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调查案件的委托辩护问题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监察法》并未规定监察调查阶段被调查人具有委托辩护权,这不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缺乏公开性,易造成诉讼程序中控辩失衡。监察调查案件中存在委托辩护是实现程序正义、权力制衡的需要,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实践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规定可以证明委托辩护在监察调查阶段的可行性。因此未来我国应该考虑修改《监察法》,允许律师介入监察调查案件提供法律帮助,且可以通过实行留置场所律师值班制度以及明确律师介入案件的具体时间及权利以实现监察调查阶段的人权保障。
  【关键词】:监察调查 委托辩护 律师介入 人权保障
  一、监察调查案件委托辩护空白存在的问题
  (一)委托辩护空白不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文简称《宪法》)早在2004年修正案中便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尽管《监察法》在《宪法》的统领下,用总则第5条表明:“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权责对等,严格监督 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但是这条规定毕竟太过于笼统,在实务中根本不足以保障被调查人的权益,难以真正实现人权保障。此外根据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通过的《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7条规定:“各国政府还应确保,被逮捕或拘留的一切个人,不论是否受到刑事指控,均应迅速得到机会与一名律师联系,无论如何不得超过逮捕或拘留之后的48小时。”由此包含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应当赋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委托辩护的权利,这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优选方式。但是当前《监察法》并没有关于委托辩护的任何规定,监察调查案件中,被调查人根本没有委托辩护的权利,甚至是在被采取人身强制措施的监察留置阶段也不享有该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这不符合国际人权保护规则。
  (二)委托辩护空白易导致控辩失衡
  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本身具有封闭性,这一直为学界所诟病。为此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2007年《律师法》第30条规定律师会见权的基础上改进了辩护权的相关内容。虽然根据《监察法》的规定,我国将监察机关取证的权力定性为调查权,并非传统侦查权,所处的调查阶段并不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但是在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领域,调查权的特征确实符合实质意义上侦查权的特征。因此缺少委托辩护权的监察调查阶段是我国法治进程的倒退。再者根據《监察法》第33条规定,监察机关通过合法调查活动所获取的所有证据资料,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都具有证据资格,这实际上表明监察机关的调查权和公安机关的侦查权能够产生相同的法律效力。当案件由监察调查阶段进入到刑事诉讼阶段时,由于被调查人无法委托辩护人及时有效地进行证据收集,也无法查证监察机关调查到的不利于被调查人的证据真实性,所以控辩双方就处在了相对不平等的位置上,这不仅不利于诉讼的公正性,甚至可能会引发冤假错案。
  (三)委托辩护空白导致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衔接困难
  根据《监察法》第45条第4款规定,当检察机关收到监察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不需要经过专门的立案和侦查程序便可以对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监察调查阶段所收集到的证据可以直接作为案件审判时的依据。在之后的刑事诉讼阶段,由于前期监察调查程序的封闭性,律师对于调查程序中证据的来源、性质很难回过头认定,这让《刑事诉讼法》第56条诉讼程序中“排除非法证据”的条款实践操作困难。同时《监察法》第41条第2款规定也没有明确是否可以向被调查人及其律师提供监察调查阶段的录音录像以供查看,给后续起诉、审判程序中律师认定证据的来源、性质、合法性等造成疑惑,难以将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衔接起来。
  二、监察调查案件委托辩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监察调查案件中委托辩护的必要性分析
  1.监察调查案件的委托辩护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需要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刑事诉讼法》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辩护的权利,这就相当于赋予其相对独立的诉讼地位,而被告人作为一个拥有了权利的诉讼主体才能与控诉方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对抗,同时充分保证律师作为辩护人身份的诉讼参与地位也才能最大限度达到控辩平衡。在监察调查案件中,由于检察机关收到监察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和案卷材料之后便可以直接进入诉讼审判程序,监察调查阶段直接为案件的审判提供了大量信息来源,因此被告人诉讼主体的独立性和抗衡性就倚赖于监察调查阶段被调查人的委托辩护权。只有当法律允许律师介入到监察调查过程中,才能以看得见的方式保护被调查人的权利和监察调查程序的公正,这也符合了法谚“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所描述的程序正义的要求。
  2.监察调查案件的委托辩护是国家权力制衡的需要
  自八二宪法实施以来我国进行的最重大的国家权力结构改革就是新设“监察委员会”这一国家机构,使得原来以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所领导的“一府两院”模式转变为“一府一委两院制”模式。 同时,我国《宪法》第127条还赋予了监察机关至高的独立性,监察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处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如此国家的监督权、调查权实质上集中为一体,国家监察机关的公权力处在案件绝对强势地位,增加了被调查人的不安全感。《监察法》通过赋予被调查人委托辩护权,可以有效缓解公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牵制住公权力潜在的任意性,在监察机关本身实行自我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律师对监察案件辅以社会外部监督,从而最大程度上制衡国家公权力。
  (二)监察调查案件中委托辩护的可行性分析
  1.香港的法律实践为监察调查案件的委托辩护提供经验
  自监察机关成立后,检察机关的传统侦查权在一定程度上便得到分离,由最初的“诉侦合一”模式开始偏向于“诉侦分离”模式。中国香港作为典型采用诉侦分离模式的地区,其法律实践就可以为《监察法》提供参考经验。中国香港廉政公署的《廉政公署条例》第10A条规定,根据条例第十条被逮捕的人可随机被带往警署或者是廉政公署办事处。如果被带至警署,那么根据《羁留人士通知书》的规定,被扣留人士享有要求获取律师名单的权利,如此一来被拘捕人士从一开始就可以要求通知会见律师,并可在律师到达前享有沉默权 如果被带至廉署办事处,被扣留者有权根据《廉政公署(被扣留者的处理)令》第4条的规定享有与法律顾问通讯的权利。同时根据香港法律,一般情况下被扣留者接受问话后,廉政公署会向其本人或者授权律师提供会谈的录音、录像记录,以保证程序的公正性。40多年间,香港反腐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其法律实践必然能为我国《监察法》所借鉴。   2.《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为监察调查案件的委托辩护提供参考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肯定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就拥有委托辩护权。而监察机关作为全方位监督、反腐的法定机构,在职务犯罪领域,其所拥有的调查权实质上具有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属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监察调查案件中的留置措施实际上是《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对被调查人可以采取的人身强制措施、它限制了被调查人人身自由,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侵犯人权的嫌疑,这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辩护的法律规定完全能为监察调查案件的委托辩护所参考。此外,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之一就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既然《监察法》就是作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中反腐力量而诞生,那么最终也要落实到审判上来,推动实现《刑事诉讼法》的最终目的。综上,笔者认为《监察法》完全可以参考《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增设被调查人委托辩护权内容。
  三、监察调查案件引入委托辩护的对策建议
  (一)修改《监察法》,增加被调查人的委托辩护权
  《监察法》的目的是以法治思想和法治方法反对腐败,进而持续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制化,那监察调查阶段也应该符合法治的基本理念。所谓法治的基本理念,其内容主要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而无论是哪一条具体的内容,均是围绕着人民的权利所展开的。由此《监察法》也应该将法治理念落实下来,监察调查阶段也应该着重保护人民的权利。笔者认为《监察法》赋予被调查人委托辩护权是人权保护的优选之策,因此我国应该考虑修改《监察法》,增加委托辩护的相关内容,具体可以参考在《监察法》第五章“监察程序”中增设允许被调查人委托辩护的法条,或者在“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这一具体法条中增设被调查人委托辩护权的内容。
  (二)实行留置场所律师值班制度
  留置权是法律给予监察机关行使人身强制措施的权利,它会对被调查人的人身自由进行严格限制,其本身就不太契合“法治”、“人权保障”等原则。在留置场所实行律师值班提供法律援助制度是将留置权法制化的有效方法。所谓留置场所律师值班制度就是指派律师轮流在特定的留置场所内为被留置人员提供法律咨询的一种援助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首先它保证了留置期间被调查人能够得到专业律师的法律帮助,符合社会和法律所界定的法治、人权标准 其次对由于被调查人自身原因不能委托辩护律师的情形起到了反方向的填补作用 最后它体现了高层次的社会公益性,是普法工作进行的鲜明旗帜。实践中可以联合各地区律师协会选择出经验较为丰富的律师们作为留置场所值班律师。
  (三)明确律师介入案件的具体时间及权利
  目前我国法律并未认可沉默权制度的存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应该对侦查人员的讯问作如实回答 仅针对与本案件无关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询问期间嫌疑人对案件所作出的供述均有可能成为案件审判的重要信息来源。按照前文所述,职务犯罪案件中监察机关的调查权实则类似于检察机关的侦查权,且《监察法》关于监察调查程序的规定并未在《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基础上得到升华,因此在律师不能介入的监察调查阶段中,被调查人的任何言辞举动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公正审判的因素。据此,笔者认为《监察法》应该避免由沉默权缺失所导致的不公正情形,具体可以参考《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即将监察调查案件律师介入的时间规定为“被调查人接受監察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被采取留置措施之日起” 同时规定律师在介入案件后,还应当依法享有律师会见权,代理申请变更、解除留置措施权,更换监察官申请权,意见表达权等权利。
  四、结语
  虽然目前《监察法》并没有关于监察调查阶段委托辩护的相关规定,但是无论就法治发展、法制完善、社会稳定、人权保障等各方面而言,规定被调查人的委托辩护权都具有重要性。监察体制改革从初步试点到全面推进历时较短,很多问题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笔者期待未来《监察法》能逐步加以修订、完善,推动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秦前红.我国监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以国家机关相互间的关系为中心[J].中外法学,2018,30(03):555-569.
  【2】冯文鹏,王颖.香港廉政公署的体制和机制及其借鉴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8(19):121-123+127.
  【3】陈瑞华.论国家监察权的性质[J].比较法研究,2019(01):1-15.
  【4】张云霄.《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探析[J].法学杂志,2019,40(01):36-43.
  作者简介:吴炫慧(1996—),女,汉族,湖南常德,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刑法学,刑事诉讼法。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中,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的发展。这一术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凝结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精华。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质的解读,从马克思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一带一路”思想,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深厚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人
期刊
【摘要】:性诉求广告是指使用含有性的内容来销售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广告类型。性诉求广告能够吸引消费者关注广告内容,但是也会引起消费者对其在道德、伦理上的质疑,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证明性诉求广告的广告效果是好是坏。未来需深究性诉求广告与产品类型匹配效果、广告呈现形式、广告主观测量偏差等问题。  【关键词】: 性诉求广告 广告效果 产品类型 呈现方式 测量偏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
期刊
【摘要】: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并使用这种世界观来定义世界。 每个国家和人民对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和其他文化都有不同的理解。在世界格局的产生中,语言至关重要。同时,语言是不同民族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必要工具。语言是连接世界景观和跨文化交流的纽带之一。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 跨文化交际 语言 联系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所形成的知识的总和。是人这一认识活动主体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
期刊
【摘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问题是近现代经典作家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种论述颇多。其中立法权的归属问题是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理论中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关键点。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曾经尝试过用他的立法权理论解决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的分离问题,但是后来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后面简称《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立法权理论。本文将以立法权和国家制度的二律背反为讨论对象,梳理两者的观点和逻辑,并且探求争
期刊
【摘要】:当前学术界虽有大量文献研究欧洲对华政策和中欧关系,但对“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在当前欧盟对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主要谈在“一带一路”提出后,欧盟对中国的政策确实变了,而且这个变化与一带一路有关。“一带一路”下,欧盟不仅在外部面临与中国的竞争,内部还出现了离心、成员国竞争加剧、价值观遭到冲击等问题。从最新发布的《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多方面合作仍是主流,但
期刊
【摘要】:应用心理学即通过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使用,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心理学科有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所呈现出现的方式主要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本篇文章立足于应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实践科目、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学生理解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 实验教学改革 存在问题  引言  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学
期刊
【摘要】:卓尼藏族“打巴奥”仪式是传统“三格毛”藏族婚俗当中的哭嫁歌,哭嫁广泛流传于洮州地区,但卓尼藏族的哭嫁歌具有典型的本土文化特征。藏族哭嫁歌属于民族音乐学研究范畴,其歌声属于卓尼藏族人民生活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立足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哭嫁仪式文化与艺术的双重表演属性、仪式的文化功能和人类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卓尼藏族 “打巴奥” 哭嫁歌 文化阐释  “打巴奥”是卓尼县觉
期刊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相机已经成为艺术家用来创作的常用辅助工具。摄影术自1839年在法国诞生以来,它实现了人们客观记录眼前所见一切的梦想,其精确性与机械性让人赞叹或惊惧不已。一些艺术家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初就敏锐地察觉到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他们开始尝试把摄影的观察方法和光影效果等美学特征引入到绘画领域中,其目的就是在于使绘画能够打破传统绘画方式的束缚而有所创新。德加有别于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造型更
期刊
【摘要】:新时期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信息安全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到普通的文件,大到企业核心机密与国家机密等,一旦发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如此,就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合理利用,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的合理严格管理,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应用中存
期刊
【摘要】:网络热点事件已经影响了当事人或相关人的社会生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探究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发展规律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分析,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发展的本质是舆论场的互动过程。本文选择2016年11月3日在微博引爆舆论的“江歌案”进行案例分析思考,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舆论场域互动 网络热点事件 江歌案  一、网络热点事件的场域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