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与探讨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研活动,交流经验,认真反思,认真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看是否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 反思与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不明确,新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的转变。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 。
  2、学生的素质不高,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小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时怕发言或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 ,教师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
  3、如何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矛盾。
  4、教学模式没变,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真正使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科学态度,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3、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善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强调教学活动应能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激励学生争取成功。
  4、教学应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不同看法或相反意见,敢于标新立异,树立自己的新观点。
  5、老师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还应该跨越学科的专业界线,贯通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三个层面,成为一个在学校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者,而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传递知识并创造性的生产知识。
  6、要敢于大胆地打破教材的束缚,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大胆创新,更多依靠积累的经验资料,在教学改革中敢于突破,要大胆地使用新教材,不要局限于教教材。
  三、教学策略探讨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要把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新的理念要求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刚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等等。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不断反思,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2]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三次印刷
其他文献
【摘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有效地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高中语文教师要找准衔接点,加强学生心理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的衔接,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衔接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
期刊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
期刊
【摘要】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是我国公民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还是中职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然而,当前的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因此,如何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问题;学习兴趣;培养  中职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就是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
期刊
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不竭动力,创新的关健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二、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实际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布鲁
期刊
【摘要】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
期刊
课改实验已经探索了好几年,我们也从最初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窍不通到对新课程的一些理念的理解、掌握、运用,尤其是非常熟悉“人人必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也尽量遵循这些理念,但是,很多老师还是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有实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很快地掌握学到的知识,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自我探索、学习,得到
期刊
【摘要】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途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给训练以应有的地位。语文教学要训练化,更要训练科学化,追求高效的训练。训练内容瞄准教学目标的训练,讲究合理坡度的训练,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训练才是高效的训练。  【关键词】有效训练;教学目标;合理坡度;主体发展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积累,需要感悟,同时也需要运用和训练;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途径,这已经
期刊
【摘要】一节课成功与否,课堂效率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提高初中生物课课堂效率,就是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向课堂要效率,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兴趣;实验教学;措施:课堂效率  生物课堂是一个有趣、庞大、复杂的动态系统,课堂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生物学科教师的强烈愿望。根
期刊
有比较才能鉴别。在认识千千万万个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时,更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而比较则是在变式的前提下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第一步。所以,有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与一切思维的基石”,意即把比较法视作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当然,逻辑思维方法除去比较,还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作为重要认识方法的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这是由地理学科的内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