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们心里的崂山,既是“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也是“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崂山,更是青岛市融合了产业化与生活审美东部新城。从地理上的崂山,人文上的崂山,再到区域经济重心的崂山,这里找到了幸福当下与美好未来的平衡。
产业之路
中国繁华的长三角——江南转型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十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些新型产业,这些产业落地建设、形成集群的过程,恰好就是一次产业升级的自然过渡。深谙新兴产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道的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把崂山转型的过程大大缩短了。
去年12月底的一天,正值青岛大雪,街上车流稀少。可占地面积430亩的海信研发基地项目现场却是一幅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吊塔高耸的繁忙景象。建成后的海信研发项目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多媒体显示技术最重要的研发和人才密集基地。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获重大突破,一批含金量高的项目也纷纷落户崂山。崂山项目建设呈现出大项目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推进建设越来越快,集聚效益顺势凸显。
花团锦簇背后是“政策活水”的灌溉。在2012年年初的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上,区委书记齐家滨充满信心地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就是明天的财政收入、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不动摇、不放松。”
一整年,崂山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项目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鼓励企业积极培育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多上高新技术项目、税源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目前,全区66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8亿元,增长63%,财力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100%,拉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58亿元,增长25%,为建区以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
一批大型企业总部看中了崂山产业环境与生态环境俱佳的优势。2012年,崂山先后成功引进山东电力三建、中铁25局、中海油山东公司、上市公司新华锦等一批大型企业总部。与此同时,文化项目也是风起云涌。18家文化企业入驻青岛金石文化产业园,新媒体产业蓄势待发,总投资8亿元的现代传媒文化广场正式签约落户;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青岛中译出版有限公司投入运营,将承接2014年青岛世园会语言服务;青岛出版集团正在加快推进上市步伐,青岛出版集团的“桥+云”数字融合出版系统和“出版物国际数字传播平台”项目已人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未来之蓝
在中国,政府一直充当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发动机。2012年是崂山区第十一届区委履职的第一年,齐家滨任区委书记的第一年,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一年走过,崂山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2年,崂山区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增长10%;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5%;税收总收入170亿元,增长17.3%;实际到账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0亿元,分别增长30%和37.3%,出口逆势增长9%,高于青岛市6个百分点。服务外包长足发展,离岸执行金额预计达到3.5亿美元,增长120%,占全市的56%。
在2012年初,崂山区委班子根据以往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迅速制定出了“三大战略平台、三套领导班子、三个运作公司”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全力推进金融城、科技城、风景区三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崂山、实力崂山、宜居崂山、幸福崂山”的目标,为崂山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数字为首的短语,提纲挈领地总结施政思路是中国政府的一大特色,也总能集中精力办大事,取得好效果。“三大平台”对崂山区的2012影响深远: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和“血液”,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也是崂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助推器。按照青岛市金融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崂山高质量地完成了23.7平方公里的金融新区概念规划,和4.3平方公里的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开展了软课题研究,将金家岭金融新区定位于国际标准的区域性核心金融中心。
记者了解到,崂山在很短时间内加快推进了青岛金融中心大厦、金岭金融广场、招银大厦等一批金融载体建设,新增楼宇面积71万平方米,在建楼宇面积110万平方米。加快聚集了一批高端金融要素,引进了注册资本50亿元的青岛农商银行、30亿元的中信证券投资等金融企业20家,总数达到103家,其中大型法人金融机构6家,占全市的四分之三。金融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8亿元,增长21%,初步形成了要素加快聚集、业态较为完备的金融业发展格局。
蓝色是青岛的未来之色,也是崂山的未来之色。2012年,青岛市制订了蓝色跨越三年行动计划,蓝色硅谷核心区亦加快启动。在日前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市关于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蓝色引领依然是一项重要内容。而青岛其中关于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材料、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的战略落子点,纷纷出现在崂山。
2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创新园一期、蓝色硅谷软件外包中心、联通云计算中心一期等创新载体;引进了NEC软件、几何信息等一批重点项目和4个知名创新团队;推进了中科院兰化所、双瑞船舶压载水、海诺水务超滤膜、蔚蓝生物等一批项目建设。建成了生物产业园临电配套项目,获批市级蓝色经济特色园区;33个项目列入了市级重点蓝色项目范围……如果说未来的青岛是一片蔚蓝,那么在蓝色中心那一抹深蓝,就出现在崂山。
“以7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中心突破’,以家岭金融新区、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风景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板块支撑’,以滨海公路和崂山路为主轴的‘双轴辐射’,以促进城乡共荣的‘全域统筹’,都在推动崂山奔向更加接近梦想的2013年。”崂山区区长杨鹏鸣说。
幸福之城
得之产业化,失之生活化,是中国许多新兴产业城市的顽疾,高速运转的产业机器几乎清零了人们的生活乐趣和审美愉悦。因为天然的山海美景,也因为崂山一直在追求当下幸福与未来发展的平衡,崂山且富且美。
青岛优美的山海资源、知名的大学、优质的医院、优良的治安环境都聚集在崂山。今天的崂山区独具“吃住行、游购娱、教医安”9大发展要素,特别是随着地铁M2线、蓝色硅谷城际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破土动工,城市地位更加突出。玩在崂山、石老人,购在丽达、大拇指,读有海大,研有院所,既有高科技,也有金融证券。崂山不大的区域,已经具备了现代都市的所有元素。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崂山亦城亦乡,城乡二元制结构明显。为破除发展的难题,自2012年3月份以来,崂山区将139个农村社区划分为“经济发达、中间层、落后困难、班子软弱涣散”四大类,由40位在职区级领导干部每人承包2-5个不同类别的农村社区,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一年来,全区领导干部共深入社区实地调研1000余次,召开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280余次,调研发现涉及社区班子建设、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改造、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500余件。同时崂山区近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帮助社区寻找经济发展新路子,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选派70多名科级以上机关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和“科学发展指导员”,指导帮带社区党组织落实好班子建设各项任务。截至目前,崂山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工作效果明显,各级机关干部为群众办实事400余件,共为社区争取帮扶项目60余个,争取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这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大批信访积案得到调处。
今年是崂山的项目建设年,地铁建设年,金融新区年,走向深蓝年,还是崂山的文化、旅游发力年,旧村改造年……城市都有自己的梦想,崂山亦因追逐梦想,正在变得精彩而多元。
产业之路
中国繁华的长三角——江南转型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十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些新型产业,这些产业落地建设、形成集群的过程,恰好就是一次产业升级的自然过渡。深谙新兴产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道的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把崂山转型的过程大大缩短了。
去年12月底的一天,正值青岛大雪,街上车流稀少。可占地面积430亩的海信研发基地项目现场却是一幅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吊塔高耸的繁忙景象。建成后的海信研发项目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多媒体显示技术最重要的研发和人才密集基地。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获重大突破,一批含金量高的项目也纷纷落户崂山。崂山项目建设呈现出大项目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推进建设越来越快,集聚效益顺势凸显。
花团锦簇背后是“政策活水”的灌溉。在2012年年初的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上,区委书记齐家滨充满信心地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就是明天的财政收入、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不动摇、不放松。”
一整年,崂山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项目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鼓励企业积极培育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多上高新技术项目、税源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目前,全区66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8亿元,增长63%,财力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100%,拉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58亿元,增长25%,为建区以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
一批大型企业总部看中了崂山产业环境与生态环境俱佳的优势。2012年,崂山先后成功引进山东电力三建、中铁25局、中海油山东公司、上市公司新华锦等一批大型企业总部。与此同时,文化项目也是风起云涌。18家文化企业入驻青岛金石文化产业园,新媒体产业蓄势待发,总投资8亿元的现代传媒文化广场正式签约落户;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青岛中译出版有限公司投入运营,将承接2014年青岛世园会语言服务;青岛出版集团正在加快推进上市步伐,青岛出版集团的“桥+云”数字融合出版系统和“出版物国际数字传播平台”项目已人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未来之蓝
在中国,政府一直充当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发动机。2012年是崂山区第十一届区委履职的第一年,齐家滨任区委书记的第一年,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一年走过,崂山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2年,崂山区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增长10%;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5%;税收总收入170亿元,增长17.3%;实际到账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0亿元,分别增长30%和37.3%,出口逆势增长9%,高于青岛市6个百分点。服务外包长足发展,离岸执行金额预计达到3.5亿美元,增长120%,占全市的56%。
在2012年初,崂山区委班子根据以往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迅速制定出了“三大战略平台、三套领导班子、三个运作公司”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全力推进金融城、科技城、风景区三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崂山、实力崂山、宜居崂山、幸福崂山”的目标,为崂山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数字为首的短语,提纲挈领地总结施政思路是中国政府的一大特色,也总能集中精力办大事,取得好效果。“三大平台”对崂山区的2012影响深远: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和“血液”,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也是崂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助推器。按照青岛市金融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崂山高质量地完成了23.7平方公里的金融新区概念规划,和4.3平方公里的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开展了软课题研究,将金家岭金融新区定位于国际标准的区域性核心金融中心。
记者了解到,崂山在很短时间内加快推进了青岛金融中心大厦、金岭金融广场、招银大厦等一批金融载体建设,新增楼宇面积71万平方米,在建楼宇面积110万平方米。加快聚集了一批高端金融要素,引进了注册资本50亿元的青岛农商银行、30亿元的中信证券投资等金融企业20家,总数达到103家,其中大型法人金融机构6家,占全市的四分之三。金融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8亿元,增长21%,初步形成了要素加快聚集、业态较为完备的金融业发展格局。
蓝色是青岛的未来之色,也是崂山的未来之色。2012年,青岛市制订了蓝色跨越三年行动计划,蓝色硅谷核心区亦加快启动。在日前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市关于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蓝色引领依然是一项重要内容。而青岛其中关于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材料、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的战略落子点,纷纷出现在崂山。
2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创新园一期、蓝色硅谷软件外包中心、联通云计算中心一期等创新载体;引进了NEC软件、几何信息等一批重点项目和4个知名创新团队;推进了中科院兰化所、双瑞船舶压载水、海诺水务超滤膜、蔚蓝生物等一批项目建设。建成了生物产业园临电配套项目,获批市级蓝色经济特色园区;33个项目列入了市级重点蓝色项目范围……如果说未来的青岛是一片蔚蓝,那么在蓝色中心那一抹深蓝,就出现在崂山。
“以7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中心突破’,以家岭金融新区、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风景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板块支撑’,以滨海公路和崂山路为主轴的‘双轴辐射’,以促进城乡共荣的‘全域统筹’,都在推动崂山奔向更加接近梦想的2013年。”崂山区区长杨鹏鸣说。
幸福之城
得之产业化,失之生活化,是中国许多新兴产业城市的顽疾,高速运转的产业机器几乎清零了人们的生活乐趣和审美愉悦。因为天然的山海美景,也因为崂山一直在追求当下幸福与未来发展的平衡,崂山且富且美。
青岛优美的山海资源、知名的大学、优质的医院、优良的治安环境都聚集在崂山。今天的崂山区独具“吃住行、游购娱、教医安”9大发展要素,特别是随着地铁M2线、蓝色硅谷城际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破土动工,城市地位更加突出。玩在崂山、石老人,购在丽达、大拇指,读有海大,研有院所,既有高科技,也有金融证券。崂山不大的区域,已经具备了现代都市的所有元素。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崂山亦城亦乡,城乡二元制结构明显。为破除发展的难题,自2012年3月份以来,崂山区将139个农村社区划分为“经济发达、中间层、落后困难、班子软弱涣散”四大类,由40位在职区级领导干部每人承包2-5个不同类别的农村社区,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一年来,全区领导干部共深入社区实地调研1000余次,召开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280余次,调研发现涉及社区班子建设、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改造、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500余件。同时崂山区近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帮助社区寻找经济发展新路子,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选派70多名科级以上机关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和“科学发展指导员”,指导帮带社区党组织落实好班子建设各项任务。截至目前,崂山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工作效果明显,各级机关干部为群众办实事400余件,共为社区争取帮扶项目60余个,争取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这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大批信访积案得到调处。
今年是崂山的项目建设年,地铁建设年,金融新区年,走向深蓝年,还是崂山的文化、旅游发力年,旧村改造年……城市都有自己的梦想,崂山亦因追逐梦想,正在变得精彩而多元。