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品教学程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初中生课程多、学业重,有识之士提出“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战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发出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的口号。的确,教学高效减负已迫在眉睫,而课堂教学实效决定着“减负”的成败。本文结合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教学,就如何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谈谈笔者的看法。
  有关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绪、意志或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色彩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思路,而且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会产生影响。品德生活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而思品课教材一般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学生周围的事例来感染、教育学生,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备课时进入“角色”,体会教材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让学生的心灵撞击出火花。对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教学笔者安排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案例叙述
  1.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笔者将学生分成5个活动小组,分别完成5项任务。
  问卷组:问卷调查身边的教师。
  调查组:跟踪调查教师的一天。
  扮演组:扮演小老师。
  搜集组:搜集歌颂老师的名言名句。
  查找组:查找历史上尊师敬师的事例。
  2. 情景导入
  先播放余姚山区教师徐立科扎根山区任教19年,最后积劳成疾倒在讲台上的先进事迹录像,然后让学生由徐立科联想到身边的老师,导入新课。
  3. 案例剖析
  展示小华因误会而与老师闹别扭,导致成绩直线下滑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的结论。
  4. 辩论舞台
  先引出辩题:“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辩论,归纳教师的作用,得出结论: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5. 调查实录
  请问卷组、调查组、扮演组、搜集组分组汇报课前活动的情况,归纳教师“无私、辛苦、爱生”等工作特点,为爱师教育打好认识基础。
  6. 直抒心声
  以“说说我的好老师”为题,让学生直抒心声,表达爱师的情感,播种爱师的种子。
  7. 故事荟萃
  让查找组讲述尊师敬师的故事,明确爱师方向,让爱师之情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8. 真情回报
  鼓励学生动手为老师制作小礼物,让爱师之情开花结果。
  9. 反思提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兴趣盎然,感情真实,达到了张扬个性、提高能力、内化情感以及培养合作精神等教学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笔者体会到,要达到高效减负,提高课堂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抓住以下几点。
  1. 基本点——课前体验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所以,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查询、角色扮演等途径去亲身体验、感受、体味和领悟。因为有了体验,才能激发探究欲望,提高能力,唤起真实情感,形成健全人格。本节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体验各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为课堂教学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2. 激趣点——情境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可以是一组自拟的矛盾冲突,可以是传统故事,也可以是影视花絮,等等。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徐立科放弃优越条件、扎根山区的真实事例,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老师开始,探究师生关系。
  3. 兴奋点——引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所以,教师不能“满堂灌”,以免扼杀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不能内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偏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旨。为此,我们必须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成果的分享者,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点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火花。在这节课中,笔者共设计了8个教学环节,其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即议师—辩师—知师—爱师(播种—生根—成长—结果),层层深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张扬了学生个性,内化了学生情感。
  4. 发展点——问题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笔者认为,试图在一节课中完美无缺地解决所有问题的课,恰恰是最不完美的课。相反,学生生成的问题越多,这一节课的教学意义就越大。因为学生只有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才能推动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不能压制学生问题的生成,制造所谓的“完美”,而且还应创设宽松、民主的问题生成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反思,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让学生在反思和质疑中激发灵性、展现能力。在本节课“反思提高”这一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在享受本节课给他们带来的收获的同时,也纷纷提出问题,如:在活动中碰到困难如何解决?应如何回报教师?如何给教师“减负”?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使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生命光彩的焕发。
  总之,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要在教法、学法上多想想办法;同时,正确处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法、学法双重优化,常教常新,激兴活趣,持之以恒,我们追求的“高效”“减负”的目标就能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而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必要学业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不等于不要管理。相反,教师应更讲究教学艺术,以切实达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
其他文献
“原生态”问题是指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的主动对话与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建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今天.学生提出的“原生
摘要:本文针对劳动力市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形成的两个主要集团的利益进行分析,从城市政策角度分析两集团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得出两集团之间并未形成“零和博弈”,且农村移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结果。并据此分析这一结果产生的制度与政策原因,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利益调整 政策分析    Th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benefits in the c
话本小说在清代的衰落,从康熙中后期就已露出先兆了,衰落的表现主要包括三方面:话本小说作品数量的减少,话本创作质量的降低,话本小说体制的局限性。乾隆年间出现的《娱目醒心
本文对近几年来柔性多体系统建模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详细阐述了曲梁结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工程意义.结合连续介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介绍了平面曲梁
<正>布拉克在小学期间的成绩不好,小学老师因此不看好他,在毕业时推荐他去上主体中学(Hauptshule,主要对接职业教育,在德国四类中学中社会声望最低)。但是,布拉克的父母没有
期刊
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关于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讨会(IUTAM symposium on nonlinearstochastic dynamics and co
当今小学品德课堂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已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课堂呼唤“生态化”。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自觉践
随着能源技术、微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力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载荷特点从力扩展到多场至多系统,其尺度空间
一、 问题的提出  教师普遍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直接选用高考实验题和网上流行的实验题作为平时实验的考题. 即使是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中,也莫能例外,最多是将这类实验题稍微加工一下,难以见到富有原创性的高中物理实验题. 这种做法容易带来两个不良的后果.  1. 脱离学生真实的实验情境  纵然是具有权威性的高考试题,直接采用也会出现脱离学生真实实验情境的问题. 比如,2012年某省高考理综卷19题第(
摘要:品牌,日益成为消费者和商家津津乐道的和追捧的名词。那么,要不要创立品牌,品牌对于消费者和商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去分析品牌带来的经济效应和成效,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根据经济理论中供求分析、博弈分析和经济效用论,最终得出,对于高档商品的消费,消费者更宁愿选择品牌;而商家选择品牌,有益于市场竞争,也给厂商带来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品牌 经济学 分析    The brand economi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