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设计多种活动形式。
一、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初中英语展示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社《初中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题为Ammals,课型为口语课。
二、课堂教学回顾
1.导入与准备(用时5分钟)
(1)授课教师与学生谈论地图,直入正题。
T:What can you seeinthepicture?
S:We can see some kinds of animals.
T:Which country is it?
S:China.
(2)授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动物的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要先举行一个竞赛,胜者可以赢得这些礼物。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以下两个层次的活动:
A.课件呈现一些世界各地的动物图片,画面由局部到整体。四组学生比赛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先猜对者获胜。
B.四组分别派学生到讲台前,该学生背对屏幕,课件呈现世界各地的动物全景图片,本组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台前学生根据本组学生的描述猜测动物。猜对后,该学生进一步描述该动物,本组其他学生随时补充。每组有两幅图片,用时较少且描述得较详细、准确的小组获胜。该环节中呈现的动物有:panda,alephant,koala,tiger,monkey,dolphin,dog,cat,grraffe等,大多是学生将在本课所用材料中接触到的。
2.将图片与动物的名称搭配(用时7分钟)
结合前面出现的动物,派几位学生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1)屏幕展示答案。
(2)学生读单词(每个三遍)。
3.小组活动(用时5分钟)
授课教师设置情景:I like elephants.because they're clever.What about you,Linda?然后问其中一位学生“Does he/she like…?”课件呈现所有动物的图片,两人互问,同时呈现以下形容词:friendly,nice,cute,clever,smart,fun,big,small,dangerous,inter-esting。学生独立练习后,授课教师让几组学生表演对话,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整个对话与提问过程,包括授课教师对部分内容的解释。
授课教师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种动物,但不告诉动物的名称,写完站起来读,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用时约5分钟。
4.调查活动(用时6分钟)
授课教师发给学生一份表格,告诉学生站起来去问其他同学问题,并记录下来。所问问题如:A:Do you like____?B:Yes,Ido/No,I don't.Because they Rre very kind of____.A:What areyour favorite animals?B:My favorite animals are____,because theyare very kind of____.
5.活动与展示(用时6分钟)
学生积极站起来展示调查的结果,授课教师适当给予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同时提出: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
(1)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并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color,food,live,animal,look like,包括布置任务在内,用时共2分钟。
(2)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所选的动物,并允许其他学生给予补充。
三、本节课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本节课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整节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导人与准备、活动与练习、展示与回报。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授课教师在导人环节用时5分钟,活动与练习用时12分钟,展示与回报用时6分钟。可以看出,授课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活动环节。课后,笔者与授课教师交流时得知,授课教师的意图是希望在展示课教学中利用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活动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1.直接导入,引发活动兴趣
从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来看,导入环节的处理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个环节中,授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呈现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后设计的两个层面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接下来的展示与回报作准备,又能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该活动中。本环节还集中处理了活动材料中出现的生僻单词,为后面的谚语扫除了一些障碍。
2.灵活多样性
课堂结尾的设计讲究艺术,新颖别致,用谚语“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作为结束语,有的放矢,余味无穷,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人类滥伐森林、恣意污染环境、无情屠杀动物所带来的后果及危害,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建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决心。
四、本节课有待商榷的地方
1.材料的呈现是否合理
本节课学生首次接触活动材料的方式是搭配,而非读。授课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利用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活动,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但材料却过于简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已学的知识,关注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2.任务的设置是否有效
在初步感知材料环节,授课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What do they come from?
(2)Which country is it?
对照材料可知,这两个问题非常适合此项任务,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回答,而且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是一种巩固,对特殊疑问句又是一次复习,因而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对待诸如此类的提问还可用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使得有些生僻或又有难度的问题浅显而易懂,从而达到了教学中的要求和目的,并且掌握起来不易忘记。这就是我们目前提到的知识认知运用的作用。教师不但能够传授知识,解惑,而且能够发掘好的教学方法去运用,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有独到的一面。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下新形式的一种要求,课堂活动的设计贴近生活,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搭就了实践平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即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对世界有所了解,正确地认识不同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正确把握英语较小的重点和方向,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继而提高教学水平,也能提高研究水平。
一、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初中英语展示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社《初中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题为Ammals,课型为口语课。
二、课堂教学回顾
1.导入与准备(用时5分钟)
(1)授课教师与学生谈论地图,直入正题。
T:What can you seeinthepicture?
S:We can see some kinds of animals.
T:Which country is it?
S:China.
(2)授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动物的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要先举行一个竞赛,胜者可以赢得这些礼物。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以下两个层次的活动:
A.课件呈现一些世界各地的动物图片,画面由局部到整体。四组学生比赛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先猜对者获胜。
B.四组分别派学生到讲台前,该学生背对屏幕,课件呈现世界各地的动物全景图片,本组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台前学生根据本组学生的描述猜测动物。猜对后,该学生进一步描述该动物,本组其他学生随时补充。每组有两幅图片,用时较少且描述得较详细、准确的小组获胜。该环节中呈现的动物有:panda,alephant,koala,tiger,monkey,dolphin,dog,cat,grraffe等,大多是学生将在本课所用材料中接触到的。
2.将图片与动物的名称搭配(用时7分钟)
结合前面出现的动物,派几位学生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1)屏幕展示答案。
(2)学生读单词(每个三遍)。
3.小组活动(用时5分钟)
授课教师设置情景:I like elephants.because they're clever.What about you,Linda?然后问其中一位学生“Does he/she like…?”课件呈现所有动物的图片,两人互问,同时呈现以下形容词:friendly,nice,cute,clever,smart,fun,big,small,dangerous,inter-esting。学生独立练习后,授课教师让几组学生表演对话,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整个对话与提问过程,包括授课教师对部分内容的解释。
授课教师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种动物,但不告诉动物的名称,写完站起来读,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用时约5分钟。
4.调查活动(用时6分钟)
授课教师发给学生一份表格,告诉学生站起来去问其他同学问题,并记录下来。所问问题如:A:Do you like____?B:Yes,Ido/No,I don't.Because they Rre very kind of____.A:What areyour favorite animals?B:My favorite animals are____,because theyare very kind of____.
5.活动与展示(用时6分钟)
学生积极站起来展示调查的结果,授课教师适当给予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同时提出: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
(1)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并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color,food,live,animal,look like,包括布置任务在内,用时共2分钟。
(2)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所选的动物,并允许其他学生给予补充。
三、本节课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本节课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整节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导人与准备、活动与练习、展示与回报。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授课教师在导人环节用时5分钟,活动与练习用时12分钟,展示与回报用时6分钟。可以看出,授课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活动环节。课后,笔者与授课教师交流时得知,授课教师的意图是希望在展示课教学中利用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活动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1.直接导入,引发活动兴趣
从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来看,导入环节的处理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个环节中,授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呈现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后设计的两个层面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接下来的展示与回报作准备,又能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该活动中。本环节还集中处理了活动材料中出现的生僻单词,为后面的谚语扫除了一些障碍。
2.灵活多样性
课堂结尾的设计讲究艺术,新颖别致,用谚语“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作为结束语,有的放矢,余味无穷,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人类滥伐森林、恣意污染环境、无情屠杀动物所带来的后果及危害,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建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决心。
四、本节课有待商榷的地方
1.材料的呈现是否合理
本节课学生首次接触活动材料的方式是搭配,而非读。授课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利用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活动,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但材料却过于简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已学的知识,关注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2.任务的设置是否有效
在初步感知材料环节,授课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What do they come from?
(2)Which country is it?
对照材料可知,这两个问题非常适合此项任务,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回答,而且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是一种巩固,对特殊疑问句又是一次复习,因而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对待诸如此类的提问还可用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使得有些生僻或又有难度的问题浅显而易懂,从而达到了教学中的要求和目的,并且掌握起来不易忘记。这就是我们目前提到的知识认知运用的作用。教师不但能够传授知识,解惑,而且能够发掘好的教学方法去运用,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有独到的一面。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下新形式的一种要求,课堂活动的设计贴近生活,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搭就了实践平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即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对世界有所了解,正确地认识不同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正确把握英语较小的重点和方向,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继而提高教学水平,也能提高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