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
文学是瑰宝,属于所有人
文学改变生活是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看问题的眼光,让我们发现美,发现真善,对丑恶的现象有自己判断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并不是说喜欢文学,就可以要一套房子,就应该有一份好工作,这有什么用呢?文学确实不是做这种用途的,它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
我从小就一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去死记硬背,可以记得清楚历史年代、地理名称,其实以更放松的心态去阅读,会看到历史当中的人物和历史起承转合的规律。我就喜欢没有功利性地、随心所欲地去读书,再吸收自己的东西,这是很美好的事情。小时候看中国古典文学,比如《红楼梦》,读的时候并不完全理解,但确实为我打开了不同的世界。还有一些国外名著,比如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契诃夫的短篇、果戈理的《死魂灵》等,就勾画出18世纪俄罗斯的状况,让我多少对那个地方有一些了解。
后来开始写作,很多人会觉得做医生好好的为什么去写小说,其实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郭沫若、鲁迅也都是学过医,也都去写小说,看过他们的作品,也知道他们的经历,就对写小说完全没有神秘感,既然他们可以做,我也不妨尝试。作家应该有责任感。只在书斋里,只写自己小的情感起伏,也是文学的一个品种。我做过医生,有一种人道主义情怀,觉得人除了关心自我之外,也有责任去关心他人。我还当过军人,我很在意一个人真诚、勇敢的品德,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就会不断地去歌颂这些品德。还有我十几岁在西藏当兵,待了十几年,广阔的大自然,人和宇宙的联通感,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挺重要的生命体验,所以我也觉得要爱惜生命,珍惜自己今生今世的宝贵时间。
每个人能接触的人生是有限的,文学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窗口,去看更丰富、变幻多彩,而且和我们有很大差异的另外的世界,文学作品永远有无穷的魅力。现在的年轻人接触文学作品、尝试写作,都是很好的事情。年轻人可能爱读和自己同时代、同年纪人的作品,觉得读起来亲切,写的是自己的生活,用的是自己的语言,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我特别想和大家传授,不要只看和自己同年龄段的人的东西。我建议大家去读和自己年龄段不一样的人的东西,甚至和自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那些古人的东西,而且还要去读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因为人生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很有挑战性的过程。阅读这种不一样的人生,各种各样的人的生命体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重要影响。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特别祝贺他,我也推荐年轻人去读他的作品,一定会有收获。
过去是纸媒,文学创作有一定的门槛,现在传媒业的发达,有互联网,文学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喜欢文学创作的人就空前多了起来。我觉得这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卡拉OK”,先自娱自乐,经过自己的练习,完全可能出现很好的作家。文学本来就属于人民大众,属于年轻人的,文学是瑰宝,属于所有人。
柏邦妮
活出人生的质感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喜欢看武侠小说,然后自己也在本子上尝试着写,写完之后全班同学拿去传看。但是那时候大家意识不到这是文学,就是很单纯地喜欢阅读和写字。当然,我从小就想当作家,一直认为我会成为一个写字的人,从来没有怀疑过。
18岁那年我考上大学,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她叫苏叶,是江苏省的散文女作家,那是她第一次执教当老师,带了我两年,对我的改变很大。当时我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那时小嘛,自认为才华横溢,性格也非常张扬,我正处在青春期写作的阶段,整个儿人处于奔流的状态,苏老师就一直按捺着我的这些东西,她说过的一些话,我要到10年后才懂。苏老师很随性,有一天她讲苏东坡,给我们带了一锅东坡肉,在教室里点上酒精炉,每个人分一块。玉兰花开的时候,她领着我们坐在玉兰树下面讲课。她让我们去菜市场观察,回来后写出在菜市场感受最深的东西。那时我喜欢卖弄才华,写一些生僻字,或者玩文字游戏,她都有意识地去纠正。
人一生很难遇到这么棒的写作老师,我在18岁的时候就遇到了。而她对我人生层面上的触动更大,让我知道一个人其实是可以坚守你内心的很高的标准的。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觉得你应该混同于众人,但其实你可以秉持着真善美的信念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把你感受到的东西传播给别人。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文学偶像,但是当一个人活生生站在你面前,出现在你生活里的时候,她给你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说到喜欢文学的女性跟其他女性的区别,我觉得喜欢文学的女性更愿意幻想,这是一种气质。其实人生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愿意幻想的人等于是为自己的生命多赚取了一份权利,她的人生会变得更有意思一些。热爱文学的女性更具有体察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很珍贵的一种能力。我越来越发现,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有的人活了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欢乐和悲伤都是源于什么,也不会关心曾经发生的事情是如何改变了自己,人生的错误是一再重复的。大家对喜欢文学的人有一种偏见,觉得这些人太关注自我而不去关心别人,其实不是的,文学的本质并不是让你进入到一种虚幻中去逃避生活。我们看到的非常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关注整个儿人性、整个儿生活的,它绝不是作者自恋的一些内心表达。
还有,在遇到比较大的灾难的时候,喜欢文学的人会多一份依靠。当这种无以名状的痛苦被人具体地描述出来的时候,我看清了它的样子,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没那么孤独也没那么恐惧了。
饶雪漫
用文学照亮未来
我14岁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从此,一边作为阅读者,一边作为写作者,以双重方式与文学结缘。那个年代,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喜欢看《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所以我早期的很多作品就是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上,我也曾经在那里当过编辑,发掘了很多有才华的作者,比如韩寒。
写作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天生的吧,拿起笔来写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吃饭一样简单,没有纠结或者痛苦,它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我毕业后并没有立即去做职业写作者,而是当了十年电台DJ。那些被音乐围绕的日子,我很投入、很努力,我的节目常常会攀上收听榜的第一名。但是做着做着,就总觉得每一天都是在重复自己。失掉了成就感,我选择了辞职。很多朋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也许是因为有文学陪伴,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毅然决然地相信生活总有奇迹。 我非常喜欢陈丹燕和三毛,很喜欢她们写的东西。年少的时候一本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之死》,我看了很多遍,直到今天依然记得里面的内容。三毛就更不用说了。后来,我去做编辑、做职业写作者,直到慢慢成为今天的自己。选择文学为生,好像更应该是被文学选择,写字赚钱,确实很难,没有天赋就不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写作当成爱好,记录自己,书写人生。这本身就是件有意义的事。
作为写作者我出道很早,当时年纪小,写的是青春文学,却不小心“红”了,被不少读者认可。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女孩子,她们是我的读者,叫我“雪漫姐姐”。她们让我觉得,青春一直那么美,人生路上,我一直有伴。后来有一次,一个患了抑郁症的单亲家庭女孩子,来找我聊天,我信心十足,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开导好她,帮助到她。可是,最后她还是自杀了。这件事给我打击很大。从前,我总喜欢在作品里表现阳光、欢笑的东西,可生活中不总是晴空万里,我真正能给这些花季里的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她们都是那么可爱、纯真。心痛之余,我思考了很多,我问自己,作为一个“姐姐”,作为一个青春文学作家,什么是我的责任?
我想让她们的心灵更强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活得轻松一些。我希望她们明白,无论如何,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去爱别人,别人才会来爱你。爱和宽容,会让人更快乐。后来我就推出了“疗伤系列”“疼痛系列”等等。是文学帮助我成长,我想用这种载体去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少男少女。
作家最大的认同来自于读者,不管你有多少读者,只要有认同你的,你就有写作的意义。莫言是大师,也希望他的得奖能鼓励中国的写作者,也让更多人关注中国文学。
辛夷坞
文学带给我自由的生活
我的文学之路,走得很偶然。大学毕业后,大概是26岁那年,有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宿舍里,闲来无事就开始在网上写小说,也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就是自己写得开心。后来那篇小说出版了,我就一直写到现在。
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看得很杂,也不限于文学类的。印象特别深的是初中时,我们当地的图书馆开辟了一个阅览室,我只要是周末或者是假期,就都会去。我只要不在学校,就一定会在图书馆。馆里每来一本新书我都会去看。我觉得喜欢阅读的人大多是比较孤独的,更加注重内心世界,更感性。
前几年我把稳定的工作辞了,倒不是因为我在工作和写作之间无法兼顾,而是我这个人本来就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写书会有一定的收入,可以让我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大胆一些,让我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如果我没有这份收入,那我在辞职的时候可能就会犹豫,担心以后的生活会不牢靠。因为有了写作这件事,我在做决定的时候才会那么坚决。文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我的生活空间更大了,自由度更高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我现在一年中有两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想去哪儿的话,今天想好了明天就可以出发,这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族做不到的。不上班之后我就是一个宅女,在家养猫,每天上网刷网页,看美剧,有时候也出去逛街。我喜欢看美剧,宅女必备嘛,我现在追的有三部,《国土安全》—据说奥巴马也在追,还有《行尸走肉》和《摩登家庭》。
现在的人对纯文学的东西关注得少了,大家更热衷于上网,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人们的选择多了,文学的必要性就会被冲淡,不可能像二十多年前那样,也可能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太贫瘠了,只有书籍可以让他们打发时间。
2012年,是我的孕育年,我当妈妈了。除了在集中看一些孕育方面的书籍外,我看书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一本书不管是不是著名作家写的,如果这本书在前三分之一不能吸引我,我就会很果断地放弃它。
最近文学界最热的话题就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他凭实力获奖无可厚非。而且他的获奖对国内文学圈子肯定会产生好的影响,会让人觉得写作终于是一件有出息的事了。我认识很多码字的人,感觉大家在聊起自己的职业时,一说到靠写字为生,在大家眼里就是不务正业。莫言获奖最起码告诉大家,写字还是可以有前途的。
文学是瑰宝,属于所有人
文学改变生活是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看问题的眼光,让我们发现美,发现真善,对丑恶的现象有自己判断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并不是说喜欢文学,就可以要一套房子,就应该有一份好工作,这有什么用呢?文学确实不是做这种用途的,它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
我从小就一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去死记硬背,可以记得清楚历史年代、地理名称,其实以更放松的心态去阅读,会看到历史当中的人物和历史起承转合的规律。我就喜欢没有功利性地、随心所欲地去读书,再吸收自己的东西,这是很美好的事情。小时候看中国古典文学,比如《红楼梦》,读的时候并不完全理解,但确实为我打开了不同的世界。还有一些国外名著,比如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契诃夫的短篇、果戈理的《死魂灵》等,就勾画出18世纪俄罗斯的状况,让我多少对那个地方有一些了解。
后来开始写作,很多人会觉得做医生好好的为什么去写小说,其实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郭沫若、鲁迅也都是学过医,也都去写小说,看过他们的作品,也知道他们的经历,就对写小说完全没有神秘感,既然他们可以做,我也不妨尝试。作家应该有责任感。只在书斋里,只写自己小的情感起伏,也是文学的一个品种。我做过医生,有一种人道主义情怀,觉得人除了关心自我之外,也有责任去关心他人。我还当过军人,我很在意一个人真诚、勇敢的品德,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就会不断地去歌颂这些品德。还有我十几岁在西藏当兵,待了十几年,广阔的大自然,人和宇宙的联通感,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挺重要的生命体验,所以我也觉得要爱惜生命,珍惜自己今生今世的宝贵时间。
每个人能接触的人生是有限的,文学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窗口,去看更丰富、变幻多彩,而且和我们有很大差异的另外的世界,文学作品永远有无穷的魅力。现在的年轻人接触文学作品、尝试写作,都是很好的事情。年轻人可能爱读和自己同时代、同年纪人的作品,觉得读起来亲切,写的是自己的生活,用的是自己的语言,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我特别想和大家传授,不要只看和自己同年龄段的人的东西。我建议大家去读和自己年龄段不一样的人的东西,甚至和自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那些古人的东西,而且还要去读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因为人生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很有挑战性的过程。阅读这种不一样的人生,各种各样的人的生命体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重要影响。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特别祝贺他,我也推荐年轻人去读他的作品,一定会有收获。
过去是纸媒,文学创作有一定的门槛,现在传媒业的发达,有互联网,文学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喜欢文学创作的人就空前多了起来。我觉得这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卡拉OK”,先自娱自乐,经过自己的练习,完全可能出现很好的作家。文学本来就属于人民大众,属于年轻人的,文学是瑰宝,属于所有人。
柏邦妮
活出人生的质感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喜欢看武侠小说,然后自己也在本子上尝试着写,写完之后全班同学拿去传看。但是那时候大家意识不到这是文学,就是很单纯地喜欢阅读和写字。当然,我从小就想当作家,一直认为我会成为一个写字的人,从来没有怀疑过。
18岁那年我考上大学,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她叫苏叶,是江苏省的散文女作家,那是她第一次执教当老师,带了我两年,对我的改变很大。当时我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那时小嘛,自认为才华横溢,性格也非常张扬,我正处在青春期写作的阶段,整个儿人处于奔流的状态,苏老师就一直按捺着我的这些东西,她说过的一些话,我要到10年后才懂。苏老师很随性,有一天她讲苏东坡,给我们带了一锅东坡肉,在教室里点上酒精炉,每个人分一块。玉兰花开的时候,她领着我们坐在玉兰树下面讲课。她让我们去菜市场观察,回来后写出在菜市场感受最深的东西。那时我喜欢卖弄才华,写一些生僻字,或者玩文字游戏,她都有意识地去纠正。
人一生很难遇到这么棒的写作老师,我在18岁的时候就遇到了。而她对我人生层面上的触动更大,让我知道一个人其实是可以坚守你内心的很高的标准的。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觉得你应该混同于众人,但其实你可以秉持着真善美的信念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把你感受到的东西传播给别人。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文学偶像,但是当一个人活生生站在你面前,出现在你生活里的时候,她给你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说到喜欢文学的女性跟其他女性的区别,我觉得喜欢文学的女性更愿意幻想,这是一种气质。其实人生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愿意幻想的人等于是为自己的生命多赚取了一份权利,她的人生会变得更有意思一些。热爱文学的女性更具有体察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很珍贵的一种能力。我越来越发现,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有的人活了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欢乐和悲伤都是源于什么,也不会关心曾经发生的事情是如何改变了自己,人生的错误是一再重复的。大家对喜欢文学的人有一种偏见,觉得这些人太关注自我而不去关心别人,其实不是的,文学的本质并不是让你进入到一种虚幻中去逃避生活。我们看到的非常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关注整个儿人性、整个儿生活的,它绝不是作者自恋的一些内心表达。
还有,在遇到比较大的灾难的时候,喜欢文学的人会多一份依靠。当这种无以名状的痛苦被人具体地描述出来的时候,我看清了它的样子,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没那么孤独也没那么恐惧了。
饶雪漫
用文学照亮未来
我14岁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从此,一边作为阅读者,一边作为写作者,以双重方式与文学结缘。那个年代,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喜欢看《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所以我早期的很多作品就是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上,我也曾经在那里当过编辑,发掘了很多有才华的作者,比如韩寒。
写作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天生的吧,拿起笔来写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吃饭一样简单,没有纠结或者痛苦,它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我毕业后并没有立即去做职业写作者,而是当了十年电台DJ。那些被音乐围绕的日子,我很投入、很努力,我的节目常常会攀上收听榜的第一名。但是做着做着,就总觉得每一天都是在重复自己。失掉了成就感,我选择了辞职。很多朋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也许是因为有文学陪伴,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毅然决然地相信生活总有奇迹。 我非常喜欢陈丹燕和三毛,很喜欢她们写的东西。年少的时候一本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之死》,我看了很多遍,直到今天依然记得里面的内容。三毛就更不用说了。后来,我去做编辑、做职业写作者,直到慢慢成为今天的自己。选择文学为生,好像更应该是被文学选择,写字赚钱,确实很难,没有天赋就不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写作当成爱好,记录自己,书写人生。这本身就是件有意义的事。
作为写作者我出道很早,当时年纪小,写的是青春文学,却不小心“红”了,被不少读者认可。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女孩子,她们是我的读者,叫我“雪漫姐姐”。她们让我觉得,青春一直那么美,人生路上,我一直有伴。后来有一次,一个患了抑郁症的单亲家庭女孩子,来找我聊天,我信心十足,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开导好她,帮助到她。可是,最后她还是自杀了。这件事给我打击很大。从前,我总喜欢在作品里表现阳光、欢笑的东西,可生活中不总是晴空万里,我真正能给这些花季里的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她们都是那么可爱、纯真。心痛之余,我思考了很多,我问自己,作为一个“姐姐”,作为一个青春文学作家,什么是我的责任?
我想让她们的心灵更强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活得轻松一些。我希望她们明白,无论如何,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去爱别人,别人才会来爱你。爱和宽容,会让人更快乐。后来我就推出了“疗伤系列”“疼痛系列”等等。是文学帮助我成长,我想用这种载体去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少男少女。
作家最大的认同来自于读者,不管你有多少读者,只要有认同你的,你就有写作的意义。莫言是大师,也希望他的得奖能鼓励中国的写作者,也让更多人关注中国文学。
辛夷坞
文学带给我自由的生活
我的文学之路,走得很偶然。大学毕业后,大概是26岁那年,有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宿舍里,闲来无事就开始在网上写小说,也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就是自己写得开心。后来那篇小说出版了,我就一直写到现在。
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看得很杂,也不限于文学类的。印象特别深的是初中时,我们当地的图书馆开辟了一个阅览室,我只要是周末或者是假期,就都会去。我只要不在学校,就一定会在图书馆。馆里每来一本新书我都会去看。我觉得喜欢阅读的人大多是比较孤独的,更加注重内心世界,更感性。
前几年我把稳定的工作辞了,倒不是因为我在工作和写作之间无法兼顾,而是我这个人本来就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写书会有一定的收入,可以让我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大胆一些,让我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如果我没有这份收入,那我在辞职的时候可能就会犹豫,担心以后的生活会不牢靠。因为有了写作这件事,我在做决定的时候才会那么坚决。文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我的生活空间更大了,自由度更高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我现在一年中有两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想去哪儿的话,今天想好了明天就可以出发,这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族做不到的。不上班之后我就是一个宅女,在家养猫,每天上网刷网页,看美剧,有时候也出去逛街。我喜欢看美剧,宅女必备嘛,我现在追的有三部,《国土安全》—据说奥巴马也在追,还有《行尸走肉》和《摩登家庭》。
现在的人对纯文学的东西关注得少了,大家更热衷于上网,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人们的选择多了,文学的必要性就会被冲淡,不可能像二十多年前那样,也可能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太贫瘠了,只有书籍可以让他们打发时间。
2012年,是我的孕育年,我当妈妈了。除了在集中看一些孕育方面的书籍外,我看书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一本书不管是不是著名作家写的,如果这本书在前三分之一不能吸引我,我就会很果断地放弃它。
最近文学界最热的话题就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他凭实力获奖无可厚非。而且他的获奖对国内文学圈子肯定会产生好的影响,会让人觉得写作终于是一件有出息的事了。我认识很多码字的人,感觉大家在聊起自己的职业时,一说到靠写字为生,在大家眼里就是不务正业。莫言获奖最起码告诉大家,写字还是可以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