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背后的风情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门妇女戴面纱不但是保护男人,同时是对妇女的保护。也门大多数女子自12岁开始披戴面纱,以回避男人,女性的一切装饰只为她的丈夫,在大庭广众下打扮得花枝招展,暴露女性的曲线和美貌是一种邪恶的诱惑。稍微让人惊喜的是,只能在也门才能看穆斯林妇女披肩——五颜六色的千姿百态的棉方巾,从也门女子头顶披泻至地面,女子再用一块薄纱细布蒙住脸庞,即使丈夫在街上遇上自己的老婆也未必能认出来。不过服装店里,倒诧异地发现各式各样的低胸露背的晚礼服在展示销售,想象一下当纯女性聚会时,也门的女子们终于可以脱下罩袍头巾,还原庐山真脸,展露出女性沉鱼的美貌、丰腴的身材、白皙的背部……




  阿拉伯大饼是也门的主食:一般制作方法和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馕类似,大饼的配料不同名称也不一样,有一种叫油饼,每个直径50厘米,由于水分少则是酥薄脆香,久储不坏,便于携带,是游牧民族的最爱,撕开来裹上鸡肉,在一种叫“霍么斯”的小料里沾着吃,惬意极了。


  “途程虽远,必到萨那”,萨那成了许多阿拉伯人向往之地。萨那高墙绕城,8座城门开合次第地接纳四面八方的商旅圣徒苦僧,在上世纪60年代扩建老城时,仅留下一座城门作为纪念了,这就是有名的“也门之门”——先知穆罕默德派他的弟子穆厄兹到也门教授《古兰经》时,正是从此门跨下骆驼步入城内,因而“也门之门”不再是一座普通城门,更是一座“知识之门”、“智慧之门”、“理智之门”;据说 “长亭”挥别时穆罕默德先知将身上的绿袍大褂脱下披在弟子的身上,穆伊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先知,来到了也门传道解惑。所以,在当今的也门的大学里,当颁授学位时人们穿在身上的是绿色大袍而非现代大学普遍流行的黑衣大袍。



其他文献
拿到日本15天旅行签证后,我们就开始日本自由行的准备事宜。说来简单,无非是确定出行方式、出行路线、网上预订双程机票,喜欢路轨旅行的游客别忘了在自家国境内下单买张JR PASS日本铁路周游券,14天46390日圆,就可以乘坐JR国铁、新干线畅通无阻穿越日本全境了。如有闲暇,你可以从鹿儿岛一直无缝换乘到北海道。这是日本JR集团给海外游客的福利,千万不要错过。  与年轻人同行,一切订房问路的杂务乐得百事
期刊
2015年10月8-10月18日,我应中国国家地理工作团队之邀,担任由JEEP赞助支持的“2015 JEEP探享聚乐部探享香巴拉圣境”第六季活动的摄影指导,尽管不是第一次去川西,但是对于金秋的川西美景依然充满了向往,而此行又因为有了JEEP汽车及中国国家地理工作团队的大力支持而信心十足,更有意义的是我此行还将带上我的大疆4K版精灵3一道同行,可以“上帝的视角”好好看看这片圣洁的土地。  囿于此行飞
期刊
期刊
我从不把自己的旅行和摄影相提并论,因为从来没有,哪怕是一次因为摄影而专门去旅行。在路上,期待和渴望的是行走的快乐,镜头记录下的影像,一半是为了回味,一半是为了卖弄。对摄影,仅仅是利用它而已,说爱好都有些牵强。举起相机,只为记录行程,拍些漂亮的照片。我骄傲的是那些曾经有过的旅行经历,并不是留下什么摄影作品。虽然很多照片都随着我的文字被刊上杂志,但我对摄影,就是一般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热衷。  玩摄影是
期刊
一、摄影的历史变迁  摄影术的发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它一出现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平民化的烙印。虽然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有钱人的玩物,在风云变幻的广阔天地里找到它的地位和作用,它迎合了当代文明进步的主流方向。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一句精辟
期刊
在美丽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上,有着几个地球上自然环境最为纯净的国家。这里远离赤道、靠近极地,常年远离工业环境的污染加上极地寒冷的天气,让一切污秽在这里绝迹。在著名的北欧四国之中,芬兰是最为靠近北极圈的国家,其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每年冬季,这里就变成了一片白色,而西面的波的尼亚湾则会积起厚达数尺的冰层。冬季来到芬兰旅行,在这个坚硬的国度,你将体会到一次真正的“破冰”之旅。  先来看看圣诞老人  
期刊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精彩发生,随便一个拍摄的动作就能记录一个经典的时刻。普通人眼里它只是简单的瞬间,而摄影者眼里,它是美的体现。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摄影者都有一双更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更善于捕捉的镜头。用眼看世界,用镜头记录世界,用心思考世界,这就是生活的摄影和摄影生活的精彩。  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摄影者都有一双更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更善于捕捉的镜头。
期刊
一  这是翠绿群山间的一个小盆地,盆地中间窝着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寨。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脚楼,此刻正朦胧着灰白色的雾气和炊烟。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笔的,是五座俏拔的钟楼。  钟楼底层开放通透,已经拥挤着很多村民和过路客人,因为在钟楼边的花桥上,另一些村民在唱歌,伴着芦笙。  唱歌的村民一排排站在花桥的石阶上,唱出来的是多声部自然和声,沉着、柔和、悦耳。这些村民有一年被选到法国巴黎的一次国
期刊
1858年12月里的一天,巴黎市民仰望着空气中德意志气球,吊篮里有位摄影师正在拍摄巴黎市的鸟瞰照片,他就是当时法国著名的摄影家纳达尔(Nadir)。他在摄影上富有创新精神,空中摄影就是他的一项伟大尝试,这也是最早的航拍。
期刊
自摄影术发明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找寻“彩色的照片”,因为人眼看到的是彩色的景物。英国学者帕梅拉·罗伯茨在《百年彩色摄影》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每一个特殊时代都产生、制造和采用了独特的彩色印像法,它所提供的染料和色素对色彩的品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色彩的品质定义了一种风格,同时也定义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彩色摄影术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欧美各国争夺着摄影史上彩色摄影术发明的年代和代表人物。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