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刍议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以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促进旅游业形成壮大的外部因素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了划分,对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深化对旅游业性质认识和定位,探索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并对青海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青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经济与管理
   对于一个经济行业或者经济现象,人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加以分析和研究。旅游业也不例外,例如,对于旅游业的发展、管理、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研究,不一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既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对应的研究工作指出了重点。一方面,青海积极设定了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众多的研究门类中,旅游业发展研究是现下研究的重中之重,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应当居于核心地位。本文转换新的旅游业发展研究思维,将旅游业发展的要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对旅游业发展问题加以分析,旨在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的认识和定位,探索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寻求推动青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一、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海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世界级旅游资源为品牌、国家级旅游资源为支撑、省级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多层级旅游资源体系,具有旅游资源高原旅游特色鲜明、生态旅游资源众多、夏季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等特点,青海夏都旅游胜地的形象深入人心。进入“十三五”时期,青海省旅游业也进入跨域式發展的新阶段,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以及旅游厕所等各基础要素都在不断发展,为旅游业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们对于旅游的整体需求,也由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更高品质的旅游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转化,旅游不再是单纯的走马观花去目的地打卡浏览景点,更多的是对目的地另一种生活体验。在新的需求下青海省着力打造智慧旅游,加快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自驾车旅游示范省。近几年青海旅游业发展态势较好,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旅游关注度持续提升,为今后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见下表)。
   青海省旅游业目前发展得到的成绩固然可喜可贺,然而在其跨越式发展的境遇下,离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青海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除了现在制定的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自驾突破、开放联动融合发展高端定位创新突破、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等政府发展战略外,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其发展状态,找寻深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二、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旅游业发展研究状况简述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本文聚焦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论著,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耙梳,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界对于青海旅游业关注与研究的力度,随着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壮大逐步增强,研究的重点也跟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变化,在每一个阶段都及时跟进行业发展状态,及时对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便于论述,现将国内学者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作以分析。
   1.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1979-1999)
   这一时期青海旅游业方兴未艾,正处于萌芽期和准备期。改革开放后,受内地省份的影响,青海也逐渐感受到了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商机,但受旅游相关行业(外部要素)发展滞后的制约,青海旅游业发展步伐缓慢。然而,学界领风气之先,以特有的学术敏锐感,前瞻性地开展了对青海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主要包括张忠孝、刘毅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青海旅游业的物质基础、资源类别、开发条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总体发展的构想;沙永禄着重研究了旅游相关产业等外部要素的发展状况,并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许英国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对青海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梳理,是为青海特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开发思想之滥觞。随着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学界的思考也更加深入,眼界也越发宽广。杨树青、张忠孝、朱丽东以扩大旅游业规模效应为出发点,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徐文林、曹广超则对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给予关照,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2.新世纪初至党的十八大前(2000-2012)
   这一时期是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产业正在逐步形成,旅游相关行业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学界的研究重点从旅游资源的挖掘、通论性的构想等方面,逐渐转向对旅游相关行业(外部要素)的深入研究。首先,是对青海旅游业发展问题的宏观研究,鲁顺元、谢佐、赵启中、肖莉等人立足青海实际,对西部大开发中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加快青海旅游业发展步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张雷硕士论文《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研究》首次专篇聚焦青海旅游业,对旅游资源、市场、人力资源、资金等外部要素作出综合性研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其次,是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注与展望。其中,余永英、李巍对藏区旅游业整体发展进行了构想。李东曲、丁生喜、高丽对县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构想。张登上、李强、王顺道、对青海湖旅游业深度开发进行了构想。值得一提的是,张剑于2002年对青海农垦发展旅游经济的设想和2008年黄芸玛通过对新西兰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深入调查,对青海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的研究,都极具特点。第三,是对青海旅游产业开发利用及可持续问题的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2008年张世花《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009年天津大学刘同德博士论文《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此外,还有对生态、文化、体育、特色旅游开发的研究;运用经济学模型对旅游业进行分析研究;对旅游客源、气候、资源、景点、人力资本、公路交通等外部要素在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运用经济学模型、对照比较等方法,对旅游品牌价值、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3.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2012-2019)
   这一时期是青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时期。旅游业规模更加庞大,经营更加规范,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时期的研究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过去一些领域的研究已无人问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热点研究的领域,出现了对于青海旅游业发展问题通论性著作。2013年9月,“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为青海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马桂芳发表《青海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一文,最早开始对丝路新机遇问题进行分析研判;2016年董华朋发表《“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文再次探讨;2019年王玉邦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格尔木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和2020年王建华发表的《“一带一路”倡议下青海省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互动发展研究——以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两篇文章,对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随着旅游产业体量的不断增大,金融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方面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金融业务部课题组在《金融支持青海旅游业发展调查﹝2012﹞》和张会君《金融支持与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及策略研究﹝2017﹞》方面的成果。
   三、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和定位
   通过上述学术史的回顾,可以看出,学界对于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于旅游业本身性质和定位等问题的探讨稍显乏力,这就导致研究方向比较散乱等问题,因此,本文首先拟对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进行探讨,进而对其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探索。正如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的那样:“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一词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由于经济理论分析总是倾向于以个体企业而非产业为起点,因而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进行明确的界定,而且要弄清楚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同样,在讨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旅游业的形成过程进行回顾,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進行分析,对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作出界定,对旅游发展研究学术史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1.促进旅游业形成壮大的外部因素
   在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需要众多外部行业的支撑,例如交通、服务、餐饮、酒店、娱乐、文化行业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外部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表现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需要指明的是,这些相关行业往往先于旅游业存在,并且是独立于旅游业的经济行为,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其发展壮大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非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它们只是促进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而,认为通过发展壮大各种外部行业,就能够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2.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因素
   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旅游行业一经形成,便“内生化”诸多增长要素。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对决定总产出水平的各种因素的深入研究,其实就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探讨”。这就启示我们,在当前阶段研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时,应当更多地关注旅游业“内生化”的要素和动力。由于第三产业的特殊性,其内部发展因素并非仅仅表现为某一具体的行业或者服务,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新、奇、险、优”等等。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之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统领因素。创新的根本就在于对旅游业“新、奇、险、优”等内部要素的不断升级和更新。还应当注意,由于“内生化的理论过程只能改变而不能消除外生给定的变量……增长模型永远包含着尚未内生化的因素”,促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因素也是一个因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
   3.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内外部因素的关系
   受发展经济学理论启发,还应当认识到,由于“新的增长模型……将原来的模型中外生给定的前提和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因而在新的条件下,外部因素可以转化为内部因素,也就是说,外部因素蕴含着新的内部因素的萌芽。同样,“新的增长模型……又提出新的外生给定的前提和变量”,内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变为外部因素。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如同银币的两面,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共同促进着旅游业的发生发展,两者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在旅游业形成时期,外部因素起主导作用,在促进旅游业扩大规模、高速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旅游业的完成时期,即旅游业作为一个完整行业之后,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对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具有决定性意义。
   4.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和定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作为一个行业而言,是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逐渐形成的。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不同,第三产业中的诸多行业,往往是由多个行业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的一种抽象的、属于历史范畴的行业。与工农业相比,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下,旅游业更表现为一种经济现象,而非经济本质。因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探索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加以划分,否则就会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就无法找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路径与方法,无法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对于青海旅游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外在要素的变革方面,这在旅游行业的形成壮大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拓展外部要素,的确可以达到扩大旅游行业规模的目的。然而,单纯提升外部要素,旅游行业就会出现“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状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就无法实现。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无论你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你都不能造出一辆火车出来。只有从马车跳到火车的时候,你才能取得10倍速的增长。”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过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即对现有行业各个内生要素的不断提升和改进。青海旅游业提质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必须通过加强旅游业内在要素的提升和变革来实现。内在要素的提升,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建空中楼阁,不能想当然地去谋划,而是必须以市场为主导,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旅游目的地服务的“新、奇、险、优、快”等方面下力气、做文章,从而真正实现青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桂芳.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的思考[C].探索创新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259-264.
   [2]肖莉.青海旅游业发展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9(05):62-67.
   [3]马桂芳.青海旅游业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4]罗卫东.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比较研究”课题组集体撰写,左大培、杨春学主笔.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6]康玲、沈宏.青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赵盛君(1989- ),女,汉族,青海省湟中区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1732条在线评论的分析(来自于京东、淘宝、拼多多网站的食品类产品),笔者发现消费者高度关注包装、外观及味道等产品特征,但这种关注度会随着产品销量类别及上架平台的差异而发生改变。本文给出了多种情景下消费者所关注的产品特征,其一方面建议商家适时调整营销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也建议平台方优化评价机制,以引导消费者对高关注度的产品特征进行評价,从而给予后续评论
期刊
摘 要:基于市场上越来越多瓶装水的上市,以及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矿泉水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让人不得不重视水资源浪费问题。而Life Water公司发现在各种会议聚会结束后很多喝了不到一半的水都会被浪费,因此提出创意以一瓶水的价格售卖半瓶水,获得的金额一半用于爱心援助,捐赠给缺水地区。为了了解该半瓶水理念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接受程度,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调查,分析“半瓶水”销售的可行
期刊
摘 要:文章从销售百分比法的角度,以家电零售业典型公司苏宁易购为例,对其2019年的资金需求量进行估测,并将预测结果与苏宁易购2019年的半年报和三季报筹资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差异。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后,通过观察销售百分比法的使用过程,分析销售百分比法存在的局限性。在上述分析的条件下再对其进行改进模式的展望分析,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条件下提出修正百分比法和动态平均法两种改进模式。  关键词:销售百分
期刊
摘 要: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统称。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小微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跨境电商这种新兴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我国贸易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广东省江门市近年来小微企业跨境电商发展速度迅猛,发展势头居高不下。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江门市小微企业跨境电商卖家们带来了较大影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江苏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流通体系是以农贸批发市场和农贸超市为中间环节,两头连接农民和消费者,中间穿插有农产品经纪人和次级农贸市场等中间环节。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流通体系具有一些问题比如环节过于冗长等。因此,基于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以现有流通体系的各个环节,指出各个环节应该如何提升和结合的策略,以保障农产品流通效果和降低农产品损耗率的同时,达到提高
期刊
摘 要:在“五突破,一加强”的“双百”改革整体要求下,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变革的重要一环。传统国有企业在推进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势必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笔者通过对Y集团开展中长期激励过程的剖析,重点分析了集团管控的“一插到底”与企业实施核心员工持股需要更明确的经营自主权及团队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领导干部无法“上持下”持有下属企业股权与创新型企业本级人才储备相对薄弱之间的矛
期刊
摘 要:农业的进步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种子行业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种子行业当前正面临着创新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高端人才不足等严峻的挑战。若要改变这种现状,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是关键。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激励因素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种业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了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励机制,以保障优秀科研人
期刊
摘 要:“稳定税负”释放了结构性减税的价值取向,减税的最大制度改革就是“营改增”。从税制衔接、纳税人界定、税率选择、进项抵扣、发票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情况,检验“营改增”对企业减轻税负的有效性。根据“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全面评价山东省“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营改增;减税政策;税负影响   结构性减税政策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于2012年1
期刊
摘 要:“中国2025”战略下,社会关注热点之一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推进必定会使中国制造业发生巨大变革,就要求成本管理与时俱进。文章介绍了“中国2025”提出的背景和智能制造的内涵,并介绍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然后以海尔为案例企业,介绍了海尔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措施及成效,说明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需从战略层面,更加科学全面精准地进行成本管理。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管理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电商平台主要由阿里集团、京东集团、唯品会等电商巨头占据,并且随着国内电商不断发展,市场逐步成熟,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为了开拓市场,刺激更大的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展国际贸易,发展跨国电商。2018年“双11”期间,京东全球购,全球好物节再次迎来高潮。以高品质和极速物流著称的京东全球购作为国内优质跨境电商平台,吸引了众多海外知名品牌的入驻,消费者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