交际情境”时,应努力发掘“情境图”的内涵,用好这些“情境图”。
二、多向互动,人人参与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多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所以,课堂上应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从而获得真知,增强能力,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1、师生互动,创建一个平等的交际交流网。师生之间的互动绝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教师应该转换角色,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交际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构建一个平等的交际网络。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2、生生互动,建立一架和谐的沟通桥梁。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体验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将表演引进口语交际课堂,不仅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还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实现互动。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有着明显的互动性,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来安排教学。
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话题”特别感兴趣,参与口语交际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表演。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个别式的台上表演已经不能满足课堂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了,我们可以将学生组织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尽兴表演,当然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
三、训练语技,能说会道
“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之外,如“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放弃思维,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如,听一篇较长的文章,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出整篇文章的大意。在听的过程中,抓住一些提示性的关联词是迅速提炼段或篇主旨的有效办法。训练“听力”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披沙拣金,透过说话者的语气、语调、重音、表情,抓住“文字”背后的隐含意思。在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听记、听写、听说的训练,将会深化和巩固听的效果。
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口语交际教学难度大,不易把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听说、交际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难把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真实的情境中。这其中的问题在于,缺少参照系,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佳的。
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教学反馈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考查学生的语言是否连贯,思维是否有逻辑,手势、姿态是否恰到好处,听众的反映如何等等。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旨在让学生养成交际的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