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态大闸蟹品质和效益的十改措施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a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苏省兴化市获“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称号,河蟹养殖对当地渔农增收、渔业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该市生态大闸蟹养殖采取的十项技术改进措施介绍如下:
  1. 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体养殖
  河蟹小水体养殖存在风浪弱、水体流动性差、代谢产物更新慢、浮游植物的组成变化小、水质缓冲性弱等因素,不利于河蟹健康生息。而大面积养殖水域,风力作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水体上下水层的对流和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向外逸出,有利于有益藻类成为优势种群。此外,大水体养殖也增加了河蟹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蟹的规格和品质。养殖面积以1~3公顷为宜。
  2. 改种植单一水草为多品种水草
  蟹池中应种植多品种水草,一般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为主,形成多品种优势互补,保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草丰盛,充分发挥水草的作用。水草种植面积为水面面积的1/3~2/3为宜。
  3. 改外购蟹种为自育蟹种
  外购蟹种经长途运输,往往机械损伤大、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质量没有保证。有条件的应自育蟹种,立足从源头抓起,实行蟹苗、蟹种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外购蟹种带入病原的风险,可以较好地提高河蟹的养殖成活率和上市规格。
  4. 改单一品种养殖为多品种混合养殖
  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可以提高整个池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在主养河蟹的池塘中,除搭配花、白鲢鱼种外,可因地制宜地套养市场售价高、苗种来源方便、养殖技术简单的其他水产品种,如青虾、黄颡鱼、鳜鱼等经济鱼类。黄颡鱼、鳜鱼可以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对蟹的生长有益无害。搭配鱼类的品种和放养量以池塘的管理情况与养殖水平而定。
  5. 改小规格高密度养殖为大规格低密度养殖
  小规格高密度养殖方式易造成环境恶化,且管理麻烦成本高,蟹的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质量差,高产低效益。目前推广河蟹稀放大养模式,一般亩放扣蟹400~500只,养殖成本低、风险小、河蟹疾病发生少,且河蟹的规格和品质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池塘生态条件好,进排水系统配套,采用纳米微管增氧技术和微生物调水技术,且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可适当提高养殖密度。
  6. 改池塘点式增氧为全池增氧
  使用增氧机在水体表面局部进行增氧,往往不能解决整个池塘溶氧不足的问题,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若采用纳米微管增氧,可使整个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7毫克/升,且低噪声,有利于鱼虾蟹的摄食和生长。由于溶氧充足,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低,养殖动物活力强、吃食旺盛、饲料系数低、病害少、品质好,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7. 改投喂常规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蟹的生长,使用常规饲料看上去投资成本低,但营养不全面、利用率低、浪费多,有时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养殖环境。选用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可以根据生长季节需要进行配比调整,且具有漂浮性、耐水性、低溶性,并经挤压过程中高温、高压及超微粉碎处理,淀粉糊化,蛋白质组织化,同时钝化了原料中存在的毒素、抗营养因子,利于河蟹消化吸收,一般可提高消化率10%~35%。
  8. 改药物防治病害为生态调控防治
  采取移植水草、投放螺蛳、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生态调控措施,配以应用微管增氧技术、配合饲料投喂等技术,可达到生物防治病害的目的,避免化学药物对河蟹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9. 改无机肥或有机肥为生物有机肥
  养殖户一般选择无机肥或有机肥培肥水质,无机肥使用方便但养分不全面,有机肥养分较全面但堆制时间长,使用不方便,而且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还是病害的主要传染源。在养殖水产中改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为水体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塘内有益微生物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迅速生长,还能分解残饵、粪便和底泥中的有机物,减少底泥沉积、净化水质,减少病害,提高饲料利用率。
  10. 改分散养殖为规模化养殖
  分散经营生产,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无法保证,而且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推进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 企业 基地 农户一体化经营,由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与各养殖户签订合同,把分散经营生产的养殖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加强信息沟通,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经营环节的协作互利,实现“统一良种供种、统一饲料要求、统一疾病防疫、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的管理模式,能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现代高效渔业的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兴化市鲁中南路62号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邮编:225700)
其他文献
棉花蕾铃脱落是生产上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直接影响棉花产量并导致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调查,一般棉田蕾铃脱落率为50%~60%,如遇不良的生育环境,其脱落率还会更高。    一、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    1. 光照不足。光照不足使棉株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产物减少,叶片向果枝运输有机物质的速度也降低,满足不了开花和幼铃生长所需要的有机养料,从而引起大量蕾铃脱落。  2. 无机营养供应不足或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临诊特点,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影响极大。雏番鸭亦可感染小鹅瘟病毒,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此,搞好小鹅瘟的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诊断和防治技术方面介绍该病,以便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一、诊断技
匙吻鲟是一种食用观赏兼具的名贵经济鱼类,它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养殖前景相当广阔。匙吻鲟喜栖息于饵料生物丰富的水域中,可在江河、水库和池塘中养殖。湖北省英山县于2001年引进该品种,利用水域面积较大的水库、池塘进行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山区塘库养殖匙吻鲟技术简述如下,供参考。  1. 水体条件要适宜  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的敞水性淡水鱼类,在0~37℃的水体中均能生存,适宜p
在新常态下,江西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期,为促进江西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构建关于旅游业的联动产业发展分析模型。以新常态视角,从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产
采用膜分离技术得到分子质量分别为≤3.5 kDa、3.5~25 kDa、25~50 kDa、50~100 kDa和≥100 kDa的5种茯砖茶褐素,比较了其光谱和理化性质,鉴定出可能存在的39种成分,研究了它
大葱收获后,应及时进行产品处理和包装,主要有以下7个步骤:  1. 去叶 将大葱外层的干叶、老叶、病叶、残叶扒去。  2.分检 剔除有病虫为害、机械损伤等明显不合格的大葱。  3.切根 用刀将须根切掉,需装箱的还要将上部多余葱叶切掉(切口要平整)。  4. 分级 按单株重或葱茎粗度进行规格划分,分为大、中、小3种规格,出口日本的大葱,应根据葱白的长度和粗度,分为M、S级和M、S粗级4个等级。直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