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过度开发,许多野生中药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濒临灭绝,而且野生药材质量极不稳定。因此中药材的人工培育及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二五”规划出台后,中药材GAP基地备受政府青睐,对于中药材实施GAP也就应运而生。
蕲春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低山丘陵交错,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蕲春县就有700多种。历年来许多专家通过对蕲春县药材基地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蕲春药材基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如张勰、张军等在《蕲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2009)中针对蕲艾露地无公害生产提出了具体的生产和管理措施。肖毓光、王剑、张军在《蕲春李时珍药物种植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2005)中针对李时珍药物种植场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完善管理、扩大规模、招商引资等对策。林有润在《我为李时珍事业鼓与呼》(2006)中回忆了陪同李约瑟博士考察蕲春县的事,提出了建设GAP基地、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建立现代化的李时珍药厂等几点建议。然而当前GAP基地成为了蕲春中药材走出湖北省乃至走出中国的瓶颈,很多专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基地运营状态而进行的分析。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材基地的发展要想取得质的突破,必须发展GAP基地,与国际标准接轨。
一、蕲春县中药材基地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蕲春县就围绕“李时珍”这一无形资产提出了“医药兴县”战略。2011年,蕲春县在全国率先实施“药旅联动”发展战略,围绕“华夏中药谷、东方养生城”的发展定位,打造集医药产业、旅游产业、医疗保健养生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过近20年的发展,2011年,中药材系列产值实现19.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实现利税收入2.65亿元,中药材贸易额达到2.6亿元。2012年上半年,蕲春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2万亩,新建1000亩以上连片基地14个,新建300亩以上连片示范村50个。
1 突出特色产业,建设板块基地。蕲春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开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建设板块基地。(1)围绕重点村建板块基地。重点规划发展1-3个主导品种,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着力推进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2011年有35个村申报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种植中药材面积达6万亩。(2)围绕重点药材场建设板块基地。依托李时珍药物种植场厚朴基地,着力发展环花园水库厚朴带,2011年长林、孙垸、邓河等村建厚朴基地2 000余亩。(3)围绕种药大户建设中药材板块基地。依据当前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方面的实际,积极引导中药材种植大户结合四旁植树和绿化建设厚朴、杜仲等木本药材基地,在林地里套种天麻、茯苓,屋前屋后种植药扁豆、蕲艾等品种,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2 出台众多政策,促进中药材基地的发展。在蕲春县的第十四届党代会和十六届人大会的报告中均明确了未来五年县里工作的首要发展目标为医药产业。在《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中药材生产意见》中提出了:“从2012年起每年发展中药材面积3万亩以上,到2016年中药材面积新增15万亩以上。”明确了未来五年中药材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举措,为县里的中药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向高潮。
3 药材种植与旅游联动,布局逐渐趋于合理。蕲春县在大同水库、花园水库、环鹞鹰岩水库等旅游景点部署板块基地,形成了环水库的药材种植格局。同时发挥沿大别山旅游公路和蕲太线的优势,打造中药材种植带,在管窑镇环赤西湖、蕲州镇环赤龙湖和雨湖的中药材重点建设村也呈现新的亮点。蕲春县将药材种植与环水库、环湖、沿公路等旅游景点进行联动,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不求千篇一律,宜田则田、宜地则地、宜林则林,使中药材的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二、蕲春县中药材基地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6月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来,全国的GAP基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9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颁布了18次公告,共有91个基地进行了公告。尽管蕲春县过去的中药材基地发展有着众多的成就,但是始终没有出现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告中,深究其原因,在蕲春县目前的中药材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没能发展成为GAP基地。
1 中药材质量难以有效控制。(1)中药材的研究不足。专家学者对于蕲春县中药材的研究并不多,目前中药材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县里的一些科研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的合作较少,且内容也局限于蕲艾的规范化、厚朴的质量、丹参的正交试验等少量品种的研究。建设中药材基地首先就需要对药材的道地性进行研究,弄清楚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环境等条件,才能进而有效控制中药材的生产质量,然而该县现有的研究是不够的。(2)基地种植经验丰富,但是管理缺乏科学性。许多基地为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药材中大量农药、化肥残留从而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基地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一些临时的农户,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中药材种植方面的相关培训,多是依据传统经验而为,并且基地对于员工的管理也较为松散,缺乏系统的安排。
2 投资主体实力较小,以个人投资为主。蕲春县招商引资的投资者的实力比较小,2012年投资62处300亩以上的基地总额为8 200万元,平均1处基地的投资为130多万元。在已有资料中明确提到的44个基地(参见下图)中,投资主体有25个是当地个人或回乡创业的老板,而这些投资主体建设基地的面积多集中在300~1000亩,并且投资额在100万左右。有9个投资主体是合作社,而已建成的34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本为2408万元,平均下来每个合作社的注册资本也只有70.8万元,但发展的中药材基地面积达2万亩,平均一亩基地的注册资本规模在1200元左右,其实际投资额也不会偏离太远。其他类型主要是药商合作社,带有双重身份,这些类型既有个人投资主体的特点又有合作社投资主体的特点,实际投资也会与这两种类型差不多。相比于陕西天力士6 000万认证200多亩,亳州板蓝根在2004年每亩就要3万的投入,这三类投资主体建设GAP基地实力还是明显不够的。还有7个投资主体是医药企业,医药企业的实力相比于个人和合作社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更具有发展GAP基地的实力,一般投资额也在1000万以上,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药材价格在实施GAP标准与不实施GAP标准并没有差别,而实施GAP标准具有比普通基地更高的成本,因而导致企业发展GAP基地的积极性不足,不愿实施GAP。其中2012年引进的武汉阳慷医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准备建设3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其中厚朴GAP基地1万亩,但是前期投资只有2 000万,建设了500亩金银花基地,后期还只是处于规划中,具体的落实情况还有待后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过度开发,许多野生中药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濒临灭绝,而且野生药材质量极不稳定。因此中药材的人工培育及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二五”规划出台后,中药材GAP基地备受政府青睐,对于中药材实施GAP也就应运而生。
蕲春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低山丘陵交错,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蕲春县就有700多种。历年来许多专家通过对蕲春县药材基地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蕲春药材基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如张勰、张军等在《蕲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2009)中针对蕲艾露地无公害生产提出了具体的生产和管理措施。肖毓光、王剑、张军在《蕲春李时珍药物种植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2005)中针对李时珍药物种植场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完善管理、扩大规模、招商引资等对策。林有润在《我为李时珍事业鼓与呼》(2006)中回忆了陪同李约瑟博士考察蕲春县的事,提出了建设GAP基地、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建立现代化的李时珍药厂等几点建议。然而当前GAP基地成为了蕲春中药材走出湖北省乃至走出中国的瓶颈,很多专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基地运营状态而进行的分析。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材基地的发展要想取得质的突破,必须发展GAP基地,与国际标准接轨。
一、蕲春县中药材基地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蕲春县就围绕“李时珍”这一无形资产提出了“医药兴县”战略。2011年,蕲春县在全国率先实施“药旅联动”发展战略,围绕“华夏中药谷、东方养生城”的发展定位,打造集医药产业、旅游产业、医疗保健养生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过近20年的发展,2011年,中药材系列产值实现19.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实现利税收入2.65亿元,中药材贸易额达到2.6亿元。2012年上半年,蕲春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2万亩,新建1000亩以上连片基地14个,新建300亩以上连片示范村50个。
1 突出特色产业,建设板块基地。蕲春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开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建设板块基地。(1)围绕重点村建板块基地。重点规划发展1-3个主导品种,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着力推进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2011年有35个村申报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种植中药材面积达6万亩。(2)围绕重点药材场建设板块基地。依托李时珍药物种植场厚朴基地,着力发展环花园水库厚朴带,2011年长林、孙垸、邓河等村建厚朴基地2 000余亩。(3)围绕种药大户建设中药材板块基地。依据当前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方面的实际,积极引导中药材种植大户结合四旁植树和绿化建设厚朴、杜仲等木本药材基地,在林地里套种天麻、茯苓,屋前屋后种植药扁豆、蕲艾等品种,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2 出台众多政策,促进中药材基地的发展。在蕲春县的第十四届党代会和十六届人大会的报告中均明确了未来五年县里工作的首要发展目标为医药产业。在《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中药材生产意见》中提出了:“从2012年起每年发展中药材面积3万亩以上,到2016年中药材面积新增15万亩以上。”明确了未来五年中药材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举措,为县里的中药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向高潮。
3 药材种植与旅游联动,布局逐渐趋于合理。蕲春县在大同水库、花园水库、环鹞鹰岩水库等旅游景点部署板块基地,形成了环水库的药材种植格局。同时发挥沿大别山旅游公路和蕲太线的优势,打造中药材种植带,在管窑镇环赤西湖、蕲州镇环赤龙湖和雨湖的中药材重点建设村也呈现新的亮点。蕲春县将药材种植与环水库、环湖、沿公路等旅游景点进行联动,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不求千篇一律,宜田则田、宜地则地、宜林则林,使中药材的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二、蕲春县中药材基地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6月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来,全国的GAP基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9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颁布了18次公告,共有91个基地进行了公告。尽管蕲春县过去的中药材基地发展有着众多的成就,但是始终没有出现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告中,深究其原因,在蕲春县目前的中药材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没能发展成为GAP基地。
1 中药材质量难以有效控制。(1)中药材的研究不足。专家学者对于蕲春县中药材的研究并不多,目前中药材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县里的一些科研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的合作较少,且内容也局限于蕲艾的规范化、厚朴的质量、丹参的正交试验等少量品种的研究。建设中药材基地首先就需要对药材的道地性进行研究,弄清楚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环境等条件,才能进而有效控制中药材的生产质量,然而该县现有的研究是不够的。(2)基地种植经验丰富,但是管理缺乏科学性。许多基地为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药材中大量农药、化肥残留从而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基地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一些临时的农户,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中药材种植方面的相关培训,多是依据传统经验而为,并且基地对于员工的管理也较为松散,缺乏系统的安排。
2 投资主体实力较小,以个人投资为主。蕲春县招商引资的投资者的实力比较小,2012年投资62处300亩以上的基地总额为8 200万元,平均1处基地的投资为130多万元。在已有资料中明确提到的44个基地(参见下图)中,投资主体有25个是当地个人或回乡创业的老板,而这些投资主体建设基地的面积多集中在300~1000亩,并且投资额在100万左右。有9个投资主体是合作社,而已建成的34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本为2408万元,平均下来每个合作社的注册资本也只有70.8万元,但发展的中药材基地面积达2万亩,平均一亩基地的注册资本规模在1200元左右,其实际投资额也不会偏离太远。其他类型主要是药商合作社,带有双重身份,这些类型既有个人投资主体的特点又有合作社投资主体的特点,实际投资也会与这两种类型差不多。相比于陕西天力士6 000万认证200多亩,亳州板蓝根在2004年每亩就要3万的投入,这三类投资主体建设GAP基地实力还是明显不够的。还有7个投资主体是医药企业,医药企业的实力相比于个人和合作社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更具有发展GAP基地的实力,一般投资额也在1000万以上,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药材价格在实施GAP标准与不实施GAP标准并没有差别,而实施GAP标准具有比普通基地更高的成本,因而导致企业发展GAP基地的积极性不足,不愿实施GAP。其中2012年引进的武汉阳慷医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准备建设3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其中厚朴GAP基地1万亩,但是前期投资只有2 000万,建设了500亩金银花基地,后期还只是处于规划中,具体的落实情况还有待后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