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理实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机理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基于第二课堂的16门活动性课程、27个配套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培养体系设计注重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与素质拓展训练实训有机融合,构建“双线”培养、分级递进、活动导向、实践育人的教学及“客体”主动式、参与式、体验式、发展式学习模式,实现了知行合一。
  关键词 第二课堂;理实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机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74-0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既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又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构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性课程理论和实训体系,特别是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例,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第二课堂理论体系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理论体系以活动性课程为载体。活动性课程是一种综合类、体验式课程,具备活动和课程双重属性,基于第二课堂参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学校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按照“主题鲜明、设计合理、富有特色、形成机制、成效显著”的课程标准,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学生的原则设计第二课堂理论体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双线”培养,建立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2大类16门活动性课程。按照教学组织管理要求,从课程设计、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教学大纲和学分考核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具体见图1。依据活动性课程体系,一年级设置9.5学分,开设心理健康等7门课程;二年级设置12学分,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等7门课程;三年级设置2.5学分,开设德育答辩等2门课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第二课堂实训体系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实训体系建设主要以素质拓展训练为载体,课程实行模块化设计,遵循主动式、参与式、探究式和发展式的课程设计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第二课堂“实训”体系设计实施分级递进培养。针对大一学生围绕入学教育、实践能力、明礼修身和心理健康等模块,编制感恩教育、压力缓解、自信心培养、情绪管理训练、自律意识养成、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训练、沟通能力提升等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和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品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2]。针对大二学生,以职业精神为导向,围绕学习效率、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模块,编制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就业压力缓解、心理抗挫折能力等主题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针对大三学生,围绕面试能力、创业能力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等模块编制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设计的创新机理
  (一)培养理念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与素质拓展实训有机融合,实现“理实一体”
  在理论体系设计方面,实现活动变身为课程,第二课堂提升为课堂。整个课程设计兼顾形式多样、灵活生动的活动属性和规范系统、考核严谨的课程属性。在实训体系设计方面,健全素质拓展训练群。实训体系设计紧密围绕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主题设计破冰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系统化实训和理论体系紧扣,教学主体和客体紧扣,帮助学生从做中学。“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播、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三个模块融会贯通[3],既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又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学习能力提升,整个教学设计突顯“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特色。
  (二)教学模式创新:“双线”培养、分级递进,活动导向、实践育人
  通过明礼修身等7门课程和创新能力等9门活动性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双线”培养[4]。整个培养过程实现分级递进:一年级教学重点定位为新生适应能力提升;二年级教学重点定位为职业道德养成;三年级教学重点定位为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推行“活动导向、任务驱动、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针对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2大类16门活动性课程的理论体系设计以及具有较强针对性的27个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实训体系设计,在具体设计环节中设计破冰和较强针对性的实训活动。
  (三)教学方法创新:育人突出主动式、参与式、体验式、发展式,实现知行合一
  育人突显“主动式”。第二课堂理实一体的活动性课程体系的育人模式区别于第一课堂传统的、填鸭式的、被动的育人模式。每门活动性课程有针对性地收编有教育意义的哲理小故事、经典教育理论、真实案例分析和与教育主题相关量表等参考资料,特别设置了紧扣活动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育人突显“参与式”。在素质拓展训练实训体系中,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教学环节,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避免了传统教学“一言堂”的弊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地结合为一体。
  育人突显“体验式”。学校设计了以创新能力等为代表的16门活动性课程以及27个素质拓展项目。每门课程设置体验式任务,通过和活动主题相对应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训练,践行了“教育活动”导向、“学习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突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
  育人突显“发展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理实一体”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在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在具体活动中扮演适合的角色,以彰显其个性。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实施成效
  一是促进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完善。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块和活动性课程体系,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结合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开展队伍轮训。学校围绕心理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内容,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是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设计,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自信心强,善于沟通与合作,创新意识强,潜能高。数据显示,2016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均超过了90%。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求不断探索。围绕敬业、友善等培养模块开发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16门活动性课程,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全部教学设计,主编教材高教社出版发行10万余册,覆盖全国20个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部分模块获得省级精品活动10门、科研立项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学校获得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了相关成果。
  参 考 文 献
  [1]穆学君,岳贵鑫,李良敏,等.基于活动性课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24-28.
  [2]司晓悦,张颖,刘武. 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613-618.
  [3]張小洁.浅谈电子CAD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J].价值工程,2011(26):142.
  [4]穆学君,李良敏.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5.
其他文献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际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特色。刘晓及其研究团队撰著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在校企合作研究的总体把握上,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融合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及校企合作的治理研究上,均有所创新突破。是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新成果。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9.2
9月4日,作为第十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活动之一的“2014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以“把握发展机遇 共谋合作共赢”为主题,与会两岸旅游业专家就两岸旅游教育合作、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业发展与规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首次加入旅游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论题。
摘 要 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新型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和特色的重要举措,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较早,深入研究分析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模式运行机理及特点,对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以就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实践技能和顶岗实习培养为关键环节。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核心能力;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企业实习是高职院校活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 专业 顶岗”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构建了“三度一要求两监控”有组织的企业实习管理体系,建立了“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有组织的企业实习运行机制,系统有效地推进了高职学生三年不断线的实训实习,为全国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实践提供一种可操作的
摘 要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中存在年均增幅放缓,优秀科研成果、到账横向科研经费总量较小,学校服务企业能力弱等瓶颈。其原因在于考核机制存在重奖励轻惩罚、重处室轻院部、重结果轻规范,驱动机制存在重职称评定轻岗位任务,资助机制存在重普惠轻专惠等缺点与不足。只有构建奖励与惩罚并举、处室与院部联动、结果和规范并重的科研考核机制,职称评定与岗位任务双引擎科研驱动机制,高度聚焦重点科研指标,重奖重点优秀
入选理由 主治中原,情系职教。他从百姓的视角,详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官员的作为,推动一个人口大省的职业教育攻坚。  人物印象 2008年4月,郭庚茂调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这一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提出要打好职业教育攻坚战。  2009年1月,郭庚茂正式就任河南省省长。5月他即到郑州市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当时他的评价是,全省职业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依
摘 要 CIPP评估模型作为国际通用的评估模型,具有全程性和反馈性,能够从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评估提供基础理论框架。基于该模型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存在如下问题:政策目标过分考虑供给侧,未充分考虑农民需求,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县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实施方案不具体,培训后农民实际收益较低,政策的满意度亟待提高等。因此,县级政府应制定详细的政策实施方案,提升政策目
摘 要 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是促进教育质量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对45所高职院校现行教育质量测评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分析发现,现阶段高职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存在测评工作形式主义、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合理、评价结果不够客观、评价反馈缺位等弊端。其未来改革方向是: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实现评价指标多样化,寻求新的评价模式,实现多种评价方法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 
摘 要 采用散点图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状况及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区县之间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不均衡问题突出,供需双维较低型区县占多数。大部分区县农业技术培训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培训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农业技术培训促进了大部分区县农机户数的增多,但对于增加农业产值,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新增价值贡献不足。改善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度及效率,可以从转变培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