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轮椅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斯蒂芬·霍金是一个传奇,他在成名时就几乎全身瘫痪,成天坐着轮椅,连与人交谈都困难重重。
  很难想象,一个抓不起笔、开不了口,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不仅写了10余本畅销书,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还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这背后靠的不是什么伟大的女人,靠的是他的轮椅。
  霍金在年仅21岁时就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症”),他的肌肉会渐渐萎缩,失去力量,最终蔓延至呼吸和吞咽的相关肌群,有很大概率死于呼吸衰竭。
  


  随着病情持续恶化,霍金必须依靠拐杖才能出行。几年后,霍金已无法站立,虽然他曾十分不愿使用轮椅,但面对现实,他只有这一个选择。霍金与轮椅将近50年的羁绊正式开始。
  起初,轮椅只是霍金的代步工具,他除行动上的不便之外,并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他依旧能和别人谈笑风生,还能缓慢地写下一些公式。
  不过很快霍金的病情再度恶化,他不再能写字,说话也开始变得含含糊糊。一开始大家还可以勉强听得懂,后来就只有他的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才能理解他说的内容。
  1985年,霍金在欧洲访问时患上严重的肺炎,医生为他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手术虽保住了他的性命,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对霍金来说,失声后如何与人沟通,是比生死更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也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没有一种能让人满意,比如最原始的拼写板。霍金需要用眼神选定区域,再确定颜色,最后挑挑眉毛表示确认,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成词语。这套“眉目传情”的功法必须要两个人配合完成,拼一个单词要花上数分钟,麻烦至极。
  


  重新让霍金“说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愿望,也是学术界迫切的需求。物理学家马丁·金最先想到用一套辅助软件跟霍金交流,他找到美国加利福尼亚Words+公司的CEO,请求他帮助霍金教授。这位CEO曾经开发过一套名为Equalizer的软件,以帮助同样患有渐冻症的岳母。当他得知要帮助的对象是霍金教授时,他立刻表示将全力以赴。
  为了方便霍金运行这套软件,他们在霍金的轮椅上安装了AppleII电脑以及一个显示器。这套系统的运行原理其实很简单——光标会一行一行地扫过屏幕上显示的字母表,霍金只需要在光标经过他想要的字母时,给电脑一个确认指令,便能实现输入。
  彼时,霍金每分钟能拼出15~20个单词。
  恢复写作的同时,霍金的家人和朋友又找到一家开发语音合成器的公司,希望可以帮助霍金发声。
  这家公司生产的设备主要用于电话自动应答系统。收到来自霍金的求助,他们备感荣幸。技术人员改造了一台CallText 5010设备,用上了当时最好的文字转换语音处理器,并在1988年将其赠送给霍金。这样,霍金在输入文字后就能大声地“说话”了。
  不过,这台安装在轮椅上的硬件并不完美,它发出的声音也并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霍金的声音。霍金本人也对这点十分不满,他要求替换成自己的声音。
  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为霍金制作了3种声音,分别是他妻子、他女儿,以及他本人的声音。可能是因为这些工作都是由美国人完成的,霍金的语音至今都带有明显的美式口音。
  靠着科技力量,霍金得以继续写作出书。他整理了之前的书稿,出版了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
  1997年,英特尔团队重新设计了霍金的轮椅,将计算机集成在轮椅上,用轮椅的电池供电,并承诺每隔两年将硬件升级一次。
  随着病情持续恶化,霍金仅剩面部的部分肌肉可以活动,他的装备面临又一次大的改造。
  霍金的研究生助理为他设计了一个名叫“cheek switch”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安装在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霍金用脸部肌肉替代手指打字,虽然仍能进行写作,但他的打字速度降到每分钟5~6个单词。
  不幸的是,这块唯一能动的肌肉也在逐渐僵硬。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英特尔的技术人员考虑用当时最新的眼球追踪技术来替代旧系统,用眼神当光标。这项技术,比如今手眼结合用鼠标控制屏幕光标还要精准、快速、方便。
  可惜的是,由于霍金长期受疾病影响,眼睑下垂严重,因此眼球追踪技术无法准确地锁定他的目光,这项技术被迫放弃。
  工程师团队不得不另辟蹊径,将研发重点放在改善软件输入效率上。团队与在智能手机输入法领域备受好评的SwiftKey公司合作,采集霍金的大量文档,分析词频以及上下文关联,在霍金输入时会给出最合适的预测词。比如输入“时间”,软件便会联想出“简史”。
  


  同时新软件还添加了很多便捷操作,包括:一键静音,全屏幕任意位置的鼠標点击功能,快速搜索,收发电子邮件。利用新软件,霍金不仅提高了输入效率,还能方便地上网。
  目前,英特尔团队开放了这套ACAT(Assistive Context-Aware Toolkit)软件的源代码,并将其托管在著名开源社区GitHub,免费让残障人士使用。
  


  除给霍金的轮椅提供计算机技术支持外,英特尔团队也改进了轮椅的很多设计:改善人体工程学设计;通过红外线操控霍金办公室和家中的电视机、音响、灯光、门;开发多功能感应系统——实时监控霍金的各项生理指标,评测他的健康状况,记录轮椅的使用状况,以及感应轮椅所到之处的安全问题。
  (杨 帆摘自微信公众号“SME”)
其他文献
西晋的张翰,因见秋风起,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何必不远千里跑到洛阳来做官呢?”然后辞官回家了。“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可在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里,莼菜羹又叫锦带羹。他说张季鹰想念莼菜羹,并非仅仅因为思乡,而是官做得不顺,心情郁闷,而莼菜与鲈鱼同羹,可以下气止呕,实是对症药也。一位风姿秀逸的高士,就这样变成了失魂落魄的可怜虫。一个人小时候喜欢吃什么,成年后还是喜
期刊
新娘與父亲
期刊
一  “我们”,是近60年前和黄旭华一起被选中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人,29个人,当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个甲子的风云变幻、人生沧桑,由始至今还在研究所“服役”的就剩黄旭华一人。“我们那批人都没有联系了,退休的退休,离散的离散,只剩下我一个人成了‘活字典’。”  这句话听来伤感。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活字典”黄旭华和1988年共同进行核潜艇深潜试验的100多人还有联系。那是中国核潜艇发展历程上的“史诗
期刊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立下宏伟的志向,比如当老师、飞行员、白衣天使、医生……雅卿不一样,她第一次写《我的志愿》时,就立志当一名家庭主妇,她要做个好母亲。  她不要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强悍的母亲和怯懦的父亲堪称最佳搭档,如果不是母亲早出晚归地做生意,他们连温饱都成问题。她的父亲是个一辈子失意的公务员,母亲对父亲的无能,当然是怨言如潮水,日日潮起潮落。  由于母亲太忙,难免疏忽了对雅卿姐妹的照顾。对她们的功课
期刊
朋友J先生自认为是那种熟人极多的人。从孩子上学到老人看病,J先生总有渠道找到熟人,办成难成之事。人在河边走,总有湿鞋时。在人情圈子里摸爬滚打,J先生当然也少不了应对“杀熟”与“救熟”。  “救熟”无须思量,手中的便利与人情,送给熟人朋友的回报,肯定高于陌生人,差别无非是能力与人情的大小;而“救熟”的另一面“杀熟”,则每每是一局感情与理智的微妙博弈。  就像这一次,J先生的一位医生朋友请他帮忙找几箱
期刊
两年多前,我的女儿陈晓大学毕业后,很快去了美国最大的云存储公司Dropbox工作。她热爱公司——工作餐随你吃,而且花样繁多,一周内每顿饭不重样,西餐、中餐、日餐轮着来,晚餐有葡萄酒、啤酒随便挑选,并且还可以请朋友到公司免费吃;此外,健身房会员卡、上下班打车、手机话费等费用都由公司支付;还有股票期权,工资也不低;每天上班没有“朝九晚五”这回事,随你什么时候去上班,也可以不到办公室,在家里远程工作;每
期刊
赴美之前,在国内听闻国外的古典音乐会如何如何,大抵有三个印象:其一,必定是场场爆满;其二,满座高朋都须发花白,从音乐厅后排眺望,好像满场的蒲公英;其三,在场的都是行家里手,个个捧着乐谱甚至总谱,咂摸着音和音、章与章之间那点儿意思——霸王回营走五步显骄纵,“拉三”末乐章慢速就露了怯,就连叫好也得跟《大宅门》里万筱菊所言:“瞧瞧七爷叫好,句句都在哏节上。”  百闻不如一见,去年面试时头一回在美国听音乐
期刊
绘一张中国方言地图 司圆直  我是乡音苑的Steve Hansen,中文名字叫司圆直。  乡音苑是一个收集汉语方言口述故事的网站,我们收集的故事有的来自中国各个村庄、社区,有的来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华人聚居地。  乡音苑的目标是绘制一幅博大的呈现汉语之美的声音地图。我们通过两个途径来达到这个目标:一是搜集汉语使用者的故事,二是对汉语本身进行更多探索。  我们之所以创建乡音苑,和我的曾祖母有关。  我
期刊
20世纪初,小林一三出任日本箕面有马电轨公司总经理。小林一三刚上任,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该公司只是一个刚成立没几年的小铁路公司,由于铁路沿线乘客稀少,公司收入只能勉强维持运营。怎样才能提高公司的收入呢?有员工建议:提高票价。小林一三摇了摇头,乘客本来就不多,提高票价只会让乘客更少。  冥思苦想数日后,小林一三得出结论:之所以乘客少,是因为铁路沿线的住户少,如果能增加铁路沿线的住户数量,乘客自然就
期刊
服装是躯体的外围组织。在通常的感觉之中,服装被当成躯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躯体表层所覆盖的这些纤维仿佛是从肉身之中生长出来的。服装和面容、肤色、身形浑然一体,确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形象。许多人熟悉自己衣橱里的服装如同熟悉自己的器官。穿上一套心爱的服装,踏入熙熙攘攘的街市,每个人都成了移动的风景。这时,服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挡风御寒。  服装的发展为躯体带来了一个根本的变化。躯体的某些部分从此可以拆卸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