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他自己的”故事书
KK来上阅读课时已经是四年级下学期了,他虎头虎脑的样儿,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两岁。上课时,他注意力不够集中,眼神飘忽、神游。
他来时,“恰好”我们正在读《海蒂》:讲的是五岁的小孤儿海蒂被姨妈送到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家里发生的故事。故事里有误解、有思念、有疾病也有痛苦,当然,它还有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祖孙团聚,多年来靠轮椅行走的孩子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故事中爱的温暖如同阿尔卑斯的阳光一样照进每个孩子的心中。随后,阅读老师让孩子选出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自由创作。孩子们有的选择海蒂在阿尔卑斯山上快乐生活的情景,有的选择海蒂和小伙伴彼得一起放羊的情节,有的选择海蒂和克拉拉在山上一起练习走路见证奇迹的时刻……也许是这本书的文字太美,孩子们一致选择了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KK呢?在角落里,一边写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呢。老师好奇地走过去一看,他正在写着的是《流泪的爷爷》:
爷爷您为什么流泪了,
像小溪流淌在脸颊;
爷爷您为什么不说话,
您心里的冰终于融化。
爷爷您别再哭了,
让我拭去您脸上的泪花,
我们下山去吧,
回到我们以前的家。
孩子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在故事中非主题的主题,又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每颗眼泪背后都有一段难以言说的情结
课下和他的聊天中,我了解到,KK从出生就被爸爸妈妈放在爷爷奶奶家里,一直到上小学才被妈妈接回来。
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天天陪着他,像变戏法一样,今天用柳条编个小猫,明天用小草编个帽子,后天从地里带回各种好吃的……奶奶也非常慈愛,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他,晚上总是讲着故事陪他入梦。在他的记忆中,和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的那几年,就像海蒂说的那样“幸福得就像麦田里的麦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但回到城里爸爸妈妈身边,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爸爸做生意,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妈妈是个急性子,经常为了他的不讲卫生、不懂事、不听话而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班上的同学都在城里长大,从小就上这种班那种班,他们什么都懂,学习也不费劲,和他们相比,KK觉得自己笨得像块木头。因为不会写8,他的手被妈妈打肿了好几回。
KK说,上课时他很难专心听讲,因为老师讲的有些东西他听不懂,慢慢地就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时候,他经常在脑海里回忆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温馨场景……
KK最怕过周末,单独和妈妈在家里,他会紧张,会恐惧,他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发火,感觉每一分钟都那么难熬……
在三年级那年冬天,因为考试成绩不好,KK又被妈妈暴揍了一顿。他再也忍受不了,一个人偷偷从家里逃了出来,他一心想要回老家去找爷爷。
但由于第一次独自出门,他坐错了长途车,天黑才跑到了县城车站,找不到家,借了个别人的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急疯了,给爷爷打电话,让爷爷去县城去接KK。爷爷听说孙子一个人在二十里外的县城里,四处找车,可村上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半夜里一辆车也找不到。老人就一步步走到了县城,终于找到了快冻僵了的孙子……也许是因为那一夜的劳累和急火攻心,爷爷回去就生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因为怕KK伤心,父母没有让他参加爷爷的葬礼,KK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
为人父母,起码做到给孩子少制造伤痛
弄明白了KK痛哭的原因,我给他找来了《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绘本,整个下午他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边读一边流泪,一边流泪一边读,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和KK妈的沟通中,我告诉她,孩子的生活需要很多方面的调整,但他最急缺的是与爷爷的一个告别仪式,只有与爷爷有了正式的告别,孩子的心才能踏实下来。
元旦放假时,KK妈说要带他回老家一趟,看望奶奶,给爷爷上坟。开学后KK来上课,我看到他脸上多了一些光彩。没等我说话,KK就把一张叠好的纸塞到我手里,说是假期里补写的一份作业。他告诉我,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奶奶跟他们来到省城住一阵。他说,在奶奶身边,他又找回了童年的幸福。
打开纸条,我看到了一首小诗:
《奶奶像阳光》
你像花园的园丁,照顾我成长,你给我的书,带给我营养。你打开我通往幸福的一扇窗,一抬头就能看到阳光。
后记:KK生命中缺失太多:从小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的陌生感;被迫与爷爷奶奶分离的丧失感;母亲暴力带来内心的恐慌;父亲在他生命中的缺位。这一个个黑洞,需要慢慢地填平,他的脚步才能更加踏实向前。
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我发现,要想做到这些,非常非常难。孩子注定要背负着太多的缺失往前走,靠自己慢慢舔伤。
祝福KK。
KK来上阅读课时已经是四年级下学期了,他虎头虎脑的样儿,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两岁。上课时,他注意力不够集中,眼神飘忽、神游。
他来时,“恰好”我们正在读《海蒂》:讲的是五岁的小孤儿海蒂被姨妈送到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家里发生的故事。故事里有误解、有思念、有疾病也有痛苦,当然,它还有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祖孙团聚,多年来靠轮椅行走的孩子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故事中爱的温暖如同阿尔卑斯的阳光一样照进每个孩子的心中。随后,阅读老师让孩子选出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自由创作。孩子们有的选择海蒂在阿尔卑斯山上快乐生活的情景,有的选择海蒂和小伙伴彼得一起放羊的情节,有的选择海蒂和克拉拉在山上一起练习走路见证奇迹的时刻……也许是这本书的文字太美,孩子们一致选择了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KK呢?在角落里,一边写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呢。老师好奇地走过去一看,他正在写着的是《流泪的爷爷》:
爷爷您为什么流泪了,
像小溪流淌在脸颊;
爷爷您为什么不说话,
您心里的冰终于融化。
爷爷您别再哭了,
让我拭去您脸上的泪花,
我们下山去吧,
回到我们以前的家。
孩子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在故事中非主题的主题,又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每颗眼泪背后都有一段难以言说的情结
课下和他的聊天中,我了解到,KK从出生就被爸爸妈妈放在爷爷奶奶家里,一直到上小学才被妈妈接回来。
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天天陪着他,像变戏法一样,今天用柳条编个小猫,明天用小草编个帽子,后天从地里带回各种好吃的……奶奶也非常慈愛,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他,晚上总是讲着故事陪他入梦。在他的记忆中,和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的那几年,就像海蒂说的那样“幸福得就像麦田里的麦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但回到城里爸爸妈妈身边,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爸爸做生意,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妈妈是个急性子,经常为了他的不讲卫生、不懂事、不听话而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班上的同学都在城里长大,从小就上这种班那种班,他们什么都懂,学习也不费劲,和他们相比,KK觉得自己笨得像块木头。因为不会写8,他的手被妈妈打肿了好几回。
KK说,上课时他很难专心听讲,因为老师讲的有些东西他听不懂,慢慢地就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时候,他经常在脑海里回忆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温馨场景……
KK最怕过周末,单独和妈妈在家里,他会紧张,会恐惧,他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发火,感觉每一分钟都那么难熬……
在三年级那年冬天,因为考试成绩不好,KK又被妈妈暴揍了一顿。他再也忍受不了,一个人偷偷从家里逃了出来,他一心想要回老家去找爷爷。
但由于第一次独自出门,他坐错了长途车,天黑才跑到了县城车站,找不到家,借了个别人的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急疯了,给爷爷打电话,让爷爷去县城去接KK。爷爷听说孙子一个人在二十里外的县城里,四处找车,可村上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半夜里一辆车也找不到。老人就一步步走到了县城,终于找到了快冻僵了的孙子……也许是因为那一夜的劳累和急火攻心,爷爷回去就生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因为怕KK伤心,父母没有让他参加爷爷的葬礼,KK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
为人父母,起码做到给孩子少制造伤痛
弄明白了KK痛哭的原因,我给他找来了《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绘本,整个下午他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边读一边流泪,一边流泪一边读,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和KK妈的沟通中,我告诉她,孩子的生活需要很多方面的调整,但他最急缺的是与爷爷的一个告别仪式,只有与爷爷有了正式的告别,孩子的心才能踏实下来。
元旦放假时,KK妈说要带他回老家一趟,看望奶奶,给爷爷上坟。开学后KK来上课,我看到他脸上多了一些光彩。没等我说话,KK就把一张叠好的纸塞到我手里,说是假期里补写的一份作业。他告诉我,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奶奶跟他们来到省城住一阵。他说,在奶奶身边,他又找回了童年的幸福。
打开纸条,我看到了一首小诗:
《奶奶像阳光》
你像花园的园丁,照顾我成长,你给我的书,带给我营养。你打开我通往幸福的一扇窗,一抬头就能看到阳光。
后记:KK生命中缺失太多:从小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的陌生感;被迫与爷爷奶奶分离的丧失感;母亲暴力带来内心的恐慌;父亲在他生命中的缺位。这一个个黑洞,需要慢慢地填平,他的脚步才能更加踏实向前。
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我发现,要想做到这些,非常非常难。孩子注定要背负着太多的缺失往前走,靠自己慢慢舔伤。
祝福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