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风入松·戏人去妾》)“任芙蓉、月转朱阑。天气已凉犹未冷,重九后、小春前。”(《糖多令·寿东轩》)“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少年游》)“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着高天下。黄埃扑面,不成也控赢马。”(《念奴娇·寿薛稼堂》)“身老大、饮敲秦缶,懒移陶臂。万误曾因疏处起,一闲且向贫中觅。笑新来、多事是征鸿,声嘹呖。”(《满江红》)在词作的创作中,蒋捷兼容并蓄,融豪放之跌宕流畅、婉约之含蓄蕴藉于其词作之中,这种创作实践在宋末元初的词坛上有其意义所在。正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一书中所说:“总体上看,宋末词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的拓展,其他词人主要是融合和深化。比较典型的是蒋捷,他融合了辛、姜两派的长处,而自成一家。”
《竹山词》于词史之特殊贡献除其于创作中兼容婉丽清新与跌宕豪放之风格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各家之借鉴与学习。
首先,于蒋捷词作之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姜夔词作清新雅丽的学习:“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万叠花愁,正困倚、钩阑斜角。”(《解连环·岳园牡丹》)“玉子敲枰,香绢落剪,声度深几许。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谩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永遇乐·绿阴》)“三更梦断敲荷雨,细听来、疏点还歇。茉莉标致别。占断了、纱厨香月。”(《秋夜雨》)正是蒋捷对于姜夔清新词风不遗余力的学习继承,才使得历来词论家每每论及“清空”一格时,蒋氏都是不可遗漏之代表人物。正如谢章挺《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引凌廷堪语云:“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
其次,在《竹山词》中还可看到苏、辛之余风,沉郁而不失慷慨激昂之志。当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向蒋捷袭来时,他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在婉丽词作中无法表现时,亦不得不于狂啸怒骂中喷薄而出,这便使得蒋捷词作偶为狷狂之语,是辛氏豪放遗风之继承。《词学集成》卷一有云:“以辛拟太白,以苏拟少陵,尚属闰统。竹山、竹屋、梅溪、碧山、梦窗、草窗,则似中唐退之、香山、昌谷、玉溪之各臻其极。”如“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贺新郎·秋晓》)“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竹山词作沉郁如此,正所谓“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最后,亦可看到于蒋捷《竹山词》中,亦有如杨诚斋般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可人之作:“新春景,明媚在何时。宜早不宜迟。软尘巷陌青油宪,重帘深院画罗衣。要些儿,晴日照,暖风吹。”(《最高楼·催春》)“春晴也好。春阴也好。着些儿、春雨越好。”(《解佩令·春》)“斜阳牛卧处,牧童攀。劝花休苦恨天天。从来道,薄命是朱颜。”(《小重山》)这些明白如话的语言、自然风物与生活情趣的写照,都可说是蒋捷于杨万里处“诚斋体”学习与借鉴的结果。
蒋捷《竹山词》中诸作,正是他对各家的学习与借鉴,其词作中清新婉丽、炼字精巧,豪放激荡、感慨苍凉,活泼可人、风趣自然的特点均有所展现,可以说他的《竹山词》正是杜甫所倡导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创作实践的结果。刘熙载《艺概》卷四评价其词云:“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镇密,语多创获。”评价当是极为中肯的。
作为“宋末四大家”的蒋捷,在宋元易代的时代更易中,饱尝着“此恨难平君知否”的亡国之痛,心怀着“何日归家洗客袍”的故国之思,选择了淡泊名利,退隐江湖的艰辛生活,历经人世风霜,因此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炼就了淡定从容的情怀;蒋捷虽然生活在南宋遗民词人结社风气浓厚的时代,但个性的卓而不群,使他选择了淡出南宋遗民词人群体,独自吟咏,独行江湖,融婉约与豪放之神韵,词作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抒写黍离之悲的同时,葆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不失乐观热情。
参考文献:
[1] 凌天松.蒋捷词艺术特色探源[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牛海蓉.蒋捷词心三部曲[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
[3] 潘大春.论蒋捷词的艺术风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竹山词》于词史之特殊贡献除其于创作中兼容婉丽清新与跌宕豪放之风格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各家之借鉴与学习。
首先,于蒋捷词作之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姜夔词作清新雅丽的学习:“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万叠花愁,正困倚、钩阑斜角。”(《解连环·岳园牡丹》)“玉子敲枰,香绢落剪,声度深几许。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谩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永遇乐·绿阴》)“三更梦断敲荷雨,细听来、疏点还歇。茉莉标致别。占断了、纱厨香月。”(《秋夜雨》)正是蒋捷对于姜夔清新词风不遗余力的学习继承,才使得历来词论家每每论及“清空”一格时,蒋氏都是不可遗漏之代表人物。正如谢章挺《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引凌廷堪语云:“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
其次,在《竹山词》中还可看到苏、辛之余风,沉郁而不失慷慨激昂之志。当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向蒋捷袭来时,他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在婉丽词作中无法表现时,亦不得不于狂啸怒骂中喷薄而出,这便使得蒋捷词作偶为狷狂之语,是辛氏豪放遗风之继承。《词学集成》卷一有云:“以辛拟太白,以苏拟少陵,尚属闰统。竹山、竹屋、梅溪、碧山、梦窗、草窗,则似中唐退之、香山、昌谷、玉溪之各臻其极。”如“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贺新郎·秋晓》)“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竹山词作沉郁如此,正所谓“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最后,亦可看到于蒋捷《竹山词》中,亦有如杨诚斋般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可人之作:“新春景,明媚在何时。宜早不宜迟。软尘巷陌青油宪,重帘深院画罗衣。要些儿,晴日照,暖风吹。”(《最高楼·催春》)“春晴也好。春阴也好。着些儿、春雨越好。”(《解佩令·春》)“斜阳牛卧处,牧童攀。劝花休苦恨天天。从来道,薄命是朱颜。”(《小重山》)这些明白如话的语言、自然风物与生活情趣的写照,都可说是蒋捷于杨万里处“诚斋体”学习与借鉴的结果。
蒋捷《竹山词》中诸作,正是他对各家的学习与借鉴,其词作中清新婉丽、炼字精巧,豪放激荡、感慨苍凉,活泼可人、风趣自然的特点均有所展现,可以说他的《竹山词》正是杜甫所倡导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创作实践的结果。刘熙载《艺概》卷四评价其词云:“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镇密,语多创获。”评价当是极为中肯的。
作为“宋末四大家”的蒋捷,在宋元易代的时代更易中,饱尝着“此恨难平君知否”的亡国之痛,心怀着“何日归家洗客袍”的故国之思,选择了淡泊名利,退隐江湖的艰辛生活,历经人世风霜,因此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炼就了淡定从容的情怀;蒋捷虽然生活在南宋遗民词人结社风气浓厚的时代,但个性的卓而不群,使他选择了淡出南宋遗民词人群体,独自吟咏,独行江湖,融婉约与豪放之神韵,词作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抒写黍离之悲的同时,葆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不失乐观热情。
参考文献:
[1] 凌天松.蒋捷词艺术特色探源[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牛海蓉.蒋捷词心三部曲[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
[3] 潘大春.论蒋捷词的艺术风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