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元教学方式的干预 促使生物课堂实效的提升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将会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福音。然而,处于生物学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大多数初中生,并不重视生物学科,对生物的学习更多的只是应付。如何让学生喜爱生物学,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这是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种挑战。尝试更多的教学形式会激发学生的更多热情,能给生物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地面上的植物”的教学为例,谈谈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元教学方式的干预,促使生物课堂实效的提升。
  1 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元教学方式的干预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本节课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教学片断1:变“学生”为“老师”。
  身为教师都明白一个道理:交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一滴水,不如让学生主动的去挖掘这一桶水。而且现代的学生是伴随着电视、电影、网络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利用各种媒介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许并不逊色于教师。于是,“地面上的植物”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老师”。新课前先在班级进行动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搜集其相关信息,并做成PPT,在课堂上利用5min左右的时间让同学讲解这种植物。为了保证学生“上课”的质量,教师可先和这些“小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提出一些教师个人的意见。事实证明,这种变学生的“学”为“教”的方法,确实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有点学生在介绍苹果的知识时,准备了两个切开的苹果,一个是横切的苹果,一个是纵切的苹果,用这种直观、对比的方法展示苹果里种子排列的秘密(横切时看到的是一个五角星的形状),这其中不仅有了学习方法的体现,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在介绍植物时,用的是倒叙、猜谜语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每个学生展开,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顺利实现课堂的生成,也让教师对教学相长有了更真实的感受。为了让这些“小老师”真正地成长,下课前2min还组织学生进行点评,授予“最佳小老师”、“最具亲和力的小老师”等称号。这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
  教学片断2:变“校园”为“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意义之一是使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就要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存在,体验生命的魅力。每个校园中都有着丰富的植物种类,教师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去了解这些植物,教师课前把校园当着课堂的延伸,把校内的植物分工到人,让每一位学生负责查找一种植物的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学生作为这种植物的“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它的相关信息。“小导游”也确实别出心裁,有的在介绍该种植物的时候,融入了这种植物的传说,有的说出了这种植物的多种功效,还有的说出了鉴别这种植物的特殊方法,譬如如何区别白玉兰和广玉兰等。这种回归自然、与植物零距离的接触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它同时也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学生对植物的保护不再是纸上谈兵,他们的亲身历程促使他们不再漠视身边生命的存在。
  教学片断3:变“教师总结”为“小组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总是习惯于由教师来进行总结,这种做法虽然目的性、实效性很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限制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尤其是生物学科所研究的生物种类更是成千上万,而生物的变异现象更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如何让学生能透过生物纷繁富饶的表象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这应该不是仅凭教师三言两语的概括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为了让学生对植物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本节课把全班分成5-6组,每一组学生把之前自己详细了解的植物进行汇总,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下它们的异同点,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在与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中,进行了思想的碰撞,达到了情感的交融,知识的积淀。
  以上三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这个主体,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这个主体展开。实践证明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得愉快,思考得全面,表达得清晰,掌握得牢固,且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采集整合能力都得以体现。
  2 实施多元教学手段的干预来提升课堂实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从上面三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有机体,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探究的内容。通过多元教学方式的干预来促使生物课堂实效的提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背景以及个性特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方迪在《魏精神分析学》一书中指出:“尝试,是人的一种本能。”敢于让学生去尝试,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想与身体都极其活跃的年龄,有更多的想法与表达与众不同,渴望突出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合理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比如,在“人体的支持与运动”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个“人体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在“地面上的动物”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一次“动物档案”课件比赛;在“人类的性别决定”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个“产房门前”的小品活动。这些活动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去尝试发掘书中的有效信息,尝试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等。如果教师能多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若学生把尝试作为一种习惯,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
  2.2 给学生走近自然的机会
  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如果将研究自然界中生物的地点都只放在教室,那真的是浪费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生物资源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而情景教学本身具有的行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可巧妙地把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苏科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在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观察实物的活动,例如,在“花的结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近自然,观察各种不同植物的花,从地面上的草本植物到高大的被子植物,从水中植物到陆地植物,让学生在感受到花外表的美丽之时,领略到花结构的千变万化,赞叹花香的魅力,惊叹花蜕变为果的神奇。在“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走近校园去发现那神奇的地下王国,这不仅让学生找到了童年美好的回忆,也让学生感受到每一种生物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诠释着生命的顽强和意义,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平等和价值。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2.3 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学生有了尝试、体验就一定会有说的欲望,但初中生所处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争强好胜但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挨了批评或遭受打击时,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情绪。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即便学生表达的不完整甚至不科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激励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求、观点直接通过自述或他评的方式不断构建知识框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真正民主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成为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结合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生物课堂将绽放出生命的精彩,课堂教学实效也会有所提升。
其他文献
1 教材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勤于探究、勇于实践。本节教材中选取的“生物圈Ⅱ号”的模拟实验就是科学家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典型实例。通过分析和讨论“生物圈Ⅱ号”的得失,让学生认同“地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从而提升学生善待和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很自然地去反思破坏环境的现象,思考如何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    2 教学设想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
生物模型制作是指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制作一些有关生物结构的模型,这些生物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动植物细胞模型、花的结构模型等,学生都可以根据课本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把它们实物化、立体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把各种材料加工成要模拟的生物结构形状,直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模型。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生物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
摘要:对公务员的礼仪修养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进行公务员礼仪培养方案的分析,旨在通过公务员礼仪行为能力的提升,提高公务员的整体形象,积极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务员 礼仪修养 中国 传统礼仪  中图分类号:D630.3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70-02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整个社会文明中最直接、最全面的体现。对于一个国
摘 要 2007年全国新课标4份生物试卷在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与要求相同;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稳中求新,体现课改,重点对考生能力方面进行考查。  关键词 生物试卷 生物高考 命题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2004年作为全国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广东、海南、山东、宁夏4个省、区,今年迎来第一次新课程标准高考。4个省、区生物试卷(广东、海南为单科
摘 要 组织学生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研究了几种内外因素对蒸腾作用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蒸腾速率不同;叶面积(叶数)越大蒸腾速率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蒸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蒸腾速率大。  关键词 探究活动 蒸腾作用 影响因素    1.探究目的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探究,获得更多知识,进一步理解与蒸腾作用有关的因素;  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
摘要:吉林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多,但在内部建设、功能发挥、适应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重新梳理,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与社会经济、旅游、交通、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相结合,开发潜能,以创新的理念优化功能设计,助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地方发展。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建设 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
1、当前高中需要生物实践教育  当前高中学生限于时间、精力等原因,在生物课程学习领域有很多内容鲜有涉足,例如: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一般植物所生活的条件,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技巧、田间管理方法等。  2、校本课程《开心农场》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自主开发的课程,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中
摘 要 布鲁纳设计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地研究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一切概念都是从事实中概括而来的这一规律,他把概念教学的重心放在教学实例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观察自行去发现概念,获得概念。理论和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方法学习概念,学生不但有意义地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发展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在教学中推广,相信它比那种以灌
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是理综高考常考热点。命题常以图文信息转换和实验设计两类题型出现。2007年理综卷共有8套,其中旧课程卷6套,全国卷为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2套;地方卷为北京卷、天津卷、四川卷和重庆卷4套;理综新课程卷共有2套,为山东卷和宁夏卷。这些理综卷生物部分究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了哪些考点?能力立意如何?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肤浅的评析,期盼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考点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例1
摘要:目前,柳州市农业服务性产业蓬勃发展,拥有数量可观的各类农业合作社,但也存在龙头引领作用不明显、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应对市场能力弱、经营者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解决以上发展短板,需要加速科技要素流动,发挥重点合作社的龙头引领效应,通过产业链盘活合作社;引导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诚信经营,确保产品质量;控制有效经济规模,开展线上线下营销策略;也要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农民。  关键词:农业服务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