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琴作为外来传入的乐器,据今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逐渐发展成为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之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影响,民族乐器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接受西方的乐器,并进行移植改编。针对近现代扬琴演奏中的现象,文章从江南丝竹扬琴曲《弹词三六》和美国农村乐曲《乡村抒怀》两首乐曲为例,展开讨论,一方面肯定了移植外国乐曲对扬琴演奏的提高等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移植乐曲只是一时之需,其目的是吸收优秀的音乐文化,在接受中不断强化自己,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中国传统乐曲。
【关键词】:扬琴;移植;创作
一、引言
扬琴作为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类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作为独奏、合奏或者伴奏类乐器使用。亦有“中国钢琴”之美誉。在中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中,扬琴是唯独兼有广泛地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乐器。扬琴本是外来乐器,由明朝末期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伴奏乐器逐渐发展到独奏乐器,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之中。现如今的21世纪,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影响中国发展的不在仅仅只是经济或者政治,音乐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单就扬琴音乐作品来说,移植改编国外的音乐作品以成为一种潮流。受扬琴演奏方法的限制,移植改编国外的音乐作品,对扬琴的演奏、音乐作品的表达,都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扬琴作品因其特有的风格特点,也被保留下来。江南是扬琴最早传入我国的地区之一,因其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同时又有着较深的音乐基础,教早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及艺术风格,并对我国后来扬琴的发展起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笔者将以江南丝竹乐曲《弹词三六》以及美国乡村乐曲《乡村抒怀》这两首乐曲为例,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从分析乐谱以及表演方式的角度,试论当今环境下的中国扬琴在乐曲选择方面的发展。
二、江南丝竹曲《弹词三六》
江南丝竹是流传于江、浙、沪等地区的民间器乐艺术,由于当时主要用丝弦和竹制的乐器演奏,故称为江南丝竹。而扬琴则是江南丝竹乐中主要的乐器之一。《弹词三六》便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中代表作品之一,原名为《三六》,扬琴曲《弹词三六》则是根据丝竹琵琶、三弦名家夏宝琛、金筱伯的演奏谱改编为丝竹扬琴独奏曲的。后经过几代人的改编、整理而成为流传于今的扬琴独奏曲。本篇文章所用的版本为项祖华老师整理的乐曲。这首乐曲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活泼,极具江南特色。
谱例一:《弹词三六》节选
全曲的开始,由两组双音自由延长轮音组成,第一小节中音区小三度,强拍开始随后减弱,第二小节则由弱渐强降到极弱,呼吸记号处做一个简短的“肢体呼吸”表明一小分句的结束。接下来的几小节中,进入有节奏的正板,也就是全曲的主题,由单音双音交替进行,速度慢起渐快,力度由弱渐强。演奏这段旋律时,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变化,双音轮竹演奏时力度快速变化,给人一种场面壮观、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后的单音马上弱回去,在听觉感受中不是那样的呆板。乐曲在这几小节中不仅运用了双音轮竹,同时还运用了“前倚音”的装饰音中加入颤音的技法,使乐曲的听觉感官中有跳跃的感觉。乐曲气韵生动,看似简单,却散发着艺术魅力。
谱例二:《弹词三六》节选
第三小节开始的坐音练习,力度由突弱逐渐加强,十六分音符中,本就重点强调第一个音,而在此处加入了坐音联系。重点强调第一个音以后,力度突弱,根据旋律线条渐强,依旧在听觉处理上不会使演奏者觉得枯燥,同时,低音中音的交替演奏,表现出江南流水的柔柔清波。演奏坐音练习时,要求力度统一,并具有颗粒性,充分发挥了弹拨乐的优势、特点,颇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致。
谱例三:《弹词三六》节选
节选谱例前两小节为单音双手轮音,轮音时要求均匀而有密度,并根据乐曲力度的要求作出渐强渐弱的变化,此处根据乐曲需要,做渐弱的处理。而后几小节中则是运用了單声部反竹的演奏手法,特殊的技巧展示使得乐曲在此处达到了高潮。音色较之前的处理更加明亮。上声部与下声部在音色上有明显的对比。
江南丝竹音乐是由丝竹乐发展而来,受江南特有“温婉”的地域人情影响,有了一套自己的乐曲风格,扬琴在丝竹乐合奏中运用自己特有的音色、演奏技巧、以及音量的控制,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丰富了乐曲的和声特征。
三、美国乡村乐曲《乡村抒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其中,乐曲的移植改编也是近几年来不断发展的乐曲创作形式之一。《乡村抒怀》这首乐曲具有美国乡村音乐风格优美抒情的旋律、亮丽清脆的音色,欢快活泼的节奏,带着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
谱例四《乡村抒怀》片段
该谱例是我节选乐曲开头几小节。这是一份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都可进行伴奏的乐队总谱。现作如下说明:第一行,独奏扬琴。二行,新笛Ⅰ或者长笛。三行,标注为新笛Ⅱ实际为G调曲笛或者为长笛。四行,中阮Ⅰ或木吉他。五行,中阮Ⅱ或木吉他。接下来几行依次为:低音提琴、钢琴、钢片琴、铃鼓、空嘎邦戈或为排鼓。
这份总谱,是李玲玲老师将中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依据。在西洋版本的总谱中,乐器之王的钢琴来为中国民乐中“钢琴”伴奏,长笛用它完美的高音和淳厚的中音来弥补扬琴音色中的不足。打击乐器的节奏感使得乐曲更加生动活泼。
谱例五扬琴分谱《乡村抒怀》节选
该谱例为乐曲的第一段(引子),中速、行板。乐曲表现出一种大草原无边无际的辽阔感。安静、悠扬。这一段在第一次演奏时,不需要加入伴奏乐器,由扬琴用反住的技巧来演奏该部分旋律,意在模仿美国扬琴清脆、明亮的音色。同时速度要慢,第一小节后半拍为双弹轮。这种弹轮技巧,在扬琴演奏中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技巧。演奏时,手腕、指同时用力,并利用琴键的自身弹性,上下快速颤动,发出的声音短而密并赋有弹性。
谱例六扬琴分谱《乡村抒怀》节选
该谱例节选乐曲第二段开头部分,谱例标注为快版但无具体的节拍指示,故在演奏此段落时,表演者可演奏为“稍快版”的速度,具体速度还要看演奏者的实际演奏水平,考虑到乐曲的整体性,此时不可过快,打击乐器在此时有一部分进入其中,乐曲的情绪由之前的抒情转为欢快。从第二段开始,该乐曲大都为三连音的节奏音型,演奏者要避免出现千把后十六的音响效果,从这首乐曲的开头,就能看出,该乐曲为弱起进入,随后的每个乐曲或者每个乐段基本也为弱起开始,此时要注意乐曲乐句的划分。
【关键词】:扬琴;移植;创作
一、引言
扬琴作为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类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作为独奏、合奏或者伴奏类乐器使用。亦有“中国钢琴”之美誉。在中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中,扬琴是唯独兼有广泛地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乐器。扬琴本是外来乐器,由明朝末期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伴奏乐器逐渐发展到独奏乐器,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之中。现如今的21世纪,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影响中国发展的不在仅仅只是经济或者政治,音乐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单就扬琴音乐作品来说,移植改编国外的音乐作品以成为一种潮流。受扬琴演奏方法的限制,移植改编国外的音乐作品,对扬琴的演奏、音乐作品的表达,都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扬琴作品因其特有的风格特点,也被保留下来。江南是扬琴最早传入我国的地区之一,因其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同时又有着较深的音乐基础,教早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及艺术风格,并对我国后来扬琴的发展起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笔者将以江南丝竹乐曲《弹词三六》以及美国乡村乐曲《乡村抒怀》这两首乐曲为例,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从分析乐谱以及表演方式的角度,试论当今环境下的中国扬琴在乐曲选择方面的发展。
二、江南丝竹曲《弹词三六》
江南丝竹是流传于江、浙、沪等地区的民间器乐艺术,由于当时主要用丝弦和竹制的乐器演奏,故称为江南丝竹。而扬琴则是江南丝竹乐中主要的乐器之一。《弹词三六》便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中代表作品之一,原名为《三六》,扬琴曲《弹词三六》则是根据丝竹琵琶、三弦名家夏宝琛、金筱伯的演奏谱改编为丝竹扬琴独奏曲的。后经过几代人的改编、整理而成为流传于今的扬琴独奏曲。本篇文章所用的版本为项祖华老师整理的乐曲。这首乐曲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活泼,极具江南特色。
谱例一:《弹词三六》节选
全曲的开始,由两组双音自由延长轮音组成,第一小节中音区小三度,强拍开始随后减弱,第二小节则由弱渐强降到极弱,呼吸记号处做一个简短的“肢体呼吸”表明一小分句的结束。接下来的几小节中,进入有节奏的正板,也就是全曲的主题,由单音双音交替进行,速度慢起渐快,力度由弱渐强。演奏这段旋律时,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变化,双音轮竹演奏时力度快速变化,给人一种场面壮观、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后的单音马上弱回去,在听觉感受中不是那样的呆板。乐曲在这几小节中不仅运用了双音轮竹,同时还运用了“前倚音”的装饰音中加入颤音的技法,使乐曲的听觉感官中有跳跃的感觉。乐曲气韵生动,看似简单,却散发着艺术魅力。
谱例二:《弹词三六》节选
第三小节开始的坐音练习,力度由突弱逐渐加强,十六分音符中,本就重点强调第一个音,而在此处加入了坐音联系。重点强调第一个音以后,力度突弱,根据旋律线条渐强,依旧在听觉处理上不会使演奏者觉得枯燥,同时,低音中音的交替演奏,表现出江南流水的柔柔清波。演奏坐音练习时,要求力度统一,并具有颗粒性,充分发挥了弹拨乐的优势、特点,颇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致。
谱例三:《弹词三六》节选
节选谱例前两小节为单音双手轮音,轮音时要求均匀而有密度,并根据乐曲力度的要求作出渐强渐弱的变化,此处根据乐曲需要,做渐弱的处理。而后几小节中则是运用了單声部反竹的演奏手法,特殊的技巧展示使得乐曲在此处达到了高潮。音色较之前的处理更加明亮。上声部与下声部在音色上有明显的对比。
江南丝竹音乐是由丝竹乐发展而来,受江南特有“温婉”的地域人情影响,有了一套自己的乐曲风格,扬琴在丝竹乐合奏中运用自己特有的音色、演奏技巧、以及音量的控制,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丰富了乐曲的和声特征。
三、美国乡村乐曲《乡村抒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其中,乐曲的移植改编也是近几年来不断发展的乐曲创作形式之一。《乡村抒怀》这首乐曲具有美国乡村音乐风格优美抒情的旋律、亮丽清脆的音色,欢快活泼的节奏,带着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
谱例四《乡村抒怀》片段
该谱例是我节选乐曲开头几小节。这是一份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都可进行伴奏的乐队总谱。现作如下说明:第一行,独奏扬琴。二行,新笛Ⅰ或者长笛。三行,标注为新笛Ⅱ实际为G调曲笛或者为长笛。四行,中阮Ⅰ或木吉他。五行,中阮Ⅱ或木吉他。接下来几行依次为:低音提琴、钢琴、钢片琴、铃鼓、空嘎邦戈或为排鼓。
这份总谱,是李玲玲老师将中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依据。在西洋版本的总谱中,乐器之王的钢琴来为中国民乐中“钢琴”伴奏,长笛用它完美的高音和淳厚的中音来弥补扬琴音色中的不足。打击乐器的节奏感使得乐曲更加生动活泼。
谱例五扬琴分谱《乡村抒怀》节选
该谱例为乐曲的第一段(引子),中速、行板。乐曲表现出一种大草原无边无际的辽阔感。安静、悠扬。这一段在第一次演奏时,不需要加入伴奏乐器,由扬琴用反住的技巧来演奏该部分旋律,意在模仿美国扬琴清脆、明亮的音色。同时速度要慢,第一小节后半拍为双弹轮。这种弹轮技巧,在扬琴演奏中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技巧。演奏时,手腕、指同时用力,并利用琴键的自身弹性,上下快速颤动,发出的声音短而密并赋有弹性。
谱例六扬琴分谱《乡村抒怀》节选
该谱例节选乐曲第二段开头部分,谱例标注为快版但无具体的节拍指示,故在演奏此段落时,表演者可演奏为“稍快版”的速度,具体速度还要看演奏者的实际演奏水平,考虑到乐曲的整体性,此时不可过快,打击乐器在此时有一部分进入其中,乐曲的情绪由之前的抒情转为欢快。从第二段开始,该乐曲大都为三连音的节奏音型,演奏者要避免出现千把后十六的音响效果,从这首乐曲的开头,就能看出,该乐曲为弱起进入,随后的每个乐曲或者每个乐段基本也为弱起开始,此时要注意乐曲乐句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